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聊个斋,斩个神

第10章 10:戒心(求收藏追读)

聊个斋,斩个神 陈同尘 2767 2024-11-12 08:31

  陈晋没想到,这么快,马幼娘就被人给盯上了。

  她为外姓,又是孤女,貌美而有钱,在不少人看来,活脱脱就是美味可口的羔羊好肉!

  人心向来如此,贪婪且凶恶。

  根据宋伯的说法,说此女身子似乎不怎么好,一向深居简出,甚少露面。昨晚马五的尸身被搬回来,众人这才见到现身的马幼娘,顿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陈晋站在小院中,并没有贸然前行靠近,免得误会,口中朗声道:“马姑娘,我是陈晋,昨晚得马大叔出手相救,今日前来,别无他意,只是来灵堂上悼唁马大叔。”

  没有回应,也没有开门。

  他很快注意到,在关着的两扇木门之间的缝隙里,正有一只眼睛躲在后面,偷偷往外看。

  这眼睛颇为明亮。

  彼此稍一对视,便不见了。

  陈晋继续道:“马姑娘,我绝无恶意的。”

  又等了一阵,依然门户紧闭。

  此女警惕小心,戒心很重,陈晋没法子,不好勉强,就说:“马姑娘,往后你如果遇到什么麻烦,而或难事,可随时到石牌巷找我。我能帮忙的,义不容辞。”

  说罢,肃然立身,对着屋里头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这才转身离去。

  身后,门缝里,那只明眸又出现了,目送他的背影。

  眨了眨。

  若有所思……

  陈晋离开后,并没有回家,而是又找人询问,来到村中心的广场上。

  这里长着一棵大榕树,数十年的树龄,枝丫繁茂,投下大片的荫凉。

  每当黄昏时分,乡上不少人都会来到此处纳凉,闲聊;又有许多孩童在此游玩、嬉戏。

  树下摆着一张方桌,以及椅子。

  但没有人坐在那里。

  今天吴道人没有出现。

  太早了吗?

  陈晋想了想,刚好见到个老大爷,便上前问路,打探吴道人的住处,然后过去。

  吴道人是个游方道士,居无定所,他路过陈泽乡,见地方不错,于是寓居下来。

  对于这般“能人异士”,乡上的态度谈不上欢迎,也不会抗拒,视情况而定。

  吴道人性格圆滑,能言善道,倒很快取得了乡民们的好感。

  其租住的地方距离广场不远,是一座泥砖小屋,此际门窗紧闭。

  难道还没起床?

  按理不应该……

  陈晋抬头去看了看已经升上三竿的日头,微一迟疑,终是上前敲门:“吴道长,吴道长在不在?”

  屋内,房间处。

  吴道人正坐在床上,手中把持一物,乌黑油亮,正是一匹卖相不俗的皮毛。

  狐皮!

  摸着狐皮,他脸上现出兴奋的神态,双眼放光,嘴里低声喃喃:“有了此物,献给师父做寿,定然能讨得他老人家开心,或许会传下一份真法口诀呢。”

  就在此时,敲门声传来,有人在外面叫。

  道人连忙把狐皮叠起,珍而重之地放进一口囊中,然后出来开门,看见来人微微一怔:“陈公子,你怎地来了?”

  陈晋拱手做个礼:“道长好,在下冒昧拜访,切莫见怪。”

  吴道人满脸堆笑:“这么会?你是贵客,请进,快请进。”

  果然是个会说话的。

  陈晋入门,打量一下,见里头摆设简朴,非常朴素。

  吴道人把木桌上的茶杯翻起,取来早早烧好的热水,沏了一壶茶,口中道:“寒舍条件简陋,没甚东西,招呼不周,陈公子莫要嫌弃。”

  陈晋微微笑道:“能有茶喝,已然胜过许多人家。”

  吴道人眨了眨眼睛,大笑起来:“陈公子,所言甚是。”

  内心暗觉奇怪,不都说此子为书痴,性情呆滞,不通人情世故的吗?

  而今看来,似乎大不同了。

  陈晋坐下,啜饮了一口,虽然苦味略重,但入口生津,很是解渴,不禁赞道:“好茶。”

  吴道人笑眯眯道:“过奖了……不知陈公子来找我,所为何事?”

  心中猜测,难道是对方身子还没好利索,所以来找自己看?

  可不对,若身体欠佳,不会独自出门的。

  而且瞧陈晋的模样,看上去固然病态,面黄肌瘦,但精神劲头很好,一双眸子,清光崭然,分外有神。

  陈晋也不遮掩,直接道:“我这番来,其实是专门来找道长请教的。”

  “请教?”

  道人摸了摸胡须,干咳一声:“请教什么?”

  “道长走南闯北,眼界开阔,却不知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了。”

  “哦,你问这个呀。”

  吴道人松了口气,笑道:“好说好说。”

  语气一转,反问起来:“在陈公子看来,你觉得这世道如何?”

  陈晋苦笑道:“我一直在寒窗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前些时日才出来,本要参加科举考试。可到县城中问,才知道天下战乱,科举考试早已停摆。”

  吴道人微微颌首:“原来如此。”

  在大乾朝,新闻信息的传播存在极为严重的滞后性,当某件事情在京城发生,要传到下面的府城县城,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又或者,根本就传不到下面去。

  尤其乡野之地,讯息更为蔽塞。

  某些事件,当获知时,其实已经发生很久的了。

  譬如新帝无道,二世而亡这样堪称天翻地覆的国之大事,可对于蜗居在乡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乡人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甚至可以说是事不关己。

  大乾疆域广阔,有郡城十二、府城三十六、县城数以百计,乡野村镇更是不计其数。

  这么大的地方,皇权再集中,再强盛,也是鞭长莫及。

  政令不下乡,绝非说说而已。

  在地方上,当地的宗族血缘,族规习俗,才是真正的“王法”。

  大部分的乡民,可能一辈子都进不了县城一次;

  陈晋虽然有一定的出身条件,大伯等人在县城开镖局,也算是个门户了。但由于性格问题,以及行业不同,个别事情,得专门去打听,才能问到些消息。

  世道恶化,秩序纷乱,早失去了常态。

  陈晋二世为人,不愿再做那井底之蛙,就算目前不具备跳出去的实力,却也不甘心继续躺着,而是要奋力挣扎,努力爬上去,哪怕只趴在井边,往外面瞧一眼也好。

  大伯他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一趟,至于别人,包括自家父母,以及乡长村老、老教头等,也不常出门,接触面短窄得很。

  看来看去,能够解惑的,就只有眼前这位游方道士了。

  另外,陈晋还存了一份心思,想通过吴道人,敲开道法神通的大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