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也连忙挡在帝辛身前,这时突然听见一声大叫:“陛下请为老妇人作主。”
众人连忙寻声望去,只见一老妇人正跪地向帝辛叩首,帝辛也吃了一惊,这一幕可不是他叫尤浑安排的,不过他反应极快,连忙向老妇人走去,士兵们担心他的安全,不敢让他走进人群。
帝辛说到:“我和大商子民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你们为何要拦我。”说完又引起人群一阵感慨。
不理会士兵,快步走过去扶起老妇人,问老妇人有何冤屈,帝辛听老妇人慢慢道来。
事情很简单,原来老妇人听见天子的所做所为,觉得自己也应该尽一份力,所以把这些年存下来的钱拿出来给天子建善养院。
老妇人本就是品行高洁之人,又教子有方,老妇人的儿子也纷纷赞同,可是当老妇人过来捐钱的时候办事的官员却不肯收,老妇人觉得受了委屈,因此向帝辛告状。
帝辛看着老妇人穿着一件带补丁的麻衣,一双满是老茧的手上,那纵横交错的掌纹里还有那不知道存了多少年的洗不尽的污渍。
捧着四颗擦的光亮的银角子,大的有拇指头那么大,小的只有黄豆般大小颤颤巍巍的递到帝辛面前,充满期望的眼神看着帝辛。
帝辛不觉鼻子一酸,不知道怎么眼泪就掉下来了,帝辛表示这绝对是装的,因为需要作秀,可是眼泪就是止不住的往下流,周围也有人跟着低声哭了起来。
帝辛这时解下随身的玉佩,从老妇人手里接过银子,然后把玉佩放到了老妇人手里。
老妇人正欲推迟,帝辛阻止她说道:“这枚玉佩是先帝临终时交给我的,先帝握着我的手对我说:“让我善待大商子民,我一直记得先帝的教导,今天看到老人家,就像看到了先帝,所以我把这枚玉佩送给您,如果老人家推辞,那么我也不能要您的银子。”
老妇人无法,只能作罢。
帝辛又道:“是朕无能,不能让大商的子民丰衣足食,现在还要百姓捐赠钱财,朕愧对大商百姓,愧对先帝。”说完嚎啕大哭,不等众人的劝慰,直接昏死过去,周围的百姓大惊,士兵们连忙分开人群,把他送回宫。
这件事过后,众人对天子的评价又高一分,后得知帝辛无样才散去,至于那块玉是不是先帝给帝辛的,谁会在乎。
这段时间朝歌百姓踊跃捐钱,四大诸侯也送了大批钱财过来,并且每人还写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帝辛看完后随手就丢了。
这里面要数崇候虎给的钱财最多,通篇文章一股浓浓的马屁味道,中心思想就一个——坚决服从中央命令。
南伯候鄂崇禹就是一篇制式文章,意思就是四个字——关我屁事。
姬昌的文章那是花团锦绣,说的以帝辛的脸皮都有点扛不住了,就是钱财给的最少,帝辛不得不感慨:西伯候这老小子深得我的精髓呀!
至于自己的老丈人东伯候姜恒楚的文章最耐人寻味了,帝辛看了好半天才领会其中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你他娘的到底在搞什么,你自己缩衣节食就算了,还害的我女儿跟你吃苦,天天吃咸菜喝稀粥。
帝辛看到这,的确实脸红了一会,当初他提出缩衣节食这个建议,三个女子都非常赞同,让他非常感动。
帝辛自己缩衣节食,没有说让她们天天咸菜稀粥,谁知道看自己吃什么她们就吃什么,帝辛也没办法,感叹一句:媳妇太好了,有时候也很无奈。
不过为了让姜氏不至于老是喝稀粥,帝辛又给自己的老丈人写了封信,告诉他姜氏最近廋了不少,怎么劝也没用,最后在自己的坚持下才改口,说要等大商的善养院建起后再调整吃食,帝辛表示一定会尽快凑齐钱财,让姜氏早日能恢复以前的生活。
随后老丈人又派人送了一批钱粮过来,告诉帝辛:你小子差不多就得了,你以为老丈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帝辛有时候在想,姜氏要是知道自己以她缩衣节食去敲了她爹一笔,不知道会怎么想。
这次捐的钱财比较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仅朝歌城善养院建起来了,整个大商的善养院也建立了,就连四大诸侯的地盘帝辛也咬咬牙给他们建了。
到不是帝辛突然善心大发了,而是出于人心的考虑,首先就北伯候贪婪的性子,在自己地盘到处搜刮,成不了他的大患。
南伯候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打酱油的,朝廷强大,他安心当他的诸侯,朝廷弱小,也会生出野心来。
自己的老丈人也是一样,可能就是多了姜氏这层保险,对朝廷的服从性稍微强一点。
最大的心腹大患肯定是西伯候,西岐的实力就算比大商差点,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姬昌善于治民,把西岐治理的也算民生富庶,最关键这老小子善于伪装,竟然整出了一个圣人的称号,这还得了,脸皮之厚绝不是忠厚老实的帝辛可以比的。
最关键的是西周代商是天意,怎么防备都是应该的,所以虽然明知道西岐的富庶,老幼都有所养,帝辛的善养院也要开过去,争取点民心,告诉西岐的百姓,朝廷没有忘记他们。
至于其它诸侯,帝辛也想争取点民心,为将来的直接吞并或者暗中控制做铺垫,不仅善养院,就连将来粮食增长的方法出来了,自己也准备向他们推广。
这也是无赖之举,那个疑是曲辕犁的的新犂,还有那个种田手册,本来就是一看就会的,自己要是不主动推广过去,西岐的人心不都让姬昌得了去,不过到时候还得好好炒作一番。
至于造纸术肯定是独家秘方了,将来准备赚钱的大杀器,话说说到钱,帝辛这段时间老是为钱烦恼,很多事都是卡在钱上面了,以前穷屌丝为了钱烦恼,现在当了天子了还是为了钱烦恼。
不得已,帝辛开启了自己的商业计划,在朝廷观察来观察去,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勉强合格的人选——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