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仙官赐福:从结缘龙娘开始

第13章 一丘之貉(求追读)

  不觉间天色暗淡了不少,陶李在扶摇山脚下的杏花村走了一遭。

  天上白云深深,村中的小溪蜿蜒穿过民房,流水潺潺,间间民屋被笼罩在扶摇山下涌来的大雾中,格外朦胧。

  许是因为这种村落很少有外人来,一年半载的都不见一个外乡人,所以陶李来了没一会儿,挨家挨户就都知道了。

  纷纷探头图个新鲜。

  村里人性子都挺淳朴,打听清楚陶李的来意后,也乐得上前搭话,还有好客者非要拽着陶李的袖子拉他来家中吃口热乎饭。

  这顿热情倒是让陶李心中舒畅不少,婉言谢绝了村民的好意。

  在得知村中唯一的木匠就是村长后,陶李就一直朝着村东头走去,村长家的房子倒是挺别致,是个低矮的泥巴房,有一半儿是建在地下的。

  北方有不少村落大多都是这样,冬暖夏凉,门框有些矮,想进屋子需低着头,不然容易磕着脑袋。

  陶李轻叩门扉,就有一个小孩儿上前来开门。

  “先生找谁?”

  “在下陶李,听闻王村长木匠手艺甚佳,特来登门想要订做些东西......”

  听村民说王木匠的手艺很好,这些年来拜访他的人可是不少,名人名士都有,不少外乡人还特地登门求购。

  小孩儿听了是找他爷爷的,也不意外,回过头便朝着屋里头喊着:

  “爷,有人找你做东西。”

  不多时,一个身子骨壮硕的汉子便一脸客气的走到门口,看模样不过四十上下,红光满面身体极好。

  村中人大多是这样,结婚早四十抱孙子也不罕见:

  “先生快快来屋子里坐一坐。”

  “却之不恭。”

  村长瞥了一眼陶李肩膀头上的肥鹦鹉,面上虽有几分好奇却也没去问。

  只不过目光却是停留在陶李的脸上,似乎为了确认些什么,瞅了好几眼,嘴巴动了动有些欲言又止。

  终于村长还是忍不住道:

  “瞅着先生有些面熟,咱以前见过面儿?”

  陶李愣了一下,随后笑道:

  “自小在山上慈济观长大的。”

  闻言,村长的眼睛登时就瞪得溜圆,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开口就道:

  “你是......慈济观的那小孩儿?”

  “嗬家伙——一晃就长这么大了?你可能没啥印象,当年你还小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嘞......”

  扶摇山上的慈济观可是有些年头了,住在里头的那道姑是有些道行手段在身,不过因为这道姑脾性古怪,同村中人也很少有来往。

  久之也就鲜少有人去拜了。

  陶李面色有几分古怪,他确信自己小时候绝对没有被别人抱过。

  不过这也是村人熟络关系常用说辞,就也没戳穿,笑道:

  “那感情好,村长还是看着我长大的。”

  关系熟络了也就好沟通,不过这村中檀香木可不好找,倒是红木有不少。

  最后陶李在村长这儿置办了红木的香案,烛台,还有些日常的用度,杂七杂八的加起来有八两银子,着实不算小数目了。

  但村长也没心黑,红木成本就不少,也就挣个辛苦钱。

  “东西做好了送到哪儿去?”

  “山上的山神庙就好。”

  “山神庙?”

  村长愣了一下,等确信自己确实没有耳背后,就有些奇怪,当听到陶李说是山神庙的庙祝后,眼神瞬间变了个模样。

  人常说,活得久的人没有没见过神鬼的,这话是没有错。

  “庙祝,如今这扶摇山上是有山神了?”

  “嗯......”

  “哎呦,让俺算算......这扶摇山没山神那可得有年头喽......”

  这近百年来扶摇山中未有山神管制,山中的妖鬼可是猖獗,村民们只敢活跃在山腰下面,只有少数胆子大的猎户敢深入其中。

  村长客气之余,再看向陶李,又多了几分恭敬:

  “庙祝这早上下山,晚上才回去,还没吃饭吧。”

  “这天也不早了,晚上山路也不好走,就在老朽这里吃顿便饭吧,村里头伙食不好,可别嫌弃......老婆子杀鸡,今儿白天下雨山脚下可长了不少菌子,炖上只鸡可得把人屁股鲜掉......”

  陶李抬头看了看天,也确实不早了,也就没再拒绝:

  “那就多谢村长款待了。”

  “害!天黑哪有不留吃饭的道理。”

  “村长,我吃什么?”

