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刘叔修仙记

第73章 萧何是真的慌了

刘叔修仙记 星宿闲人 11279 2024-11-12 07:19

  刘邦虽然故去了,但他的精神却仍然飘荡于世间,只要命在,那就由我不由天!回想大汉皇帝艰辛创业的那些年,自秦始皇帝嬴政死后,便有人高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吴广顺势起义,又喊出:王侯将相令有种乎?随即天下大乱,各路英豪纷纷起兵抗秦,一时间义军遍及中原,山东六国纷纷复国,秦二世胡亥见状,只得启用秦国最后一位名将——章邯。而当时的刘邦年已48,家中幸福,有儿有女,其岳父吕公更是远近闻名的大户,加之他还身居亭长之位,又有一帮子当官的兄弟,在绿林中也有其一把交椅,按理说刘邦这一生足矣!但命运就是如此的神奇,幸福感超过了百分之99国人的刘邦竟被迫于沛县起兵,后来好不容易才占据了几处小县城,可老家丰邑却被他非常信任的同县熟人雍齿卖给了魏相周巿,期间刘邦几次攻打,却一直都打不下来,后来他终于认清了现实,知道凭自己的力量是打不下丰邑的,于是立刻率军寄居于项梁之下,这才有了依靠。可惜没过多久,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梁便被秦国名将章邯给打败了,众人惊呼“二代就是二代,碰到一代就得玩完!”刘邦失去了依靠,只得依附于项梁的侄子项羽,勉强维持……后来义军的盟主楚怀王为了减轻秦军的压力,便立下约定“先入关者为王!”项羽本想置身事外,结果众将皆觉其残暴好杀,纷纷提议让项梁口中的忠厚长者刘邦带兵西征,楚怀王也不想项羽继续一家独大,于是便派刘邦西征关中,此去按理说也是九死一生,但刘邦却幸运的遇见了狂生郦食其,并在天下第一说客的尽力帮助下抢到了陈留,这个重要无比的立根之本,之后随着秦国的内部开始相互厮杀,秦之名将章邯也怕自己回去后会被赵高弄死,于是就投降了项羽,项羽打败了章邯后便急向关中而去,胡亥听说章邯投降,就不得不再派大军抵抗诸国联军,结果这么一来,刘邦这边压力大减,随即一路凯歌进入关中。

