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刘叔修仙记

第68章 做什么假齐王?当为真齐王

刘叔修仙记 星宿闲人 11858 2024-11-12 07:19

  汉军抓来了李牧的孙子“广武君”李左车后,左丞相韩信便亲自为其松了绑,并向其请教攻燕、伐齐之事,李左车疑惑道“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现在我已是亡国的俘虏,又哪里有资格同你谈论什么国家大事?”韩信立刻说道“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很快就灭亡了,而他在秦国时,秦国竟然就称霸了,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就非常的愚蠢,在秦国时,就变得非常的聪敏,而在于国家的君王是否能够重用他,是否可以采纳他的意见。假使当初成安君陈馀听从您的计策,那我韩信如今怕是已经成阶下囚了。所以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还请你不要推辞。”李左车见韩信问的真切,便道“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暂且休兵,安定赵地,抚恤孤寡,百里以内,必有牛酒来献,尽可宰飨将士,以励军心。而后,将军可引兵陈北境以示威于燕,使彼终日恐怖,继遣一舌辩之士,奉尺幅之书,大张声势,陈说利害,彰将军之所长,燕必不敢不从。燕已从,将军则可使宣使者东告于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士,亦无力回天矣!”韩信闻言,顿时就将李左车视为了唯一的知己,因为在他所认识的人当中,也只有李左车可与他较量一二,项羽虽勇,并且他还能打破常规,打赢一些不可思议的战争,但项羽使用的战术打来打去也就是那几种,只要兵力足够,蚂蚁终是能够啃死大象的,至于汉王刘邦,虽然他的天赋高的吓人,但此时的刘季还不配做他韩信的对手,也只有这个李左车独独能与他相较一二!

  于是在听了李左车的计策之后,韩信立刻就派出使者去往燕国,随即他又下令全军停下休整,由于之前韩信曾答应过士兵,打赢了赵军之后,会举办一场大会餐,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韩信就每日好酒好肉的招待着众将士,当然了,赵国、代国覆灭后,韩信不但得到了刘邦赏赐的大量金银,同时他还私吞了各国国库中不少的钱财,这自然是因为韩信年轻时,度过了好长一段没钱可花的苦日子,所以韩信很是看重富贵荣华,并且韩信也知道自己不怎么受人待见,于是为了收买人心,就不得不使用这些糖衣炮弹!韩信的使者很快便来到了燕国,那位燕王臧荼听说赵国的二十多万大军竟被韩信率领的一万多人给打败后,立即就同意了投降刘邦,韩信得到消息之后,因顾忌张耳乃是刘邦派来的奸细,于是就立刻上书给刘邦,希望汉王能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尚不安定的赵国百姓,刘邦得了韩信书信后,觉得分封其它人实在是不放心,也只有自己的亲信以及知己好友张耳方能安抚住赵人,毕竟张耳从武臣到赵王歇,再到被项羽立为常山王,这些年他一直都混迹于赵地,所以立刻就同意了韩信的请求,于是没多久张耳就被封做了赵王。张耳临行前,又拉住韩信的手说道“我知道左丞相您忌惮我张耳的身份,但我与将军也算相识一场,尚有几分交情。所以今日有些话要赠于将军!李左车确实是有些谋略,但将军切不可太信任此人,因为李家世代乃赵之忠臣,而将军曾用计以弱胜强灭掉了赵国,那李左车心中必然很是不服,他日说不定还会鼓动将军反出大汉!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想您也知道,我和汉王颇为相熟,当年我还曾收其做了我的门客,那时我不止一次的,曾在汉王身上看到了神龙之影,后来又听汉王斩杀白蛇,拔剑成泉等故事,所以汉王定是传说中的真龙天子!且看我张耳,当年如丧家之犬般被好友陈余赶出了赵国,可汉王视我为手足,待我以诚,现在又重新封我为赵王!所以我今日想劝戒将军,切不可反叛了汉王,要不然悔之晚矣!”韩信闻言,忙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自彭城之战结束后的这几年里,虽然汉军确实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但待刘邦逃回荥阳之后,一看,其手下最为重要的一百多位将领和谋士,竟然全都毫发无损,于是经过了刘交的一番胡吹后,众人对于刘邦乃是真命天子的传言,也越发的坚信不疑!之后,刘邦就与韩信等人一路收拾残部,并渐渐退至荥阳一带开始进行防守反击,荥阳的西面便是成皋县,古称虎牢,荥阳的北面乃是黄河,而南面则是靠着嵩山(周平王迁都之后,嵩山就被视为天地之中的位置,因此又称之为中岳嵩山),而这里也是刘叔口中的中原第一防守要地!不久,萧何又调发关中老弱从军,使得汉军军势复振。而在经历了彭城大败后,刘邦也立刻认识到骑兵的厉害之处,于是他就任命灌婴为骑兵将领,并让其率领着新组建的骑兵部队,与楚军的越骑激战于荥阳之东,这灌婴真不愧是鬼谷子门下的高徒,要知道项羽的越骑那可是精锐中的精锐,而灌婴带着刚建立的骑兵队,依靠鬼谷门多变的战法,竟与楚国骑兵杀的是有来有往,随即韩信又在城下布下天罗地网阵,并于城外大破楚军,项羽听说刘邦也建立了一支骑兵队,急忙派出使者说服众诸侯站在自己这一边,齐国、赵国反汉依楚后,项羽便领兵直杀到荥阳,对于西楚霸王的霸道无解一时之间汉军这边也只能是拿人命去填,项羽虽勇,但他的部下终有疲惫之时,打到最后,两方谁也奈何不了谁,眼见西楚的攻势渐渐停了下来,刘邦便决定先依靠荥阳和成皋的地理优势,以及关中、巴蜀地区的源源不断送来的兵力与资源,与楚军进行长期对抗,企图渐渐耗死项羽,项羽也知刘邦计策,便要求和刘邦单挑,但刘邦乃天下第一老流氓,哪里是你个小年轻三言两语就能挑动的?于是刘邦稳如老狗,只看项羽每日在城下上蹿下跳……

