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天道无亲
两人对岳明三人一揖说到:“欢迎三位到来,师父在里面等候多时了,请吧!”岳明与妙妙、凌风也是一还礼说到:“有劳二位先生了”抬腿进入宫殿内。
殿内陈设质朴,中有一人峨冠而坐,见三人到来频频点头微笑。岳明走上前去到地一躬:“后学拜见阳明先生。”妙妙和凌风也一起拜倒在地。“嗯,你们三个起来吧!最近在哪里玩啊,带什么好吃的没有?”那人说道。
岳明三人微微一愣心想:这阳明先生如此的不正经?不应该啊!但是这也不敢说啊,三人弯着腰,脚跟互碰了一下,凌风偷偷抬眼,见那“阳明先生”正在抓耳挠腮,心中疑窦丛生,心想这怎么着也是儒家圣地“阳明先生”怎么如此的老大不尊。妙妙也觉得奇怪,抬头用天眼看了一下,这一看不要紧,上面坐的哪里是什么阳明先生,却是个沐猴而冠。妙妙站起身说道:“今天真是遇到衣冠禽兽了”正要下手收拾。只听后面有人说道:“猴儿不要胡闹了,让他们进来吧。”只见堂中坐的“阳明先生”一纵身现出本形原来是只会说话的猴子。岳明老脸一红直起腰,不敢回头,带着妙妙和凌风向后走去。
到了后面见一人身穿皂白汉服,身形魁梧,头顶挽了个髻,鼻直口阔,高颧方脸,须发飘飞,目运清光,正是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圣人阳明子。岳明三人走过去重新见过礼。阳明子一一还礼后四人席地而坐。
“刚才那个猴儿就是明武宗的后身,由于当皇帝当得太过闹腾,所以后身托化成了猴子,毕竟尘世君臣际会,我不忍他在山中受饥饿之苦把他带到这里来了”阳明子说。
“怪不得还是那么佻脱好玩,只是儒家讲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眼前这般景象实在是匪夷所思。”岳明叹道
“人们坚守正道,就不能被鬼神左右,一旦鬼神左右了人心中的正道,那么这个正道就带着一股子妖气了,所以先圣讲存,也讲不论”阳明子解释道。
“我明白了,原来祭神如神在,说的是心中的正道”妙妙说道。
“是的,所谓神,你看他在他和你都在,你不看他她和你都是混沌的。域内四大,天、地、人、道,人的世界人就是主体,如果什么事情神都办了,那就是神的世界,哪些佛祖道祖天主干嘛还要诞生在人间呢?”阳明子一脸赞许。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虚幻呢?”凌风问道。
“人能弘道”阳明子答道。
三人陷入沉思,人能弘扬道法,这个谁都知道。任何人给出这个说法都没必要深思,唯独给出这句话的是阳明子,这就有点考验岳明三人悟性的意思了。理解浅了毫无意义,理解深了,多深是深。这三个人有多深?
“嗯,先生是说只有人能把道弘扬出来,要普度众生,解万民于危难?”凌风不好意思的笑道。
“先生说的是人作为人类社会的主体,才能发挥对于道的行持于感悟,才能在道中有所成就,而不是借助鬼神或者道表象去迷惑人”妙妙说道。
“有点见地了”阳明先生看着妙妙点点头。
“其实人本身和天地山河自然一样都是道的具象化,所以道不远人,不同的是人具备了弘道的使命。”岳明说道。
阳明先生听完点点头说道:“这就是天命。圣人五十岁方醒悟,你小小年纪就悟到了,后生可畏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你自己得在,所以又名观自在,这一切才有意义。”三人都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发现山河大地都在自己自己体内,而自己也化为了阳光和尘土,于世间飘散聚合。
“那么进化是否存在呢?要承认进化就要否定神创吗?”凌风问道。
“进化当然存在,你说的神创是建立在神是万能的基础上的一种错误认识,神万能,创造必然完美,是吧?”阳明子反问凌风道。凌风点点头。
“这就是偏见了,父母诞育儿女,是否能够把自己的所有人生经验和知识一起赋予孩子呢?显然不行,儿女要自己去经历人生,而不是父母的人生,这样生命对于他们才有意义。化生和胎生都是一个道理,所以不管你们以前谁是你,现在你是谁,未来又是谁。每一次生命的历程都是全新的。所以假定神万能是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本来面目的缘故。”
“我明白了您是想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神性什么是人性。”岳明说到。
“这二者有区别吗?你们已经得道了,应该知道自心光明,天地无忌的道理,不需要对鬼神有所恐惧。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是其神不伤人。”阳明子道。
“所谓道就是完全通达没有歧义,什么意思呢?就是最终的见地都是一致的。而德,拆分开来为彳(斥)和悳左边为行走之意,右边悳上边不是直,古体字应该是隐私的隐,那么悳就是十目所视心中隐私,没有隐私即是光明。整个字的意思就是登升,往高处走。那么道德就是努力向上践行善良阳光的精神从而找到完全通达没有歧义的路径。道本无名,走的人多了就是了。而修真的真字则是个婴儿倒悬返还胎元的形象,若理解为真理则偏颇,其实更接近真相”阳明子一席谆谆教诲着实让岳明三人受益匪浅。而更为神奇的是岳明他们的元婴随着他们悟道的深入每个都长高了一寸。
“天道无亲,不会按照血统、出身、去选择人。那我们几个却都有来历,这是天道有私吗?”妙妙请教道。
阳明子抬手一指说到:“你看那只猴子,我把它带到这里来是有私还是无私,天下那么多猴子我为什么只带它一个?”妙妙顿悟。
“那么道德经古帛书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而现在的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岳明问道。
“这有区别吗?阴阳相互转换而已,不影响得道,文以载道,不能学成执指为月。不立文字口耳相传的也很多!”阳明子微微一笑。
面对这个学贯古今杂糅佛道儒三家在一起,融汇通超凡入圣的儒家圣人,三人彻底拜服。如果把道家称为泛神论,那儒家就是无神论,除了佛家自汉朝传入以后现在又出现了一神论。这是新的威胁,还是新的融合呢?
阳明子似乎洞悉了岳明三人的疑问说到“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固有的缺陷,这种缺陷就像一个个的缺口,给不同的文明融合带来了契机,即融合又保持彼此的独立性只有华夏文明能做到,表面上是文化融合的冲突,背后却是不同体系的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