  后来刘邦就想根据楚王的约定,在秦地自立为王,谁知军中早有叛徒将此事告于项羽,项羽急急入关后,就设下鸿门宴,想要好好敲打刘邦,席间老谋深算的亚父范增就一直想弄死刘邦,可狡猾的项羽却不肯如此,因为刘邦和项羽曾经结拜过,虽然他也看不起好酒及色的老流氓,但刘邦毕竟是项家带出来的,若是今日杀了刘邦,那天下人又怎么看他项羽?项羽是极好面子的,于是便将其封在了汉中,并大封其它有功之臣,项羽本打着一手的好算盘,想通过一系列不合理的分封将这世道打乱,待自己回到楚地后,再乘机收拾这一个个心服口不服的诸侯们,结果看着老实的刘邦却乘着他攻打齐国之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取三秦,等到项羽反应过来,秦地已被刘邦牢牢的控制住了,可即便如此,却仍旧是楚强汉损,因为当时项羽紧握着天下间最为强大的西楚军团,齐国的田荣也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肯定是打不赢项羽的,于是忙派出使者联络刘邦、陈余、彭越等人,妄图联手灭楚,刘邦见项羽被困于齐国,便联络众诸侯一同先灭了项羽,众诸侯皆惧项羽,因为楚霸王破釜沉舟一下就打败了秦之名将章邯,如此来说项羽绝对是一等一的绝世之将,可项羽此人狡诈残忍,他如此分封就是想搅动天下的局势,况且他连楚怀王都能杀,其它诸侯又算的了什么?于是刘邦率领着众诸侯,共56万大军很快便打下了项羽的国都彭城,结果众诸侯还没高兴几天就被长途奔袭的项家三万越骑打成了游兵散勇,之后众诸侯便隔岸观火,想看看刘邦和项羽谁能笑到最后!楚汉大战中,刘邦虽是屡败屡战,但项羽连他的亚父范增都容不下,使得楚军上下离心离德,不能速灭汉军,之后韩信又横空出世,并将隔岸观火的各国都收拾了一遍,项羽没了援军、失了帮助,终究还是败给了刘邦,随即就在乌江自刎。而刘邦也顺势统一了天下,并在56岁的高龄,成为了大汉的开国皇帝,其间总共算来不过才七八年的时间,这在古今的历史上,也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因为谁都知道,这位颇带有传奇色彩的大汉开国皇帝——刘邦,仅仅只是普通农户出身,他既不爱读书,又不爱练武,成天不是寻酒作乐就是到处跟人打架,因为名声太臭,连个老婆都没有,哪怕最为辉煌时,也不过只是个小小的亭长,可是天下之英雄或是被其魅力吸引为其鞍前马后,或被其打败甘于旗下,或被其用钱砸服不生二心,哪怕刘邦口无良言,满嘴喷粪,可大家都打心里服他,甚至刘邦只是一句贺万钱的戏言,便让吕公甘心让自己的女儿,比刘邦小十几岁的老二吕雉,吕小姐嫁给了刘邦,一个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一个是名声臭上天的小亭长,可四十多岁的刘邦就这么娶到了吕家二小姐!再看看项羽,范增被他气死,诸将又不受其信任,而项羽分封的那些诸侯更是左右摇摆,项羽的机会何其多也,可他一个都没有抓住,当初王陵因为看不起刘邦,一直在南阳驻守,他听说项羽抓了自己的家人,就派出使者请求项羽放了父亲妻儿,当王陵的使者到达楚国军营时,项羽就让王陵的母亲朝东坐着,想以此招降王陵,可王母私下送走使者时却哭着说“请帮我告诉王陵,让他恭谨地侍奉汉王,汉王是个宽厚的长者,陵儿切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三心二意。今日,我就以一死来给你送行吧。”说罢,即拔剑自刎而死,项羽听说后大为恼火,竟下令烹煮了王陵的母亲!如此可见哪怕是村中妇孺也知项羽残暴,刘邦宽厚,所以项羽虽力能举鼎,天下无二,但依旧还是输给了好酒及色又没啥文化的流氓老匹夫,如此的惊天之举,也实在是让天下人无不费解,这刘邦难道真是真龙天子?难道刘邦左腿上七十二颗黑痣真代表着他是天命所归?

