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问道
“你修道是为了什么?”
阴长生当天晚上便着手指导苏玄朗修道。指点修道却不先教道法,来了一出问道。
“少时闻海外有仙山,山上有仙人,餐风饮露,自在逍遥,心向往之。而红尘困顿,命若微烛,旦夕忽灭。我修道,为长生久视。”
“何为长生?”
“……”
苏玄朗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长生,不就是一直活着吗?
“那林间草木,荣枯更替,可否称之为长生?”阴长生问。
“树有消亡,不能称之为长生。”
“那山间顽石,亘古长存,可否称之为长生?”
“顽石无知,不能称之为长生。”
“如此,何为长生?”
“躯体不灭,意识永存。”
“善!”
-------------------------------------
修道,既要锤炼体魄,也要修炼神识,二者不可或缺。
吸纳天地灵气锤炼骨骼、经脉、腑脏乃至发肤,使之强韧,不受刀剑所伤,不受疾病浸入,不受岁月侵蚀,乃至可断臂重生、改头换面,可称大成。
体魄锤炼,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总能慢慢提升。而神识修炼,却更多依靠天赋、功法。
神识,说起来玄妙,实则不然。
许多普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突然心生警觉,感觉有危险靠近,或是被野兽盯上,或者是阴物靠近,从而做出行动。
就如苏玄朗风雪夜刺那晚,他并没有看到那道人,也不曾闻得声响,只因被道人从背后气机锁定既有所感。这些都是普通人的神识外放的具现。
普通人神识外放是被动的,无法主动收放。
而修道之人修炼神识,就是要将神识收放自如,随时感知周边人、物,且可以神识为“手”,凭空御物。
修炼神识,就是通过功法,将神识当做有形之物进行锤炼,使之强韧、壮大。
苏玄朗听完阴长生关于神识、体魄的教导,慢慢琢磨其中含义,陷入沉思之中。
“体魄与神识,当修何者为先?”苏玄朗问道。
“体魄。神识化形离体之前,体魄为神识载体,体魄越强韧,能承受住的神识越强。体魄弱而神识强,长久下去,体魄会受到反噬,俞渐虚弱。”
“我自小习武,每日勤加练习从不间断,纵身一跃可达数丈,我之体魄如何?”
“发肤能承受刀剑加身吗?腑脏能承受符箓一击吗?”
“……”,苏玄朗无言以对。
“你知为何修道之人先要筑基?筑基,就是吸纳天地灵气锤炼腑脏、骨骼,只有打通任督二脉,使灵气能运行大周天,才能达到锤炼体魄效果。体魄不能通过灵气锤炼,根本无法修炼神识。”
苏玄朗听阴长生说到任督二脉,赶紧问道:“任督二脉并不相通,修道所言打通,是为何意?将任脉和督脉穴位分别打通,还是任脉督脉打通相连?”
“如果只是分别打通,世间修道之人怎么会这么少?打通任督二脉,就是通三关,分别是尾闾、夹脊、玉枕。此三关一通,则任、督二脉相通。可惜世间又有几人能通呢?”
是日起,苏玄朗在阴长生的指导下开始筑基。
-------------------------------------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膳,昨天那名弟子过来喊上苏玄朗,带他熟悉环境。
丹院所在白云峰分上中下三段。
山顶为掌院及丹院前辈高人、内门弟子住所,兼有丹室、功法室、演法场等,是丹院核心重地。
山腰处南向有一片平台,地势十分平坦,不知是天然形成还是被人为开凿。
平台上建了一大片仓库,丹院所需药材大多存放在此,便于晾晒。且山腰有多处药田。药房常年有丹院高人及内门弟子驻守。
山脚处据传有地火,因此丹房多建在山脚,一般丹药均在此处炼制。
又因外门弟子众多,便在山脚下零星建了数百间房舍,作为外门弟子居住之所。
那弟子带着苏玄朗来到一间丹房前,敲门后站在门口躬身立住。
等了片刻,一名中年道人出来了。
那道人须发杂乱,似乎久未打理,乱糟糟的似个茅草鸡窝,身穿灰色破旧道袍,肋下和下摆处有几处似被火烧过,留下几个破洞。
道人对弟子问道:“清时,找我何事?”
“汝厚师叔,数日前你问外事院要一名外门弟子,在丹房协助炼制丹药。这位苏玄朗师弟昨日入门,尚未安排职司,师叔看看可行?”
