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祖师因恼怒悟空啥都不愿学,便退入了房中,再不肯出来,众弟子见状虽有些埋怨悟空,但悟空一脸赔笑,而刘叔又在旁说其是门内的小师弟,还是只不通人性的猢狲,大家这才做罢,随着天色渐晚,众弟子之间打打闹闹,便渐渐回房休息去了,可悟空回到房中后,却又数次跑到三星洞前去观天色,此时众弟子皆已各回房中打坐、修炼,自然对此是毫无察觉,但刘叔回到房中仔细推敲过后,老觉得今日之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可他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于是他就开始注意起孙悟空房中的动静,之后刘叔见孙悟空几次出门去观天色,心中已是有了计较,等到了黄昏时分,众人皆已上床就寝,刘叔心中有事,自然就躺在床上假装睡着,等到了子时,刘叔听见他的隔壁果真就有了动静,刘叔入门比孙悟空也早不了多久,所以他们的房间都靠在一处,加之刘叔早存了心眼,故而孙悟空虽是轻轻起来,刘叔却听的是一清二楚。
孙悟空缓缓穿上衣物,偷开前门,随即又在刘叔的房门前望了一眼,他看刘叔正侧身沉睡,心中倒有些犹豫来,此时正是三更,孙悟空左右瞧准无人,方才抄小路,偷偷的向祖师房间摸去,等他轻轻到了祖师门前,却见那房门竟是半开半掩,孙悟空脸上一喜,随即便曳步侧身进入了祖师房中,这时刘叔已在其身后观察多时,眼见悟空偷偷摸摸摸入了祖师房中,他也好奇的缓缓靠近附近窗台。此时,须菩提祖师又在房中自吟道“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孙悟空闻言,立刻应声叫道“师父,弟子已在此跪候多时。”祖师闻得是悟空声音,便起身披衣坐了起来,随后,他盘坐着喝道“你这猢狲,不在房中睡觉,却来我这作甚?”孙悟空闻言忙抓耳牢骚解释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进以传我道理,故此大胆行经拜师父榻下。”祖师闻言却是默不作声,悟空见状又道“师父,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还望师父大慈大悲传我长生之道罢,弟子永不望恩!”祖师点点头,说道“你今有缘,我亦是喜悦,既识得我的暗迹,你且近前来,仔细听之,吾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孙悟空闻言,急忙扣头拜谢,跪于榻下,洗耳用心听讲。祖师见他诚心,这才慢慢说道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此时说破根源,悟空心灵福至便切切记下了口诀,之后,孙悟空对祖师拜谢了深恩,便轻轻推开后门而出,又往自己的房间偷偷摸了去,刘叔正躲在窗下犹豫该不该出去,这时,须菩提祖师竟在门内说道“你这小童,已偷听多时了吧。”刘叔听言急忙推门而入,然后拜倒于地,磕头如捣蒜的说道“还请祖师多多恕罪,小童入门也不少年月了,这些年弟子跟随众师兄每日听道坐禅,请仙问卜,日研百家,所学虽广,但这些既难得长生之道,也如无根之树长不了。昨日,童儿见祖师先说大道有法,又说术、流、静、动之法,可那孙悟空就是不愿学,之后弟子见祖师在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又转入门中不出,此后众弟子虽皆出言埋怨悟空,但他却不恼,弟子当时便心猜这其中必有奥秘,故整夜侧转难寝,只得静观悟空房中动静,就这样直等到了三更,果遇了这事。”说罢,刘叔又磕头如小鸡啄米,似是下定了什么决心。
祖师见状,立刻满目慈祥的望向刘叔,待刘叔磕的头破血流,这才叹道“童儿倒是有点眼力,诸弟子跟了我多年,皆有所收获,门中除了孙悟空外,也就数你入门最晚,想你三岁时,就被带入山门,直到今日也未被收入门下,祖师知道你心有怨言,今日既得了缘,便就与你谈一谈这其中的缘由。”刘叔听到祖师说其心有怨言,急忙拜说道“这么多年,童儿每日都在想着此事,待我吃了开智丹,开启了心智,便猜知祖师不肯收我,其中必是有深意的。”祖师闻言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刘姓的远祖,乃是远古部落陶唐氏的首领——尧,大尧的后裔中,有一人名为刘累,而此人便是刘姓的始祖!刘累生下时,他的两只手掌中,就分别刻有刘、累二字,故族人都当他为神人,待到他成年之后,因其有智,又被推举为本族的首领。后来他就离开了家乡,前往豢龙氏那里,去学习驯养龙的本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刘累渐渐便成了一名养龙的能手,并很快就被夏王室的第十四代君主——孔甲看中,召其入宫,负责替君主养龙,刘累也是不负君望,将龙养的很是不错,夏王孔甲对刘累那是非常的满意,于是就赐其姓为‘御龙氏’。”刘叔闻言,却听的是一脸懵逼,心道“我刘姓祖先这么牛的吗?还养过龙?”
