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刘叔修仙记

第54章 天时 地利,皆不如人和

刘叔修仙记 星宿闲人 12187 2024-11-12 07:19

  刘叔在始皇陵九层地宫中终于是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始皇帝,那赵政果然是没有死,也难怪此子会下令耗尽天下民力,建造这么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陵墓,之后刘叔本想为死去的千万百姓彻底灭掉此贼,谁知自己根本就打不过对方,并还被对方伤的不行,待其逃到中门附近一密室内,又被那十二上仙阵法射出的十二道金光,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刘叔早有警觉,勉强躲过了第一道金光齐射,但神仙和人一样都是有两只眼睛的,于是刘叔虽然躲过了第一道金光攻击,但飞身半空的他却根本躲不过那第二道金光进攻!当时他差点就要神魂俱灭了,最后也是急忙扔出一件宝甲,方才暂时挡住了这十二道灭魂金光,而刘叔扔出的那件防御惊人的宝甲,正是他在地宫里发现的传说中的帝辛宝甲,当然这也怪不得刘叔,他和刘季他们呆的久了,也就有了些流氓气,当他看见那件宝甲时,就知道此物的来历,随后他又安慰自己,毕竟帝辛已死了那么多年,如今宝衣挂在那里,那就是无主之物,不如先拿来研究一下,等自己研究好了,再还回去也不迟,再说地宫内肯定是危机四伏,正需要这样的绝世宝甲来防身,三仙岛藏书馆中曾有记载“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所以说,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因为书上说:这件宝衣乃是一件奇物,外罩由神玉而制,颇有些神通!所以若是遇到不识货的岂不就白白错失了良机?只是这毕竟乃是死人的东西,有些不吉利,所以刘叔也就没有穿在身上,这楚地的衣服内都藏有个大袖子,而袖子前又有一道隔断,正可以装这些好东西。

  只是最后,那宝衣和十二道神光撞击在一起,被炸成了粉末,实在是颇为可惜,刘叔躲过生死一劫,本还有些庆幸,谁知那赵政还藏有第二手杀招,只见地宫中的众水银又受九龙神功引动,突然就向着刘叔扑来,刘叔见状,本还想施展五行水法操控众水银,谁知那水银不是真水,而是一种液体金属,在五行中属于金术,刘叔猝不及防,竟连连吞下了好几口水银,当时刘叔浑身难受,整个身体也都重了几分,刘叔刚走几步,就因为不适应差点摔了一跤,幸好他体内浩然正气极速运转,终将水银挡在了五脏六腑之外,此时刘叔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结果赵政的第三手杀招再次袭来,只见地宫门口那四尊巨人般的陶俑突然就抬脚来踹,刘叔刚想抵挡,只见地宫顶上那二十八星宿图案又同时发出28道神光,刘叔大惊失色,忙施展出《逍遥自在身法》这才堪堪躲过星宿攻击,原来这身法乃道门中的无上身法,凡遇道门神通,只要你反应够快,皆能一一躲过,不过此身法耗气太多,也不能乱用,于是刘叔刚刚使完身法,便双腿一软,立刻跌在了地上,由于刘叔跌的不是地上,顿时间机关尽起,将刘叔又打的浑身是伤,待他逃往甬道时,结果先前走的右边的那条安全通道,竟突然变成了不安全通道,一番机关折磨下,刘叔也是好不容易才退了出来,又赶紧从左边逃出。