  同时,根据张良等人提出的联合英布、彭越等诸侯,一同围殴项羽,共分西楚的计策,刘邦又同时派出手下的顶级说客郦食其、陆贾、随何、候公等人前往其它诸侯国,欲图通过他们高超的口才能力,将众诸侯从项羽身边拉到自己这一方来,其实相比于刘邦,众诸侯确实要更加畏惧于项羽,因为此子不但年轻不讲理,还小气、好杀,与他作对的基本是很难有好下场的,你看他连原老大楚王熊心都不肯放过,说杀就给杀了,一点忠义之心都没有,之前又曾妄杀大将军宋义,这项羽真是一身的反骨,谁跟他作对,就绝没有好果子吃,这是天下诸侯的共识,再看刘邦,其入关时不但没有立刻杀掉秦王子婴,还欲重用他,让他帮助自己管理秦国,后来收服三秦时,刘邦也是如此,想要收服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为己所用…

  于是没过多久,九江王英布便被汉使随何说动,答应会举兵反楚,项羽听闻曾经的心腹英布竟敢背叛了自己,也自以为皆是英布贪心太重,自己一点过错都没有……项羽害怕西楚会腹背受敌,便急遣项声、龙且前去讨伐英布,九江国国弱兵少自是不敌,于是英布便带领大军随着刘邦一同进入荥阳防守。之后刘邦一边令萧何赶紧从关中再派些兵员和辎重,一边又升韩信为左丞相让其去开辟北方战场,不久,韩信便带着刘邦给的四万汉家精锐接连攻下了魏国、代国和赵国,随后又成功说降了燕王,而同时刘邦听从了张良的计策,勉强挤出来一部分兵力,去帮助赵王张耳陆续打下了河内、朝歌、安阳以及邯郸等地。