祖师没有说破刘叔的心事,继续说道“说完了御龙氏刘累,再说说你的家世,你的父亲刘煓如今是丰邑中阳里的一户普通农人,你的祖父刘仁倒担任过魏国的丰公,你的曾祖父刘清出生于魏国国都大梁,并做过魏国的大夫,而你家祖上却本是秦国人,后来流转归魏,你的曾祖父才成了魏人,而前些年沛县又被归入了楚国,所以你如今算来,倒是个楚人。刘叔,你还记得,几岁时被我带入了山门?”刘叔立刻答道“童儿记得清楚,那时我应该是三岁了,而您带走我的那天,我的弟弟也正巧出生。”祖师点点头,又问道“我且问你,你当时不过才三岁,为何到了今日,还能记得如此清楚?”刘叔闻言一愣,心道是啊,按理说一个三岁的孩童,是很难记住以前的事的,看来自己进入洞府成为祖师童子后,虽然没有学到长生之术,但不论是智力,还是记忆力,怕都超越常人不知多少倍了吧!诶,对了,我还吃过一枚开智丹,那丹药怕也是起了很大的妙用,想到这,刘叔立刻说道“想来童儿入山门的这些年,确是得了祖师不少的栽培。”祖师笑问“那你可知道,我为何要收你做了童子吗?”刘叔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
祖师笑了笑,随即就指着刘叔的右腿说道“你自己脱了看看。”刘叔穿的是开裆裤,本来还有些不好意思,但一想到自己从小就在山门里关着屁股长大,并且孙悟空也说过师父如父,所以一下便豁然开朗脱去了胫衣,接着他仔细一看,只见其右腿上,却是什么都没有,这时只见祖师抬手一点指,说道“显!”霎时间,刘叔的右腿上便立刻显现出三十六颗豆大的黑痣,刘叔一见,顿时就大吃一惊,因为他也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右腿上竟会有这么多的黑痣,而且刘叔在山门多年,自然知道,这36数,可不是一般的数字,这乃是天罡之数,刘叔不禁心道“自己和天罡三十六星,难道是有什么关联吗?”祖师见他疑虑笑道“当年我见北斗丛星有祥光落下,故游历于中原大地,欲勘破此中玄机,后来到了丰邑,就见到有七十二道星光一一坠落,我寻着星光便找到了你家,当时你家四弟刚刚出生,你与两位哥哥正在屋内等候,我被你父请入家中,本以为你的弟弟顺应星光定是不凡,但当我看到你的面相之时,却看到了天罡之相,当时你虽小,我却一眼就见到了你右腿上的那三十六颗黑痣,如此方知你比你弟弟还要不凡。由于你弟弟刚刚出生,并且还是最骄傲难驯的地煞命格,所以我当时便与你的父母沟通,要将你收入门下,做个童子。”刘叔闻言,才知当年机缘是如何而来?