  刘叔好不容易逃出了地宫入口,而此时,那张阴符上面的阴气也差不多消耗殆尽了,刘叔望向地宫入口,依旧心有余悸,诶,幸好地宫中还有最后一道金门没有破坏,只要有金门存在,始皇的棺椁就不可移动,随即刘叔就开始猜测,那赵政死前应该是用了墨家的《天鬼大法》将自己的魂魄寄存在一特殊器物上,而为了能安静修炼,并保护自己虚弱的魂魄,此物定会随着赵政的尸体一同被放入地宫之中!不过那天鬼之法也有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在没修成渡劫境之前,是无法离开那件寄存之物的,加上金门本来就有阻挡亡魂的作用,所以始皇帝才无法冲出地宫,不然刘叔今天很可能就要交代在这了,刘叔吞下几颗自己制作的丹药,又算了算时间,赶紧白起、王翦他们就快要出来了,于是,他又忙在各处法阵、结界上输入一些灵气,以防众鬼冲破了封土大阵,这时就见那白起和王翦果然领兵追来,不过由于刘叔已提前防备,所以他们皆被大阵给挡了下来,难以出来,刘叔见白起上马冲击法阵之时,其魂魄竟被大阵反弹出另一个人影,刘叔觉得奇怪,便在旁细细观看,看来看去,刘叔总感觉那人影很熟,突然他就想到一个人以及吴家的委托,于是他忙对白起说道“白将军,白将军。”白起闻言大怒道“你喊我干啥?”刘叔却道“我没喊你啊!我喊的是吴将军,那位死于楚国的吴起将军!”白起怒道“什么吴……”突然他就愣住了,然后又抱着头不停的摇晃,这时刘叔就偷偷的对他旁边的王翦说道“你认识鬼谷子前辈吧?有人让我找找吴起的魂魄。”王翦闻言,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于是,他就对着旁边正不停晃脑的白起说道“是啊,我听他喊的确实是吴将军,白将军,您是不是听错了?”白起摇了摇头,怒道“怎么,你听到的也是吴将军,吴起,啊吴起,好像很熟!可我是白起啊,人屠白起啊!吴,吴起?咦怎么越听越熟?”刘叔再道“吴安君!吴安君?”白起抱着自己的脑袋,说道“什么吴安君?我是秦国的武安君白起,你不要再胡说八道了,我的头都要炸了。”王翦则在其身后说道“将军,你怎么了,他说的确实是武安君啊,您怎么又听错啦?”白起闻言,头晃的更快了,这时,白起的魂魄竟分为了三份,其中一份的样貌竟变成那位吴家的麒麟子——吴起,刘叔又道“您若真是武安君白起,那我问问你,你还记得伊阙之战前的一些战事吗?”白起想了想,又摇了摇头,说道“我只记得带兵打了一次韩国,然后我就突然成了秦国的大将了!咦?我到底是谁?”王翦又在旁边说道“将军,您还不明白吗?您就是吴起啊,您是被人施了法,借尸还魂了!”白起立刻大叫道“我不信,我不信。”说完,他的魂魄又变成了白起的模样,刘叔继续道“您再想一想,您出生在哪啊?”白起立刻答道“郿邑啊。”刘叔又问道“那您的祖上是?”白起道“楚平王太子芈建的后人!”刘叔再问“楚国太子的后人怎么会生活在秦国,并且芈建早就死在了郑国!我想您之所以会记得楚平王,会不会是您听父辈们说过,孙武曾带兵攻入郢都?又或者是死在了楚国的您,临死前,想起了孙武?”

  白起闻言,再次抱着脑袋大声说道“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是谁?我难道真的是死在楚国的吴起?不,不,不,我是秦国的杀神白起,可我小时候的记忆怎么完全没有?我,我,到底是谁啊?”刘叔在旁道“您再想想,吴国和您是什么关系?”白起立刻咦了一声,说道“听到吴国,我就特别的激动,似乎那就是我的母国,可吴国早就没了。吴国,吴国?”刘叔问道“那您还记得为何要来到秦国?”白起慢悠悠的说道“为何?好像是为了报仇?报什么仇的?对,对了,是楚国的仇,咦,我干嘛要向楚国复仇?我到底是谁啊?”刘叔解释道“当年吴国覆灭后,是孙武冒死将一部分吴家人带出了那个战场,并一同来到他的故国——陈国,后来为了躲避战乱,吴家人又从陈国来到了卫国,那时你们两家都想着复国,所以成了世交,而您之所以能带领秦军轻松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也是因为您从孙家口中,知道了郢都的信息,并且你之所以能够打败那么多的强劲对手,也是因为当年吴起曾对六国军队做过评价,你对六国军队的软肋了如指掌!并且吴起死后没多久,人屠白起就突然出现了,甚至在此之前,谁也不知道这白起是谁?而白起的突然出现,正是因为之前诸国联军已经攻破了函谷关,所以秦国急需一位吴起这样的牛人!然后刚死的吴起就被人施法,借尸还魂到了白起身上!”