  项羽自然知道刘邦的意图,便也多次派兵渡过黄河,前来攻打赵地,汉军势弱,所以一时间赵王张耳和左丞相韩信也只能是疲于应对,后来也幸得韩信的超然指挥才能,方才渐渐挡住了楚军的攻势。可没多久,由于项羽听从了范增之计,开始派出使者联合了部分诸侯一同对抗刘邦,如此一来就使得西楚军顿时压力大减,于是项羽就彻底放开了手脚,开始不停的发动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势,并且项羽凭借着骑兵之利,还多次切断了汉军的甬道,使得汉军的粮草常常供应不上,刘邦无计可施,急的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幸得顶级谋士陈平窥探出了西楚军中的不稳定性,并主动献出离间计,方替刘邦除去了亚父范增那个心头大患!自范增走后,陈平的离间计依旧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项羽本就多疑,随着谣言四起,他与其手下也渐渐的开始貌合神离,项羽知道再这么拖下去,自己的队伍肯定要出大问题,于是他便下令不计后果猛攻荥阳,接下来西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开始疯狂的进攻荥阳城,刘邦恐怕抵挡不住,于是刘邦又听从了张良、陈平的计策,以纪信作替身,乘机逃出荥阳城,返回到了栎阳城,纪信死后,项羽也知刘邦用了金蝉脱壳之计,随后他便率军开始寻找刘邦的踪迹,而刘邦回到了关中之后,又忙让萧何为自己再次补充好兵力和粮草,待有了足够的兵力之后,刘邦便引兵经武关去攻打楚国的边境以减轻前线的压力。项羽听闻刘邦竟打到了南方,又亲率自己主力南下,欲与刘邦决一死战,刘邦知道不是对手,忙令汉军坚壁不战。而同时,刘邦的盟友彭越军也乘机渡过了睢水,并在下邳击杀了楚将薛公,项羽闻言忙令终公去守成皋,自己则领兵东征彭越,刘邦知道后便乘机北上,非常轻松的击败了终公,并成功收复了成皋。

  这时刘邦见项羽主力正欲东去,又忙派出灌婴和靳歙率领着骑兵队深入楚军的后方,然后令其乘机切断楚军的粮道,由于项羽的主力已走远,灌婴和靳歙带着骑兵队随即就突袭了荥阳、阳武直到襄邑之间的粮道,之后他们又在鲁下,大破项冠,同一时刘邦的大舅哥吕泽与手下丁复等人也乘机横扫了荥阳附近的楚军。而就在这期间,项羽也成功击退了在他大后方大搞游击战的彭越军,此时项羽听闻自己一走,楚国的粮道就被断了,并且自己的好几位大将也被斩杀了,气的他又赶紧率军猛攻荥阳,这项羽真不愧是西楚霸王,在他的猛攻下,荥阳没坚持多久就被他给攻下来了,城破后,刘邦手下的御史大夫周苛是宁死不屈,最后竟被项羽给烹杀了。由于周苛率军死守不退,刘邦方得以逃出荥阳,退到了成皋固守,可是项羽来的实在是太快了,刘邦只得仓促逃出成皋北门,又渡河忙去往赵国。刘邦渡河之后,便与夏侯婴火急火燎的赶到了驻扎在修武县的张耳军中,由于此时尚是清晨,张耳和韩信都还没起床了,夏侯婴见刘邦非常心急,便自称汉使骗走了护卫,然后两个人立刻闯入了大营,刘邦更是直接就冲入了张耳和韩信的卧室,并立刻夺下了二人的印信兵符,随后刘邦又用令旗召集起诸将并调换了诸将的位置。等张耳、韩信起床后,闻知刘邦竟然来了,也是立即起身前来面见刘邦,刘邦也累的正呼呼大睡,于是夏侯婴随后就将如今的形势细细说了一遍,二人听闻荥阳和成皋全都丢了,而纪信和周苛也是连接战死,于是对于刘邦强夺印信兵符之事也能勉强理解,待刘邦醒后,就把二人调离了原来的部队,又令张耳赶紧回去备守赵地,并立刻任命韩信为临时相国,让其去收集附近还没有被调到荥阳的赵兵,然后赶紧率军去攻下齐国,这样一来就可对西楚国形成四面包围的形势。