  后来,刘邦终在定陶即皇帝位,随后又在刘敬等人的谏言下,决定定都于长安,没多久,他的相国萧何便被刘邦安排在长安,为其营造宫殿,待到刘邦从战场上回来,去到长安城一看,他就发现萧何营造的宫殿宏伟壮观、华丽无比,于是就非常生气,并对萧何厉声说道“如今天下未定,民不聊生。可萧相国,你为什么要给我建造如此华丽的宫殿呢?”萧何知道刘邦是个大老粗,忙拱手解释道“依臣看,项羽不足为虑,这天下早晚都会属于殿下!但待天下安定后,如果陛下的宫殿不够宏伟的话,那么就不足以表示您的权威,天下人就会因此而小瞧您纷纷想着取而代之。”刘邦闻言,这才知道是自己错怪了萧何,于是他乐呵呵道“原来如此啊,倒是我误会了你。”而萧何此举正是按照韩非所说的“势”来做的……后来待到刘邦建国称帝,一统天下,他封赏功臣侯者的位次,大约有一百四十三位,而实际封侯的数量则是更多,同时刘邦对待臣下真不算小气,只要臣子想要的,无不应允,像其中较有名者,有吕泽、曹参、周勃、灌婴、夏侯婴、张良、陈平、雍齿、项佗等等,而这些人无不受过刘邦的各种恩惠,并且这些封侯的人中,不但有他非常不喜欢想要杀之的仇人雍齿,竟还有不少的项家人以及秦王室弟子,同时为了安抚周王室与各国旧势力,刘邦还听从张良之言,按照二王三恪的古礼给这些人都一一封了爵位,其中那个“周仁”便是周王室的后人,他若是按照周室族谱来算,乃周平王少子汝坟侯——姬烈的二十一世孙,要知道自秦灭周后,周王室便彻底的没落了,他们也是好不容易才苟延残喘延续到了大汉开国,而待到刘邦建国之后,他就下令恢复周仁“汝坟侯”的侯爵之位,除此这类的恩封真是数不胜数……而这一来,不论是周王室,各国旧贵族,还是天下的百姓,对于刘邦的这个分封,都是非常的满意,毕竟秦灭了六国之后,这些王族的日子可真的很不好过,没多久,刘邦又给各国后裔是一一封爵,于是对于刘邦杀害几位异姓诸侯王之事,就再也没有人去讨论他了,甚至就连项羽的封国鲁国人民也高呼刘邦乃是圣主,更别说天下的儒生们了,他们听说刘邦常常为百姓们减税,发福利,并且他还专程跑到曲阜并以隆重的“太牢”礼仪来祭拜孔子,最后竟挥泪而去,世人皆知刘邦不尊重儒家,常拿儒生的帽子当便盆来使用,原来刘邦只是不喜欢死读书,没有气概的读书人,对于郦食其、张苍、陆贾等人那真是尊敬的不得了……

  对于这一点,刘邦其实也是有苦衷的,因为儒生讲的都是一般无二的大道理,他们会让你复礼,因为周公制定了礼法后,周朝确实迎来了一场盛世,可此一时彼一时啊!此时已经是礼崩乐坏到了极致,什么仁义啊,礼法都腐朽不堪了,同时儒生还说我们是礼仪之邦,应该谦虚有礼,但刘邦是什么啊?是流氓啊!他可不认为我们是什么礼仪之邦,此事刘叔曾跟他说过多次,我们华族那是真正的战斗民族,当初我们华族仅仅只占有黄河附近那一小片的领土,周围是什么啊?南蛮、北狄、东夷和西戎,而现在呢,我们华族的领土往北已延伸到了游牧民族的地盘,往南已摸到了诸越的领地,往东那是大海,往西则是高原,这么多的领土也不是靠嘴说出来的,并且我们华族打战可是非常厉害的,刘邦对此也是深有感触,出征时,仅我们的身高就占据了极大的优势,而农耕文明的出产稳定性又替我们培养出了大量强壮且耐力充足的顶级战士,并且打战之时,我们的热血会流动的更快,我们的力量会大量的增加,我们的速度会得到质的提升,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可以作为战场,并且华族的语言文明能够将战场情况完美的表达出来,使指挥者做到一种极致,故而韩信说自己可统兵百万,甚至是多多益善!而反观匈奴等民族,说来说去就是三板斧,游击战,一旦被华族抓住,就只能被打的溃不成军,像李牧、蒙恬皆是很轻松就打败了匈奴,而匈奴的河套地区也是这么丢的,故而面对强大的中原帝国,匈奴人被打的只能团结起来,形成匈奴帝国,可即使如此,匈奴想要进入中原也并不容易,因为中原的国力太强大了,也只有中原衰弱时,他们才能找到一丝机会。

