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乡程家宅邸位于乡镇中心,半年前就造好了,是一个三进的大院子。
考虑到未来秘境出世,程家后续人马要来落脚,所以特意建大了很多,林林总总数十个房间空着。程秋打算每个房间的物什家私都要安置妥当,然后请小朋友们来躲猫猫。
离宅邸不远,还有一间临街店铺属于程家。程家大宅的日常开销要自给自足。主家的神仙老爷们推己及人,给出的经营建议是开一家丹堂,理由是天心山脉药材众多,可以炼丹卖给过路的散修。
程秋的评价是不如把丹药种地里,期待明年能收获一棵丹药树,这样起码还富有一点想象力——明月乡这样的山坳坳,只要秘境还没有出世,那就一直是山坳坳,十载都不一定有一个散修路过,神仙老爷们的不谙世事实在令人汗颜。
当然程秋也不敢违拗族中长辈的意思,只能勉为其难地卷走一大堆药材和丹药,美名其曰“启动本钱”。
除此之外,他和程余程二爷的个人修炼资源另算。
程秋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不说,程余是家族的中坚力量,自然不敢短了他的丹药灵石,而且打发程余去穷乡僻壤,家族高层本来就心中有愧。在程秋的怂恿下,程二爷又卷走一大堆资源。
为了装这些东西,爷孙俩又在炼器堂薅了一件空间法器。
当然,丹堂自然是不可能开的了,丹药就留给自己吃着玩。
第二天一大早,程秋完成修炼日课,就坐在大宅的门槛上,考虑要开一家什么店。
一家符合乡情民情的店,他自己也乐见其成的店。
考虑到明月乡有学堂,有养老院,有孤儿院,有杂货市集,郎中坐堂的药铺也有三两家,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程秋思来想去,选择有两个,一是书店,二是奶茶店。
书店自不用多说,开奶茶店单纯自己想喝。
说是奶茶店,但不卖那种前世香精奶精的勾兑品。桃源乡盛产梅子,可以卖酸梅汤,夏日来一杯加冰的,爽过得道飞升。
程秋最后决定开奶茶书店。
临近正午,程秋远远看到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朝这边走来。先行的是一群孩子。他们的长辈还是和昨天那样,稍微吊在后头一点。
忽然,一匹枣红色的大马斜刺里杀出,“希律律”地叫着,把那群孩子往大宅这边赶。
“红枣!”程秋大喝一声,大马慢下脚步,绕着他转,最后趴下来,拿舌头亲昵地舔他的手掌。
看孩子们没事,远处的大人们也不再骚动。
程秋朝惊魂未定的孩子们解释道:“红枣没有恶意。它正在看家护院,对熟人表达欢迎而已。”
孩子们面面相觑:“可,马会拿来看家护院吗……”
程秋抚摸着大马的鬃毛,以“我这是为你好”的语重心长的口气道:“多学点本领总没坏处。”
说罢,问起孩子们的来意。
又是李志浩第一个站出来,大声道:“程大哥,我们想学法术,想当神仙。”
程秋放下刚画的书柜设计图,拍了拍手,随意道:“好啊。”
李志浩他们愣住了。一路上他们的长辈千叮咛万嘱咐,教了他们好多表决心的话,教他们怎么打动程仙家,只恨不是寒冬腊月,不能程门立雪三天两夜以彰向道之心。
没想到程秋答应得这么爽快。就算是邻里间打酱油都要思量片刻呢!
程秋嘿嘿一笑:“当然前提是你们要有灵根。灵根这东西…就像人生来男女有别,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说实话,我挺讨厌灵根这种东西的,没有灵根的人好像生来就低人一等,哪有这种道理!但没办法,没有灵根就修不了仙。咱现在就来测测灵根,有灵根的孩子,我一定教你们修仙。跟我来。”
程秋把神情紧张的孩子们带进院子。大院中央有一颗老槐树,程秋摸了摸腕上的一只玉镯型空间法器,一套红木桌椅就凭空出现在树下。
程秋坐在椅子上,孩子们自动自觉排好队,上前等他把脉摸骨。
其实哪怕孩子们今天没来,程秋都会抽空一一上门给他们测灵根。
程秋前世看小说,那些天命主角,随便从某个犄角旮旯揪出个还在冒鼻涕泡的小屁孩,一测灵根,嗨呀!天灵根!然后施点小恩小惠,二三十年后就有一个亭亭玉立的仙子投怀送抱。
程秋倒也不是想吃软饭吃到饱,单纯想感受这种养成的快感。
现实证明这种幻想的不切实际。孩子们测了大半,都是没有灵根的。
李志浩是最后一个,看着把脉的程秋,一脸紧张。
他本来排在第一个,不知出于怎样的心境,又跑到了最后。
程秋放开他的手,摇了摇头。
李志浩的黑黢黢的小脸马上灰暗了下来。
修行种子万中无一,这确实不是夸大。
这时,浑厚的嗓音从程秋身后传来:“你这样是测不出灵根的。”
原来是程余听到院子里吵吵嚷嚷,出来正好看到刚才的一幕。
程秋皱着眉头:“可我观族中老人,便是这么给家族新生儿测灵根的。”
程余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讲起了一个典故:“广梁郡曾经有一神童,三岁能识字,五岁能写诗,也没有请过先生教导,全是无师自通。这孩子在广梁郡颇有些名气,他的父亲便带着他到处参加宴席,兜售诗文,也不让他研究学问,渐渐的,这个孩子就文气衰弱,泯然众人。”
程秋若有所思:“修士也是如此?”
程余颔首道:“正是。我辈修士感悟天地大道,全凭一颗通透无暇的道心,可若是没有勤加修炼,又沉湎于红尘俗务,便会道心蒙尘,灵根自晦。
“新生儿的赤子之心澄澈无垢,灵根自是一测便知。可哪怕身具灵根,也要精心养护道心。能修行的程家子女出生第七天便要聆听长辈诵经,五岁熟读道藏经典,七岁掌握行气法门,道心才算基本稳固。但在正式炼气前都还要继续修身养性。这整个过程被称为‘洗红尘’。”
程余看了一眼沮丧的孩子们:“他们小的五六岁,大的十几岁,此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修行典籍,也不懂养护道心的行气法门。便是再精纯的灵根,也自晦不显了。”
程秋问道:“灵根自晦的过程可逆吗?”
程余不置可否:“这个时候再教他们诵经行气,运气好可能还能修行吧。但没有人会这么做,得不偿失。灵根是会被红尘气污染消磨的,哪怕现在显露天赋,恐怕也大不如前了。”
程秋心说这倒无所谓。他要在此终老的,修行之余,肯定要找点娱乐活动,每天教教孩子们读书修炼就很不错。也不会功利地想让他们成龙成凤。既然没有想着“得”,又谈何“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