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少年
这个互相观察的时间,说起来好像不短,实际上不过一瞬罢了。
就在这少年开门的一瞬间,赵尘心中做出判断,对少年稽首一礼:“见过小郎君。”
少年见状,也连忙收回目光,踩着院中数寸厚的积雪走到院前,拉开院门:“屋外雪大,老伯还请进来说话。”
说话间,少年将赵尘迎进屋中。倒不是少年没什么警惕心,而是就这篱笆院子和土坯茅草屋子,赵尘若真是歹人,起来歹心,这篱墙柴门也拦不住赵尘。而且若是激怒了赵尘,不但于自己无益,还会牵连邻居。
此时,少年也回过味来,知道了心中那一闪而逝的异样感的原因。那时候,少年在屋中听见的敲门声就如同和其同在屋中,轻轻敲击木桌的声音。而当时少年听见了,心中却是毫不疑惑,自然而然就知道了这是有人在敲院门,这不是一种异常吗?就凭这一点,少年便知道,这位敲门之人,必然有一些奇异本事。面对这样的异人,于少年来说,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小心翼翼的同时,顺着对方的话说,不要触怒对方。
少年将赵尘迎入屋中,待赵尘落座,又为赵尘端来一碗热水:“家中没有茶叶,还望赎罪。”
赵尘双手接过陶碗:“这是什么话,是我叨扰了才对……”
一番寒暄后,少年在赵尘下首处坐下:“还不知老伯来此所谓何事?”
“我一行路之人耳,正巧路过这里,所以想找小郎君借个火。”
听见赵尘的话,少年心中估算来一下,现在大概未末申初时分:“借火?家中火镰、火折、火石都有,不如我为老伯取一套来。”说着,少年便准备起身。
赵尘连忙拦住少年:“不敢让小郎君如此破费。只要小郎君愿意借个火给我,帮我将这油灯点燃就好。”
看着赵尘放在桌上的青铜灯盏,想着自己刚刚带着几分试探意味的话,少年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少年知道,不要看眼前这老者说的客气,其实自己并没有拒绝的余地。
少年心中的百转千回赵尘自然是一清二楚。但是,一来这少年没有将“拒绝”二字明确说出口,二来也没有露出拒绝为难的神态,那这少年自然还是自己的有缘人。
心中百转千回归心中百转千回,但少年面上却没有丝毫显示,待赵尘话音落下,只说了一句“稍等”,便取来一支小木柴,在火盆里一通戳拨,将木柴引燃,为赵尘点燃灯盏。
“多谢小郎君,小郎君这是一个人住吗?”
即便少年心中十分警惕和不愿,但随着少年将赵尘的心灯引燃,其身上一成的红尘气还是没有丝毫迟滞的流入心灯之中。
赵尘一边暗自洗炼着心灯,一边和少年说着话。
少年自帮赵尘点燃心灯之后,便打起精神,暗自留意,见无论是自身还是周围环境,暂时都没有丝毫变化,这成稍稍放下心来。可这刚缓了口气,却看见赵尘一副不打算走的样子,害开了个话头,一副要和自己闲聊的模样,。原本稍微放下的心又紧了起来。
“这或许还要时间酝酿,亦或是所谓的借火只是一个引子。”种种念头在少年脑海种翻滚,但嘴上却没有丝毫失礼之处。不但如此,少年语言神态,都几乎将一个“诚”字写在了脸上。不仅是语言神态,根据心声,赵尘可以判断出这少年所说的话,夜没有一句是假的。
根据闲聊得知,少年自幼丧父,全靠母亲将其拉扯大,这村中民风,还算淳朴,面对这孤儿寡母,不但没有生起什么吃绝户的心思,还时不时的力所能及的帮衬一把,再加上其母天生要强,拼命苦干,倒也维持住了,使得“家世不坠”,虽然在绝大数人眼中,那也是因为没有可坠的余地了。
少年幼年时也在圩中读过几年蒙学,在蒙学之中,也有个小天才的名声。只是数年前,其母也因为积劳成疾,撒手人寰。当时还不到十岁的少年便只好离开蒙学,自己在家耕读。
少年祖上便人丁不旺,周围几个村落,最近的亲人都出了五服。靠着邻里的帮助,这才熬过了最初的几年。之后几年,少年也算持家有道,不但自己积累了一些银钱,还泽及了邻里。只是少年积累下的银钱,除了用来翻修了一下房屋,剩下的便都用来卖书笔纸墨了。
这几年下来,少年除了攒下这些书籍外,便是名声的积累了。如今便是在集中,也算小有薄名。如今再说自己耕读传家,也不会让人嗤笑了。
当然,这些信息,有些是少年自己说的,还有些则是赵尘自少年心中读到的。两人交流到现在,无论是赵尘还是这个少年,都没有介绍自己的名字,也没有询问对方的称呼,只是以老伯、小郎君相称。倒是有几丝出尘洒脱之意。
赵尘不问姓名,是因为已经从少年心中读到了少年的名字,这却不是因为少年颇为自信,在心中闪过的念头都是我某某某如何如何,而是因为别人对少年说话,或是谈及少年被其听见时,总会有提到少年名字的机会,或姓或名或昵称。
而这些以回忆的形式从少年脑海中闪过时,自然就被赵尘知道了。
当然,赵尘也承认,这其中有自己故意引导的结果。
少年不问姓名,则是为了配合赵尘。看赵尘这打扮做派,就像那话本故事中的高人豪侠。那些故事中的高人豪侠,往往就有那样的做派,缘起则聚,缘尽则散,不问姓名,相忘江湖。当然,少年的这些心思落在赵尘眼中,就如同掌上观纹一般。对此,赵尘只觉得有趣。
“我第一位有缘人是一位宦海沉浮后归来的九十多岁老者,姓宋。我最后一位有缘人则是一位十五六岁的青葱少年,也姓宋,倒是有几分意思阿。”
想到这里,赵尘不由的推算起了少年的命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