祖师见刘叔有些恍惚,又道“你的那个弟弟——刘季,他的左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你应该知道,那是地煞之数,你兄弟二人一个天罡,一个地煞,定是应运而生之人,不过你这天罡三十六,乃是挽救乱世之星,而你四弟的地煞七十二,却是主凶杀之星。你二人出世之后,天下必然有变,而你弟弟日后若是误入了外道、恶道,那人间必会祸患无穷,所以我才收了你做童子,又将你的黑痣给隐了去,而你弟弟的黑痣也被我有意隐了去,不过天命不可违,他的黑痣应该也要显现出来了。”刘叔闻言,有些诧异的问道“既如此,那为何不将我的弟弟,也一并收入了门下?”祖师闻言笑道“你当我是老糊涂吗?天罡、地煞呆在一起,我这小小的三星洞府还能够安生吗?”刘叔闻言,立刻抓了抓头,是啊,一山难容二虎,这个道理他是知道的,除非一公和一母!祖师又道“天罡36星,祖师还是能镇得住,管得了的,但地煞威猛无比,乃是要入杀劫的,搞不好连我都要惹火烧身,好在他还年幼,一时也翻不了天,故我才将你带入山门,等到你修为有成了,我便当放你归家,想你在其身旁,行那天罡之威,自然能让那地煞星不会多犯杀业,使得生灵涂炭,百姓遭殃。”
刘叔闻言立刻就撇了撇嘴,祖师见状笑道“至于为何不收你为徒,那是因为你乃天罡之命,命格太重,我若收你为徒,天不会答应,这隐藏在后面的大能们也不会答应。”刘叔闻言,方才知道为什么祖师至今都没有收他,于是他又随口问道“祖师,那孙悟空,他可是天地生养的,不比我…?”祖师闻言笑道“它虽是天地生养,但它与我有缘,命中注定要归我山门,所以自然就可以收其为徒。”刘叔点点头,算是知道了其中缘由,接着祖师又说道“所谓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你与你四弟二人正合那108星数,而这108,乃是圆满之数,所以你等出世,恐怕是天道要将降下大任于你兄弟二人。”刘叔大为惊讶,心中疑惑,啊什么大任?我们能扛得住?祖师继续说道“当时,我还亲自为你四弟取了名。”刘叔更加吃惊,啊?祖师亲自取名?真是天大的福气!祖师道“因其耳朵大,加之又出生于丰邑,所以给他取名为邦。童子,你可知邦为何意啊?”刘叔立刻大惊道“不会安邦定国吧?”
祖师点点头,叹道“诶,天下就要大乱,日后能安邦定国之人,估计就是你的四弟,那个刘邦了,而你,或许就是另一位姜太公、管仲,所以我前日算了算,才会考问你们齐国管仲之事。”刘叔有些不可思议道“祖师,我们家只不过就是一普通的农户,又,怎么会?这怎么可能呢?”祖师见刘叔在那怀疑自我,不禁笑道“何必妄自菲薄了,你在我山门多年,我可是看在眼里,虽然还不算是天纵之才,但也差不了多少,嗯,祖师很看好你哦!对了,前日我说齐国管仲之事,你且告诉我,为何齐桓公能够称霸中原?”刘叔想了想答道“弟子想了几日,认为齐桓公有君子之气,识人之明,正因为他够大度放了管仲,并听从鲍叔牙之言,重用了管仲,这才能够称霸中原,所以童子以为拥有广大的气量和善于用人,乃是君王成霸的关键!”祖师闻言颇有些欣慰,问道“那什么才是王道呢?”刘叔回道“以仁义来治天下。”祖师又道“仁义能治天下吗?”刘叔摇摇头道“首先得在太平之世,其次得君王和大臣带头示范!”祖师问“哪一种仁义最容易示范?”刘叔脱口而出道“孝!”祖师点点头,随后又道“那你再说一说齐国的强国之路。”
刘叔说道“自周朝建国之后,姜太公便被封到了齐地,建立起齐国,之后周武王又娶了太公的女儿为妻,使其成为周朝的第一位王后,不久王后就与周武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即后来的周成王,小儿子姬虞则被封在了唐地,建立起唐国,唐王姬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就继了位,后因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号改称为晋,即后来的晋国。”此时祖师竟说道“这妇女能顶半边天,所以娶妻,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娶妻当娶贤啊!”刘叔闻言倒有些摸不清头脑,随后他又继续说道“周成王继位之后,便给了外公姜太公(吕尚)可以代天子讨伐那些对周王室有威胁诸侯的权利,之后姜太公也是这么做的,故周王室与齐国的关系一直就很好……直到周夷王在位时,因其听信谣言,竟将齐哀公拿大鼎给煮了,于是周王室与齐国的关系从此便开始决裂了,齐哀公死后,齐国立刻便陷入了内乱,直到齐文公继位,这才算恢复了国家安定……后来,周宣王传位周幽王,可周幽王继位后,不知为何,却是天灾不断,后来姬宫湦为了博美人一笑,竟以烽火戏诸侯……最后周王室不得不放弃了镐京,并迁都到了洛阳。”祖师闻言说道“镐京和洛阳可是两个好地方,若想中原政权稳定,最好还是建都于这两个地方。”