  可一些儒生说来说去,就是不要打,不划算,刘邦自然知道不划算,但他想在死前帮自己的子孙先解决了部分问题,故而刘邦才会辱骂刘敬,说他只靠上下两片嘴唇就想立功,毕竟你计策再高明,打仗可是全得靠士兵的奋勇厮杀,如果对此不够了解,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笑话,所以刘邦对不少儒生都非常讨厌,但对狂生、刘敬这些真的有本事的,刘邦却是喜爱的紧,因为刘叔说过这些人才算是真儒,像君子六艺,好多儒生只爱死读书,却不愿练习御和射,所以刘叔在孔府时才说,孔家崛起要从孔藂开始,因为孔藂虽然也是孔家人,但他真的会打仗,有点孔夫子的影子,所以刘邦常亲切的称其为儒将!并且垓下之围时,韩信也让其独领左翼,可见韩信也很看重孔藂的能力,同时刘叔曾给孔藂看过面相,他和张苍一般皆是儒家的顶梁柱,也可称龙骨,龙有骨才能飞,人有骨才能立!同时也只有这类人敢于说真话,所以孔藂常在刘邦身边说: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刘邦听其言,就如饮酒一般享受,张苍则说:凡得胜者必与人也,凡得人者必与道也。夫义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上安于主而下调于民者也。内外上下节者,义之情也……刘邦闻之,也觉妙音神言,正因刘邦对于二者的恭敬态度,天下儒生纷纷来投,当然了,这其中既有滥竽充数者,也有浩然正直者。

  后来刘邦就问刘叔,我和我的部下都是些泥腿子,那我们这些人也能治理好国家吗?刘叔点点头,说道时间会证明一切,你不是一向胆大吗?怎么治国这事却怂了,刘邦道因为有人对我说,我可以马上得天下,可却不能马上治天下!刘叔却笑道你信?刘邦摇摇头道有一点点,因为他说的确实有棱有角,刘叔道孔夫子治过国吗?刘邦摇摇头,刘叔又道孟子治过国吗?刘邦又摇摇头,刘叔再问荀子他治过国吗?刘邦再摇头,刘叔就说既然他们都没有治国的实操经验,那他们和你又有什么区别呢?是的,他们说的话头头是道,那说的有道理就一定会成功吗?当年老父亲让你去下地耕田时,你是怎么做的?刘邦哈哈大笑道“我才不去呢,谁爱去谁去,我是自由的鸟,想骗我去种地,门都没有,种地可没什么前途!”刘叔点点头道正是如此,道理只是道理,成功了才是好理,千万人成功了,才能成为真理。有些事情就是要搞得神秘莫测,好像很费劲一般,这样才能显示出他们的重要性,但你看蔺相如,他当年也是贫民出身,一开始就只是别人的门客,最后不也做到了相国,哦对了,还有我们大汉的丞相萧何,你看他治国很神秘,很复杂吗?刘邦摇摇头道萧何说治国就像炒菜,只要味道重了就加水,只要味道淡了就放盐,如果你想把菜炒的非常的漂亮,那确实是要下一番功夫,但大家每天都忙的要死,哪会浪费什么精力去搞这个?老百姓也是如此,只要桶里有饭,锅里有菜,偶尔还能吃点狗肉什么的,就非常的幸福了,你若是弄的太丰盛,恐怕老百姓还得说你浪费粮食……

  这一日刘邦又将手下的功臣们聚在一起举办座谈,酒过三巡,他突发奇想,说想请大伙今日必须说实话、说真话,并且不论他们说什么,自己都会恕他们无罪。接着刘邦就指着鲁公的坟墓方向问道“朕来考考你们,为什么朕和项羽当年一起争夺天下,但到了最后,得到天下的却是朕呢?今日爱卿们尽管畅所欲言,切不可隐瞒。”刘邦说完,就有两个大臣——王陵和高起立刻举着酒杯起身说道“当年咱们和陛下由沛县起兵之时,您是既傲慢,又无礼,根本不懂得尊重人。但陛下每打下一个地方,就会将金银、美女都分给我们这些功臣,并且陛下若是得到了什么好处,也会分给我们。所以啊,我们大伙都乐意拥护您!因此最后是您得到了天下。而项羽这个人呢,他每攻下一处,就下令屠城,并且进入了咸阳之后,又立即杀了已经投降了的秦王子婴,后来他又令人烧毁了咸阳宫,并把秦国皇宫里的所有金银珠宝以及大批的美女都运回了自己的都城,可当这些东西运到彭城之后,项羽竟将它们占为己有,最后仅拿出很小的一部分分给了众部下。当时,就有人评价项羽是沐猴而冠、眼光短浅。所以我们又怎么愿意和这样一个无量之人待在一起呢?再说当年项羽主持分封诸侯的时候,那些跟他关系好的项羽就多分,而跟他关系不好的,项羽就少分,甚至不分,所以我们又怎么会跟着这种赏罚不分的人一同共事呢?”

