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福祸相依
如此凌冽言语,主持哪里还敢迟疑。
当下便应声诺诺,开始召集庙众,遣散香客。
同时也留了心眼,差人快马加鞭,往县丞和贤德公家禀报此事。
一时间,大贤德公庙里,群情激愤。
但碍于李承天甄诚武功高强,却也不敢反抗,骂骂咧咧的,一众香客便愤愤不平的离开了。
却都不约而同的,并不走远,一起聚在大贤德公庙门前十丈远近,等待后续。
在他们看来,这件事绝不会这么轻易就结束,大贤德公庙,根本不可能会被拆。
就算庙里的,真是大贤德公,这么大庙,也不能说拆就拆。
这庙是县丞主持发起,由李承天家人同意,集合万家百姓参与而修建的。
李承天本人并没有参与,他没有权力拆掉这庙。
何况这庙修建有年,向来灵验,可谓庇佑一方,如此神庙,岂能说拆就拆?
他们只知道这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带给了他们,多少好处,但却不知道,这庙对李承天本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给了他自己带来了什么。
李承天提剑看着纷纷离散的群人,心中暗暗盘算,自己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他并不关注这一县百姓,失了这庙会有什么反应,也不在意这一县百姓,会怎么看他。
也不在意自己辛苦经营的大孝之名,一直以来出孝入悌,好像无比珍视的家庭,在此之后,会全都化为乌有。
作为一个立志于走上大道之巅的人来说,眼前这些世俗之事,根本轻如尘埃,不值一提。
他只关心,这样的做法,给他的命数带来的影响,是好大于坏,还是坏大于好。
“以我目前的福数来说,喜从天降,做什么事,都会有好的结果。”
他笃定一点,看淡万般。
“只是那棵洪荒圣树,已经被我得到,我现在再拆了这庙,又会有什么好事降临呢?”
“总不会,这里还有什么宝贝吧?”
“或者,和李君白那里一样,这里也有洪荒遗迹?”
他有些怀疑。
“照理来说,洪荒圣树这么小一棵幼苗,应该不至于忽然就自己生长出来了。”
“这种级别的宝物,出世一定有其出世的缘由。”
“也许这里真有洪荒遗迹。”
想到这,他不禁微微皱眉,“若果然也有洪荒遗迹,那这事实在是有悖常理,我这运气也太无敌了。”
“但福兮祸之所伏,接二连三的获得这种巨大的福缘,一定也要危机在暗中潜伏。”
“就是不知道,我如今天命所归命数之下,劫难危机,会如何降临。”
“平常的灾难劫数,对我来说,基本形同虚设,若真有灾劫降临,恐怕会非常恐怖。”
“是凡人绝对想不到,又万难承受,完全不能应对的灾劫。”
“我应有所节制,不能贪得无厌。”
“就算接下来有洪荒遗迹,或者别的什么宝物,我也要克制,暂时不要收取。”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他的命数才有成效,为他结成仙根,获得了洪荒至宝,修仙之道,正待他大步向前。
越是这种时候,他觉得自己就应该越加谨慎。
他可不能因为一时大意疏忽,就失了荆州,酿成大错。
“师弟,现在人都已散了,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等了一阵,见庙里没了人影,甄诚便向李承天询问想法。
“等县丞和我家人来到。”
李承天目光平静,心中了然,如此大闹大贤德庙,县丞和他家人,不会不来看看。
“到时候,便是彻底了断这一段尘缘之时。”
“确实是个绝佳的机会。”甄诚表示赞同。
其实李承天的做法,他已经料想到了这样的用意,没有直接说出来,是考虑到这到底是李承天的事,自己并不好说太多具有引导干涉性质的话。
而且,他也不想把自己表现的很聪明。
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知白守黑,知雄守雌,这个道理,他修道多年,还是明白的。
“我在想,这庙是全拆了,还是一把火烧了。”
李承天忽然问了一句。
“师兄觉得怎么处置这庙为好?”
甄诚微微皱眉,思索了下,道:“庙可以拆,但不必烧。”
“这么大庙,烧了不好处置,容易误伤无辜。”
“而且我们也见过那棵古柏,它历经数千年岁月,经历无数风霜雨雪,天雷地火,才艰难生存到了今日。”
“个中滋味,我们作为心慕长生的修仙之人,最是了然。”
“若是一把火就此烧了,那真是太过残忍了。”
“想来师弟也是如此想,所以才有所犹豫。”
“是啊!”李承天一声长叹,“此庙之中,无什么人物能入我眼,唯有这棵古柏,让我动容。”
“唉,有了,不妨庙也不拆了,将这大殿里我这塑像换了,换成神佛或者圣贤,改做别的庙宇,这样,不仅古柏不会被动,庙也不用拆了。”
“能省我们许多功夫。”
“这主意好!”甄诚立刻赞叹,“一举两得,妙哉!”
“但是要换成谁的塑像好呢?”李承天脑海浮现一众神佛圣贤的名字,最终在开天辟地的创世神盘古身上,有了主意,“要不,换成盘古的?”
“盘古确实合适。”甄诚点了点头,略略自思,却又有些疑虑,“只是盘古虽是开天辟地之圣神,可毕竟离当下年代久远,时下百姓,恐不甚在意,心无顾忌,师弟我们一走,他们怕就要又将你那大贤德公的塑像,换回来了。”
“这确实很有可能会发生,这群百姓,已完全陷入了迷信,现在很多事他们都能做出来。”
李承天很赞同。
随即又想了想,“要不换成至圣先师孔圣人,虽然也远,但代代传承,天下读书人遍布各地,其圣名依旧威严如故,广受膜拜。”
“县丞也是读书人出身,他应该不敢冒大不韪,在我们走后,把孔圣人搬走。”
“有理,孔圣人不错,就恐圣人了。”
甄诚大为赞同。
此时,几个人影,急匆匆的走过第三重门,出现在李承天的视线之中。
其他人李承天很陌生,但有三位,他却无比熟悉,十年不见,也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他在这个世界的父亲、母亲、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