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大周,万里之遥的无尽海域,这里散布着大大小小,数之不清的海岛和礁石,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常有渔民居住,有得则空无一物,而这里,也是传说盛产之地,许多出海捕鱼之人,回去后常说自己曾远远看见,某个海岛上其内人影幢幢,欢歌笑语声声入耳,其岛上仙气飘飘,又有苍鸾、毕方等神鸟环绕四周,似是有神仙们在内居住,不过等到渔民们想要前去查看一番时,却怎么都靠近不了那些仙岛,眼见仙岛就在眼前,可却无门而入,实在是让人惹火,有的人曾想跳入海中游了过去,但那仙岛海域附近总有蛟龙、鲸鲲等海兽不停环游,只使人是望而却步,当然了,也有人在机缘巧合,比如天生异象下曾靠近过那些仙岛,并看到过仙人、仙兽、仙山……但过不了多久,那些仙岛就会突然不见了踪影,似是人间蒸发了一般,再无半分影子,后来,也有人说自己曾上过仙岛,并说那些岛上住的皆是夏朝或是商朝的遗民,岛内还有许多的桃花潭、杏花溪清澈甘甜,供人饮用,岛上鸡犬相闻,好不热闹,田中又有许多牛马在不停耕种,仅仅有条,那里人人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竟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而在这些神秘莫测的海岛之中,又有一座海岛甚为有名,因为此岛不同于其他海岛,乃是一座赫赫有名的仙岛!
在远处看,此岛似是古人祭天时,特意建造的一类灵台,所以那座海岛就被附近的渔民称作“灵台岛”。传闻灵台岛上有一位祖师神通广大,万道皆通,并且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弟子去出岛修行,附近渔民就问这祖师是真是假,可有真才实学?这些弟子皆夸自己的师父是在世的活神仙,其不但法力无边,对他们更是悉心指导,有问必答,于是这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有人冒险渡海欲上岛求学,可乘船渡海求学的人虽多,却也只有少量的有缘人,方可靠近并被允许进入那座仙岛……久而久之,此岛便成了附近渔民们口中的妙谈,因为只要天气不错的时候,那些偶尔路过的渔人们就能看到,岛上会出现一座烟雾缭绕的仙山,并且在其上,还常会有另一座仙山隐隐约约,若隐若现,这上面的那座仙山,形如一只展翅高飞的鹰鹫,其内又常常有雷音、妙法传来,附近的渔民听到后,皆觉神清气爽、恶念皆消,他们也因此问过许多博学之人,但却没人知道那仙山传来的语言是何地的语言,如此也就没人知道那些仙人们说的是什么,至于这座玄妙神山,更是无从考究,似乎根本就不是凡间之山,于是附近渔民们就将其称作“灵鹫山”,而灵台岛上的那座仙山,由于其外形颇似人的心脏,所以又被渔民们称作“方寸山”!
要说这灵台岛方寸山,那是千峰排戟,万仞开屏,再看山上,万年愧榆随处见,棵棵梧桐有凤凰,满地花草皆仙品,山中异动现帝江!也正因如此,这灵台方寸山,便成了附近最是有名的海外仙山,后来据那些出山游历的弟子们诉说,那座万仞高山之中,又天然形成了一个超级巨洞,祖师将其打凿、布置了一番后,就将其命为“斜月三星洞”,而渔民们每次碰见出山的弟子,都会好奇的询问这仙山里,难道真有神仙?有些出山弟子闻言,就好意告知,说其内确有一位神秘莫测、神通广大的神仙,名为“须菩提祖师”,有好事者又问祖师果有神通?出山弟子皆说,那须菩提祖师万法皆知,早通因果,可以说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并且神通精妙,法力无尽,众渔民闻言无不骇然,同时他们也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这些渔民祖祖辈辈多以打鱼为生,自然也曾受过仙岛的许多恩惠,比如每每遇上了大风浪,就总会有仙山弟子出山观海,若有人落海,其必出手相救,渔民口口相传中,方寸山便成了福山,而在这几百年间,从祖师门下出去的弟子,那已是不计其数了,这如今世道不清,左右算去,也只有三四十人,还在跟着修行。
这日,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内,那位赫赫有名的须菩提祖师正在坛上,与众弟子谈说人间各学说,祖师无所不通,万家皆懂,自然什么都会拿出来说上一说。此时,祖师说的乃是齐桓公姜小白手下,那位号称“天下第一相”——管仲,所写的《管子》,坛下,三四十个弟子正倾耳而听,而须菩提祖师也是面带正色,一字一句的说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流之体,谓之礼。简物小米一道,杀惨禁诛,谓之法。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读完了《管子》后,须菩提祖师便让众弟子们先自行体会书中的奥义,这《管子》包含了道、法、儒、名、农、阴阳、兵等各种学说,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集各家之长,所以即使是祖师精挑细选的众优秀弟子们,也是需要一些时间去沉淀,去消化、理解的,于是过了好半晌,众弟子方说记住了此文,确也有些囫囵吞枣,不知滋味。须菩提祖师闻言也不急着解答,随即便开始说及此书的成因经历:话说这齐桓公姜小白,乃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太公为姜姓,吕氏,按照现如今的习惯,姓氏已经混淆不清,所以你既可叫其姜尚,也可叫其吕尚!作为皇室子孙,公子小白本该享尽荣华富贵,一生无忧,但当时在位的齐僖公长子荒淫无道,宠信奸臣,使得齐国内部大乱,最后,公子小白的大哥,齐襄公竟被齐僖公的侄子他们的堂兄弟——公孙(姜姓吕氏)无知给杀害了,之后齐国大乱,宗室遭殃。