刘叔闻言,立刻就明白过来了,祖师今日说了贤妻和二京,这肯定不是白说的,自然含有深意,难道是让我替刘邦找个和姜太后一般出身、贤惠的妻子吗?至于二京,难道祖师是在提醒我,一定要在这两处建都?还是应先夺下这两处地方?祖师见刘叔在那默默思索,心中了然,知道这童儿已领悟了其中的一二道理,而刘叔见祖师望来,忙接着说道“自周王室东迁了之后,齐国便利用当年周成王给的讨伐不臣的权利,开始向四周大肆扩张,而齐国的国力也因此得以快速崛起,可当齐襄公在位时,因其残暴不仁、昏庸无道,最后竟被齐国的宗室权臣——公孙无知(吕无知)给杀害了,齐襄公被害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他的儿子、亲戚们皆害怕被杀,便纷纷逃离了齐国,等到那位叛臣吕无知被铲除了之后,齐国的大臣们皆出言表示,不愿再让昏君齐襄公的后人继位,于是公子小白才有了机会成为齐桓公,齐桓公继位后,便听从了鲍叔牙之言,立刻重用管仲,而管仲被封为相国后,马上就下令将制盐、冶铁,以及铸币权,全部收为国家所有,如此一来,齐国很快便变的有钱了,而齐国有了钱,便能够快速的扩充军队。”祖师问道“那么强国的关键在哪?”
刘叔回道“将财富收归国有,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祖师又问“那这是王道吗?”刘叔摇摇头道“此乃是霸道,王道者,国穷而民富,国弱而民强!”祖师点点头夸道“好,好,没白学!”刘叔继续道“此时,齐桓公却开始飘了,之后他便不顾管仲的劝阻,决定对宋国发动一场入侵战,结果宋国周围的诸侯想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便开始帮助宋国一同反抗齐国,最后齐军大败,而齐桓公也因此醒悟了过来。”祖师闻言,说道“自大,无谋,好断,是上位者们最容易犯的错误,能够知错就改者,少之又少!”刘叔闻言颇有感触的说道“确实如此,齐桓公很快便听从管仲之言,不再随意发动战争,而管仲则一边忙着对内改革,一边又用外交伐谋,以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之后为了方便管理,管仲还将齐国的领土分成21个乡,其中六个乡是专门从事生产和商业,其他的十五个乡平时主要是种田,闲时便要参加军事锻炼,等到战时就可快速成军,而管仲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虽是下令收回了制盐权与冶铁权,但却又利用新的田税制度,使得那些失去了原本利益的商人、地主,最后竟获得了更多的收入,如此一来,齐国上下一心,无不支持管仲的改革。”
祖师问道“那么如何才能顺利的进行改革?”刘叔说道“使大部分人获利,小部分人受损。”祖师又问“能使贵族、地主受损吗?”刘叔叹道“不可,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动遥他们,那离亡国便不远了,这些贵族、地主掌握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并且他们已都通过联姻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即使是国王都无法动摇他们,也只有让狗咬狗,或是举起反腐大旗,方能撕开联盟的一角。”祖师道“可有办法?”刘叔摇摇头,祖师道“有,使百姓自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力量,有权利,使他们获得不惧死亡的勇气,这才能消灭一部分黑暗。”刘叔点点头,黑暗和光明一般是无法被彻底消灭的,于是他接着说道“齐国渐渐强大了,管仲又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当时齐桓公就问该如何区分这个夷?因为若以正统或血统论,我们齐国既不是周王室子孙,也不是姬姓,那我们不成了夷吗?管仲说:谁能接受我们的文化,并且愿意老老实实的过日子,那便是自己人了,此外则皆可称其为夷,齐桓公又说:那该把我们这些自己人,叫做什么呢?管仲说不如皆称华夏子孙,子民则称为华族,后来,根据管仲提出的以礼法来划分夷族,果然便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就在齐被宋打败的第二年,齐国便出兵攻打不尊礼法的谭国,而众诸侯听闻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灭掉了谭国后,也没有人提出过任何反对,因为他们也多少分到了领土、财富,那齐国尝到了甜头后,便开始拉拢其他诸侯,攻打周围夷国,之后,齐国拿大头,盟军拿小头,大家各有所得,其乐融融。”祖师道“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壮大自己,还得名声,妙啊!”