  白起摇摇头,说道“你不要再说了。”王翦则道“似乎一切都对得上,您之前确实是默默无名,却突然间就成了秦国的领军人物,并且伊阙之战那么重要的战役,秦国竟然会派你指挥,确实是挺奇怪的,而你之所以会记得第一次攻打的是韩国,那就是为了让你练练手,好适应下新的身体。而之后你指挥的数次大战,我也分析过,确实有吴起的影子,所以……”白起大叫道“求求你们不要再说了,我就是吴起,我就是白起。”刘叔看着就要癫狂的白起亡魂,轻轻说道“伍子胥先生曾说过,他用大神通算了一番,未来吴地还会有个吴国!”白起闻言,眼睛顿时就瞪大了,随即便满心欢喜的说道“真的吗,真的会再有一个吴国?”刘叔看他如此癫狂的模样,立刻重重的点了点头,随后白起方叹息道“啊我终于想起来了,我确实是吴起,最后死在楚国的那个吴起,曾经打败秦国五十万大军的西河郡守吴起。我刚死,秦人就来了,他们没有带走我的尸体,却带走了我的魂魄,并问我愿不愿意帮助秦国,当时我答说只要能复仇楚国,怎么样都可以,于是我便成了杀神白起!”刘叔喜道“前辈,你终于想起来了。”白起随后道“武安君,便是吴安君,他们秦人曾答应我,只要好好听话,他们会让吴国复国的,那么?”刘叔立刻摇了摇头,白起叹息道“好了,你走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刘叔随即指着王翦道“他是可以信任的队友。”白起点点头,刘叔就与王翦也交代了几句,最后临走前,刘叔又说了句“伍子胥大人入地府前,曾说日后若是可以,让我能多多照顾那一个吴国,我,答应了!”白起闻言,顿时泪如雨下。

  刘叔离开了秦始皇陵之后,便骑着食铁兽赶紧回到了赵高府上,因为这一次探险,他可是受了不小的伤,中了很重的毒,正需要大量珍贵的药物来恢复身体,如今的秦国虽然已经快要灭亡了,但咸阳皇宫的药库中还是挺丰实的,赵高见刘叔回来,他本来黑如焦炭的脸色竟变的十分惨白,顿时也是吓了一跳,看来这次刘叔进入始皇陵中,确实遇到了什么问题,刘叔见赵高非常担心,便将这一次探险经过一一说出,赵高闻言,立刻惊的不知所措,那始皇帝竟然真的没死透,真的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可如何是好?刘叔忙出言安慰赵高,又请他为自己多拿些名贵药物,赵高立刻满口答应,现在秦帝胡亥是完全信任赵高,所以赵高很快便弄来了不少稀有的药物,而食铁兽见刘叔受伤,也赶紧离府跑了出去,后来它又不知从哪搞来了许多的花纹竹虫,刘叔猜测或许是当年肥仔见同类吃竹子时,发现竹子中有这些竹虫存在,你别看此物为虫,却可是难得的好东西,而这种花纹竹虫更是大补,刘叔强忍着恶心吞下这些竹虫之后,果然伤势恢复了不少,不过想要治疗身体的亏空,解除体内的残毒,还得多亏了赵高,原来,他将王宫里的药库竟搬来了大半,刘叔挑选了半天,把一些千年黄芪,百年土参、人形何首乌留下后,其他的又让赵高给送了回去,因为刘叔看过了这些药材之后,才知道即使是在皇宫,这药材竟也不全是真的,比如那用萝卜须假扮的千年人参,一眼假的五爪虎骨,猪胆当熊胆的……这类假药真的比比皆是,不过要说没有好货,肯定也是不可能的,之前医库里的好货自然都被始皇帝或者那些方士拿去炼丹了,如今剩下的也只能勉强够刘叔恢复身体。