  刘邦闻言哈哈大笑道“哦,还有其它的原因吗?”妹夫樊哙忙出列说道“我觉得是因为姐夫娶了个绝世好皇后,当年您那无本买卖做的,出口就是一万贺钱啊!一万钱,就是我樊哙都不敢想啊。”刘邦指着樊哙又是哈哈大笑道“说得好!朕,不,不不不,我老刘当年也真没想到啊,当时就是想吹个牛逼,便喊了贺一万钱,然后,就被老岳父给看上了,然后还说我是什么人中龙凤,非要让我娶他女儿!想当年那沛县令邑曾向吕公数次求亲不成,结果却给我老牛吃了嫩草,据说那令邑当天嘴都气歪了,后来他还想设计杀了我,结果却被老子反将了一军,倒将他的脑袋砍下。”众人闻言,皆放声大笑,仿佛一下就回到了沛县一般,很多人更是放浪形骸、毫无礼数,刘邦也跟着他们一同胡闹,根本就没有天子的威严,随后众人又齐赞刘邦乃是真龙天子,鸟生鱼汤,刘邦聊的开心,又让人速速再上酒,再上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邦也有些醉意,于是他就脱下衣裤并指着左边大腿上的那七十二颗黑痣说道“看看,看看,都给老子看看,我有此物,你们有吗?嘿嘿,你们不知道了吧,这可是地煞七十二星啊!所以老子才能打败项羽那个铁憨憨,最终一统天下。”说完,他又脱去了上衣,然后指着身上的各处大小伤口说道“你们再看看,那,这是项羽小儿射的,还有这四处,是被流矢、垒石打的,还有这,这,这,都是被人砍的……诶,想当年,老子的身体都被项羽给射穿了,这要是普通人早他妈死了,所以老子就不是一般人!”说完,他哈哈大笑,颇有得意之色,众人随后也脱掉上衣,指着许多伤疤道,这是哪次战役留下的,这是先登时留下的,这是和敌将厮杀时被对方捅伤的,还有这,这,是当年偷情时被人打的,哈哈哈……

  这一天,众大臣竟皆是喝多了,因为礼仪这个东西真的又复杂,又讨厌,很有脱裤子放屁的感觉,但儒生们却说礼仪很重要,他们也不懂,难道礼仪比让老百姓吃饱饭还重要吗?他们也是压抑了很久,今日既得了刘邦金口恩赐,于是纷纷借酒发言,刘邦听完了宠臣们的肺腑之言后,也是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也压抑了很久,而今天那班沛县老弟兄以及新朋友都回来了,到最后他就手捋美须,笑道“其实,真正的原因都没有人说透!你们啊,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众人忙说愿闻其详,刘邦道“若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朕大大不如张良,张子房;若论镇守国土,抚慰百姓,给予馈赏,不绝粮道,国中征兵,朕也多多不如萧何萧相国;若论驱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将兵法使得出神入化,朕更是远远不如韩信,韩大将。可是呢,这三位人杰却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朕才能得取天下,笑到了最后!而反观项羽,像范增那样出类拔萃又忠心耿耿的人才,他都不能充分的利用,像韩信、陈平这般的大才,他都不能辨识,而像龙且、季布这些个忠臣,他都不能完全信任。所以他才丢掉了天下!”众人闻言皆高呼“陛下,英明!”刘邦随后又与众臣举杯痛饮,不久又有大臣张苍出列补充道“陛下共有7德,一曰知人善用,二曰不拘一格,三曰招降纳叛,四曰不计前嫌,五曰坦诚相待,六曰用人不疑,七曰有功必赏。”刘叔大喜,让他一一列举,详细说来。

