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连九星、逆转日月……反灌紫府……”
洞府所在的山头停在了玄武灵台的背上,水云寒站在洞府门外的山坡上,目视正前方,大声喊着。
张为久将内天下中的一股元气导引入体,依照她说的顺序运转。
渐渐的,六座灵台上下中线所在的水平面正中,原本寂静的白雾中,出现了一个针尖大小的气旋。
气旋旋转着,将周围更多的元气吸了进去,迅速膨胀变大。
当差不多有米粒大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了,气旋由一黑一白两股气组成,相互缠绕旋转。
气旋滚雪球般,每一瞬都在迅速膨胀,片刻就变得有指尖大、酒杯口大、碗口大……
此时已经能看出来,气旋中黑白两色两股气相互环抱缠绕,组成一个太极图案,只是少了两只“鱼眼”。
当气旋变得差不多有足球场那么大的时候,张为久隐隐感觉,浑身经脉开始出现一种胀痛感。
气旋继续变大,变得可能十多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时候,胀痛感已不再是隐隐的,而是很清晰的了。
当气旋又变大了几倍后,张为久已经疼得浑身冒冷汗了。
可水云寒却在大喊:“忍住、忍住!这口气不能停,维系的越久、丹炉就越大!”
他只能咬牙忍着。
气旋再变大几倍,他已经疼得浑身微微颤抖,总觉得一口气快要接不上了。
每当他一颤抖、稍微一缓的时候,气旋的旋转速度就会降下来,膨胀速度也会跟着降下来。
某一刻,他终于受不了,“呼”的一声,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
气旋骤然失速,黑白二气头部各有一团,似乎是惯性作用,一时减不下速,各自脱离本阵,冲入对方阵中,才逐渐减速停下,形成了两个鱼眼……
他只觉已筋疲力尽,两眼发黑,恍惚中内视一眼,还不及看清什么,眼前一黑,就晕过去了。
……
再醒过来的时候,他感觉自己躺在床上,不用睁眼,听声音就知道屋里还有另外两个人,应该是劝书和听砚,她们都没说话,只有呼吸声。
他感觉了一下,浑身上下倒是没什么不适,只是这一觉不知睡了多久,肚子有点饿。
他又赶紧将意念投入内天下中,第一眼所见,就将他惊得目瞪口呆。
就像前世在电视上看卫星云图似的,只是看得更清晰,任何细节都可以看清。
浓浓白雾中,悬浮着一个巨大的阴阳鱼太极图形态气旋,正在逆时针缓缓旋转。
他也拿不准这气旋究竟有多大,只是凭感觉,估计直径足有上百公里,也没准是几百公里,或者更大,总之已经超出了他对物体大小认知的经验范围。
从侧边看,气旋呈中间厚、边缘薄的陀螺形状,正中最厚的地方,应该有十几或几十公里,往四周缓缓变薄,最边缘处薄如纸,融在了周围白雾中。
‘这就是我的丹炉了!’
丹炉外围围绕着的六座灵台,此时也形态大变,原先是石雕模样,现在却变成了五色气态的。
青色的苍龙灵台、赤色的凤凰灵台、土黄色的重明灵台、白色的白虎灵台、黑色的玄武和鼋鼍灵台。
五组六座巨大灵台,寂静的悬浮着,围着中间一个无声缓缓旋转的丹炉,在浩瀚的内天下高空中,构成了一组雄浑沧桑而又静寂神秘的景象,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天成美感。
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他一时看得痴迷了。
“怎么样,小弟,还满意你这丹炉吗?”
水云寒的声音将他唤醒,循声望去,洞府所在的那个山头依然悬浮在玄武灵台背上,一袭淡紫长裙的水云寒负手站在山巅,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哈哈,满意、满意极了。”
张为久笑道:“姐姐说寻常修士的丹炉不过三四千丈大,我这个估计有上万丈大了吧。”
“我看过了,九万八千丈。”
“九万八千丈!”
张为久一声惊呼,就急忙在心里换算熟悉的长度单位——‘一丈约等于三点三米,那九万八千丈就是……’
张为久还没换算清,就被水云寒的声音打断了:
“你也别得意的太早,丹炉大些,确实炼化灵气的时候也会快些,寻常修士的丹炉只有三四千丈大,但他们初开的内天下,通常也不过就十万丈上下。从悟开内天下、凝炼丹炉,到导引、炼化元气为混沌,尚且要动辄耗费数十年光阴。
你炼化灵气的速度是他们的几十几百倍,内天下却是他们千倍万倍,得将内天下中每一处都炼成混沌,才能进境玄黄,所以如果循正途的话,别说一生,十辈子你都跨不过混沌境。
这就注定了,你这一生得日日不懈苦修,还远远不够,还得去寻找一切有助增进修炼速度的办法来辅助。”
“都有什么办法?”张为久问道。
水云寒道:“助修最好的办法是增补灵台,但你现在做不到。那部《涅槃多情功》,还有你擅长画画,都对你将来的修炼大有帮助,不过现在暂时都用不上。
眼下能帮你的,就是丹药器物,还有双修。我的境界早已不用炼化灵气,所以当年积攒的一些助修丹药器物,都早随手给人了。白闲头的积攒我看过,也没有你眼下合用的。
回头我给你个丹方,以你皇孙的身份,东西应该不难凑齐,你去找来,我给你炼制些丹药。另外,我会助你双修。”
想到前世看的一些修仙小说中羞羞的双修,张为久一时有点尴尬,问道:“双修要……要怎么修啊?”
水云寒抬手环指一圈:“自然是将你缺的几座灵台,借给你用啊。”
‘看来是我想多了。’
张为久这才放下心来,水云寒又道:“你快运功试试炼化灵气吧。”
她一边说着,载着她的山头就离开了玄武背上,迅速移向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