  刘叔一边养伤,一边施展净水术给自己身体解毒,人体大部分都是水分,所以想要解毒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喝好水,秦皇宫内有一套静水的器具,这器具每天都有专人看管、养护,那里面的水清澈无垢,看着甚是纯洁,而此水也不是寻常之水,乃是专人从高不可攀的雪山上费力运输下来的,所以此水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冰露,而在赵高府上也有这些静水器具,并且赵高喝的水也是非比寻常的,此水来源于附近的灵泉,所以又被叫做农妇山泉!刘叔喝到这二水之后,也是连连感叹,长这么大还是第二次喝到这么好的水,而上一次还是在吕不韦府上,人人都说秦人艰苦,可没想到秦人是真的苦,而秦官是真的富,甚至可以用奢靡来形容了,刘叔老家中阳里那边喝水大多都是喝的湖水、浑水,若是细细去看,那水里全是虫子、沙子、泥巴,可这已经算不错的水了,你像秦地这有许多地方都非常的缺水,生活在少水之地的百姓,他们一辈子都没啥机会洗澡,而他们喝的就真的全是脏水……其实不仅仅是水,食物也是一般,老百姓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种出了大量的粮食,养出了大量的牲畜,他们明明是最辛苦的,可这些东西竟然都不属于他们?这实在是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并且过往那什么狗屁礼法还对百姓规定,你们就是贱,好肉你们是不配吃的,比如牛、马、羊,因为马是交通工具,牛是劳动工具,羊虽然多,却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吃的,一般老百姓只能吃鱼、鸡、猪,但实际上这三种老百姓也很难吃到,要说吃的最多的那就是狗肉,所以华族基因里爱狗,爱吃狗肉都是可以理解的,而在夏商周之时,这吃肉也是身份的象征,不是有句话叫做肉食者谋之吗,说的就是那些贵族……

  后来天下纷争,七雄并存,各个国家为了增加生育人口,或吸引各地的游民,都制定了一些不错的政策,老百姓虽过的清苦,勉强还能维持生计,可待秦国一统天下,这天下的老百姓就几乎没有什么路可走了,因为秦国的国策就是耕、战二字,秦国看似强大,其实强的只是国力,秦国的君王按照《商君书》所书,直接就拿走了秦国十分之八九的资源,然后又利用百姓生产出来的物资,召集秦国的百姓拿起武器为其打仗,而这就是管仲所说的天下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不过管仲先提出的利出一孔,还存在一些缺陷,所以并没有在齐国成功实施。后来商鞅就说“利出一孔则国多物,出十孔则国少物。守一者治,守十者乱。”之后商鞅就解释了这孔,即君王要鼓励耕战!你君王拿了这么多的资源,不能只想着自己享受啊,你要成就霸业,那就得“投资”,即用百姓的钱鼓励百姓去为你打仗,如此一来,你的地盘就会越来越多,你流出去两三成的钱,便能得到四五倍的利润!同时,还要做到重农抑商,学会如何愚民、弱民,国家便能够无敌,于是历代秦王皆是这么做,秦国也确实完成了霸业,成就了帝业,而老百姓却是镜中捞月,啥也没得到,原本若是继续玩下去,秦国其实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可秦始皇上台后却听信李斯之言,觉得这天下都是自己的了,凭什么还要给老百姓钱?于是秦国国策就从之前的厚恩、重赏,便成了少恩,不赏,当然了,李斯的这一套也是深受韩非影响,他见赵政很是崇拜韩非,便弄死了韩非,又把韩非理论以为己用。

  商鞅说法治是治国之本,而韩非却说法治是君王的手段,工具!同时韩非还认为君权是至高无上的!即“君”就是“道”,“道”就是“君”!君主是一个国家最为高贵的存在,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至尊,君自有君道,臣亦有臣道,君臣之道各不相同。君王的道即是法术势三道,只要学得三道,便可利用三道互补互用的手段,压制住所有官员、百姓……他的老前辈商鞅又说“君臣共操”、“重赏轻罚”!而韩非则说“导制其臣”、“刑赏二柄”,君王当“求过不求善”,即严刑峻法,刻薄寡恩!当然了,商鞅入秦变法为的是使秦国快速崛起,成就霸业,至于统一天下,商鞅或许真没想过,因为理论想要变为现实已经非常不易,你看孔夫子、孟夫子他们奋斗了那么多年,不还是一无所获,这些诸子百家,除了道门超然世外,其它诸子都是提出各自理论,又纷纷看不顺眼,互相对骂,为的就是能让君王高看一眼,好让理论不再是理论,到最后管仲、李悝成功了!商鞅也成功了,虽然结局不好,但确实是成功了,至于未来是名留青史也好,还是遗臭万年也罢,商鞅混不在乎!人性总是只看眼前,不顾以后,毕竟人的一生就这么长,是非功过又算的了什么?之后韩非也成功了,他成功的预测了商鞅只写到了如何成就霸业,没有说明统一了天下,君王该如何治国,于是他写了很多很多,为了给秦国挖坑,他又把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强行写成了合情合理,于是兴高采烈的李斯就把韩非的想法,改成自己的想法说给始皇听,赵政从小就在赵国为质,哪有时间接受高等教育,于是得了治国方略的始皇帝便开始大展拳脚,天下利出一孔,那朕就统一这个,统一那个!

