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山河敕令

第53章 53.佛祸

山河敕令 青山微霜 2276 2024-11-12 08:43

  “是在下唐突了!”陈敬庭歉然,知道是自己犯了衣冠取人的错误,暗自警醒,随后便问起此案细节。

  可惜,老篾匠不良于行多年,对于此案线索,也是道听途说居多,反是县中往事,记忆得十分清楚。

  而据他所猜,这些血案的发生,或便与数十年前发生的一些往事有关。

  “公子一路行来,可曾发现,此地佛法极为昌盛,庙宇繁多,家家户户燃香礼佛,与外地风气截然不同?”老篾匠低眉问。

  “确实如此,仅在下一路行来,所见佛寺便多达十余座,此中蹊跷,正要请老丈解惑!”陈敬庭随手拉过一张竹椅,又从袖中取出一坛老酒,为老人斟满,一桩桩陈年旧事,便从清亮酒水中汩汩流出。

  原来,三十年前,此地虽也崇佛,却未到如此地步,十人之中不过二三。

  但是后来,当时城中最大的一件庙宇,也就是在此次灭佛之劫中,第一座遭劫的庙宇,金阁寺,出了一位高僧,能知生死,断阴阳,出入幽冥,飞升天际,神通广大,人称普渡法师。

  “从那之后,佛法便在金阳县昌盛起来,十户人家中,倒有七八户常去金阁寺敬香。而普渡法师,也的确是慈悲为怀,虽经年累月,得了许多金银供奉,但都施散于贫苦人家,寺中不留分毫。”

  “那如此看来,这位普渡法师,倒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最后如何竟发展到如今这种地步?”陈敬庭心中疑惑。

  “普渡法师确实可称高僧,但他坐化之后,金阳佛宗一脉的发展,便不是他几句遗嘱所能决定的了!”老篾匠叹息一声,又接着往下讲。

  “三十年前,普渡法师知道自己即将西去,怜我世人皆苦,遂发大宏愿,命寺中僧侣取来松枝,架于高台之上,待到圆寂之日,披八宝袈裟登台,于那熊熊烈火之中,口诵真经,为我金阳两万八千户县民祈福,台上白烟化作雄狮,驮普渡法师往西天而去!”

  “果真是高僧!”陈敬庭遥想当时情景,不禁赞叹。

  “只是天不遂人愿!”老篾匠叹息,“法师本是想借圆寂之日教化众生,与人为善,但哪知,却又惹出了一番祸事,时至今日,我金阳县仍受其荼毒。”

  原来,在那场坐化之中,等到普渡法师乘白狮而去,也不知是哪里传来的消息,说是向高台投掷金银,若能被那熊熊烈火焚化,便能请白狮将一家人虔诚之心驮着,送往西天,传闻西天诸佛,将来死后亦能入那极乐世界,享长生之乐!

  “这批僧人,倒真是生财有道啊!”陈敬庭听得瞠目结舌,继续认真往下听。

  “而等到那熊熊烈火熄灭,满台松枝皆化作灰烬,在那高台之中,确实也找不到那些金银踪迹,于是本来还有些不信的,俱是追悔莫及!此后数年,金阁寺香火更加鼎盛,几乎占尽全县八成香火!”

  “那后来呢?我看县中,如今可不止那一座金阁寺?”陈敬庭仍然有些疑惑。

  “回公子,全县共有寺庙一百零九家。”老篾匠低声回答,继续往下讲。

  “金阁寺的鼎盛香火,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年,一直到第四年,另一家寺庙之中,也出了一位坐化高僧,方才日渐衰落。”

  “又出一位?这金阳县,佛法竟如此昌盛,连那坐化高僧,也能隔几年就出一位?”此时,陈敬庭已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可不是?此后二十年里,我金阳县一共出了整整二百八十九位坐化高僧,最多的金阁寺,出了九位,自普渡法师坐化第五年开始,每年坐化两位,其他寺庙,多则六七位,少则一两位,几乎庙庙皆有,也将我金阳佛宗一脉,引向鼎盛。”

  “二百八十九位?这怎么可能?”陈敬庭闻言,不禁吓了一大跳。

  “谁说不是呢?但那些信徒香客,却是信呐!”老篾匠长叹一声,手中蔑刀微微一顿,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眼神中满是悔恨。

  “这里边怕是有些蹊跷,官府不管吗?”陈敬庭疑惑问道。

  “管?怎么管?偌大一座金阳县,家家供佛祖,人人是居士,又从哪里管起?”老篾匠苦笑一声,“便是真有人想去查访,最后不是下落不明,便是半途而弃,又有谁能查的出来?”

  “莫非县衙也不管?”陈敬庭还是有些疑惑,要在前世,出了这样的蹊跷大案,莫说一个小小县城,便是更高层阻挠,也能查个水落石出,连根拔起。

  “县衙?便连县尊家的老夫人,每个月都要去金阁寺住上一周,说是要做那住家的居士,每年四时八节更是供奉不断,还被金阁寺僧人奉为黎山老母转世,谁若说句金阁寺的不是,她便要与人拼命,这还怎么查?”老篾匠苦笑。

  “真是荒唐透顶!”陈敬庭怒骂一声,却又颇感无奈,只怕自己当面,也是拿那些愚妇村氓、信徒香客没有办法,信仰一旦走了极端,便是一枚鸡卵,也有那勇气去撞顽石。

  “后来呢?”陈敬庭忍不住又问。

  “后来,坐化高僧越来越多,金阳佛法也愈发昌盛,以致于家家户户,都要送一子去庙中剃度,为家人祈福。全县寺庙也越来越多,最后竟有大大小小一百零九座,直至那些僧人自己也看不过眼,联名请县衙下封禁之令,才再无增长。”

  “满县金银,也尽数化作那些庙宇中的佛像金身。这也是公子一路行来,看见我金阳百姓,为何如此贫寒的真相。家家户户,纵有一角金银、半捧香油,也要拿去修那佛像金身,供那庙前青灯,长此以往,又怎么能不一贫如洗?”

  “当真是佛爱金身僧爱钱!”陈敬庭一声长叹,“那如今这灭佛血案,又是从何而来?”

  “这事老夫便不清楚了,只能猜测大概与盂兰盆会有关,其中真相,却要公子亲自去查访了。”老篾匠摇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