  不过临行前,刘邦又依张良之计召来了韩信单聊,刘邦道“韩信啊,你为大汉攻下三秦,收降魏国,陆续灭掉了赵国和代国,又说服了燕国,按理说我应该封你为王了,但这些地方,以前都是属于六国贵族们所有,我自然是没办法封给你的,这就好像当年项羽分封我为汉王的情况一样!现如今,连齐国也背弃了反楚联盟,而西楚国也不是一日间就能消灭的,我如今已清楚知道你的军事能力确实厉害,也知道你一直想要出人头地,所以你只要再下齐地,一切好说。”韩信闻言,自是大喜,刘邦的话从来就不会藏着掖着,他是有话就说,而且都在点子上,不跟你画大饼,同时也是不吝赏赐,至于韩信之前昧下的赵、代两国国库里的不少好东西,刘邦更是提都不提,当然了刘邦安排了不少心腹在韩信身边,他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如今刘邦又说明了情况,确实这些地方都不好分给韩信,所以只要韩信能打下齐国,那封王也是迟早之事,毕竟张耳不是刚被封为了赵王吗!刘邦走后,韩信也是好不容易才聚起一批老弱残兵,然后他就带着这些士兵杀向了齐国,然而当他带着部下还未赶到平原渡口之时,就听闻刘邦手下的头号辩士——郦食其已说动了齐国归汉,韩信闻言便想停止攻打齐国,但他手下的一名范阳辩士——蒯通,则劝韩信道“将军,您是奉诏攻打齐国的,而汉王为了以防万一,就同时派出了密使去试着说服齐国归顺。可如今您欲停滞不前,这难道是汉王下了诏令,叫您停止进攻的吗?况且那个狂生只不过是个说客,他现在仅凭三寸之舌就轻松降服了齐国七十多座城邑,而将军统帅着几万人马浪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攻占了赵国五十多座城邑,难道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吗?”韩信闻言,觉得蒯通说的有理,便率兵渡河准备攻打齐国,而这时候的齐国已决计降汉,所以对于汉军的戒备,也变得十分的松懈。

  不久,韩信就乘机袭击了齐国驻守在历下的军队,并一直率军打到了临淄城下,齐王田广(田荣之子)闻信十分惊恐,就误认为是郦食其在欺骗自己,于是便下令把他扔进了油锅,之后齐王田广率军一路逃到了高密,又立即派人去向楚国求救,另一边,刘邦听闻韩信虽然是打下了临淄城,却因此害死了自己顶级说客郦食其,顿时也是恼恨不已,他恼的是:韩信明明知道齐国已经投降了,却依然还要攻打齐国,也恨自己被项羽打昏了头脑,之前和韩信交待时忘记了郦食其之事!想当年若不是狂生——郦食其的舍命相助,靠他自己根本就拿不下陈留,也就没有了安稳发展的根基,更没有自己入主关中的机会,加之郦食其的弟弟郦商如今也是自己的手下大将之一,所以刘邦对于韩信的这番行为很是恼怒,不过此时正是用人之时,刘邦一时也不好发作!随后他就召来张良等人询问,为何韩信要如此做,张良想了想,就说此事全在蒯通身上,他本是齐人,有一好友名叫安其生,陈胜吴广起义后,蒯通便想着如何浑水摸鱼,后来张楚王陈胜命令手下将领武臣带着张耳、陈余北上去扫荡赵地,武臣在张耳等人的辅佐下很快就攻略了大半赵地,随后在陈余的建议下,义军又向着东北方进军,想要乘机再夺下燕国之地。