  始皇帝下令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等,这些,怎么看都并不是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利在千秋,毕竟七个国家就有七种文字、货币、语言,若是大家都有一样的标准,那就能提升百姓对于秦国的认同感!天下的老百姓在听说了这些新政之后,虽然有些懵逼,也应该可以看出这些肯定是好的,但为何天下的百姓皆要反对这些个好事呢?这些政策,都是既对老百姓有好处,对君王也有好处的,可是你仔细想一想,谁好处多呢?对于上来说,那无非就是简单一句的事;对于贵族们来说,他们大多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家里也什么都不缺,所以他们一般都是举双手赞成;而对于那些经商的人来说,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难事!秦国的食物不卫生,不干净,环境乱,商人就会想着去往它地生活,老百姓或许因为贫贱,而不能转移,但对于富人来说,却是易如反掌之事!面对秦国严苛的律法,普通人只能是低头,若再仔细想一想,始皇帝下令让六国的百姓皆用秦国的刀币,这确实是件很令人讨厌的事,因为这其中夹杂着许多问题,比如过去使用的六国货币该怎么处理?如何进行兑换?秦国的刀币保不保值……而这些问题,秦国上层都没有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回答,李斯只是一股脑的下达了命令!并且熟悉秦国国情的六国商人们也都知道,这秦国的刀币最是不值钱,因为它贬值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当初赵政那奸贼为了给秦军发战功奖励,就下令多多的造钱!如此一来,原本能买到一头猪的钱,要不了多久,就只能买到半只了。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管仲也曾说过其中的优缺点,管相说:货币的统一确实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但一旦统一了之后,就会形成一种笼断,上层很是高兴,因为法家的精髓就在于重农抑商!于是走投无路的商人们就想将东西往外面卖,可这北方匈奴没有什么钱,南方的百越也是穷的一批,商人们只得将东西往更远的地方去卖,如此这一来一回,商人们就得承担更多的风险,而商人们若是没有带来稀有的,便宜的,或是非常重要,不被允许卖的,那它国也是不会和你做买卖的,并且那些愿意消费的国家,他们也是有自己的货币的,对于秦商带来的秦币,自然是没有任何兴趣的,最后他们只肯以物易物或者用金银来交易,……于是乎,才有了天下欲反者,十之七八的荒唐景象!

  像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也都不全是坏事,但这些制定的规则往往更利于上面,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头疼的。当然了,老百姓也看的出来,你秦始皇明明可以统一秦人的福力,食物的安全,读书的入门条件……但为何伟大的嬴政却迟迟不肯下令统一这些呢?说白了,就是你嬴政吸收了周的失败经验想要在全国实行郡县制,还想要实行法家疲民、弱民的策略,所以就必须得联合上层诸势力,死死占住上面的利益,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而秦国的老百姓人数虽多,却胆小又喜欢内斗,同时狗政为了以防万一,还下令没收天下之兵,烧了许多不利于秦国的书籍,关闭了大量的私学,并下令禁止百姓谈秦国之事……赵政自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将帝业传至千秋万代,可他还是棋差一着,此时的中原刚刚完成统一,天下的老百姓还未归心,也皆是有性格的,赵政本以为等到六国的老百姓都麻了、放弃了,就会和老秦人一样,乖乖的听话,日后他们也只有在特定的节日里,才可以悲伤,才能够开心,时间久了,就能让天下的百姓向秦国屈服,但他很快又发现秦国的老百姓得了信奉之后,就会被各类信条感染,甚至受其蛊动,不再畏死,敢于反抗,于是赵政又令人告诉老百姓,天上是没有神的、好人一定会有好报!老百姓听了此话,好多人都信以为真,便不停的在善与恶之间来回摇摆,这就如荀子所言:人性是一分为二的,一部分叫性,一部分叫伪,性是指天性,伪是指人为,荀子说人和动物的区别,不仅仅是人能站立起来,可以直立行走,而是人类有选择的机会,人性本善还是人心本恶并不重要,因为你可以选择,所以你即可以选择往左走,也可以一心向右去,至于是随着本性行动,还是听从各般言论,那就要看你能不能够觉悟了。