于是,齐僖公的第三子——公子小白便在手下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了靠近齐国的莒国来避难,而他的二哥公子纠则在管仲等人的保护下,逃到了公子纠母亲出生的鲁国来避难。后来,那个杀死了齐襄公,又自立为君的吕无知终是被人杀死,齐国的大族们见国家群龙无首,便想立深得齐僖公宠爱的小白为新国君,之后为了不打草惊蛇,齐国大臣们就决定,暗地派人去通知公子小白赶紧回国继位,可世上又哪有不透风的墙?很快,鲁国君臣们就听说了这事,他们商议一番后,觉得若是小白继位,那对鲁国来说,可没有任何的好处,于是他们一边发兵护送着公子纠回齐,一边又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莒国到齐国的归路。之后等到小白他们匆匆赶来,管仲便暗地射出一箭,想要来个一箭穿心,结果此箭却正中姜小白的带钩,公子小白知道情况危急,便假装倒地而死,管仲看见自己的昔日好友鲍叔牙跪倒于地是嚎啕大哭,随后又见他带着小白的“尸体”开始往回走,便以为那公子小白已被自己给射死了,于是管仲就放过了鲍叔牙等人,并派人去向鲁国与公子纠一一报捷,鲁国闻信自是大喜,而那位公子纠听闻小白已死,也就不再急着赶路了,结果公子小白他们就乘着这大好时机,日夜兼程的赶回了齐国。
公子小白马不停蹄的回到了齐国之后,很快就被众大臣拥立为齐国的新国君,为了以绝后患,并回报鲁国扶持公子纠之仇,齐桓公一即位,就立刻发兵攻打鲁国,此时的齐国虽然已是衰败不堪,但相比鲁国这种小国,依旧还是很强的,所以鲁国自是被齐打的大败,而当鲍叔牙知道齐国胜利的消息之后,便将这个好消息立刻就禀报给了齐桓公,经过一番商议,鲍叔牙就给鲁侯写了一封信,让其先杀了公子纠,然后再将公子纠的老师召忽与管仲送回齐国,好让齐桓公亲自动手泄愤,鲁国惧怕齐国,便依信照做了,等到管仲归国,齐桓公便想杀了管仲,鲍叔牙见状立刻劝说道“臣这一生,最幸运的事,便是跟从了君上。如今君上成了齐国的国君,我真的是倍感欣慰,臣今日有一句肺腑之言想告诉君上,如果君上以后只是想治理好齐国,那么有我叔牙和高傒,也就够了,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就非需管仲不可了。管仲这个人非常的有才能,他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变的强盛,君上万不可以失去他啊。”齐小白闻言,立刻就听了鲍叔牙的建议亲自将管仲接入宫中,之后齐小白又和管仲谈论起霸王之术,一番讨论后,齐桓公更是大喜过望,因为这位管仲确有王佐之才,于是齐小白便拜其为大夫,又委以众多的政事,而管仲也是不负圣望,很快就表现出超人的才华,齐小白见状又拜管仲为相,之后没多久,齐国就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随后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然后又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接连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了第一位中原霸主……
须菩提祖师先是讲一通《管子》,然后又说到齐桓公与管仲是怎么君臣齐心,将齐国治理成中原霸主……之后,祖师便让弟子们各自思考,为何齐桓公能够成就霸业?为何他们要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为何齐国要举行诸侯会盟?为何齐桓公晚年会不听管仲遗言,以致齐国五公子夺位,自己死后无人收殓?祖师问完,就在坛上开始闭目养神,而坛下弟子闻言,则开始各自苦思冥想,祖师虽在假寐,但这些弟子的众生相,自然也是一目了然的。正所谓道之玄,非常人可学;道之难,非庸人可解!如今三星洞门下的这三四十个弟子,皆是祖师经过了许多考量,方才肯收入门中的,不过在收徒前,祖师也会宣布一条重要门规“若是弟子出了师,那便是师徒缘分尽了!以后那些出师之人便不准再回师门,更不准告知他人,自己到底师承何处。”后来弟子们也曾商议过“为何会定下此条门规?”大师兄路大非则解释说“祖师定下这条门规,其实是为了你们好,因为等你们飞升到了仙界,便会知道那里是不允许结党营私的。”所以也正因这条门规,即使须菩提祖师强大无比,但他的大名在仙界也是无人提起,如此,自然是祖师刻意而为之,因为这位须菩提祖师几乎是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即使是圣境四天的那些大罗金仙们,恐怕也不如这位祖师,因为众弟子在来洞府之前,都曾见过仙岛上有一位神秘莫测的樵夫,那樵夫自说,其只是偶得祖师传授过《黄庭》,便已是脱胎换骨,一副仙风道骨之相,而如今众弟子在洞府里修行了多年,自然是知道那樵夫是多么的厉害!