  这时,一直蹲在陶李肩膀头上的肥鹦鹉贸然出声,委实将村长吓了一跳。

  不过细细打量发现这是一只鹦鹉,村长也就放下了心,乐呵呵道:

  “庙祝这鹦鹉养的好,油光水滑的。”

  陶李拍了一下十八的脑袋,打趣道:

  “你这么肥就少吃一顿吧。”

  肥鹦鹉哼唧了一声。

  院子中很快就响起了鸡扑腾的声音。

  等鸡炖好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掌灯了。

  这扶摇山虽然靠海,但吃的粗盐可不比蓝星,不过鸡是家养的溜达鸡,菌子也是山中难得野味,这都是蓝星的工业鲜味剂难以代替的,不用什么佐料就已足够鲜美了。

  这几天吃多了粥,如今看到荤食,是难以言述的鲜美,只喝一口,当真如村长所说,屁股都能鲜掉。

  肥鹦鹉也有幸跟着陶李多吃了两碗,学着人样打了两个饱嗝。

  见陶李吃的满足,村长也是乐的眯起了眼,等妇人将桌子上的残羹拾下去后,便端着板凳坐在屋前,同陶李闲聊:

  “庙祝什么时候回扶摇山的?”

  “前些日子。”

  “之前可是去哪里了?”

  “去了昆仑瑶池道院求学,如今学业有成,就回扶摇山当个庙祝。”

  “这样啊......”

  村长不知道什么是道院,但看着陶李的眼中却满是欣赏。

  见多了外面世界的广阔却并不嫌弃贫籍,学业有成反倒是选择回乡发展,这样的孩子什么时候都不多见。

  倒是陶李同村长聊了一会儿,想起了中午遇见的那染上伤寒的汉子,思索了一会儿后,问道:

  “村长可知村头的王二?”

  村长抽了一口旱烟,叹了一口气:

  “你说的是水生他爹吧,哎......他老王家也是命苦,前些日子齐国跟鲁国在扶摇镇外头的穆陵关打仗,那些苦命娃死在关口不少,尸体也没人收拾,就乱哄哄的堆在外头放了几天,那能不臭吗?”

  “王二为了赚那点儿钱养家糊口,就去搬尸体,回来就躺床上动弹不了......怕是染上瘟疫了,神仙也难救。能有什么法子?这世道就是这样,忙了一整年,交上了粮税到手里头的能剩下多点?”

  “活一天算一天,即便是没染上瘟疫,没准哪天也就饿死了。”

  “......”

  陶李默默无言,战争什么时候苦的都是百姓。

  蓝星时嘴上虽然也天天喊着卷,可这世上好多国家却连最基本的吃饱都是奢求,‘兔子’正是曾饱经沧桑忧患,才深知和平弥足珍贵:

  “村镇里看病很贵吗?”

  “看病倒不贵,治不起才是真的,药铺子也不是大善人得养活生计,这世道谁家没个大病小病的,我那二小子就得了痨病走我前头了。”

  村长话说的轻描淡写,但听在陶李耳边却深知背后的沉重。

  陶李又是同村长聊了一些后,见天实在不早了,若是回去晚,保不准姨娘又得唠叨自己,便起身对着村长拱手一礼:

  “承蒙村长招待了,如今既已知足,也该返程了。”

  村长慌张搀扶。

  陶李顿了一下,又是想起了前天猫头鹰带来的那封信,便又是嘱咐道:

  “对了村长,近些日子还请让村民多多注意周边,上头有令近来山中恐不会太安稳。”

  村长闻言顿时一愣。

  “有军队要打过来了?”

  陶李苦笑摇头,再度拱手:

  “不是,是恐有些恶妖猛鬼会祸害百姓,村长若是察觉到异动,还请立刻去山神庙知会一声,好提前做些打算......”

  “谢过庙祝提点了。”

  “应该的,时候不早了,就先告辞了。”

  话语落下,陶李便是带着肥鹦鹉朝着山上走去,不再回头。

  村长就站在板凳前,目送着庙祝离去。

  回去的路上,陶李一路沉思。

  有些时候心中深感些无力。

  明明身为一方山神庙祝,却看不得太平安宁,只叹民生酸苦......那这样的山神又有什么用呢?

  什么时候庙宇的香火最盛?

  想来只有两种时候。

  一种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定,上香拜神不过是求个心安。

  另一种就是实无退路,求人不得,最后只剩下拜神了。

  ——可却不知道某些山神和人也没什么两样,一丘之貉罢了。

  有些滑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