  当时义军正要北上攻打范阳县,蒯通就立刻前去游说范阳县令徐公道“我是范阳的百姓,名叫蒯通,我私下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特来哀悼。尽管如此,我还要祝贺您因为得到我蒯通而获得了生路。”徐公有些摸不清头脑,但依旧拜谢了一番,才问道“您为什么哀悼呢?”蒯通道“您做范阳的县令已有十多年了,这些年,您数次杀死人家的父亲,使人家的儿子成为孤儿,要不就是砍去人家的双脚,对人施以黥刑,受害的人实在太多。而那些人之所以不敢把刀子插到您的心上,是因为他们害怕秦朝的法律。可现在天下就要大乱了,秦朝的政令已经得不到贯彻和执行了,我想要不了多久,那些慈父、孝子都将争先恐后地把刀剑刺入您的身体,以报仇雪恨、成就功名,而这也是我表示哀悼的主要原因。”徐公自然知道陈胜之后,很多地方县令都被人刺杀了,于是他又问“那您为什么又要祝贺我,并说得到你就能获得生路呢?”蒯通回道“赵国的武信君不知道我是无能之人,所以前日才派人来询问我此次的吉凶祸福,我本来是要去会见并劝说他的,我准备对他说‘如果非要战胜敌人,才能取得地盘,或者非得攻破城池,才能占据它,我私下觉得这是很危险。如果能采用我的策略,将不战而取得土地,不攻而占有城池,甚至到最后,只要传送檄文就能平定千里,这样不好吗?’武臣如果要问‘你的策略是什么?’我就回答说‘范阳的县令本该整顿他的军队好守卫城池,奋起抵抗,但因怯懦怕死,贪婪又喜欢富贵,所以想首先向您举城归降。县令首先向您投降而您不给他恩惠,那么边地之城都将互相转告说范阳县令首先投降反而被杀。之后他们一定会据城坚守,难以攻取。依我所见,您不如用黄盖朱轮的车子迎接范阳县令,并让他在燕赵的边界驰骋炫耀,那么边地之城的将领就会相互转告说范阳县令因为先投降而获得了富贵。之后他们一定会竞相投降,就像泥丸在山坡上向下滚动一样。而这就是我所说的传送檄文,便能平定千里的策略。”徐公闻言连连拜谢,随后就令人备了车马送蒯通去见赵王,而武臣听了蒯通之言后,果然就派了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带着侯印迎接徐公。而燕、赵之地诸将听说了此事,果有三十多座城陆续投降。

  刘邦道“哎呀,这个蒯通确实是有几分才能,可惜了,要是他能为我所用就好了。”张良点头道“此人的才能倒是和陈平有的一拼,都是毒士之流!”刘邦问“何为毒士?”张良道“洞察人心,窥探时局,为了成功可以不惜一切。诶若不是此人先跟了武臣,说不定……”刘邦道“还好项羽未用此人。”张良道“项羽连亚父范增都容不下,又怎会容忍这类毒士?当年蒯通的好友安其生曾想为项羽出谋划策,结果项羽却全不采纳,可见项羽此人表面看着像是号人物,可实际上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后来项羽又想给蒯通和安其生爵位和封邑,但这两个人却始终不愿接受。”刘邦道“看来他们是看出项羽不能长久,或是看出项羽此人只能同苦,不能同甘,这才不愿在项羽手下做事。”张良点点头,随即刘季又想到了刘叔之前说的一句话,那八大家族子弟众多,就算不支持项羽,也会去支持其它人的!难道他们想支持韩信?韩为韩国国姓,听说姬家的大本营就在韩地新郑,并且蒯姓也是源于姬姓,难道?算了,不想了,这刘叔也不知跑哪去了,这是需要他帮忙的时候,这些修行之人还真是无情,根本不愿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若是我一个不慎丢了性命,难道他也会冷眼相看?随后刘邦又问道“对了,那个李左车怎么样?”张良道“很厉害,李左车是军事类的人才,并且依我所见,他的才能并不在韩信之下,因为李左车既能被赵王封为广武君,那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估计此人的才能确要比蒯通高上几分,至于他和韩信谁更强一些,如今我还不能确切估计!”刘邦又叹道“哎呀,此等人才若是能为我所用,那想要打赢项羽,就能指日可待了。可惜可惜,如今这二才皆被韩信收拢,实在是令我有些担心。”张良点点头道“无妨,韩信手下多是陛下之兵,他若要反叛大王,还得先拿下齐国,才能有一丝机会。”