刘叔道“管仲不愧为天下第一相,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那孙武还未出世,管仲就已将此道玩的是炉火纯青!管仲一生,最让人佩服的一场灭国战,便是以经济战灭了衡山国,那衡山国善于制造兵器,其实力那可是非常的强,当时齐国若想靠武力灭掉衡山国,那肯定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讨不到任何便宜!而管仲则是先以高价来收购衡山国生产的武器,如此一来,衡山国的百姓一传十,十传百,便全都跑去制作兵器,根本没人愿意再辛苦种地了,而一年之后,管仲又开始以高价来收购周边各国的粮食,于是没多久衡山国内的粮价便被轰抬了上去,而随后,管仲又下令对整个衡山国进行贸易封锁,让衡山国买不到粮食,就这样短短两年,一个强大的衡山国,便被管仲给彻底坑惨了,后来等到齐国大军杀到,那衡山国基本没怎么抵抗便举手投降了,这一招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是太高明了!童儿恐怕想个十年都想不出如此妙计来!”祖师笑道“天下高明者,用智不用力!如此人才,千年里也才能出上一两个,若是遇不到管仲这般的人才,那便要集思广益,做到人多智广。”
刘叔点点头又道“之后,齐桓公便应燕国之求,派兵去帮助燕国打败了入侵的山戎,带到齐桓公撤兵时,又听从管仲之言,将齐国打下来的领土全部都送给燕国,最后甚至还因为燕国国君深入了齐国五十里,便将齐国的这五十里土地免费送给了燕国,而燕国得到了这些土地后,对齐国那是心悦诚服,并甘心情愿的成了齐国的北方长城。后来,齐国又依葫芦画瓢扶持起卫国,并帮其挡住了狄人的进攻,再之后,待到周王室的老天子去了世,那齐桓公又带领着众诸侯拥立了新的天子继位,如此一来,齐国的威望便达到了极致,而齐国也成为了一代霸主,为当时还处于懵逼状态的各国,引入了一股称霸之风,原来还可以这么玩啊?霸业,霸道,既然有周天子在,那便不能取而代之,成为天下公敌,但成就霸业却也是可以的!就这样,齐国也达到了它的国势顶点,但齐桓公却渐渐迷失了自我,管仲临死前,曾劝谏过齐桓公不要重用易牙、竖刁、开方等小人,但齐桓公就是不听,果然管仲死后,齐国便盛极而衰了。”祖师说道“有舍必有得,正因为齐国其肯舍弃一些土地,这才获得了更多的收益,这一点自是难能可贵的。历史上,一些雄才伟略的君王,等到了晚年,往往会会容易犯糊涂,做出一些致命的错误决断,最后导致国家走向衰落,甚至灭亡,这就需要有人多加提醒,或者要添加一些保险手段!”刘叔点头称是。
随后,祖师又道“往日,我曾和你们谈及这天下大事,那你且说说看,哪一国将会一统中原啊?”刘叔答道“嗯,依我看,秦国、赵国、楚国皆有机会,不过秦国的机会最大,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最好,他的子民也最野蛮!此外,秦国经过了几代人的变法,如今已是国富且兵强。”祖师闻言,点头说道“如今确实是秦国的赢面最大,嗯,野蛮有时候也是一种国家力量,百姓野蛮,国家的国力才会更强,若是民心不够狠,便容易成为待宰羔羊,但若是过于狠毒,便会成了人人喊打的蛮夷外族,比如匈奴便是如此,所以要文武兼备,如此才能长久不衰。”刘叔点头称是,祖师又道“所以若是秦国统一了中原,世人恐怕也不会服它!”刘叔闻言突然一愣,忙问“哦,这是为什么?”祖师答道“第一,秦国的祖先——秦非子是因养马有功,这才被周天子封为了附庸国,你想,若是让一个养马的后人最终统一了天下,那大量姬姓的后人会服它吗?中原的百姓会服从和匈奴一般野蛮的秦人吗?”刘叔连忙摇摇头。