  张苍道“我们这些人啊,很多都出身不好,比如狗屠、车夫、布贩、强盗,甚至还有囚徒,按理说我们这些人肯定很是遭人嫌弃的,但陛下不但不嫌弃我们,还能知人善用,各尽其才,我等本是无根之木,既得陛下看重,自然愿效死力。还有那位大将——韩信,当年他只是项羽手下的一员逃兵,但陛下竟破天荒的封他做了大将,那时我们听说后都十分的不服气,但之后韩信却用自己惊人的军事能力向我们证明了,陛下,您真的是慧眼如炬、眼光狠辣;再说说什邡侯雍齿这个人,什邡侯,您别介意啊,您当时确实是非常的可恶,并还一而再再而三的侮辱过陛下,但陛下却不计前嫌,封您为侯;还有纪信,当年他在荥阳为陛下而死,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陛下总能在百忙之中,在其祭日亲自去祭祀他,对于纪信的后人也是多加照顾,我们这些臣子看的可清清楚楚啊,所以在我们心里就想着如果有一天我们战死在沙场,那么陛下也一定会像对待纪信的后人那样厚待我们的子孙;再来说陈平,陈大人可别介意!当年,您也是弃了项羽转而投奔陛下,当时军营中关于您的流言数不胜数,而陛下却心宽似海,立即就封您做了都尉,那么重要的职位,陛下是说给就给,可见他对您之器重。待您献策之后,说要用万金来办事,可陛下直接就将四万黄金交给了您,并让您随意使用!而再看项羽此人,和陛下相比,那真的是云泥之别,项羽虽然出身于显贵,打仗也很厉害,但此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气量狭窄,脾气暴躁,为人小气,儿女情长。甚至就连范增这样的忠良他都容不下,所以这种人又怎能夺取天下?依臣看,项羽此人啊,也只有一身的匹夫之勇罢了!”众人闻言,皆以为是。

  刘邦哈哈大笑,随后又和众臣讨论,在征战天下的这段时间内到底谁的功劳最大?群臣们皆说“平阳侯曹参,他从沛县就跟着陛下南征北战,一生身受70余处战伤,若论攻城略地谁的功劳最多?那曹参,曹大人必应排在第一。”刘邦闻言,却是不语,因为曹参之前多是跟着韩信混的,如今韩信已死,所以曹参的战绩才会如此的显赫,并且要论战绩,他的大舅哥吕泽也是不输曹参的,所以若论战功,只有韩信才算第一,但韩信是反贼,自然不能拿出来排名。此时关内侯鄂君已看出了刘邦的心思,于是他便出列说道“在征战天下的战争中,陛下曾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后来幸得相国萧何从关中源源不断的派出军队来为陛下补充军队,并且有时,就算没有陛下的命令,萧相国也会派遣来几万兵士,正巧补充了陛下的急需。而且不仅仅是士兵,就是军粮、装备、军饷等等,当时也全靠了相国转漕关中这才保证了陛下足兵、足食。而这些可都是创立汉家天下、并可流传后世的大功劳啊!所以,怎么能将曹参等人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前面呢!故依臣之见,相国萧何应排在第一,曹参位列于第二。”鄂君的这番议论是正中刘邦的下怀,于是刘邦就顺水推舟的将萧何的功劳排在了第一,为了表彰萧何,刘邦便下令准许萧何可以穿鞋、带剑上殿,之后刘邦又封赏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刘邦这么做,是因为萧何当年可是带着全家族一同支持的刘邦,随后,刘邦又想到了那一万钱,便再次加封了萧何二千户的食邑。如此一来,萧何便位列众卿之首,并被世人称为“大汉开国第一侯”。

