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横压武道,从炼化一座山开始

第122章 刀成

  听闻叶昭来锻刀,陆虎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也大方的拿出了一瓶赤阴水和一盒金胶珊瑚砂。

  赤阴水还好,虽然价值不菲,但是也能买到。

  而那一盒金胶珊瑚砂就让刘长老都垂涎不已。

  “东海海底的金胶珊瑚砂?好东西啊,这玩意用来给刀剑开封锋那可是再好不过了。”

  “小子,我就说陆老虎有好东西。”

  面对叶昭的疑惑,刘长老解释道:

  “寻常开锋的手段是将刀剑的刃口磨薄,且不说材料浪费的问题,实际上用的都是‘破坏’的方式。”

  “而这金胶珊瑚砂则不然,虽说这东西也是通过研磨的方式,但研磨下来的碎屑却不会浪费,而是会混合这珊瑚砂一起重新融进刀锋中。”

  “这样一来不仅不会破坏材质,反而更能加固刀剑。”

  “这一盒倒是不少,开锋以后你应该还能把刀身也给研磨一遍。”

  “啧啧,好东西,好东西啊。”

  “赤阴水你也不少,淬火的时候稍微留下来一点,等用这珊瑚砂研磨过以后,再往刀上涂抹一遍。”

  “以陨铁为基,辅以天罡炎阳石和玄阳精金,用赤阴水淬火,最后以金胶珊瑚砂开锋,虽然算不上神兵,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宝刀了。”

  “可比我那第一把刀好的多啊,你小子,起步就不一般啊。”

  说着,背着手出了山洞,留下叶昭一人站在炎热的坑洞中。

  身前不到十步有一个水井般的事物,井口用不知道什么材质的铁板盖住了,铁板上有一条手臂粗的铁链,是开合井口用的。

  井口铁板打开,地火就会顺着井壁燃烧上来。

  这处洞穴是百刀门弟子炼煞的场所,只不过相较于炼煞,用来打造兵刃的时候反而居多。

  因此各种打铁事物一应俱全。

  叶昭将身上的所有材料都摆了出来。

  将那把宝刀去除了刀柄以后用铁钳夹着走向煞井。

  一拉铁索,出乎意料的居然只是拉出了一条小缝,这铁板看着不厚,重量居然这么惊人。

  叶昭心中不由的想到若是将这铁板打成一把刀,只这重量就不一般。

  而且能耐住煞火这么长年累月的烧灼,其材质也极为不凡,可比自己手中的陨铁好太多了。

  只不过叶昭也只是想一想,且不说这么做了百刀门是否会找自己麻烦,单是融化就做不到。

  继续用力,直到将铁板拉出了一道宽五寸的缝隙后方才停止。

  这时候,洞内的温度已经升到了极高的程度,连叶昭面前的空气都变得“飘忽”了起来,这是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情况。

  夹着刀柄,将宝刀伸入到井口中。

  刀身明明没有接触到火焰,一缕火苗却顺着刀身缠绕了上来,看得叶昭不住咋舌。

  怪不得刘长老叮嘱自己千万不可离煞井太近,看这地火的情况,这一不小心就会被沾上。

  不一会儿,刀身便被烧的通红,叶昭隔着长长的铁钳都能感受到灼热了。

  将铁板合好,叶昭操起锻造锤便抡了下去。

  砸了一会儿,待温度下降以后又再度伸入煞井中升温。

  如此反复进行了十几次后,宝刀便彻底变了形,宽度由原本的三指足足延伸了五六倍。

  再之后就是处理叶昭手中的两块陨铁了。

  等叶昭将手中的两块陨铁成功混入原本的宝刀材料里以后,外面早就失去了光亮。

  不知不觉竟然忙了一天,一番功夫下来,饶是以叶昭的身体素质,也有些耐受不住了。

  这里处于山中,叶昭倒是没有力气不够的顾虑。

  可是洞内温度极高,一天下来,连脑子都快混沌了。

  这还是得益于有地火,要不然光是融材料就得半天。

  好在最耗功夫的步骤已经完成,明日将赤阳精金和天罡炎阳石混入其中,锻造的环节就算成了。

  第二日,就在叶昭将两种材料不断混入刀坯中锻打时,身后居然传来了万立的声音:

