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来看看我家五斤的小庙修的怎么样了”
月光漫过山神庙宇的院墙,斜射古松,投下斑影如虹。
陶李的神魂尚未回归于本体中时,便听闻山神庙中传来了一阵簌簌声音。
只听动静,应是个狐姨和那只肥鹦鹉:
“涂山娘娘,庙祝刚才就站在这儿和木桩子一样不动弹了,有好一会儿了,应该是死了。”
“咯咯咯,你这小妖,嘴巴有够臭的呢,这是神魂出窍。”
“什么是神魂出窍?”
“你以后跟着庙祝诚心助他做事,假以时日也能修成此等境界。”
“哦。”
陶李:“......”
陶李缓缓睁开眼眸,刚刚想要痛斥一番这肥鹦鹉大逆不道之言时,却恍然发觉自身已被一股温软所包围。
他下意识地仰头,当即便有一双恍如深潭般清澈的狐眸映入眼帘。
一排雪色的发丝微微遮住女子白晰的前额,唇瓣殷红似血,宛若一朵含苞的玫瑰娇艳。
面颊脂粉未施,柔嫩的凝脂下似有一层晶莹的光采在玉肤下流动着。
“狐姨?你怎么来了?”
涂山娘娘嘴角温柔一笑,此时她正坐在山神庙前的石阶上看着月亮,陶李的脑袋就枕在她丰腴的大腿上。
想来是方才自己神魂出窍之时,涂山娘娘恐自己身子因出窍硬直摔倒了脑袋,才如此:
“来看看我家五斤的小庙修的怎么样了。怎么?嫌姨烦?”
“不烦......狐姨来看我高兴还来不及。”
话语落下,陶李便是挣扎着起身,大手却无意识地触了一处。
此值春衫轻薄,即便是隔着丝绸衣衫,却也自感掌心处传来细腻滑润,涂山娘娘的九条蓬松的狐尾在夜风中微微拂动着,于陶李的鼻尖荡起一阵馥郁的浓香......
涂山娘娘的黛眉微蹙了一下,继而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打趣道:
“臭小子,手不老实。”
“讨打——”
不过白皙的小手高高扬起,轻落下时,就只是揉了揉陶李的脑袋瓜。
这是一只温柔的狐。
陶李有些尴尬地搓了搓手,坐在了狐姨的身旁,转移了话题:
“狐姨在看什么?”
“看月亮呗,这山神庙的位置真好,每晚都有这么好看的夜色。”
“有吗?”
说起来,这几日光顾着忙碌,也未曾好好赏一赏山神庙外的月色。
如今眼目尽开时,同狐姨坐在石阶上适意的漫视天边的一切,虽不见匠心繁华却犹若天作佳成。
小小的山神庙依山腰而建,从这儿看去便是涛涛黄海胜景一览无余,所谓‘万顷海平长似镜,四时云好最宜春’。
此值逢四月晚春,海水与山间桃木从山神庙这高处看去,远空夜幕下一水浸天,极目处有三两只鸦雀隐隐,海面上则有鸥鸟上下鹜影蹁跹,尽态极妍。
终于知晓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此仙骈,从何处得来。
涂山娘娘说的不错,这山神庙的景色确实很美。
“干的不错嘛,这庙破破烂烂的,还是有人来敬香......啧,这鸡也不错,还挺肥的。”
陶李虽自谦,但被狐姨夸,心中还是有些自得:
“山下有村人病了,我出手相助......”
“原来是这样,吃过晚饭了吗?”
“在山下村子里吃过了。”
“你姨娘吃了没?”
“......不知道。”
涂山娘娘无奈地摇了摇头,伸出手指便是点了一下陶李的额头:
“你这孩子光顾着忙,平日里也想着点儿你姨娘啊......那女人虽然脾气臭,但平日里可是三句不离你的......”
陶李有些讪讪:
“我这准备烤了鸡给姨娘送过去呢......”
闻言,涂山娘娘却又是扬起眉头,唇瓣一抿,瞧着陶李面颊便生出了几分哀怨:
“有好吃的就只想你姨娘是不是!?”
“要不是狐姨来看你,就把狐姨忘到山沟沟里面了......”
陶李心下有些槽要吐,这女人心思就是琢磨不透:
“咳咳,哪有哪有,我这想的就是给您俩一块儿送去。”
涂山娘娘的面颊上便生出几分狐疑:
“当真?”
“当真!狐姨不信问问十八?”
肥鹦鹉瞧着两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朝着自己望来,鸟眼当即便瞪得溜圆,余光瞥向陶李,瞧见他带着几分威胁的眼神,便将脑袋瞥了过去:
“嗯对......庙祝是这么说过。”
涂山娘娘噗嗤一声笑了起来,也不管话语真假,伸出小手使劲地揉了揉陶李的脑袋:
“算你小子还有心。”
“对了狐姨,我这儿有个东西你来看一下。”
陶李起身,随后伸手朝着屋檐一招,那瑶光杯便滴溜溜转着飞到了涂山娘娘的手中。
涂山娘娘打量着眼前这琉璃杯盏,狭长的眸子眯着,细细打量了一会儿:
“这是个残缺的法宝啊......从哪得来的?看这原来得品阶怕是不低。”
“从道院那儿得来的。”
这倒也没说谎,确实是同道院结缘后,赐福给自己的。
“怪不得呢,道院都是好东西。”
“狐姨,我试过了,这杯子盛过雨露以后,其中的水颇有些神异,还能医疾。”
“好好收着,这东西保不准可有大用处呢。”
陶李犹豫了一会儿后,随后便将刚才所想的一切同狐姨说了起来:
“狐姨,今日我下山采办香案之时,眼见山下人间烟火,百姓生活困苦,多有病者却无钱医治,只能任由病痛折磨,这实非我辈仙神之人所愿见......”
涂山娘娘收敛起了笑容,嘴角露出几分苦笑,声音轻柔却带着几分沉重:
“世道如此,尤为人间少不了纷争不断,这确非你一人之力能够挽回的。”
“仙神们初见世间苦难时,往往心痛如绞,甚至有人泪眼婆娑,捶胸顿足。然而,看得多了,心也就慢慢麻木了......若是有善心见到困者,施以援手就已经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
陶李深吸了一口气,随后开口道:
“狐姨,我倒有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嗯?”
涂山娘娘回过头来看着陶李。
陶李举着手中瑶光杯,沉吟片刻开口道:
“狐姨,倘若以这‘瑶光杯’为根本,在这扶摇山镇地方为基准盘,推行‘医保制度’,也就是建立健全覆盖村镇百姓的基本医疗制度,在扶摇山地区的投保人群中筹集医疗保险基金,也就是香火......”
“寻常村镇百姓往往难以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一旦患上重病或意外受伤,可能会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一病便可能倾家荡产。但在医保制度下,不论贫富,人人平等享有医疗资源......”
涂山娘娘瞪大了双眸:
“等等等会儿......五斤你在说什么?”
“狐姨听不懂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