须菩提祖师在坛上闭目养神半晌,睁眼又见众弟子各有所思,便让众弟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弟子说管仲灭国不用兵,杀人不用刀,齐桓公能成就霸业,正是因为用了管仲,也有弟子说齐国能称霸一方,正是因为尊王攘夷这四个字,那管仲提出了这个思想后,齐国便能利用周王室的威望,拉拢一部分弱小的国家,去对抗那些强大的国家,最后齐国不但得到了宝贵的国家扩张权,还因为其在扩张时用,利用小恩小惠将更多的国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即诸侯会盟,如此一来,齐国就不仅仅掌握了齐国一国的能量,而是掌握了一个联盟的力量,这就很厉害了!祖师点点头,随即又有弟子说齐桓公最后不听管仲之言,落了个悲剧下惨,不得善终,这是因为那齐桓公本就是中人之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早年他在鲍叔牙的辅佐下侥幸得了王位,当时他正是急需用人之际,所以方才赦免了管仲,之后他就与管仲商讨一番又问及礼仪之学,管仲只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这一句话就让齐桓公认识到,这管仲确如鲍叔牙所说一般,只需几句话就能指明一条称霸之路,而这条路和郑庄公的霸业又大不相同,乃是真正的霸业,齐桓公刚刚继位,正需要管仲这般的贤才来辅佐,于是齐桓公便大大重用了管仲,而管仲也未让他失望,等到霸业已成,齐桓公便飘飘然了,认为自己已得了精髓,便不再将管仲之言放在心上,致使自己落了个悲剧。
就这样,众弟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祖师在旁听着也不阻拦,因为祖师常说这天下的道理多种多样,就不应该有什么固定的答案,动物抚养子女总是希望教出,能拥有和它一般无二的生存技能,但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能吃草或捕猎为生,而人既可以种地,也可以手工、锻造,或是成为老师,或是成为星卜……而每一种答案,既是孩子们的无边思想,也代表着人类的另一种未来,就好像这世界上不只有对和错,也没有绝对的好和坏,人类的思想不可停留于眼睛所看到的绝对,而是要举一反三,深入剖析,想到更多的信息和未知可能。弟子们议论了一番后,便渐渐停了,祖师见这会时日尚早,便好心对坛下的弟子说道“你等在此修行多年,能有各自的想法这是好事,为师也没有唯一答案来告诉你们。今日时日尚早,你等若是存有什么疑惑或者感悟,此时正可痛快的说了出来,为师也能为你们答疑解惑一二。”祖师刚说完,坛下就有一年轻弟子左手抱右手拱手行礼道“祖师,刚才弟子听您说,齐桓公获得半世风光,但最后的下场却如此凄凉。不禁想起,当年弟子行走于城乡之际,常常听到世人会唉声叹气的谈论‘人活着真没什么意思!那么,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弟子当时听之,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但即使到了今日,弟子修行了多年,却依旧不知该怎么作答?在师门的这些年里,众弟子间也常有交流、讨论,其中许多弟子也常感叹,人生百年,如白马过隙,到最后,不论怎样,终究只能独身赴死,化做一场空……弟子思虑多年,难求一答案,今日还望祖师能为弟子们解惑。”此人刚说完,不少人就在下面纷纷点头。
须菩提祖师在坛上,听及弟子所问后,便立刻扫了一眼坛下的众弟子,祖师见底下确有不少弟子正满眼期待,便敲了一下身旁的木鱼,这木鱼一响,府内顿时就安静了,接着,祖师方说道“凡人能有此两惑是很正常的。首先,人活着并不需要什么意义,因为天地从没立下规定,人活着就非得有意义,其实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有意义,但他们不敢想,不敢试,不敢冲,最后再往回看去,皆是遗憾,于是人们就会觉得自己的这一生,毫无意义,实际上想要人生有意义,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有一股勇气就够了,可惜……至于人们会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思,皆因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福报,却没有看到、想到其他生灵的悲哀,其实能生而为人,那已是天大的福报了!大部分人几乎从来没想过,人作为万灵之主,其实是多么的幸运,这天地间,数之不清的山怪精灵,它们修炼了百年、千年,也只是希望能修出个人形,这些生灵如此的努力,或许到了最后还是一场空,又再次堕入轮回,人类不知道,这些非人的生灵们或许要经历几百几千几万世的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方有机会轮回做人,可人界的人虽成了人,却很少能把握机会寻找一条天路。”众弟子闻言,心中皆已有了满足感,因为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了天道。
接着,须菩提祖师又叹道“如果说人生就必须得有什么意义,那你们且想想看,这世间的人类又何止千千万,那么他们产生的想法便要有万万千;况且每个人的出身环境不同,人生的经历也不同,所在高度更不同,那么每个人认为的人生意义,自然就不会相同了。其中,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吃遍天下美食,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为了看遍天下美景,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为了赏遍天下美人……他们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人生意义,并且谁也说服不了谁,到最后,有意义和没意义其实也就根本没了答案。而以为师的过往经历来看,我以为人生没有任何的意义,但人类的存在,或许是有意义的,或者说是有目标、追求的,依我看,那意义应当是去探索更多的未知!比如说人为何会成为百灵之长?又为何不能永生?人死后是不是真的就万事皆休,还是会转世轮回?再比如,整个人界到底有多大?多宽?多高?这人界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世界?如果有,那人类怎么才能去往其他的世界?这个世界,甚至这个宇宙,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如果不是,那真相又是什么……”众弟子随着祖师之问,皆不禁自我思考了起来。
接着祖师又道“当一个人,迫切的去探索这些未知时,可能并不能马上就可得到答案,但若是有一群人去求知,或许只需花很少的时间,便能得到最终的答案,直到领悟到人类的存在意义,而当人类能够无限接近于全知全能,那人类便可以无限的接近于这个世界的奥秘、本源,也就能无限的接近于天道,可惜人类的寿元却是有限的,自有人类以来,大部分人类连吃饱喝足都实现不了,那就更别提寻找什么世界本源了,所以大部分的人都难以接触到更高的层次,也探索不到更深的奥秘,而由于世人挣扎于温饱之间,便因此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当然了,他们也只会把温饱当做人生的追求,和人生的一种意义,而那些已经获得温饱,甚至可以衣食无忧之人,他们在得到了基础的心理满足后,便想要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财富,而当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资源、财富后,他们又想获得可以掌控他们生死的世俗权力,而待他们获得了无上的权力之后,他们又想要追求永生、不死,这些一生都有所求的人,确实更易接触到天道,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资源和知识,不过天道是无私的,它对待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所以天道总是会提前安排、干预,让道来到人世间,并化身为人,去教化,去点播人们来感悟它、理解它、获得它,最终得以勘破、顿悟!”