祖师又道“第二,秦国的始祖秦非子,他本是商朝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周朝代天灭了商,而如今商人之后又将统一天下,那周朝的后裔怎么想?我们白起义呢?况且周王室近日刚被秦国给灭掉,这周室子孙以及姬姓子孙虎落平阳被犬欺,他们会服从秦朝吗?”刘叔闻言又直摇头,这周王室被灭掉,确实是前几日之事,听说那周国还是被秦相吕不韦所灭,而这位吕不韦相国据说竟是姜太公的后人,所以就有人说当年周夷王烹杀了齐哀公,如今人家来报仇了,这或许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想当年周朝就是在姜太公的辅佐下,才灭掉了商朝,而如今,商朝大将飞廉之后,又在姜太公后人的辅佐下,灭掉了周朝,这或许也算是因果轮回吧?这时祖师又道“第三,便是秦国的国运来之不正!”刘叔闻言又一愣,秦国的国运来之不正?这又是什么情况?国运又是什么东西?祖师看出刘叔的疑惑,只见他望了望天外,说道“天机不可泄露,此事你日后自会知晓。”
刘叔立刻点了点头,祖师又说道“若是秦国真能一统天下,那么它的实力,肯定是要比齐桓公时的霸主齐国强了许多。但既然齐国最终会由盛转衰,那么秦国又会不会能够国运长久呢?”刘叔闻言,方知祖师为何要提齐桓公,祖师也不管刘叔心思,说道“你既在我门内学习了这么多年,那我便再考考你。”说完,须菩提祖师便向刘叔考究起道、释、百家等知识,如今刘叔在三星洞中已学了七年之久,并且他是从小就开始学习,要知道,年幼的孩童学东西最是快捷,所以这些知识他早已是烂记于心了,一番对答如流下,祖师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夸道“很好,很不错,你的基础打的很是牢固。诶也是时候,传你些入道的手段了,之前不肯传你法术,一是怕你根基不牢易被罡风吹倒,二是如今的时代已经大不如前了,这些年,你已经引气入体,那你有没有感应到,这天地间的灵气是越来越弱了?”刘叔闻言忙道“弟子入门这些年,确实已完成引气入体,也渐渐感应到这天地间确是有一股股灵气,并且正如祖师所言,这气确是越来越淡薄了。”祖师闻言,点点头道“你既能感应到气,自然便已摸到了门口,你感应到的那股气,确是修行所须的天地灵气,不过你虽能感应到这股气,应该还不能将这股气完全的导入到自己体内吧?”刘叔称是。
祖师道“那是因为你还缺少一门引气功法,这引气入体倒不难,但要把气引导到气门,存于各穴海,最终凝聚成金丹、元婴,那便需要一门功法口诀,好让你知晓当将灵气导入哪个穴位,然后再顺着哪些穴位,将其汇聚到一起。到了今日才讲出此道,自是希望你的根基足够牢固,方可循序渐进的引入天地灵气,要知道修行之事,本就是逆水行舟,一步错,则步步错。没有良好的根基,就如无根之竹,随风摇摆。”刘叔一听,方知这些年,自己确是错怪了祖师,祖师见刘叔脸上显出羞愧之色,倒也不恼,人心复杂,自是如此,于是他继续说道“你跟那些师兄自是不能比,他们入门的早,那时候灵气还算充裕,并且其纯度也很高,而说到孙悟空,你就更比不了,它乃是天地生成的灵物,并且一直在吸收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所以悟空的起点,已是大部分修行人的终点呢!只不过以前它并不懂任何修炼的法门,所以才会显得那么不堪,如今既已传了‘金丹法术’与它,想来以它的根基、资质,必能一日千里。诶,在这灵气愈加稀薄的年代,差不多百日,他便能筑基,不过三年,便可修出金丹;而你只能是循序渐进了,好在这些年,你的根基打的比较牢固,未来,比上不足,比下当是有余。”