  老子曾说:这天下,不可只有一种声音,因为只有一种声音,乃是一条霸道路,一旦走错了,想回头都难。就好比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难道始皇帝赵政真的不知道郡县制的危害吗?他只是选择了人性中,一条自私之路罢了,走错路没什么可怕的,谁都会犯错,哪怕你是帝王也同样会犯错,可怕的是他已经没有其它路可走了,就只能沿着错路继续往前走,世上本没有路可走,有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路有千万种,就和大道一般,都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走错了,另选一条路也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刘季出发前曾问过“自己能不能成功?义军能不能成功!”刘叔就说义军肯定能成功,按理说陈胜是有几率能成功的,只是他没有选择立楚国的王室后裔为王,而是自立为王,在这一点上,刘叔和范增的看法出奇的一致,刘叔也多次夸过范增,说此人多智,颇有点当年范蠡的意思,刘季心虚害怕自己会被范增玩死,刘叔就笑他,这范姓和我们刘姓这一支甚有渊源,所以大家可能都是同一个祖先,既如此,你又何必惧他?至于你能不能成功,就要看你能不能选择一条正确之路了,哪怕走错了,只要能知错就改便可以成功,刘季又问如何走对路?刘叔答做个圣明的人,刘季再问圣要怎么做?刘叔答“孔孟曾以圣人的标准设计了一套制度,认为人性本善,而韩非则是以人性本恶的标准,又制定了一条新的标准,所以儒家嘴里的天子,又被叫做圣上,儒家希望天子因为圣明,必会选择一条正确之路,而始皇帝则相信韩非的人性本恶,所以他宁愿在郡县制的路上越走越远,也不愿回头……

  这些天,刘叔服下了不少补药,待伤势渐好之后,又开始为如何除掉始皇帝而头疼不已,想当初,那赵政确实是被自己刺死,后来自己离了沙丘宫后还高兴了半天,谁知事情的真相却是,那嬴政身边的方士早算出他的阳寿将尽,所以那日刺杀成功,也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毕竟自杀和他杀可是各有说法的!而自始皇帝崩后,天下顿时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结果却被章邯领着70万囚徒军给打爆了,后来又有项燕之子项梁接过兴楚大旗,并数次率军打败了秦国名将章邯,结果宋义刚提醒过项梁要戒骄戒躁,就被得了精锐援军的宿敌章邯给按在地上摩擦,项梁死后,六国无不恐惧,这时又有项梁侄子项羽接过了项梁的意志,破釜沉舟,将章邯按在脚下,如此几番,这死于战场的人也是越来越多,要知道赵政手上可是有中原九鼎的,所以他不用出始皇陵,就能凭借那九鼎收集天下死气,若是再被嬴政吸收到足够的阴气,修炼到了渡劫境界,那自己就真的只能束手待毙了。就在刘叔养伤期间,赵高又多次前来探望,并告知了各路义军的情报,刘叔听说之后,又让赵高再次给章邯以及附近边关的守将那多多施压,果然没过多久,章邯就因惧怕赵高报复,立刻投降了项羽,而项羽大胜秦军之后,咸阳这边又不得不赶紧派兵以堵截项羽,如此一来,本来前途渺茫的刘季军竟一路无阻的杀向了咸阳,其实刘季本不会来的这么快,正是由于赵高不停的给周围守将施压,所以刘季沿途都没怎么打,就靠着说客说降,便一路凯歌向着咸阳而来!