  没过多久,就当韩信率领着汉军快要攻破临淄城之时,项羽那边也收到了齐王田广的求援,于是他就让项佗担任大将、周兰担任亚将、龙且担任裨将,并令三将带领着大量精锐与齐王田广一同合力抗汉,很快楚军和齐军就合兵在一处,并号称有二十万之众。开战前又有人来向龙且献计说“汉军远征作战,一直是所向披靡,而我们齐楚联军虽是在齐本土作战,但却兵易涣散、士气低落!不如暂且深沟高垒,以守为攻,然后再让齐王派人去招抚那些已经沦陷了的齐国城邑,齐人若知他们的齐王还活着,并且如今又有楚军前来相救,那这么一来,就必定会聚在一起反击汉军,如今汉军跨越了两千里地客居齐地,而齐地之城都准备一同反抗他们,那么汉军就会得不到足够的粮草,汉军没有了粮草,自然便会不战自败。”龙且闻言却是嗤之以鼻道“我们两国的联军共有20多万人,而韩信的手上却只有区区几万人,况且我们楚军都是些百战之军,而韩信的手下,不过是些老弱残兵罢了!再说我一向非常了解韩信的为人,他是很容易对付的。你知道吗?他曾向漂洗的大娘讨要吃的和喝的,此人根本就没有养活自身的本事,还曾钻别人胯下因而受辱,这人没有打赢别人的胆量,所以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害怕他。况且我们是来救援齐国的,如今齐人依靠自己就能得胜,那我还有什么功劳呢?试想,堂堂楚国的名将龙且,手下拥有着20多万的军队,若是惧怕了韩信,不敢出去应战,岂不叫天下人笑话吗?”于是龙且便不肯使用此计。过了几日龙且就率兵与汉军,隔着潍水东西,摆开了阵势,准备决一死战,不过你龙且不耻用计,可不代表韩信他不用计。

  而在决战之前,韩信已与李左车、蒯通一同想出了一条毒计,兵法之中若论杀伤力,那肯定得属水火之计,如今这附近就有一条潍水可以利用,所以韩信又怎会放弃这个可以千古留名的好潍河!于是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随后又令兵士盛满沙土,并壅塞于潍河的上流。带彻底截住了水流之后,韩信便率领着手下一半的军队涉水去主动进攻龙且的阵地,龙且见韩信兵少,便立即出兵迎击,就这样双方打了约有一炷香的时间,韩信便开始佯装败退,龙且见状,便误以为韩信已经怯弱,还大声道“我就知道韩信这小子天生胆小!”随后他就率军准备渡河进击韩信,而就在联军正在渡河之时,韩信已命人拆走了壅塞潍河的沙囊,瞬时间如同千军万马的潍河水就立刻奔流而至,而此时龙且的军队竟大半都没有成功渡过河去,只这一下大水冲来,联军立刻就因此死伤了大半,韩信见自己的计谋大获成功,便指挥着军队开始截杀那些已经渡过河的一小批楚军,最后,项羽手下,排的上号的大将龙且竟在此战中奋勇战死,而另一边潍河东岸的齐、楚联军,眼见西岸联军已全部被歼便赶紧向四处逃散,之后韩信又率军急渡过水一直追至城阳,并将城阳团团围住,联军急无可出,最后龙且带来的不少楚兵以及齐国的大军竟悉数被汉军俘虏,而齐王田广逃走不久后,也被汉军追上并杀了。至此齐地便全被韩信给平定了,韩信这一连串灭魏、徇赵、胁燕、定齐,于是他的大名很快便传遍了天下,而齐国平定之后,韩信就派人送了一封贺信给刘邦,信中他先是恭维了一番刘邦,然后又说“齐国这个地方很是麻烦,因为这里的人总是反复无常,您看他们一会站在我们汉国这一边,一会又站在楚国那一边,这些齐人啊实在是靠不住,所以臣以为不能再让齐人在这里做王了,因此,臣韩信,想请大王您封我做一个假齐王,让臣暂时代理一下齐王这个位置,好把这个地方给镇住!”

  而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困在荥阳,苦苦挣扎,等着他的大将韩信会派兵前来救他,可是当他收到了消息,却见韩信于信中说他想当一个假齐王!刘邦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他桌子一拍骂道“混蛋!这小子真是……”就在这时,刘邦身边的张良和陈平皆急忙用脚去踢刘邦,刘邦先是一愣,随即就立刻反应了过来,自己如今正等着韩信来救,所以断不能在此刻得罪了他,于是刘邦继续骂道“混蛋!这小子真是胆小!男子汉大丈夫的,来到我这里,建功立业,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的吗?所以当大王,自然就要当个真的,你这小子干嘛还要当个假的呢?真是没出息!我刘邦可不是个小气之人。”说完刘邦就派张良将齐王的王印送到了韩信那里,同时又征调他的部队一同来攻打楚军,韩信从自己的使者那里听说了刘邦之言,心中也是十分的受用,认为自己确实是跟对了人。此时西楚国的大将龙且已经战死沙场,而那二十多万的大军也在瞬间灰飞烟灭,韩信收拢残兵之后,一下就得了十万的军队,加上刘邦给他的,如今差不多也有20多万的大军,所以项羽也因此非常的恐慌,于是思虑了一番后,他便派出使者武涉前去规劝齐王韩信,武涉见到韩信后就说“汉王曾落在项王手上多次,因为项王的怜悯,才使他活了下来。然而汉王一经脱身,就立刻背弃了兄弟盟约,并开始进攻项王,所以这种人实在是不可信啊!如今,刘项争夺天下,而这胜败的关键便在您手上,您站右,则汉王胜;您站左,则项王胜,可是还请您想一想,项王今天若是死了,那明天死的,很可能就是您呢!况且您和项王还是有些交情的,所以,君何不反汉,而与楚联和呢?待到了那时,天下三分,您再自立为王,不好吗?”韩信闻言,犹豫了一下,随即便让使者先回去休息,然后又召来了李左车询问此事可不可行?