  当日,刘邦下令将萧何列为功劳第一后,眼见众臣还是有些不服气,就笑着道“诸位,诸位,朕问你们,可知道打猎的道理吗?”大家皆道“我们知道啊。”刘邦接着又问“那你们知道猎狗吗?”众人又答“我们知道啊!”刘邦继续说道“打猎的时候,实际去追杀野兽的,多是猎狗。然而放出猎狗,并指挥猎狗追寻野兽的却是人,殿下诸位将军的才干和能力只能比作被派去追逐、猎杀野兽的猎犬,或称为功狗。但朕的相国萧何,他却能发现猎物的踪迹,并指出追杀猎物的途径,如此可称为功人。所以你们说说这功人和功狗的赏赐,能一样吗?你们也别生气,朕再说上一句,当年诸位大多都是独身跟随的我,最多也就是从家里带来了两三个人,而相国萧何呢?他可是动员了全族上下,共计数十人追随着我,哼哼,萧何家里什么条件就不需要我再告诉你们了吧?人家舍弃了富贵,冒着生命危险带着一大家子追随我上了战场,这个功劳我刘邦是绝不会忘记的!”众人闻言皆是心服口服。之后大家又继续讨论功臣排列,最后众人共评出建立汉朝的十八位首要功臣,即: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宣平侯张敖(张耳之子)、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曲周侯郦商(郦食其的弟弟)、鲁侯奚涓

  (其功绩可与大将军樊哙相比,彭城之战时为救刘邦而惨死,同时因为于奚涓没有儿子,所以刘邦决定让奚涓的母亲以“母代侯”的身份受封,成为鲁侯,鲁也是项羽的封地)、汝阴侯夏侯婴、颍阴侯灌婴、阳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安国侯王陵、棘浦侯柴武、清河侯王吸、广平侯薛欧、汾阴侯周昌、阳都侯丁复、曲成侯虫达。

  当然了,以上的皆是些武将,像张良、陈平功绩甚大,却没有被封,加之韩信等人不便参与排名,所以有不少人都没有入列,比如战死的吕泽等人,不过就看丁复、虫达仅身为吕泽的部将就能排进前十八位功臣表,便可见吕泽的功劳能有多大!而萧何虽被刘邦列为了第一,但他心中已是思绪万千,波涛汹涌,人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萧何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跟随了您,以及您身后的那个男人!生命是一场豪赌,只有敢拼敢创敢干的人才有机会出人头地,所以有句话说的好,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懦弱的人先享受痛苦……自萧何用计诛杀了韩信之后,刘邦对萧何也是更加的恩宠,除了对萧何的各种加封之外,刘邦还派了一名都尉,让其率500名兵士以作为相国的护卫,萧何一时也是封邑进爵,圣眷日隆,众门客知道后,也是纷纷前来道贺,喜气盈庭,萧何自然是非常的高兴。

  但这天萧何正在府中摆下酒席庆贺,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为萧何吊丧,萧何见状,立刻大怒道“召平,你是喝醉了吗?”召平闻言却神情冷漠,似乎在看一个死人一般,说起这个叫做召平的人,他本是秦国东陵人,秦灭亡后,他就隐居在家中专心种瓜,由于他种的瓜味极甘美,所以时人又号为东陵瓜。刘邦入关后,萧何闻知此人的贤名,便将其招至幕下,若有行事,必找他前来计议,每每也是获益匪浅!但今天,召平却是如此的冒犯,此时召平见萧何仍未领会他的意思,便说道“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不解,于是就带着召平进入屋内,问道“我已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

  召平立刻答道“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顿时恍然大悟,此时萧何已是惊出一身冷汗,忙问计于召平……待到了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的入朝面圣,之后他先是辞去了自己的封邑,又拿出许多家财以拨入国库,移作军需,刘邦闻言十分高兴,更是奖励有加。后来刘邦亲自率兵又出外进行征讨,可他虽身在前方,但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达前方之时,刘邦都要问一句“萧相国在长安做的怎么样啊?”使者忙如实回答道“萧相国在长安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就是做些安抚与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却总是默不作声,后来使者就将此事回报给了萧何,萧何一时亦未识刘邦此话到底是何意?一日,萧何偶然就将此事问及于众门客,这时他手下的一位门客突然站起来说道“公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闻言大骇,忙问其故?那门客解释道“公可知道当年的秦将王翦吗?当初他在出征楚国时,曾不断的向秦帝要钱要地如此方能安享晚年!而公如今位已到百官之首,陛下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您呢?况且当年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如今关内的百姓都非常的拥护您,而直到现在您还在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安抚天下百姓。”萧何疑惑道“我也没有做错什么啊?”

