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微澜

第1章 岭西

微澜 作家x9H2VC 3972 2024-11-12 09:11

  「之后可就看你了。」

  雪华山顶,粗布麻衣的老者遥望远方,喃喃自语。

  山巅风雪重,一时间,分不清老人头顶是霜雪还是白发。

  不知过了多久,麻衣老者起身离开崖边,转头下山而去。

  随着他每一次步履落下,数尺内白雪消融,待不见老人身影,隆冬时分,整座山头鸟语花香,再无半分寒意。

  史书有如此记载:「天禄元年,新任青皇蔡颖登基,雪华山冬雪尽消,是为大吉祥瑞之兆。」

  青国的西北边疆,关外杀声震天,关内却依旧是一片祥和。

  永安初年,边关战事互有来往,血城和京观虽不常见,却也时有所闻。

  青白二国各自关内数十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随处可见。

  偶有人声鼎沸处,两脚羊不过数钱一份,菜人摊子皆以粮食易肉,老人只值两个馒头,成年妇人若是无病,可换得米面三斤。

  自永安二十二年,陈王封于西北之后,此地百姓便免于流离之苦,两国停战近十载,哪怕如今再启战端,升斗小民却也不再吓得南迁数十里。

  定远镇,得名于与陈王一同起于微末的四百定远军,起初只是一群活不下去的青壮,在那个瘦弱年轻人的号召下,拿起柴刀和锄头对敌白国士卒。

  永安九年,定远军还只是不入流的杂牌军伍,首领不过是十二岁的少年,可随着他展现出卓越的领兵才华,定远军的名号也开始传遍天下。

  昔年军备寒碜的四百人,还活着的已不足一手之数,但定远军已是一支万人精锐铁骑,少年更是封王西北,麾下士卒二十馀万。

  小镇入口有一座酒铺,东家兼掌柜的是一位七旬老翁,据说他的两个儿子都是那四百老卒中的一员,孙子如今也在边关从军。

  老翁平时待客极为和善,每当边关告捷,他还会请那日店里的客人喝酒,如此豪爽的掌柜,却唯独听不得陈王的半句坏话。

  刚改换年号那阵子,有两个外乡学子过路此处,言语阴阳怪气,大抵是说那陈王于西北坐拥二十万大军,如今换了主子,也是时候敲打敲打这条看门狗了。

  平时逢人便笑的老翁闻言,先是拿起拐杖将他们桌上的酒壶打碎,随后抡起板凳就要打那两个游学士子,一旁的酒客也不阻拦,纷纷拿起酒杯大声叫好。

  两个读书人连滚带爬地逃离酒铺,本想找个地方落脚,随后去官府报案。

  哪知整个定远镇十馀座酒楼客栈,没有任何一家店愿意收下他们的银钱,官府传唤那日酒铺中人,更无一人愿为他们作证。

  两人碰得一鼻子灰,只得感叹一句「王朝西北,蛮夷之地」,当日便离开了小镇。

  待掌柜老人离开官府并谢过那群酒客仗义,回到酒铺时,已是日落时分。

  他一边收十,一边想着再过一个月,孙子便从边关放假回乡了,今年总算能过个团圆年,想到这儿,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天禄二年秋,岭西的某座学塾中,几个孩子正在为自己的先生送行。

  自新任青皇蔡颖登基起始,青白两国开战已一年有馀,各自征兵无数,学塾内的陈先生便不幸在这第三轮被选中了。

  学塾外,两名士兵正守在门口,天色已近黄昏,他们却没有丝毫不耐,只是静静等待这场告别结束。

  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巴着先生的儒衫不放,整张脸埋进那袭青衣,一边说道:「陈先生,为什么偏偏是您被选上呢?」

  他身旁有个女孩,看上去要比他稍长几岁,女孩抬手就是一巴掌扇在那嚎啕大哭的孩子头上,满脸嫌弃道:「雪卓,别把鼻涕眼泪擦在先生身上!」

  名为雪卓的孩子被这么一拍,顿时哭得更大声了。

  学塾内还有两个男孩,一个翻了翻白眼,另一个伸手扶额,很是头痛。

  陈先生先是朝门外计程车兵歉然一笑,随后摸了摸雪卓的脑袋,这才笑道:「行了,先生又不是不回来,等过几年前线太平些,自然就回来教书了。」

  他望向两个男孩,依然翻着白眼的叫吴升,另一个叫李扬,一袭青色儒衫的陈先生开口叮嘱道:「吴升、李扬,你们年岁大些,往后要多照看着雪卓和花绛。」

  听见先生喊自己的名字,两人神色认真,重重点头。

  陈先生满意一笑,旋即又看向身旁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温声开口:「花绛,妳喜欢读书,学塾里的书籍妳可以随意翻阅,但妳读书时必须带着雪卓,一边教他识字。妳比雪卓长一岁,对他要多些耐心,明白吗?」

  女孩用力点头,大声道:「先生放心,我记住了。」

  最后,青衣儒士蹲下身,看着年纪最小的孩子,轻声道:「雪卓,先生与你的父亲是挚交好友,当年是他的请讬,我才来到岭西担任这里的学塾先生。如今事态有变,先生不得不离开,若是他回来了,你替先生向你父亲道个歉。你天资聪颖,却性子跳脱,以后随花绛读书,你要把她当作自己的姐姐,不可不敬,知道吗?」

