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1982,从丢粮本开始

第91章 ,计划的重要部分

  凌宏伟笑道:“哥,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一句话,很快就能应验。”

  这时,石庆明拎着锤子走了进来。

  见兄弟俩正在说事,就站在一旁。

  “什么话?”凌宏刚问。

  “他们现在卖给我们的每一盆君子兰,今后,都是他们无尽的后悔。”凌宏伟笃定地说道。

  “后悔,怎么后悔?市场上的君子兰那么多,咱能收得过来?那玩意就是盆草,指望着它涨价,根本不可能。”

  凌宏刚说完,无奈地摇了摇头。

  对于没有经过后世君子兰狂热行情的凌宏刚,加上自耕农的传统意识,凌宏伟不再多解释,就对两人道:

  “这事儿咱就不争论了,很快就会有结果。这几天只管闷头收,有多少收多少,品种越多越好。”

  “另外,收花的时候,别怕价格高,有些品种的花,价格肯定高,尤其是外面过来卖花的,可以根据花的品质谈价格。”

  石庆明为难地看着凌宏伟道:“可,宏伟经理,我对花是一窍不通,好不好的,我根本分不清。”

  凌宏伟安慰道:“没事,明晚我约了桑老师,他会过来专门给我们讲这些知识。”

  “太好了。”石庆明挥了一下锤子。

  正在这时,有两个商贩用推车推着几盆花进来。

  “老板,君子兰怎么收?”

  “按质论价。”凌宏刚看了商贩一眼,又扫了眼车里的花,就煞有介事地咋呼道:

  “你这几盆花,早上我见过,原来上面的价格签呢,市场的花不都要求标价吗?”

  商贩立刻赧然,“噢,是标过价的,那就给你九折好了,平时卖花我是不打折的。”

  “八折,八折就收。”凌宏刚回价。

  “好,卖给你了。”

  第一单生意成交。

  看着两人讨价还价的过程,凌宏伟对哥哥的狡猾很放心。

  凌宏伟坐到书桌前,拿出收货记录本,进行登记,为花编号,另做了标签标明品种。

  这是为了给两人今后的操作做示范。

  从腰包掏了钱,交给凌宏刚付款。

  紧接着,就有商贩陆续搬着花进来。

  这真是,只要开门就有买卖。

  其中,也有一些来市场卖花的,看见横幅进来。

  三人一直忙到晚上市场关门。

  统计了一下,一天下来,共收了136盆花,花籽500多颗,花费685元。

  收了档,三人在办公室里吃着石庆明买来的包子,凌宏刚问:

  “宏伟,你能告诉我俩,为啥咱们只收不卖?今天可是有好几个看上咱们的花想买,你都给拒了。只进不出,这样,咱咋回本啊?”

  凌宏伟咬了一口包子,汁水满口。

  此时的包子,肉香汁浓,味道十足。

  凌宏伟享受了一下久违的包子香味,这才叭嗒着嘴道:“这阵子咱就只收不卖,一棵也不卖。”

  石庆明剥了头蒜,递给兄弟俩,自己也咬了一瓣:“为啥?”

  凌宏刚将蒜扔进嘴里,嘎嘣嚼着,不觉叨叨着:“买卖买卖,有买就有卖,没见过你这样的,只买不卖。”

  凌宏伟咬了一口蒜,说道:“主要是现在卖不划算,再等等。”

  “等,等到什么时候?”凌宏刚不解。

  凌宏伟从油纸包里又拿出一个包子:

  “明天你俩在家继续收花,我出去办个事儿。”

  “这事儿如果办成了,最快十天,最晚半个月,咱们就可以卖花了。”

  见凌宏伟不说具体事儿,两人也不再多问。

  三人吃了一会儿,凌宏刚又问:

  “宏伟,既然你说咱们的花不卖,一天下来,店里都快堆满了,是不是该往花窖里送了。”

  凌宏伟摇头:“先别,这些花我有用处。店里装不下,就先放到仓库里。”

  又叮嘱石庆明:“每盆收的花,一定要问清什么品种,标签上务必写清楚。”

  “嗯,放心,这事交给我。”石庆明应道。

  凌宏伟屈指算了一下,“按照今天这个速度,咱们仓库里,也只能容下五六天的量,等仓库装满,我再想别的办法。”

  “过了月底,咱的花才能往花窖里运。先就近把果园的花窖装满,再送到丰产大队那边去。”

  凌宏刚问:“咱们运花,这车可是个大问题。”

  此时,还没有后世的物流和货运app,想租个货车都很不容易。

  凌宏伟就道,“到时候,我和陶昭萍说一下,她家有大解放,咱们攒够一车,就联系她运一次。”

  凌宏刚立马赞成:“这样最好。正好,你也和人家多联系联系,毕竟人家那么帮你,做人得懂得感恩。”

  “哥,吃你的包子,这都堵不住你的嘴。”凌宏伟不满地白了他一眼。

  兄弟三人一起笑了。

  次日一早,凌宏伟拿出一部分钱交给哥哥,再次叮嘱石庆明做好记录和标签。

  一切交代停当,凌宏伟走出花坊。

  今天要做的事,是他的商业计划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世,春阳市的君子兰热,由一个花卉展览开始。

  当年的四月二十号,在春阳市的胜利公园举办了一次花卉义展,所收门票捐给了慈善公益组织。

  这种花卉展览,虽由园林处举办,但花卉有一部分来自民间收藏,其中不乏一些珍贵花卉。

  时值初春,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参观的群众云集,义展共接纳观众六万多人。

  由于观众太多,公园门口竟然排起了长队,五毛一张的门票后来涨到了一块,仍然无法阻挡观众的热情。

  原定到五天的展期,一直延续到五一劳动节后。

  义展的盛况,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地官媒《春阳日报》对此做了专题报道。

  这在日报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正是这次义展和媒体报道,致使君子兰开始走红。

  凌宏伟准备抓住这次契机,利用这次义展,施展后世的营销手段,引导媒体,把君子兰迅速炒热。

  这一计划,凌宏伟当然不能和任何人说。

  即使做成,也只当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好。

  凌宏伟坐上62路无轨电车,半个小时后,来到胜利公园。

  买了五分钱的门票,走进公园办公室,找到贴着“花展办”字样的门前,凌宏伟敲响了房门。

  “进!”

  门内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

  迎面的办公桌后,坐着一名二十六七岁的女子。

  齐耳短发,圆脸,大眼睛。

  正从堆满纸张的桌上抬起头,看向凌宏伟:

  “同志,你找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