刘叔闻言,才知道自己和孙悟空之间,竟是有云泥之别,接着祖师又道“你也不必自行惭愧,那孙悟空的根基虽好,然其并不是人类,并且天道已有了定论,故其一生终有上限。而你乃天罡之命,若是福源足够,他日的成就定不在悟空之下。”刘叔闻言又是一拜,他和孙悟空确是至交好友,但谁又愿意屈居猴下呢?祖师说道“悟空本身的灵气就十分充裕,所以金丹法术对它来说最是合适!而你,今日且传你筑基法术以及金丹法术,望你能努力修行,早一日修出金丹。”刘叔闻言忙问“祖师,那除了筑基法术和金丹法术外,可是还有元婴法术、渡劫法术?”祖师笑道“你倒是机灵,那两门法术对你来说还太过遥远,日后你自有机缘遇到。”刘叔闻言又问“除此之外,弟子还当修炼其他法门吗?”祖师笑道“自然,此外还有炼丹术、经、符、箓以及一些外道法门,这些都可以去学,不过人力有限,贪多必失,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刘叔闻言立刻点头默念道“炼丹术、经、符、箓?”
祖师耐心解释道“炼丹术,吾也不善,日后你自去学习。经,就是经书、经文,我过去常说修行、修行,不要光知道苦修,还要多去旅行、游历,如此,方能得到机缘,找到那些隐秘不出的大道经书,那些经书虽是晦涩难懂,但你每读懂一本,你的根基便会越牢固,并且那些经书中的法术、法诀、法咒,也都十分的有用,可以御敌、护体、修炼、长生……至于符,则指的是各类符文,这些符文散播在人界各地,有的被做成了护身符,有的被做成了招财符……这些护身符、招财符自是有一定的效用的,此外还有大量的符文需要你自己去寻找;至于箓,此和符倒是有一些共同点的,箓,更像是一种类似文书的凭证,但它的威力比符要更强上一些,那些厉害的箓,除了能驱使普通的鬼、神外,还能撼山川、去灾祸、脱生死……”刘叔闻言心中暗暗记下,经文他自是知道,他每天都得跟着众师兄读的《道德经》、《得道经》……便是经文,而他之所以能够感应到灵气,也是在读了无数次的《得道经》之后,才偶然间有了一丝感应的,再说符和箓,他在洞府中也看过一些,只是他的修为太浅,还不太了解,祖师说道“符、箓之道,我也只是略懂,所以就没怎么教导过你们,如此也是怕误人子弟,我教你的法术那你修自己,而符箓之道则是借法增效,各有妙用。日后,这符箓之法能不能学成,便要看你的机缘了。”刘叔闻言称是,随即也磕头而去。
祖师看着刘叔离去,叹道“天下又将大乱,不知会死多少生灵。这一次,我是不会再参与了,也不知师兄可有兴趣,老君啊,老君,这童儿,我已经是教出来了,日后西方教进入中原应是可以了吧?”这时天外天有声音传来“哼,才教了两套入门法术,便想做那甩手掌柜?这童儿也是你的童儿,你既要离此远去,何不教点有用之术,若是此子大事不成,你西方教可入不得中原。”祖师闻言惊道“啊?原来我教机缘竟在此子身上,好,好,好,我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教,一定用心教,把我不传之术都教给他!”……半天无声,祖师再惊道“我去,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