须菩提祖师刚刚说完,坛下众弟子就开始纷纷思考起来,那么,自己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道在何处?祖师刚才说,道已来到了人间,并化为人形,是不是就是那位老子?……如今坛下的这三四十个弟子,皆已跟随祖师学习了多年,自他们入门以来,祖师便常年的论事、议政、说人、传禅、讲道,不少弟子都已经听过好几遍了,但祖师却从未让他们选择一种学说来修炼,而是让他们多听、多读、多学,随后再慢慢领悟,然今日祖师人生意义之答,确是触动了众弟子们的内心,洞府内,每个人都在思考,思考自己该如何选择?思考自己该浑浑噩噩?还是抓住道的影子…就这样,安静了有半晌时间,洞中那名年龄最小,长的最是可爱,并且从小就呆在祖师身边的小道童刘叔,竟突然起身拱手拜道“祖师!小童儿刚刚入门,心中其实也有一问。”须菩提祖师闻言扫了一眼坛下,见是人小鬼大的刘叔在说话,便笑道“哦,是我的小童刘叔,好,好,好,童儿有什么问题,且说出来听听。”刘叔有些不好意思的以手挠头,然后方道“祖师,童儿生性愚笨,相比众位师兄自是不堪。所以童儿有问,若是童儿始终都抓不住道的尾巴,那可有其他能够超脱的法门吗?”
须菩提祖师闻言,随即就指了指坛下的弟子们说道“想要抓住道、领悟道,那你们就得先知道,这道,到底是什么?其实这道啊,就好比一条长长的大河,而在这条大河的主流河道中,又会分出无数的支流,你们去看各地的江河湖海便能知晓,一般大江大河都是会有支流的,一旦雨季来临,这些支流便会有了作用,那大道河的这些支流们,流着的,难道就不是大道河里的水?所以,只要你们修炼的时间够长,那也是在修道,而那些支流啊,最终也是能同大河一般,或顺流而上,或另辟蹊径流向大海。童儿,世俗洪流也不好走啊,这常人若是因悟性不足,自然是不能领悟到大道的,不过倒也可以去试试这些支流,因为不论是大河,还是支流,只要你能找到正确的方向,那终究还是有机会可以开花结果的。童儿刚才所问,还有何路可以超脱?过往,为师曾与你们讲过四圣谛、八正道、无常观等等,这就是一条支路,并且这条路已经被许多大能证实过,是可以达至超脱的!不过为师今日要再次的提醒你们,不管你们最终选择了哪条路,却都要谨记,修行,需先修而后行,这修的便是你的道心,因为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有可能走完这条路,而行,则是指日后,你等要在各自的人生旅行中,不断的去验证自己的大道,提升自己的阅历,培养特立独行的思想,以寻求得道的一线机缘,如若你等只知埋头苦修,那多半皆是纸上谈兵,与大道终会无缘,最多不过鬼仙、人仙、地仙之流。”
众弟子闻言皆点头拜说“多谢祖师教诲!”而那童儿拜完后又问道“祖师,童儿依旧有问。”祖师立刻望去善意的目光,让他继续说下去,童儿问道“既然条条小路通大道。那这大道,可分好坏、善恶么?”须菩提祖师闻言,不禁再次看向那坛下的小道童……想当年,祖师在洞府正闭目养神之际,忽就感应到有天命正在缓缓落下,于是他便嘱托弟子看好洞府,然后纵身一踏,逍遥游于中原各地,那一日,丰邑城上,北斗星丛星中竟有七十二道星光一一坠下,祖师见得天象有异,顿时大喜,自己既得了预示,正是来寻此机缘,看着这七十二道星光,想来或是天降神物,或是有神子出世,待到星光落下,祖师随即便跟着光亮,进入丰邑城中四下寻找,祖师顺着点点星光,很快便在一个叫做中阳里的村落中,找到了那星光坠落之地,祖师见这星光坠落处,竟是一普通的农户家,也是大为吃惊,看这景象,肯定不会是重宝现世,既如此那就是神子降临了,只是平常神子降临必落于贵族宗亲之家,今日之相,难道又要变天呢吗?想到这,祖师不禁又想起当年的封神大战与诛仙剑阵……
