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再见陈圆圆
“姨娘,您睡了吗?”
陈圆圆听出是带队的小旗官的声音,连忙装出被吵醒后的不满。
埋怨的说:“睡了也被你们吵醒了,大晚上的跑来跑去的作甚,想跑去远一点的地方跑,别打扰我睡觉。”
小旗官不像其他人那样对陈圆圆一副谨小慎微的做派,他丝毫没有抱歉的意思。
只是肃声解释了一句,“府中进人了,不知是盗贼还是刺客,请您开门,我们要检查一下。”
陈圆圆回头看了一眼拿着旗子插来插去的吴言,不耐烦的说:“我房里没有,你们去其他地方找找好了。”
可小旗官像是没听见一样,依旧重复着,“请您开门,我们要检查一下。”
陈圆圆勃然大怒道:“说了我房间没人,你们是不相信我吗?”
小旗官像个机器人一样,不紧不慢的继续敲门,口中还给出了最后通告。
“姨娘,不是不信你,军中有军中的规矩,还望你理解,再不开门,就别怪我们了。”
陈圆圆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手心全是汗,忍不住再次回头,墙角却没了吴言的身影。
又听见外面准备破门,赶忙回复道:“来了来了,等我先穿件衣服。”
趁着穿衣的时间,陈圆圆把屋里转了一遍,惊讶的发现吴言像是凭空消失了。
带着一丝疑惑,她打开了房门。
一队凶神恶煞的壮汉挤进了她的闺房,其中甚至有几名格外魁梧的异族人。
陈圆圆看着翻箱倒柜的众人,压抑不住的怒气瞬间上头。
“吴大人好大的官威啊,你就不怕我夫君怪罪于你吗?”
哪知小旗官轻蔑的对她笑笑,“你知道我姓吴啊,再告诉你一声,我来自夷丁突骑。”
见陈圆圆似乎不懂,小旗官也懒得解释,只是静静的俯视着她。
那姿态根本不像只是个小旗,倒像是比吴三桂还大的将军似得。
“大人,屋里没人。”本就不大的房间很快便搜查结束,一名扎着小辫子的大汉用别扭的官话汇报道。
旗官对满地狼藉熟视无睹,转头命令道:“集合,收队。”
“你,”见他如此轻视自己,陈圆圆气的够呛,可又拿这个领队的旗官没有办法。
一群壮汉鱼贯而出,只是每个人在路过一位在门侧静静站立的身影,都会不自觉的放慢脚步。
那是一名干巴枯瘦的老妪,往阴影处一站,仿佛与黑暗融为一体。
就连丝毫不把陈圆圆放在眼里的小旗官,看见她时都流露出一丝忌惮。
待人走完,老妪停在门口,微微看向房内的一处角落,嘴角含笑。
“巫女,别忘了你的使命,玩玩可以,要有分寸。”
陈圆圆似乎有些惧怕这位老妪,期期艾艾的不知该说些什么。
好在老妪说完就离开了,只留下一个佝偻的背影。
“砰”
陈圆圆背靠房门大口喘着粗气,心里一阵后怕。
不知过了多久,守卫们搜查全府的行动好像结束了,外面重新恢复宁静。
陈圆圆一直提心吊胆的担心他们杀个回马枪,可一直没有动静。
她终于耐不住性子,尝试性的小声喊道:“吴公子?你还在吗?”
又喊了两声。
只见房间那空无一物的角落荡起一片涟漪,吴言的身形凭空出现。
不知道该说陈圆圆胆子大还是神经粗,见到这一幕居然一点都不害怕。
反而有些兴奋、好奇。
“吴公子,你是仙人吗?”
看着站在身前微微仰视自己的少女,妩媚的眼眸还带有一丝崇拜,娇憨的俏脸略有些晕红。
这画面,谁顶得住哦。
吴言有些艰难的移过头,含糊的敷衍了一句。
“小戏法而已,闲暇之余解解闷还行,难登大雅之堂。”
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吴言生硬的提起另一件事,他总觉得最后出现的那人像是发现了自己一样。
“圆圆,刚刚站在门口的那位老妪是什么人?”
哪知吴言一提起这老妪,陈圆圆瞬间脸色大变,原本如星辰般的双眼都变的黯淡无光。
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她的表现反而证实了吴言的猜测,不回信果然是另有隐情。
没有催促,吴言牵起她的手,将她引到屏风后的一只小案坐下。
有屏风的遮挡,坐在这里人的影子不会映在窗户上。
吴言默默地倒了一杯水递给她,眼神里满是鼓励。
好像他才是这里的主人似的。
陈圆圆心里很复杂,她不知该不该跟面前这名颇有些好感的男子诉说自己的心事。
尤其是他们才第二次见面。
可相性之说属实没有道理,她就是莫名的觉得他是可信的。
犹豫了好一会,陈圆圆将手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直视着吴言的眼睛,认真的说道:“吴公子,如果我说我不是汉人,你会恨我吗?”
“啊?”吴言怎么也没想到她会说这个。
他还一直以为是吴府那个管家回去添油加醋说了什么,引来了吴三桂的怀疑,特地派一个老妪来监视着陈圆圆。
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好像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预料。
一下子从伦理情感跳到了民族世仇上,吴言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见吴言瞠目结舌,陈圆圆明显误会了,眉眼一低,鼻子里带着哭腔。
黯然道:“公子果然也接受不了嘛,奴家自己也曾唱过《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这般威武雄壮之词。
却万万没想到,原来自己才是异族。”
眼见自己的沉默让她误解了,吴言赶忙解释道:“不是的,在我心里根本没有什么异族。
大家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都是一样的,哪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又不是那些绿眼睛白皮肤红毛鬼。”
“公子,你不恨?”就算吴言这样说了,陈圆圆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做为曾经的名妓,她见过太多人或清醒或醉后对金人的怒骂。
有一些人骂着骂着就哭了,转身弃笔从戎,远赴边疆。
也有些人骂着骂着就沉默了,酒醒后开始着手准备礼物去给金人送礼。
这无关那些人的风骨,只是每个有良知的汉人都不会忘记异族对汉民的践踏。
就算是那些阿谀奉承,恨不得给金人当孙子的小人,莫以为他们心里便没有恨。
有的,只是他们的惧怕,远远大于恨意带来的愤怒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