  李左车想了想就说道“武涉这言说的确实在理,但您想过没有,您可是汉王一手提拔上来的啊!想当年您在项王手下,是言不听计不从,而您去了汉中之后,汉王直接就封您为大将!这等的大度他项羽能给的了吗?所以今日之招降,不过是他项羽感到了危难,这才终于想到了您,一旦待他腾出手消灭了刘邦,难道就不会来对付您了吗?要知道现在汉王和项王各自占有一半的江山,而我们只不过仅有齐国一地,想要三分天下,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况且您杀了齐王后,齐国的人心一直很不安定,你想有所作为,估计先要安抚住齐国的人心,再说天下尚有项王和汉王两位霸主,他们也不可能看着你慢慢做大!依我看,齐王您应该两不相帮,坐山观虎斗,之后若是汉王打败了项王,那凭借您之前的功劳,以及汉王的仁义,您也不失为王侯,而若是项王打败了汉王,那您就可以借着报仇之名,与项王二分天下,然后……”韩信闻言忙点头称善,不过韩信也知道,相比项羽,刘邦才算是明主,并且张耳之言犹在耳边,再说自己本来是韩人,韩国又多受汉王之恩,而那位五世相韩的张良如今也一心辅佐着刘邦,想要为韩王报仇,我们韩人虽善权谋,但父亲的教诲却是历历在目,所以背信弃义之事,又岂是他韩信所为呢?

  于是,第二天,韩信就叫来了楚国的使者武涉,并当场谢绝道“我韩信曾经奉事项王多年,那时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才离楚归汉。而之后,汉王竟授我上将大印,予我数万众,并脱衣给我穿,分食给我吃,对我是言听计从,情如兄弟!所以我韩信才能有今天之成就。汉王如此亲信我,视我为左膀右臂,如今又封我为齐王!我若背叛了他,那肯定要被天下人所耻笑的,所以哪怕是死,我也是不会变心的,还请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使者武涉走后,韩信手下的谋士蒯通认为天下的关键就在韩信手中,于是他便以相术劝道“以您的面相,最多不过是封侯罢了,并且也是危不可安。但再看您的背相,却显得贵不可言啊。”韩信闻言就问道“您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蒯通回答说“楚人起兵于彭城,攻至荥阳,却兵困京、索,被阻于成皋。而汉王统兵数十万,凭巩、洛险要,却兵败荥阳,兵伤成皋,最后只能逃到宛叶之间,这就叫智勇俱困。如今,不如让楚、汉同时存在下去,这样您就可以和他们三分天下了,而在这段时间里,您可用心治理齐地,使得齐人可以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以齐国的富裕,不需几年就可恢复活力,如此一来您手下的军队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壮,同时我们可将汉王之兵还于刘邦,再

  买通燕王,互为倚仗,待到了那时,您就可以凭借您的贤圣以及强大的军队,迫使赵国屈从,并可打着为天下百姓请命的旗号,割大做强,封立各诸侯。到最后,甚至可以使天下归服于齐。”韩信闻言知道蒯通一心想复立齐国,因为已有人写信给他说这蒯家乃是范阳卢氏的外门、家臣,并叫他一定小心此人,要不然必会为人做刀,于是韩信想了想说“汉王把车子给我坐,衣裳给我穿,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衣裳的人,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韩信又怎能见利背义呢?”