  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孩子点点头,示意自己记下了。

  最后,陈先生交给他们一人一个玉佩,并说:「待我离开后,你们带着这样东西去长青书院,把它交给院长一观,他自会让你们入学。」

  四个孩子接过最后的礼物,本想跪地磕头送别先生,却被那人制止。

  待岭西那座小镇消失在视野中,两个士兵翻身下马,单膝下跪右拳拄地,左手则拿着腰牌,二人沉声道:「末将参见大将军,先前多有不敬,请大将军恕罪!」

  若有过路商旅见此情景定然无比惊骇,细看他们亮出的腰牌,跪地二人分明是青国最精锐的左右骑军主将,徐益和赵京。

  能受此二人跪拜而不予理会,结合「大将军」的称呼以及眼前男子的姓氏,他的身分呼之欲出。

  年仅二十四便被任为青国元帅,统领以国为名的青军,隔年更是以两万精骑,连克天海、临潮和新园三城近十万守军,先帝龙颜大悦,封其为陈王。

  单字异姓王,青国大元帅,天下纸上谈兵第一人,陈闻涛。

  青国的西北边境有座陈王府,与之相对的白国东南则有问鼎阁。

  阁楼以上等金丝楠木建成,屋顶铺以华贵的琉璃瓦,楼高十丈有馀,共有七层。

  有别于风华正茂的陈闻涛,身为白国元帅的问鼎阁主已近三十载不曾露面,若是依旧在世,已是百岁老人。

  即便主人半甲子不曾出现,问鼎阁在白国的超然地位依旧无可撼动,只因阁中还有七位阁主亲传。

  七人之中,有三人年少从军,如今战功显赫;又有两人饱读诗书,是天下公认的硕儒。

  老大和老七于庙堂上名声不显,可在江湖中,两人名号如雷贯耳。

  问鼎阁小师妹何奈,天下第九的武人,刀法狠戾刁钻,走的是杀手的路子,虽不曾与其他排名前十的武人切磋,却无人胆敢质疑其实力。

  十年前,青国占领新园城后,本欲修整一二,继续北上夺取那座白滨关。

  那天夜里,年仅十六岁的何奈只身入城,每一刀挥出,必有一颗乃至数颗人头落地,她独自杀到陈闻涛所在的府邸之中,不曾习武的陈王对上浑身浴血的何奈,胜负本该简单明了,然而却是陈王以身作饵,引诱那个刀法天才踏入死局。

  新园夜战的全程只有在场众人知晓,直到三年后那张武榜的出现,才为世人揭晓那日的细节。

  「武榜第九,问鼎阁何奈。曾一人一刀杀入万馀青军所在的新园城,一柱香时间,斩首千馀人。又以强弩之末的体魄硬撼武榜第四、第六联手一击,最后问鼎阁大弟子杨三现身,救走重伤昏迷的何奈。」

  至于那位阁主首徒,则是武榜探花郎。

  「武榜第三,问鼎阁杨三。拳势凌厉而厚重,尽得其师父真传。阁主曾笑言开山大弟子,不曾开山则不可出山,杨三便以双拳击打山壁,拳法大成之际,山体为之贯穿。曾与武榜后七人切磋,无一败绩。」

  此刻的阁楼顶层,杨三凭栏远眺南方,老友已经数年杳无音信,也不知如今是否安好。

  在他身后,四个师弟师妹并肩而立,神色显得有些忐忑。

  「有事便说吧!」杨三开口道,依旧没有回头。

  见大师兄发话,二弟子赵楷立刻拱手回应:「师兄,白皇陛下有旨,希望你和小师妹至少一人能与军伍同行,当然,跟随的军伍可以任由你们挑选。」

  随着赵楷话音落下,一股汹湧拳意犹如浪潮袭捲而来,逼得四人连连后退。

  待四人被逼退至墙边,如同四幅挂画,杨三这才说道:「告诉那什么白皇,文人墨客死庙堂,王侯将相死沙场,游侠武人死江湖,自古皆然。他若觉得师父久未露面,就能够将白国武夫随意驱使,不妨率军前来问鼎阁,看看是白军战力无双,还是我拳高一筹。」

  见大师兄心意已决,几人面面相觑,只得无奈离去,可当何奈下楼前,杨三却喊住了她。

  「大师兄,有事?」即便成了天下闻名的刀客,面对自家大师兄,她依旧有些犯怵。

  杨三转过头问道:「妳想随妳二师兄他们去?」

  何奈沉默半晌,点点头。

  杨三双手环胸,面无表情地盯着自家小师妹。

  就在何奈忍不住想放弃时,大师兄终于说话了。

  「想去可以,但只要牵扯到东铭关战事,妳就必须离开前线。」

  见她神色疑惑,杨三却也不打算解释什么,径直走下楼,一边走一边有声音传来。

  「下楼吧!让我看看这几年妳都有些什么长进。」

  何奈原本稍有喜意的面容一僵,乐极生悲啊!

  三年前与师兄切磋,结果对方稍不留神,自己就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

  她不由得犯起苦笑,希望这次师兄下手会有分寸吧,可别为了不让她去就直接将她打残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