听清时说完,那名汝厚师叔望向苏玄朗,上下打量一番,说道:“在我处当值,须得勤快,每日需清洗丹炉,分拣药草,你可做得到?”
苏玄朗与程明交谈中得知,外门弟子能进丹房,可学得不少炼丹手法,是个不错的去处。兼且一直记挂这阴长生要他寻找仙药五芝之事,说不定可以从丹房打听到一些消息,因此并不抗拒,遂应答道:“弟子定当尽心竭力。”
汝厚叫来一名外门弟子宋志高,吩咐其带着苏玄朗熟悉一下环境,并及日常事务后就走进炼丹室。
宋志高年约十六、七岁,自进入元甄派成为外门弟子被指派到汝厚身边当值已近两年,却仍未筑基成功。
修道有个说法,叫“百日筑基”。
天赋优良弟子常有百日内筑基成功的,一般情况下自学筑基之法后两年内筑基成功也算正常,超过两年再想筑基就很困难了。
概因筑基时需不断引灵气冲击穴位,长时间未冲破关口易导致关口闭塞,冲击次数越多越难以冲破。
宋志高冲击筑基失败已近两年,已绝了修道之心,安心做个外门弟子。
在元甄派,外门弟子虽地位不高且劳碌,但衣食无忧,每年钱财都有结余,可以养家,不能富贵却也能过得去。且道门地位高超,比在世俗谋生好得多了。
因此宋志高在丹房做事也算尽心尽力。得到汝厚吩咐,径自带着苏玄朗熟悉丹房、丹鼎、丹炉、药材不提。
-------------------------------------
“砰……”地一声巨响传来,把正在分拣药材的苏玄朗和宋志高吓了一跳,却又见怪不怪。两人默契的将手中的草药放下,朝汝厚的炼丹房走去。
进门一看,丹炉碎片散落一地,丹砂随着爆炸向四周喷溅,将丹房屋顶、墙壁、地面喷了个通红。
汝厚站在丹房中间,头发胡子杂乱,默然无语,只是那身破旧衣袍又被烫穿几个洞。
苏玄朗和宋志高两人拿起笤帚,开始打扫。
打扫完毕后,汝厚写了一份材料清单给苏玄朗,命其至山腰药房领取,汝厚则自行前往山顶丹室寻找合用的丹炉。
苏玄朗来到山腰药房,将清单递给药房弟子,上面写着丹砂、玉扎、曾青、雄黄、雌黄、菖蒲等各若干。
趁药房弟子配药的工夫,苏玄朗打量了一下周边。
此山腰处是一片平整的平台,方圆数里,内侧是药田,往外是仓库、晾晒场等,再往外是药房。
有的药材喜阳,有的喜阴,有的喜干,有的喜湿,因此,元甄派在山顶、山腰、山脚分别开垦了几十处药田。
山腰平台朝南,载种的是喜阳的药材。
元甄派对药材需求颇大,自己种植的大多是一些名贵的、稀缺的药材,如巨胜、菖蒲等,普通药材如雄黄、茯苓等皆从市集购买。
靠近药田的便是一大片晾晒场和药材仓库。
元甄派药田颇多,但晾晒场只此一处,各处药田产出如需晾晒均需在此进行。
晾晒场旁边建有十几个仓库,为防万一发生着火情火势蔓延,这十几个仓库彼此间距很大。
再往外侧,便是苏玄朗所在的配药房。
元甄派弟子按照所在峰院、字辈、修为每年有一定药材免费领用额度,超过额度则需自行支付费用。
汝厚为元甄派汝字辈,修为在金丹期,每年可领丹砂千斤自用,又汝厚为丹院中人,丹院以炼丹为主,每年可领丹砂万斤,但每领千斤丹砂需向元甄派提供丹药若干。
苏玄朗估摸着药应该配齐了,便返回配药房。还没进入药房,便听到配药弟子的声音。
“陈师兄,这些药材是苏师兄所定。陈师兄请稍待片刻,我为师兄配药即可。请师兄勿取走苏师兄所定药材。”
“我且问你,这些药材在不在我的清单内?”
“师兄,是在清单内,但……”
“既在清单内,我取走有何不可?”
“因为配药有先后。”
苏玄朗在门外听到二人对话,见那陈师兄仍在胡搅蛮缠,便接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