今夜,这户农家果然是喜得贵子,此时那男主人刚将村中的接生婆送走,就要关门休息,突见一位仙风道骨的老神仙却正站在自家屋外,若有所思,男主人见那老神仙须发飘飘,眼神深邃睿智,其身无形却尊,其衣凡间未见,好在男主人的父亲刘仁曾做过魏国丰公,他的爷爷更是魏国大夫,如今丰邑虽是归了楚国,他们老刘家也落魄的不行,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男主人多少还是知道些世间隐秘的,他见老神仙站在自家门前,必是将有一番机缘要落在他家,于是他忙将神仙迎入家中,祖师入屋前问了农户姓名,知其姓刘,名煓,家中除了妻子,还有三子一女,今日确是刚得贵子,今日既有老神仙偶临,那就是双喜临门了!祖师见他有些机灵,心中也喜,随即就跟他进入了屋中,那男农户穿着虽然普普通通,但却干净整洁,看来家中必有贤妻良母,祖师见他既为机灵又看着颇为舒服,这才同意进入屋中,要知道神仙高高在上,碰到顺心之事,自然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若是遇上扶不起的阿斗,或是无胆无目邋遢懒惰之人,即使是有神子降落,那也不一定会接下这份因果,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神子降临虽是好事,但麻烦也断不会少。
祖师随其进入屋中,就见这户人家的房屋倒是有个五六间,看来这家祖上也曾阔过,祖师心里笑道“确实也是,往上数个几代,谁家不是贵族、富户,富户也不过三代,普通人能三代传承就已是极限了。”此时最大的会客屋内,两个年龄较大的呆滞男孩,正带着一位大约两三岁的男童,在屋内来回徘徊,他们既显兴奋,又有担忧,因为他们年龄大了,已然知道母亲生子那是危险异常之事,如今母亲顺利生下弟弟,他们自是颇为高兴,但家中的情况他们也是知道的,这么久的嘴全靠着父母劳作,如今母亲生产,必有一段时间不能下地干活,那这家庭重担就要落在他们的头上了,看着还年幼无知的三弟,他们心中皆是苦涩,这些年他们帮助家里已经忙的是皮肤黝黑,身材矮小,好在力气倒是练了出来,这家里有了他们三个大男人,那些村里的地痞流氓们也不敢肆意侮辱他们,这就是农村的悲剧,男丁稀少就会被人欺负,不论是分田、耕田、取水等等,男丁越少,就越是难以维持,有的人家甚至还会被有心人盯上,最后吃了绝户,所谓一人独木难支,二人成林互助,三人成森守护家族,四人成虎震慑一方,五人成龙称霸一存……
当然了,刘家能在中阳里站住脚跟,也是多亏了祖爷爷、爷爷两代留下的根基,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可惜这片土地一个世纪间已是几度易主,这地其实原本是属于宋国的,后来宋国被魏楚齐瓜分,这地就归了魏国,想当年大魏国曾经非常的强大,可后来这地还是被楚国给夺走了,这一来一回的,本数魏国小贵的刘家便渐渐没落了,到他们这一代,就成了纯粹的农户了,真的是贵不过三代啊!此时旁边的那个屋中,“哇哇”啼哭之声却甚是响亮,好像母亲这次生下来了一个大喇叭,真的是吵的人浑身难受,好在一阵吮吸之声过后,那哭声总算是彻底的止住了。刘家的会客屋内,那两个大点的男孩一见突然来了个客人,立刻就手足无措不知该做啥子了,而那个只有两三岁的男童,见父亲领进一仙风道骨的陌生老者,便急忙起身让位,然后又取来一杯水,并又请求老者定要小声说话,不要吵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弟弟,祖师见其虽是年幼,却甚为机灵懂事,心中就有了几分欢喜,于是祖师便轻声问其姓名。
那孩子听见母亲屋内安安静静,便轻声说道“俺叫刘叔,是家中第三子。”随即他又指着旁边的那两位大男孩,介绍道“老爷爷,这个是我的大哥刘伯,这个是我的二哥刘仲,此外我还有个姐姐叫做刘宣,不过她已经早早睡了。”刘叔此时显得很高兴,因为他马上就要做哥哥了,于是他又指着屋内,对祖师介绍说“那是刚刚才出生的小弟刘季。”祖师闻言点点头,摸了摸刘叔的脑袋,然后又对着颇有些愁容的男主人刘煓问道“今日喜得贵子,当甚是高兴才是,为何你脸上却多有愁容?”刘煓闻言,勉强挤出个笑脸,然后方苦笑道“不瞒您老,以前,我刘家也算阔过,但今时已不同晚日,您看,如今家中养着三个男娃,一个女娃,已是快吃不饱饭了,现在家中又添了一张嘴,妻子刚刚产子还得休息,所以我实在是笑不出来。”
祖师闻言点点头,想了想就说道“原来如此,不过倒是巧了。我平日皆在山中修行,门下也有几十个弟子,我弟子虽多,却缺了一个机敏聪慧的道童,今日偶然来到此地,见宝地有祥光降临,便想来看一看,也是命中有缘,与你正巧碰到。刚刚,我观你这三子颇为机灵,想收下他做个道童,不知你可愿意?”
