第37章 唇枪舌剑,杀人不见血!
在场众人皆为云梦书院菁英子弟。
任何一人,养气功夫,儒门年轻辈中都称得上出类拔萃。
结果周通出场,气势压制,个个噤若寒蝉。
如此诡异的画面,如果流传出去,整个湖广行省都要震上三震。
当然这并非周通实力已经到了举世无敌手的程度,而是反差实在太大。
上一刻,人人皆以为对方是过来乞食的贱民。
下一刻,气势爆发,精气狼烟,堂堂正正武道大宗师。
就好比,本朝武祖,拿根棍子,端个破碗。
谁能想到那棍子乃是混元一炁朝天棍,丢将出去,万仞巨峰稍稍沾点边就会化作齑粉,日月星辰吞天碗,倒扣下来,山川河流都要被装进去?
扮猪吃虎,主打一个反差的人不是没有。
可似这般,哪里是吃老虎,纯粹要吓死个人。
“难不成本朝又要出个武祖般的人物?”许多人惊叹,心中惶恐。
唯有张威,心中冒出个很不合时宜的想法,对周通居然生出感激之情。
方才自己表现虽然不堪,可……
再如何不堪,自己也是云梦书院的菁英弟子。
反观晏梅仙,除了生了个好家室,平时任性刁蛮,养气功夫不及其父万分之一,甚至称得上有辱门墙,是以都不曾正式收入书院。
偏偏这等人,仗着出身,先天地位高人一等,大庭广众之下,出言训斥,简直不当礽子。
所以听得周通呵斥,再去看晏梅仙跌坐地上的丑陋姿态,只觉得通体舒泰,心中愉悦。
但……
这般大逆不道的念头想法,万万不敢表现出来,所以只能死死绷着面皮。
“气血,血气。”
“我现在才算登堂入室。”
周通眼帘低垂,眸光将在场众人种种举动,神情变化,一一映照,念头通达之余,血气运转,形似灵龙九变,滋养体魄神魂,说不出的舒服。
且整个人的精气神似在短短瞬间得了千锤百炼,锻铁成钢,一扫以前畏缩困顿之意。
“要不断运转,时刻把玩!”
“品出其中真髓!”
“并非一味浇灌髓骨!”
“动起来,让血气蔓延全身,滋养全身,新旧运转,滋生出新的生机!”
周通心中升起股明悟。
实力突飞猛进,带来的并非力量强大,更多在于信心,信念。
自信有我无敌,横扫一切魑魅魍魉,即便身死魂消,始终无悔。
无悔……无悔……
没有实力,任人践踏。
实力大进,至少能在遭人欺辱,践踏时,能够做到血溅五步!快意恩仇!
心念电闪,如同再次遭了淬炼,洗礼,精气神魂又变的不同。
远处凑在苏昊身后的阴阳双煞,自周通出现就一直盯着,忌惮不已,等到了这个时候,感知出周通气息变化,脸色变得更加难看:“这家伙到底什么来头?为什么短短时间,就有种实力突飞猛进的感觉?难道要以武入道?”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惴惴难安的时候。
公孙羽站了出来。
开口说话,宛如三月春雨,细细绵绵,润物无声。
清音入耳,瞬时,种种负面情绪一扫而空,变得平和起来。
尤其云梦书院同门,朝夕相处,有着种种默契,念头转动,十六字儒家真言,字字如玉,自心中大放光明,同样近似遭到了场洗礼,气息变得悠长,眸光变得有神。
完全看不出之前喝酒吃肉,放浪形骸的模样。
这般变化,立刻引起了周通注意。
“凡心两扇门,善恶一念间。”
“恶我者为恶,善我者为善。”
“却没有什么男女老少的区别。”
周通弹了弹手指,搭拉着眼皮:“再者……你们儒家讲君君臣臣那一套,不知,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这句话怎么解?”
“恶我者为恶,善我者为善?!”
“此子几入了魔道!”公孙羽即便养气功夫十足,听到这话,眸光也是一闪。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
善恶并非黑白两面,始终不变,所以儒家讲三纲,论五常,将其囊括其中,用以区别,用以判断。
何为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何为五常?
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乃是儒家核心思想。
可实际上,最早提出三纲的为诸子百家中的法家。
当然,法家也能说是源于儒家,甚至诸子百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很常见。
比如墨家机关术,杂家公输班同样炼的出神入化,互有取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是堂皇大道。
不过诸子百家又源于先天之道。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此天理循环,才是人世大道。
奈何自神汉时代,尊崇儒术,罢黜百家,至此一代代传承下来,许多经义几近变化扭曲。
世人只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夫同样如此。
却不知儒家向来讲究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丈夫不上进,妻子能够弃夫再嫁,妻子不贤惠,同样可以休妻另娶。
权责,仁义,道德,标准划分的很清楚。
甚至从一开始,儒家也极为刚烈,血性。
神汉崛起,借助儒家再现仙秦声威,打服了你,再和你讲道理。
孔孟二圣,皆自幼丧父,却提倡百善孝为先,孝顺的自然是自己的母亲。
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这是何等的勇武?
孟子见梁惠王,直言,君王如果不贤,望之不似人君,那就干脆杀了,另立新君这又是何等的铁骨铮然?
此时周通所说,便是当年孟圣人所说,公孙羽身为儒家弟子,自然清楚,哪里能够反驳的了。
尤其荒月神朝,虽然依旧尊崇儒术,但在开海思潮,东学西渐影响下,经济发展,思想活跃,民智开启,已然有重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趋势。
甚至儒家本身也开始逐步面向平民,讲究经世致用。
只是大融合,大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取舍,取舍真谛又在利益二字。
得利的自然兴高采烈。
舍弃的却未必心甘情愿。
普通人,大潮之下,叫嚷再凶都无用,浪潮掀起,什么前浪后浪,通通都要被拍在沙滩上。
可若居庙堂之高,那便又自不同。
“此子……异人哉?”
善恶之分,公孙羽虽震惊,却只把周通当做邪魔外道,魔怔人。
可听到后来,他就明白此子,绝非凡俗,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