  后来刘叔听赵高说,项羽在新安城南竟连夜坑杀了秦国的二十多万降卒,也是大呼项羽糊涂,正所谓杀降不祥,项羽的这一番无耻杀戮,不但日后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厄运,还会给皇陵中的始皇帝提供大量的阴气,该死,真是该死啊!不过除此之外,还是有好消息的,那就是刘季真的要第一个入关了,可是当他听说刘季来之前竟做了屠城之事,他顿时就顾不得伤口好没好,要去问问那刘季到底怎么回事?赵高见状,忙在旁阻拦说“莫动气,莫动气,你兄弟刘季的所做所为必是有其原因,不妨看看。”刘叔闻言,便立刻消了怒火,再后来还是赵高分析了局势,刘叔才醒悟过来,原来刘季屠的乃是当年背叛了韩国的那些韩国贵族,而刘季此举不但没有遭到韩人反感、憎恶,还很快就得到了韩地全体百姓的支持,待其到了秦地后,刘季的口碑更是立刻一下就攀至顶点,沿途的许多城池也皆是望风而降,同时秦国赢家这边也不停的为刘季摇旗呐喊,说他是什么再世明君,只有他做了秦王,秦人才能免受六国百姓的怒火,于是不论是秦国的官员贵族,还是秦国的百姓都对刘季是翘首以盼,恨不能出门迎接,请其入关,而刘季每每皆随萧何之言,说自己的祖上也是秦人,后来因战乱跑到了魏国,最后才成了楚国人,秦人一听刘季如此说,便更加的拥护刘季,刘叔见大事可成,于是,他就一边在赵高府中默默养伤,一边翻看着《九阴玄经》,希望能在其中找到破解难题之法,只是刘叔研究了多日,却还是一无所获,这经书对付各种鬼皆是有办法,但对付快要修炼成鬼仙的秦始皇,确是无能为力。

  这日,刘叔偶然间就和赵高谈及此事,他觉得赵高是赵政身边红人,应该是听说过一些奇人异事,神奇法宝,赵高一听那始皇要修成鬼仙了,自然也是害怕不已,他知道始皇成了鬼仙之后,第一个便会找他算账,到时自己恐怕就得生不如死了,于是经过赵高的仔细回忆和一番时间的打探之后,还真的从一些方士口中得知了不少消息,于是他就急忙寻到刘叔说道“嗯,我之前曾听徐福和卢生等方士们偶然说过,这鬼仙还未修炼成仙前,是最怕太阳直射,以及各类可以反光的宝物的,比如说玉或者铜镜之流。”刘叔闻言点头道“哦?那就难怪赵政会下令建造那么巨大又深不可测的地下宫殿了,原来是为了安稳修炼所用。不过你说的这些宝物,我身上一件都没有,秦皇宫中可有合适的宝物?”赵高呵呵一笑道“在我的府上,便有一件‘秦王照骨镜’,此镜啊,可凭白照出活人体内的骨骼、脏器。嗯,先生若是觉得不够,我还可以把宫中的传国玉玺——就是那个和氏璧借您一用,只是此事关系甚大,若是有人发现,宫内的传国玉玺不见了,那我就有些难办了,所以还请先生劲量速战速决。”刘叔闻言,就问“啊,这秦王照骨镜,我是早有耳闻,据说是秦国最珍贵的三件宝物之一,按理来说,不是应该陪葬于皇陵了么?”

  赵高笑笑说道“我恨秦国灭了赵国,又恨狗政屠了邯郸全城,故怎么可能会把他最心爱之物,送去陪葬呢?”这件秦王照骨镜在各类古籍上都有许多记载“秦镜,儛溪古岸石窟有方镜,径丈余,照人五藏,秦皇世号为照骨宝。”铜镜乃是正的代表,所谓一正压百邪,除此以外,镜子也代表着太阳,象征着列日高升,传闻此镜对着人照,能照视出人全身的骨骼和脉络,而对鬼怪使用,镜中便会射出一道神光,立刻焚尽任何鬼怪,听闻那神光非常厉害,要不了一时,就能照的普通鬼怪灰飞烟灭,只是其每用一次,镜子威力就会暗上一分,不过,只要将其再放在列日下暴晒,不消几日,便又可变亮了。刘叔闻言想到这两件宝物,或许对付赵政是颇为有用,但是那十二上仙阵,又该怎么破呢?传说此阵可堪比诛仙阵,如今虽不是阐教十二上仙亲临,但是刘叔可是知道的,那威力也是极大,之前他已经感受过一次,若不是靠着帝辛宝衣,自己差一点就会被打成了筛子,刘叔心道“以我的修为,是万万难以抵挡的,正面硬刚,我肯定也破不了,那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呢?此阵既敢比那诛仙阵,那我倒不如试试复制出诛仙阵,来比较一番?如今,我的手上有赤霄剑和雌雄双剑,又可找香山四少帮助,只是还缺了一把好剑。对了,赢藁,那把太阿剑也是秦王三宝之一吧,我想此剑应该也在你的府上吧?”赵高闻言哈哈大笑道“知我者,先生也,那宝剑,自然也是在我这里。”