男主人刘煓一听,思其言,似乎眼前这位,确是隐居仙山修行的老神仙,如今老神仙点明想收自己的第三子刘叔做童儿,他心里自然是十二分的愿意,因为自己的压力很大,少了一个正长身体,狂能吃食的男童那肯定是件好事,毕竟跟着眼前这位老神仙,那识文断字不说,只要三娃肯用心,学上一两微末本领,回来了也能去到大户人家做个门客,这年头像他们白户人家出身的,想当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做个门客就已是最好的出路了,比起种田、耕田,真不知爽了多少,这年头,知识就是财富,比如前些年那个魏国公子魏无忌,其手下就有无数门客,这些门客每天啥也不用做就能吃香的喝辣的,就算是传说中的肉食,也是不限量供应,像老刘家已经是村中过的不错的人家了,但吃肉,那是过节过年才有的,而且听闻这个魏无忌最是礼贤下士,只要有一两种才华,那就是“乌鸡变凤凰了”,不过此事甚大,刘煓本人又是个没什么主意的农人,好在他父亲曾为他娶了一位贤妻,为刘家兴旺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煓闻言觉得这事还得问过妻子,于是他跟祖师讲明,随即就进入了内屋。
过了没一会,刘煓便扶着自己的妻子,以及一个正在啼哭的婴童,一同出来拜会祖师,刘妻已听说有一位老神仙想收下自己的第三子刘叔去做童子,她听闻丈夫的描述,知道今日家中确是来了贵人,三子若是跟着老神仙,那自然是前途无量,她满心欢喜,但作为人母该有的警惕还是有的,于是她就只得托着虚弱的身子,想要出来仔细看看,此时她怀中的婴儿一直是啼哭不止,刘妻也是无奈,自己虽然已产了三子一女,但今时不同往日,刘家已经没落,并且家中还有这么多人要吃饭,好吃的,有营养的皆给了自己的孩子,平时自己也就只能吃点骨头、下水,不过相比其他人家,这其实已经算是好的了,好在丈夫贴心,人还算老实,对自己也算恭敬有礼,如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得此良配也算心满意足了,只是家中财力确是不足,根本没有足够的营养使她催出更多的奶水,且看看家中那两个矮小的男童,便知他家的难处,诶,这孩子吃不饱,就会一直啼哭,如此倒搅的人说话都不方便,祖师见状笑到“你这调皮的孩子,休要惹事。”随即只一甩拂尘,那婴儿便立刻不哭,并“嘻嘻嘻”的笑了起来,刘煓、刘妻见状,心中暗喜,立刻便让刘叔拜倒磕头,祖师随即又道“有一事,我且要先说个清楚。”“您请讲!”“老夫的洞府非常偏远,这孩子随我入山后,便不能再回家中了,依我看怕是要呆个十年的时间,他才能与你们再见,当然了,我也会教其一些本领,好的,话已说明,你等可想好再回答,也不迟。”
刘煓夫妻二人闻言,商量了一番,随即又拜道“叔儿能被老神仙收了做道童,那是我家小三子的一番造化,我等自然满心欢喜,虽然不舍,但他若是继续跟着我们,只能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就算他日后长大了,也不过是个无钱无势的普通农夫,一辈子碌碌无为,甚至连妻子都娶不上。如今他既得机缘做了老神仙的童子,等他十年学成归来后,那自然是前途无量,所以我们又怎么会舍不得呢。”男童刘叔闻言,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父母之言也是在理,自己也确该为未来争上一把,突然他也急忙下拜道“童儿刘叔,愿随老神仙学习十年。”祖师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就算是收下了这个道童,随即,他又转头看向那个呼呼正睡的刘家老四刘季,刘煓的妻子其人颇有些头脑,算是家中的智心,她想老神仙突然来到自家,必不是为收个童儿而来,如今老神仙又看向自己的小儿,眼中满是复杂之色,想来必是有什么深意,只不过她一个山村妇人自不能点破了奥秘,于是,她便脱口而出道“还请老神仙为我家老四,取个正式的名字吧!”原来刘家的这个“伯、仲、叔、季”,乃是常人按照子女出生的先后顺序,取的寻常一般的名字,所以这世间叫做刘季的,那也是非常多的,这就有点像叫阿猫、阿狗、大黄、大黑的感觉,但若是有人替其取了个正式的名字,那在中阳村附近的农户百姓中,这便有了高人一等的优势了,以后不论做什么,人家都会高看他一眼,就算是娶老婆也容易的多。
祖师闻言,便开始仔细观察起刘季的面相来,不过片刻,祖师笑道“我见其耳朵生的甚大,这乃大富大贵之相,此地既叫丰邑,那便取名为刘邦吧!”刘煓夫妇一听,这邦字可以说取的极有文化,并且他们暗暗感觉这个邦字,或许还有其他深意,不过以他们山野村夫的头脑,哪里能想出来一二,如今自己小儿有了这么好听的一个名字,并且这还是一位老神仙给其取的,自然立刻就认定了这个名字,祖师见他们欢喜,又道“今日贵子降临,我又收了你家三子为童,来的匆忙,也没带什么礼物,嗯,那这个砗磲莲花座便送与你们吧,之后你们就将其供在家中,当是我收下童子并送给老四刘邦的庆生礼物吧。”刘煓夫妻闻言,心中大喜,急忙上前双手接过那个砗磲莲花宝座,二人看着那莲花座宝光四溢一看就不是凡物,心里已是乐开了花,常听世人说遇到神仙必有神缘,今日得了这机缘,他们刘家就要苦尽甘来了!随即,刘氏夫妻二人又再次拜倒,须菩提祖师受了他们礼后,就牵着三子刘叔缓缓出了刘家屋门,刘氏一家跟在后面,待出了屋门,祖师只一甩拂尘,只见那天上便立刻飞来一朵筋斗云,祖师让刘叔与父母告别之后,随即便带着童儿乘云远去,刘叔父母眼见那筋斗云竟一下就不见了踪影,心中既有不舍,又非常的欢喜,而祖师却在筋斗云上自言自语道“哦,一个天罡,一个地煞,还竟都生在同一人家,真的是了不得的福源啊!如今天罡、地煞既已重现人间,想来,这中原大地怕是又要变天了呢!”