  那门客摇摇头道“现在陛下之所以会多次询问您的起居和动向,就是害怕您会借助关中的民望,做什么不轨的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起百姓,再闭关而自守,那岂不是要将陛下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吗?依我看,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的田宅,好让百姓们骂您、怨恨您,然后您再制造些不太好的名声,这样陛下一看,如今丞相也不得民心了,那自然就会对您彻底的放心了。”萧何点头称善,随后就照计行事,果然等到刘邦平定了黥布的叛乱,并撤军返回长安后,关中的百姓们便纷纷拦路上书告状,控告那相国萧何竟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其价值如今或有数千万之多!刘邦闻言非常的愤怒,忙表示自己会一查到底,待到刘邦回到了宫中之后,相国萧何就急忙前来拜见,刘邦见状,就笑着对萧何说“你这个当相国的,竟然会侵夺民众的财产来为自己谋利?这实在是不该啊!”说完,刘邦就把关中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了相国,萧何见状,顿时痛哭流涕,并赶紧向刘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刘邦哈哈大笑,然后他就赦免了萧何,并告诉萧何以后不可再这样了,没多久刘邦也知道了萧何的用意,于是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怀疑过萧何了,萧何得了天子信任,便多次提出让刘邦降低税赋,改变法律,好收买人心,萧何还说我们大汉虽然因为文化程度太低,只能是汉承秦制,但如果全都用秦制,那我们推翻它,又是为了什么呢?于是刘邦就问怎么做?萧何说我们可以用秦的制度,但也不能全用,刘邦就说那就用黄老之道来缓和秦法吧,嗯,坚持约法省刑的方针,慎重刑狱。

  被刘邦怀疑过一阵后,萧何也忙向刘叔讨问为官之道,以及与君王的相处之道,刘叔就问“你知道为什么皇帝又叫做天子吗?”萧何摇头表示不知,刘叔解释道“一个人做了皇帝或是大王,那么他就会把自己比做是天的儿子,并且会坚信国运在他,所以许多帝王才会做出那些荒唐之事,比如当年导致了五国伐齐的齐湣王。所以对于天子,哪怕是没有架子的天子,也一定要小心谨慎,你且牢记,伴君如伴虎。”萧何又道“那谁人可为我的榜样呢?”刘叔笑道“你可学学我们楚国的名相——孙叔敖,当年孙叔敖感知自己将要去世,就告诫他的儿子说:我生前,楚王曾多次想要封赏我,但我都没要,不是我不想要,而是真的不能要。儿啊,待我死后,楚王肯定会封赏于你。大王若是赐于你金银财宝,你都不能要,到时你就说自己只要一块地就行了,我们楚国啊有一块地,名叫寝丘,偏僻、贫瘠,楚人把那里当成了鬼虫出没的地方,而越人也认为那个地方不详。但若是想让咱们的子孙后代可以长久,那就只能选择这块地。”萧何悟道“孙叔敖去世后,楚庄王果然想赏赐许多的金银珠宝给其子,但他的儿子却不要贵重的东西,更不要物资丰富的封地,只坚持想要寝丘之地。楚庄王无奈,就只好把孙叔敖的子孙封到寝丘。”

  刘叔点头道“后来,群雄征伐,那些拥有肥沃土地的家族都纷纷没落了,因为他们的土地早就成了诸侯们优先争抢的资源。而孙叔敖的子孙则一直蛰居于寝丘,多年时间竟无人过问,而到了如今,那块宝地已保其家族近400年的繁盛不衰,如今孙叔敖的子孙繁衍众多,一部分改为了孙姓,一部分改为了叔姓。”萧何闻言,忙拜谢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