  “锻刀之时,以刀意感悟过程,若是能与刀坯引起共鸣,对于今后人刀合一有莫大好处。”

  叶昭正在全心锻刀,万立若是不开口,根本发现不了。

  正想问万立怎么过来了,话没出口便想了起来,今日是教导新弟子练刀的日子,自己不在,他自然会向刘长老打听。

  叶昭将最后几锤砸完后才收了架势向万立行礼。

  万立走上前,看了眼叶昭打的刀,开口道:

  “你打算仿照祖师法刀?”

  叶昭点头:

  “弟子觉得祖师法刀形制最为适合《七煞刀诀》。”

  万立道:

  “这话确实不错,嗯,第一把刀按照法刀的形制也较为适合。”

  说罢转身向着洞外走去,叶昭连忙跟上。

  万立找到这里,明显是来“抓”自己去感悟祖师法刀的。

  ……

  再次面对着法刀坐下,这一次叶昭不再以拔刀为目的了,而是以锻刀的角度观察。

  一夜过去以后,叶昭再度站到了地煞洞穴中的打铁台前,开始最后的锻造。

  再次锻造时,叶昭便尝试着按照万立所说,以刀意感悟锻造过程。

  可是不管叶昭怎么尝试,刀意始终无法附着于刀上。

  每次叶昭只要抡锤敲打,都会被瞬间震出来。

  导致一天过去了,两种材料连四分之一都没有融完。

  叶昭无奈,再次找到了万立。

  建议是他提的,遇到困难自然应该找他。

  再者说,身为传功长老,这也是他的职责范围。

  对于叶昭的疑问,万立想了想,接过叶昭打造的刀坯,问道:

  “这是什么?”

  叶昭道:

  “刀。”

  万立又问道:

  “那刀意呢?”

  “刀意?”叶昭不解。

  万立将手中的刀坯插在地上,道:

  “你目前所领悟的刀意并不是你自己的感悟,那是祖师对刀道的感悟。”

  “你所掌控的只不过是一种‘模仿’,就如你习练的刀法一般,一招一式都是按照刀诀中的套路来施展。”

  “即便是你对于刀诀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旁人,一招一式都已经得心应手,也仍旧没有超出《七煞刀诀》的范畴。”

  “哪怕是你施展出了一招完全不在刀诀中的刀招,但是旁人仍旧能够看出这是出自《七煞刀诀》。”

  “这就是刀意,也就是对于刀道的一种理解。”

  “究其原因是祖师是在获得武神刀意以后,直到刀法大成,开宗立派时才开始创造百刀门的刀法。”

  “后代列位祖师也是在刀法有所成就以后才慢慢补充功法。”

  “经过了好几代祖师,百刀门的功法才完善至此。”

  “想一想你是如何由《七煞刀诀》掌握刀意的。”

  “练刀是以刀法感悟刀道,锻刀自然也能感悟。”

  “你既然已经掌握了刀意,那么通过锻刀将刀意展现出来岂不是应该更容易?”

  叶昭闻言愣住了,万立说的这些他不是不知道,只不过从来没有往这一方面想过。

  说白了,这就是“术”与“道”的区别。

  叶昭当即一揖至地,万立说的这番话不仅仅是对锻刀有用,更是武道的精髓之处。

  辞别万立,叶昭回到地煞洞穴,再次面对刀坯时,心中已经有了方法。

  再次挥舞锻造锤的时候,就不是将念头附在刀上了,而是按照自己对刀意的理解去控制手中的刀和锤。

  每一锤敲击下去,既是打在刀胚上,也是打在心念中的刀意上。

  渐渐的,锤子下落的频率越来越快。

  随着一阵狂风暴雨般的敲击后,最后“嘭”的一锤砸下时,叶昭的心仿佛和铁毡上的刀有了联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