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送亲
三月二十八,清晨。
崔府门外挂着红绸,红灯笼,连门牌也早就刷好了金漆,一切都在昭示着今日的喜事。
张成言早早就来了,坐在下人们的茶房里,一边看书,一边看下人们忙碌的进进出出。
陶舟、王谷明与他不同,需要去盯着下人搬嫁妆,保证嫁妆的安全,并不轻松。
翻看医术间,张成言发现这个世界的医术并不是很完善。
连他都熟知的一些植物,或因味道独特,或因有更妙的灵药,用处并未开发完全。
比如说气味相当独特的薄荷,医书上只记载了疏风,散热,仅仅把它当做败火的药材。
不过兴许这也是个好事,他日说不准还能靠这些开个茶水铺子,发笔小财。
已粗略看完了第一本,张成言将书合上。
这时,一个梳着双环髻的清秀女子走了进来。
柳叶眉,杏眼,唇红齿白,十八九岁的样子。她穿着桃红轻纱裙,翠绿披帛随着细步摆动,好似迎风花枝飞舞。
女子敛衣行礼,笑着说道:“张护院,我是崔小姐的丫鬟碧姚。夫人让我来问问你还需要些什么,趁着尚早,还能去准备。”
张成言仔细看了看碧姚,发现有钱人家的丫鬟真不简单。
头上金步摇,身着云纱,手腕上还有翠玉镯。
这幅打扮恐怕与小姐也不相上下,不愧是充当门面的传话丫鬟。
张成言摇摇头,说道:“都准备齐了,昨日田管家就已经添置过东西了。”
碧姚点头,取下腰间荷包递了出去。
“碧姚姑娘是何意?”
“这是夫人的心意。”碧姚将荷包塞到了张成言手中,退回原位,笑着小声说,“我们家小姐可能有些任性,还望张护院能多关照。她兴许会逃婚。”
张成言皱了皱眉,确认道:“逃婚?”
“话我带到了,还请张护院路上多留意。夫人还有事叫我,碧姚就先回去了。我还要去帮小姐准备。”
碧姚福了福身子,告退离开。
张成言没心情看书了,打开荷包数钱,里面塞着的三张十两银票真是令人喜悦。
他捏着银票,想着这趟活的一两黄金,喃喃道:“果然啊,果然,这钱不好赚啊。”
……
日照当空,风动云翻。
鞭炮声响起,嘹亮的唢呐响彻街道,红色的送亲队伍排着长队出发。
所有人都穿着红衣,连张成言都穿了。
王谷明自发去了队伍的后面,而陶舟和张成言就在崔小姐马车的附近。
青鸟嫌太吵,从清早起便没出来过。
张成言拉了拉缰绳,靠近陶舟说道:“陶舟,我跟你打听个事。”
“啊?”陶舟正在听吹唢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后知后觉地说,“你问。”
鼓乐班子的声音太吵,不凑近根本听不见,张成言也就不担心被人听见了。
“崔小姐不想嫁到季家?”
“你听谁说的?”陶舟想要让张成言打住,但发现根本没人听得,没人往他们这里看,陪嫁丫鬟们离得也够远,“确实有这么回事。”
“细说。”
陶舟叹了口气,说道:“都是孽缘,和崔小姐的娃娃亲有关系。
是老爷刚有小姐的时候定下来的。
那时崔老爷还只是个米铺杂工,米铺周老爷觉得崔小姐八字不错,就给他儿子和小姐定了娃娃亲。
于是,小姐小时候就会去和周夫人学认字算账什么的,也经常见到周少爷。
一来二去,小姐和周少爷也互相喜欢,青梅竹马,情谊可深了。
但惜好景不长,米铺生意做不下去了,周家便搬到别处去谋出路了。
没几年,周家赚了大钱,看不上崔小姐,也不顾自己儿子反对,把亲事给退了。
崔老爷当时不服气,一气之下借钱把米铺盘了下来。
也许是天道好轮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崔老爷做生意顺风顺水,赚到的家产比去外地的周家多多了。
周家听说之后,就叫儿子回来重新说亲。
他们想着崔小姐一直同周少爷有书信来往,心里也惦记,崔老爷肯定也会重新同意这门亲事。
崔老爷可看不得那些人趋炎附势的嘴角,转头就给小姐寻了门新亲事。
但崔小姐听了后,非周公子不可,一哭二闹三上吊。
为了这事,我们这些护卫起码忙了一个月,没日没夜地守在小姐院子周围。
可累死我了。”
张成言若有所思,说道:“这么说,崔小姐也不是第一次试图逃婚了?”
“对,光我知道的起码都有三次。”陶舟指了指马车后面跟着的几个丫鬟,扬眉说,“你看那些陪嫁丫鬟,一个个都了不得。
碧姚,原先夫人身边的,能识字会算账,精明得不行。
桃红,柳绿,这两丫头片子从小养在武馆,打起人来可不比我们这些人差。”
张成言问道:“除了有心仪的人外,没有其他原因呢?”
“有,不然怎么能这么抗拒。我听说崔小姐要嫁的季三公子,腿有疾,行动不便。不然一个修士怎么能娶普通富商家的女儿嘛。”
张成言再次确认:“还有别的吗?”
陶舟又想了想,摇摇头说:“应该没了,反正我记得的是没了。”
小道消息百事通陶舟都说不知道了,再问其他人意义也不大。
张成言便控制着马,回到了原本的位置,睁大双眼紧盯马车。
别人的家事他管不了,但自己的一两黄金可不能逃跑。
……
小半天后,送亲队伍出了城,鼓乐班子便撤了,仪仗也都收了起来,一直要等到迎亲当日再弄了。
晚饭整顿期间,张成言迫不及待将套在外面的红衣脱了下来。
一旁的陶舟笑着打趣:“别脱啊,你穿红色怪好看的。”
“红色更容易被人发现,打架的时候不方便。”
“好吧。那我也脱了。”
他俩刚扒完衣服,王谷明和林绿娥就朝着他们走了过来,时不时眉目传情,看上去感情相当不错。
王谷明单手拿出张简略地图,说道:“张恒,我有些事要同你商量。”
“嗯。”
王谷明把地图一铺,指着上面的路,就讲起了以后要走的路。
顺着官道先走三日,接着就要往小路翻滚二指山。
不能绕路,绕路就不能在五月初一前抵达。
但这仅有的近道却是有些古怪。
山路会鬼打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