  蒯通见韩信不上当又说“当年,陈余和张耳既是同乡,又是刎颈之交,可到头来,两人却都想置对方于死地!那么请问,您和汉王的交情,能比得过这两人吗?”韩信闻言摇摇头,蒯通又继续说道“大王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后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又东杀龙且,这就叫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您若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这天下,哪里又是您可去的地方呢?”韩信摇摇头道“先生暂且休息会,我要再考虑考虑。”数日后,蒯通再次劝说道“听取别人的善意,就能预见事情的发展,办事坚决是智者果断的表现,犹豫不决是办事情的祸害。”韩信听其言语似有讽刺,便立刻想到了当年的胯下之辱、漂母之恩,所以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不忍叛汉,加之刘邦待人一向是真诚热情,豁达大度,除了不怎么讲究礼节,说话有些奔放爱说脏话之外,也从没听说他怎么忘恩负义,怎么落井下石,至于前日项羽使者之言自是漏洞百出,当初楚王立下的约定,先入关者为王,你项羽是什么态度,什么嘴脸,我韩信当时可是看的一清二楚!而韩信跟着刘邦进入关中之后,虽然没有立刻受到重用,但他感受到了一股家人的温暖,当初他犯了军法,本该受处斩,但韩信对着滕公夏侯婴说了几句,就被赦免了罪责,后来夏侯婴又向刘邦推荐了韩信,使他担任了治粟都尉,随后韩信觉得没受重用就想逃离楚营,结果萧何丞相竟立刻放下手中之事,赶紧追上了他,随后韩信将自己不受重用之事说了一遍,萧何却怒骂自己不通人性世故,萧何道这天底下哪有一上来就能受到重用的,你自己没有把才华显露于人前,汉王又怎么知道你是真有才华,还是滥竽充数?再说你今年才多大,让你做了高位,其它人怎么看?他们好多人都是从沛县时,就跟着大王一直出生入死,才得到了如今的地位!萧何虽然在骂他,但韩信听在心里,就好似春风细雨一般,立刻就明白过来了,随后汉王又是一顿斋戒,然后又令人搭设一座高坛,并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来办理,当时好多人一听这大将是韩信,确实当场就炸了,可汉王却一人顶住了压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像纪信、郦食其、周苛这些人才愿意为其出生入死!

  韩信想到这,就认为自己这些年功勋卓著,为大汉打下了这么多的领土,自己确实应该被封为王,但这么多年,自己也得了汉王不少的恩赐,偷拿了赵、代两国不少的金银,加之在攻齐时,还害死了刘邦手下头号说客郦食其,可汉王却不计前嫌,又封了自己为真齐王,再想到刘邦一向的仁义表现,加之张耳的良言,萧何的伯乐之情,张良的榜样,还有那位出身于沛县的大将曹参,也常在他身旁一直说着刘邦如何如何的好,刘邦身上经常有龙浮现,肯定是天命之子,并且刘邦腿上的七十二颗痣,自己也是看过的,所谓八为地(帝)数,九为天(天子)数,而一方一行之数也是七十二,五行也说每行七十二,所以人人皆说,那七十二乃是赤帝之数,除此曹参又说着,吕雉如何神奇的嫁给了刘邦,还有刘邦的大舅哥吕泽也是非常的厉害,颇受韩信敬重,最后他又回忆起当初与刘邦抵足而眠,刘邦问他如何破项,当时韩信就问“请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若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王比谁高谁下?”汉王脱口而出自然是项王,这种知错就改,敢于承认的性格,实在是太令人着迷了,你看当初宋义怎么劝项梁的?人家说对了没有?可你项羽为了夺权,又是怎么干的?人家范增七十了,跑出来辅佐你们叔侄创立西楚,你项羽又是怎么待人呢?还有陈平、蒯通,当初人家好意献计给你,你是什么嘴脸?老子武力天下第一,耍什么计策!还有龙且、季布、钟离眛、英布他们都是一心跟着你的,你不给他们封王就算了,结果陈平一个小小的离间计,就立刻看出你项羽乃是什么嘴脸……于是第二天,韩信便谢绝了蒯通的好意,而蒯通见自己的规劝没有被韩信采纳,就开始装疯卖傻,做了一名巫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