  刘叔喜道“极好极好,我立刻就传信让香山四少马上过来帮忙。”这香山四少自从跟着刘叔之后,倒与刘叔渐渐成了异族好友,只是此时四位正被刘叔知会,在暗处保护着刘季,刘叔估计刘季离此也不算远了,那四少定也在附近,所以派出食铁兽去寻他们应该没问题,于是,刘叔便让食铁兽前去寻找,果然没多时,这四少就匆匆赶了过来,如今一人一把剑,正好可以根据《太公遗录》上的,诛仙阵阵型图试上一试。刘叔随后又突然问道“对了,赵高,除了秦王照骨镜和太阿剑外,还有一件宝物,是什么啊?赵高说道“这第三件宝物是随侯珠,这珠子名声极大,和和氏璧并称为天下至宝,如今那和氏璧已被做成了传国玉玺,而这随侯珠一直深藏于宫中。”刘叔闻言,忙问“这随侯珠可有何传说故事吗?”赵高答道“这随侯珠,传言是随国的君主,在机缘巧合下救了一条大蛇,那大蛇痊愈后,说自己是龙王之子,又感谢其救命之恩,后来,为了报答随侯,就把那颗随侯珠给了随侯。”刘叔闻言,诧异道“哦~龙王之子?那玩意肯定不一般,且将珠子拿来给我看一看。”赵高闻言随即就从自己的宝库密室中,拿来了随侯珠,刘叔拿在手上,一眼望去,果然见那珠子流光溢彩,不似凡物,再仔细一看,那珠内竟有一股龙的气息,用灵气感应,似有一条龙正在珠子中上下游动,此时刘叔自己体内的龙气,也感应到了那条龙,并立刻躁动了起来,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龙其实也是一样,所以才有了四海之龙王,而刘叔和始皇帝则是一山难容二虎。

  就在刘叔不知此宝到底有何用之时,突然,这珠子就自己飘了起来,然后又围绕着刘叔开始快速打转,看来这是天地间独我修炼出来的龙王,在和人世间上古炎黄后裔,人皇龙气之间进行着对冲,可惜根本没法比,因为人间的龙王可以修炼千年万年,而人世间的帝皇最多也就修炼个千多年,便差不多了,两者确是不能同日而语,所以瞬时间,刘叔体内的龙气就被压制住了,然后立刻俯首低头不再动弹。刘叔又研究半天,才明白,这珠子若是使用出去,其威力竟能堪比龙王的全力一击,刘叔不禁感叹,这龙王果然很大方啊,只不知是四海龙王哪一个,还是其他的哪个龙王?听闻那花果山水帘洞旁边就是东海,日后倒是可以去询问一番,随后,刘叔就让赵高把镜子放在院内,等到日上三竿太阳最烈的时候,就拿出去照太阳,等到太阳下山了再用布袋将其装好,并放在赵府的冰窖之中,不让其有一丝的光亮流逝,此事,也幸得是在赵高府上才能办到,你想,寻常的人家又哪有什么冰窖,当初刘叔奔波多年,也只在吕不韦的府上见过一次,这些个大小官吏每日所享受的,皆是百姓所产,所以在刘叔看来,他们其实和商人一样都不产任何物资,但商人至少还能将物资在各地调转,使其顺利流通,而反观管吏,除了瞎指挥,乱指导之下,真没什么作用,所以黄老之道说,治国要清静无为,意思是君王不要瞎管理,老百姓的生活反而能过的更好,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很多人你看他似乎很忙,实际都是在瞎忙,而所谓的变法就是将这些人都清除出去,精简大部分机构,使得吃饭、指挥的人大大减少,那么这个国家的资源便能囤积下来。

  过了几天,香山四少终于赶到了咸阳赵高府上,他们随后又报说:刘季已经率军向着咸阳城来了,一路上,他们还得了不少贤人相助,如今正一路凯歌的向着关中挺进,应该是第一个进关中的队伍,刘叔闻言,放下心来,随即又按照《太公遗录》中的剑阵图谱,让四妖各拿一把剑,再各自站定方位,慢慢练了起来,这诛仙剑阵虽说难的要命,但香山四少能被女娲娘娘派来,自然也是妖族中的佼佼者,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也渐渐熟练了起来,而刘叔这些日子除了继续静养之外,每日也会掐诀算卦,欲等一个最佳时机,便再去会会那位始皇帝赵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