此时,这刘叔已在须菩提祖师座下当了多年的童子,这么多年,他不但开了智,学会了读书写字,对于道学、佛学、诸子百家,他也皆有研习,至于祖师教下的诸多门道,他也在众师兄的宠爱指导下,学习了不少,如今他身在洞天福地,早已能引气入体,感应到这天地间的丝丝灵气,此外众师兄又教了他许多锻体法门,让他的力量、耐力、体能等锻炼的都强于常人,当然了,众师兄之所以要教他这些,自然是因为他入门最迟,年龄又小,他这个年龄段正是又天真可爱,又调皮难训的时间,众师兄对他是又爱又恨,有时候又怕用力过猛,把他给玩伤了,于是便传了他诸多法门,此外自刘叔入门后,众师兄身上的担子便全部卸下了,因为这些劳作都交给了刘叔,众师兄还美其名曰“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而刘叔今日的这第二个问题,却肯定不是他自己想问的,因为他的思想还达不到如此境界。
不过须菩提祖师也不拆穿,只笑道“童儿,你入门修炼时日尚浅,对此有所疑问也属正常。你既询问,祖师便为你解惑一二,对了,你等坛下弟子,也一同仔细听听吧!其实,这吃饭是道,喝水是道,拉屎、撒尿也是道;此外,天要下雨是道,河水泛滥是道,万事万物的出生、死亡,这也是道!道之广,实难以感触也!道之大,不可目测也,道之深,亦不得探也!道——说不清,道不明,当你感觉到自己真的寻找到了一条只属于你,适合你的大路时,那便是见到门了;日后当你在这条道路上,能够疾驰狂奔,毫无阻拦的时候,那便是上了道;后来当你在道路上,发现有各般阻碍后,那便是遇到了修炼瓶颈;此后当你破开了条条障碍,能够继续一路向前,并看到光明,那你离大道便是越来越近了。”刘叔和众弟子闻言,立即就有了诸多感触,这些年以来,刘叔除了日常听课、打坐、修炼外,便要赶着去打扫山门、祖师和众师兄的房间、炼丹炉、洞府食堂、厕所,以及养护洞府内外的诸多草药、植物、动物……当然了,他也曾问过众师兄,自己何时才能像他们一样,成为名师高徒,但众师兄却都是笑而不语,好在二师兄最是心善,他听闻刘叔之问,就说“你的机缘未到,还是先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吧!”
半晌,须菩提祖师又接着说道“天,既有黑、白之分;道,自然也有好坏、善恶之分,至于到底怎么划分,这就取决于你等的自我认知了,比如有的人站在帝王的角度去看事,有的人站在贵族的角度去看事,有的人站在百姓的角度去看事,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便各不相同,如此方有了好坏善恶之分。
西方教亦有言‘佛眼看众生,那众生皆是佛,魔眼看众生,则众生皆是魔’。佛和魔因为心境不同、角度不同,他们看同一样东西、同一件事情,都会有差别,所以又何况是你等呢?童儿你年龄太小,恐怕还听不懂。那再打个比方,嗯,你等想想,权力是好坏,还是善恶呢?其实在世俗间,若有人能善用它,那便会国强民富,开创一代太平盛世,若有人恶用它,就会祸国殃民、使天下蒙受百年的悲惨侮辱。好坏、善恶,皆由人心而生,由人言而定,并在道的推动下,带着万事万物,向着万千的未知无序发展,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治天下、直到如今夏、商、周相互更迭。”
须菩提祖师刚刚说完,便瞥了一眼自己的大弟子路大非,而路大非见之,则急忙低下了自己的脑袋,刘叔不觉有异,又继续追问道“祖师,既然道有好坏、善恶,那么好道、坏道,善道、恶道,皆可成就出无上大道么?”祖师闻言,忙以手点了点坛下众人,随即沉声说道“天下大道千千万,小道万万千。这天地间,既有日月轮转、黑白颠倒,毁灭重生。那善恶之道,自然也可成就无上大道,你想没有生,又哪来的死,没有毁灭,又哪来的新生。这善与恶,就如同道门太极的黑白双鱼一般,互相旋转,互相引动,随后方创造出广大的宇宙,万千的世界,无数次花开花落花满天,好既可以变坏,恶也可以变善,只皆是一念之间而已,只要你等能堪破个中道理,自然都可成就无上大道!只是无上大道太难走,这才有大道三千,小道无数。”祖师刚说完,这坛下的二弟子米大乐便好奇的拱手问道“祖师,刚才您说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等,弟子也曾多次听闻,待我修行了多年之后,似是确有感应。此外,弟子也曾在多次游历中,与诸多道友交流过,听说在那万千的天地福地里,还有一位法力通天的鸿钧道祖住于那紫霄宫中,那,可是真有其尊?”
