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天地之力
五十四点命数,虽然相比在云外山时的巅峰,五十九点命数,要低五点。
可在这世俗人间,已经足够了。
喜从天降的福运,王侯将相的禄位,寿千百岁的寿命,就算李承天不修仙,他在人间,也能长生逍遥千百年,功名利禄,予取予求,富贵荣华,享之不尽。
放在眼下,解决蛮族,也足够了。
在李承天如此强大的命数之下,只要他选择对抗蛮族,那这百万蛮族,就要承受他大命逆天的强大命数带来的,时来天地皆同力的压力。
与李承天对抗,等同于与天地对抗。
李承天所到之处,必受天地相助,这根本不是蛮族可以想象。可以承受的。
在天地之间,众生皆是刍狗。
不能修仙飞升,登临超脱天地之境,就丝毫没有对抗天地的力量。
俗世间,便是此时李承天身边的练气九重修士甄诚,面对天地之力,也没有一丝反抗的余地。
李承天在来的路上,深谋远虑,想到他了断林正心的俗缘后,就要进入仙山,一去不知年,要真正正在的与修仙者们纠缠。
他有必要在这最后的俗世纠缠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以提升自己在修仙界应对种种事情的能力。
帮林正心击破蛮族,就是他眼下最好,也是最后的,在俗世无风险,积累应事经验的机会。
“军爷好。”来到龙城林正心的将军营地外,李承天笑着拿出银两,塞到门口一位守卫手中,“我们是林将军云外山中的老朋友,特地不远千里来投奔他。”
“劳烦二位军爷通报林将军一声。”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投奔?”守卫上下打量李承天和甄诚一眼,见两人气质不凡,甄诚还背负长剑,知道不是泛泛之辈,不敢怠慢,连忙推辞不受,“军营重地,不得徇私枉法,还请收回。”
“二位如果方便,可告知姓名,我即刻为二位禀报。”
“李承天。”
“甄诚。”
两人都没有隐瞒避讳。
他们都清楚,过了此事,就要回仙山,再回人间,时间难料,有没有人知道他们名字,并不会影响什么。
再者说,两人名声也不甚显赫,李承天虽然被封贤德公,但由于十年不受,所以影响也就在青桑县方圆大一些。
龙城远在万里之外,山长水远,十年不出世的李承天,名声根本传不过来。
所以也没什么好隐瞒避讳的。
“请二位在此等候片刻,我这便就去通报。”
他恭敬的对李承天和甄诚抱拳行了一礼,才转身跑进营地禀报。
“启禀将军,营外有两人自称是将军云外山朋友的人,想要来投奔将军。”
“云外山?!”正在仔细看着战局地图,思考战事的林正心听到云上山三个字,立时就双眼一亮,迅速转过身来,“他们叫什么名字?”
“李承天,甄诚。”
“承天贤弟!甄师兄!”
林正心忽然间双眼泛出泪光,嘴角却笑容满溢。
“快快去请。”
“不,我自己去迎接!”
他全然没了平日威严稳重,不苟言笑,说话间就快步跑了起来。
看的禀报的守卫和一种将士,都被这突然发生的情况,惊呆在当场。
完全没反应过来。
林正心跑的飞快,像个孩子一样,一溜烟就奔到到了军营门口。
“哈哈哈哈!”
大笑着,远远就向李承天和甄诚打招呼。
“承天贤弟,甄师兄,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啊!”
李承天和甄诚没想到林正心这一军之主,竟然这么就跑了出来,迎接他们,略略惊讶之后,相视一笑,各自对林正心招起了手。
“林兄,好久不见,近来安好否?”
“林师弟,当年一别,春秋反掌,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相见。”
“贤弟好,为兄安好安好。”林正心来到二人面前,抱拳拱手,连连回应,“师兄好,造化弄人,此次能再见师兄,实在是三生有幸。”
“你们两个不应该在山上吗?怎么你们一起找来这里,还说要投奔我?”
他多年为战事操劳,仙山许多事情,都有些陌生了。
“你猜?”甄诚笑着看向李承天,对林正心用目光示意。
林正心会意,上下打量李承天,一种久违的熟悉感,从心底生出。
顿时就让他瞪大了眼睛。
“贤弟,你仙根成了?!”
他有些不敢相信,脑海中闪过当年送李承天上山的情形。
“你不是做了杂役弟子吗?杂役弟子,可以十年凝聚仙根的吗?”
“不是最少也要五六十年的吗?”
“你是怎么做到的?”
他完全没有顾忌,就在营门口,大声的把仙根说了出来。
甄诚和李承天并不介意。
他们来的一路上,从来没避讳说自己是仙人。
这世间本就颇多灵异,偶尔有几个仙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运气好罢了。”李承天笑着谦虚,转过话题,“现在我可以喊你师兄了。”
“那你这运气可是有够逆天。想喊师兄就喊吧,只要你看的起我。”林正心满心欢喜,转而看向甄诚,“甄师兄,怎么刚刚听守卫说,你们是来投奔我的?”
“这话是真是假?”
“这话要是我说的,那就很有可能是假的。”甄诚笑着开玩笑,“是承天师弟说的,就可能是真的。”
“你觉得这话,是谁说的?”
“这还用说,肯定是师兄你。”林正心哈哈一笑,“你是师兄,承天师弟这次是了断尘缘,又不是来参军,他这人也不爱开玩笑,肯定说不出这话。”
“所以只能是师兄你了。”
“恭喜你。”甄诚笑了笑,“完全猜错了。”
“这话确实是承天师弟说的。”
“嗯?”林正心有些不理解,“师兄你这话的意思,是你们真是来投奔我的。”
甄诚没回答,看向李承天,将话题转给了李承天:“承天师弟,你来说吧。”
李承天微微一笑,自信无限,款款答到:“正是如此。”
“师弟我感念师兄当年引路之恩,特来报答。”
“愿入师兄帐下,为师兄一举荡平蛮族,扫清万里边患,还边关百年清平。”
“不知师兄,可能准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