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陟渊

第60章 内力分期和历代高手的定位

陟渊 炆鳞 2673 2024-11-12 08:19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燕疏云心情略有平复,拭了泪,低声道:

  “道长,我父亲这些年是怎么过的?他又是怎么遇上你的?”

  陶伯华道:

  “令尊已是白猿之身,饮食起居与人完全不同,他内力深厚,炁灵以下,几乎没有什么能伤得了他,姑娘不必担心。

  “八年前我在峨眉山上,被一群炁妖围困,是令尊突然现身,驱散打跑炁妖,救了我的性命,又把这恍形拳传授给我。这些年他其实一直在寻找破解炁变之道。甚至他想获得恢复人身之法。”

  燕疏云一惊,继之以一喜:“还有能恢复家父人身的可能?”

  陶伯华苦笑着摇摇头:

  “谈何容易,其实令尊寻求,相当于炼炁成仙之法。试想若是元神能自由在猿身与人身之间切换,那不就是成仙?按一些记载,能使玄鲤、玉鲤合璧,则有一丁点希望,所以听说你得到玄鲤之后,令尊又在搜寻玉鲤下落。”

  燕疏云沉吟:

  “道长方才说炁变有五种情形,是不是还有第六种情形?”

  陶伯华眼中光芒一闪,哦了一声,道:

  “那是什么?”

  燕疏云道:“就是宿主意识完全消灭炁体意识,而躯体又不受破坏。”

  陶伯华捻须摇头:

  “出现这情形几乎不可能。何况到现在为止,还从未听说有人内力能到天池中阶以上,而不发生炁变的。”

  燕疏云一愣,“什么天池中阶?”

  陶伯华脸现讶色:“姑娘连内力分阶都不知么?”

  燕疏云摇摇头,陶伯华目光里显出疑惑之色,过了片刻,才道:

  “国初,太和五仙邱元靖、卢秋云、周真得、刘古泉、杨善登共同商定,将内力定为五期。”

  燕疏云奇道:“这太和五仙却是谁?怎么师父从未对我说过?”

  陶伯华更是讶异:

  “太和五仙你都不知?他们是张三丰在武当山收的五个徒弟,三丰老祖仙去后,他们执掌武当,为武林之泰山北斗,故被尊称为了太和五仙。”

  燕疏云摇头道:“不对,不对,我师父和我说过武当派祖师张三丰收的七个徒弟乃是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

  陶伯华皱眉:“这却奇了?三丰祖师何曾有这么七个徒弟?这张松溪倒是当今武林大豪,自称所学武技乃三丰祖师一脉相传,其余六人名字却是闻所未闻。”

  他摇了摇头道:“令师曾为炁丁,或者受炁所害,有些幻忆幻觉,也未可知。”

  燕疏云也皱眉疑惑,良久才道:“那当今之张松溪又是何许人?”

  陶伯华道:

  “姑娘久在深山练功,不知世事,不知其名,倒也不奇怪。这张松溪近来声名颇震,他乃是宁波府鄞县人。朝廷调少林僧抗倭。

  “那些少林僧久闻张松溪之名,七十多人特地到鄞县指名要会他,一较高下。这张松溪起先不肯,地方上的好事少年,怂恿得紧。他便出面与众僧相会,双方分宾主坐下。

  “一少林僧见他大喇喇的样子,心中不愤,跃起空中飞袭,他坐在位子上只轻轻举手一送,就把这少林僧击落楼下,众僧骇服而退。

  “又一次众少年引他入月城中,闭门,要他显出本事才放他走,他让众少年把三块各两百多斤的大石叠在一起,左手凌空一劈,三块大石皆一分为二。”

  燕疏云听了默然,心想这张松溪的内力修为当可与自己陛渊诀第二重相抗了。

  陶伯华却说回原先话题,介绍起来内力分阶名称和含义。

  太和五仙把内力分为五期:坳堂期、溪潦期、川流期、河汉期、天池期。每一期又有初中高三阶。

  名称是从《庄子》而来,不过是以水为喻,说明真炁规模大小。

  如庄子说:“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坳堂便是小坑的意思。

  溪潦水量更多。川流、河汉以此类推。

  天池则是出自庄子说的“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在川流高阶之前一般无炁变危险,进入河汉初阶,则有炁变危险。

  禀赋不高,根基不稳者,在河汉初阶就能发生炁变。

  禀赋高而速成者,在河汉中阶,或变炁妖、炁魈,或为炁灵、炁丁。

  禀赋高而根基扎实者,可撑至河汉高阶才发生炁变

  达到天池初阶才炁变的那就是凤毛麟角了。

  至天池中阶,无论何人,都必然炁变。

  按陶伯华所说,除非就是如燕疏云这样施展陛渊决第三重者方可幸免,但施展之后,也武功尽失,离死不远。

  炁变之后,炁灵之内力,大多在天池中阶以上。

  燕疏云的陛渊落花诀,第一重,相当于川流期中阶,第二重,相当于河汉期中阶,第三重则可到天池期中阶甚至更高。

  燕疏云听完,好奇问道:“却不知按这分阶法,历代高手可在什么水平?”

  陶伯华历数了一番前代高手。

  宋金之时全真教祖王重阳内力修为在川流期高阶。

  北宋时少林有一杂役老僧,内力可达河汉期中阶。

  元末明教教主张空惮九炎神功大成,又习得否泰挪移心法,内力也达河汉期初阶。

  武当祖师张三丰内力达河汉期高阶,震古烁今。

  到本朝天顺以来,前代武学秘籍大多刊印。

  什么九寒真经、九炎神功、嫁衫神功,引星大法,什么泰玄经、神耀经、宏脉经,易髓经,过去不传之秘笈,皆被书肆翻刻散播。

  武林中人,几乎人手一册。

  再加上各个世家研得内力传输汇聚于一人之身的法门。

  本朝内力远迈前代。

  以前内力达溪潦期高阶,便可算一流高手,如长春真人丘处机也不过溪潦期高阶而已。川流期初阶便少了许多,川流期中阶可称雄一世,川流期高阶难得一见,河汉期以上百年难逢。

  可到了成化初至弘治十年之前,可以说川流期中阶遍地都是,川流高阶也不乏其人,河汉初期至河汉高期也能找出百多个来,甚至天池初阶也并非没有。

  但逐渐情形就变了。

  起先零星内力达到乃至超过河汉中阶的高手突然就失踪,其亲友同门大多说是突然得急病暴毙,或者说是练功走火入魔,变成疯癫而被囚禁起来。这也不算太稀奇,并未引起注意。

  弘治十年后失踪者越来越多,尤以各武林世家最多。起先多限于河汉初阶及以上,再后来连川流高阶的高手都经常传出暴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