须菩提老祖闻言,立刻莞尔一笑,他这个二弟子平时最爱猎奇,除了会问各种奇怪的问题,便是对这些传说人物刨根问底,祖师也早已习惯,于是答道“道祖,自然是有的。要知道,凡事不会空穴来风。”米大乐闻言急忙又问道“师父,您快说说看,弟子实在好奇。”祖师点了点他,笑道“好吧,就随你所愿吧。嗯,若要说清楚这位鸿钧道祖,那便不得不先讲盘古古神呢!天地初,混沌如鸡子,盘古古神生于其中,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后,盘古终修为大成,然后他就用盘古斧,劈开了混沌天地,不知多少年后,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就这样,当初的鸡子,便渐渐变成了如今的宇宙世界,并且它还在不断变大……等到数万万年之后,宇宙渐渐成型,这时有一位道祖强者从天外而来,他到了此处,见附近星海内光芒四射、生气勃勃,完全不同于那些了无生机、空空荡荡、又黑暗无比的各处星海,于是他便准备寻找一个生气最旺的星球,在那休息、观察、感悟、修炼。”
“而当时,人界早被古龙族占据,并且那些龙族还在星球附近,布下了重重杀伐结界,那鸿钧道祖刚靠近人界,就被古龙族的几位大圣察觉,那几位龙族大圣皆已修行了万万年之久,加上龙族本身的体魄就十分健壮,其又非常善于法术修炼,并身具古龙族许多威力惊人的大神通,于是它们就没把鸿钧道祖放在眼里,你们想,这古龙族独占了人界不知多少万万年,而这些龙族的强者也是在与周界的杀伐中,渐渐修炼出来的,加上它们确是打遍了附近星海无敌手,故古龙强者自然就目无来者了,当时,这些龙族强者对着鸿钧道祖便口吐芬芳,极为蔑视。可惜,宇宙之中,自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再说,天地间强者为尊,谁的拳头大,谁便是天理,一开始,鸿钧道祖本来想以普通人的身份好言相商,但那几位龙族强者实在是不知好歹,继续在那口吐恶言,试想,鸿钧道祖能从天外独身而来,怎么可能是好惹之辈?最后那位鸿钧道祖只是抖擞神通,不过几旬时间,便杀的古龙族龙仰马翻,而那些龙族大圣们自也不甘心,于是他们又叫来附近星海的众多强者,随后的那一通厮杀,直打的天地变色,星球崩塌。好在鸿钧道祖对于人界也是百般留手,只是以月亮之灵打出一记杀招,最后那月亮自然是寂灭了,附近星海的众强者也被打的溃不成形,而人界附近的很多星球,则是直接就被道祖给轰碎成了渣渣灰。你等日后若是魂游至天外,必然会发现附近的广大星域,除了我们这一片小小的星海外,其他都已只剩下真空一片……到最后,鸿钧道祖几乎杀光了人界内的所有高阶龙族,和数之不清的外域强者,就只留下了当年没有怎么出手,并一直在旁好言相劝的角龙和飞龙一族,后,日月更替,岁月流转,方才有了人族崛起……”
坛下,众弟子听着这件万古奇闻,都觉得热血沸腾了起来,随即就又有弟子起身拱手问道“师父,那天地间的生灵,真的是女娲娘娘亲手捏出来的?”须菩提祖师闻言,又看了看坛下的众弟子,既好气又好笑,今日,真的是打开了潘多拉宝盒,怎么也收不住了,不过自己金口既开,他也不愿扫了众弟子的兴致,于是祖师又答道“除了先天之灵以及一些天生地养的灵物、神圣,这天地之间的万千生灵,大多确实都是由女娲娘娘以及其他的神灵所造,比如在中原,这里阳光充足又多黄土,所以中原百姓的皮肤多为黄色,其他的生灵则由女娲娘娘、后土娘娘以及其他神灵共同制作而成,由于手法不同,许多同缘同种的生物在各个地方,还会有些许的不同之处。而除了抟土造人的神迹之外,在远古时代其实还发生过另一件大事,当时不知为何,导致天塌地陷,引动整个人界都陷入了各种令人绝望的灾难之中,女娲娘娘见状,因不忍生灵受灾,便费尽心力,炼出五色石,补好了天空上的那个窟窿,之后为了以防万一,女娲娘娘又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了各地洪水,杀死无数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坛下众弟子听完女娲娘娘之事,更觉有趣,于是,弟子们再问道“祖师,那三皇五帝,可确实存在呢?”祖师摇摇头说道“上有炎黄战蚩尤,下有尧舜禹,夏商周。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太昊、黄帝、少昊、颛顼、帝喾,为五帝,凡事不会空穴来风,所以自然也是皆有其人,只不过当时还没发明出文字记载,只能靠人们口口相传,所以三皇五帝传到如今,已有许多种说法,中原人虽然自称炎黄子孙,大部分人也是知道有什么三皇五帝,但他们皆只听过古时有过三皇五帝,却不知这三皇五帝到底是哪几个?至于后年的尧舜禹,其在位时,古文字已经渐渐成型,并留下了一些文字记载,所以众人皆比较熟悉。”眼见众弟子还想再问,祖师忙道“好了,好了。今日就到此为止,为师也乏了,你等都下去休息吧。”坛下众弟子闻言,皆点头称是,随后一一拜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