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桐油叶粑粑
野猪肉的脂肪含量低,蛋白质、氨基酸、亚油酸含量高,但是口感上和家养的猪肉区别并不是很大。
乡村里自己养殖的猪,这时也都是喂养的猪草加上一部分五谷杂粮,肉质也是一样的鲜嫩香醇,只不过因为豢养在猪栏里,所以肥肉偏多一些罢了。
一天的折腾下来,吃过晚饭,杨满回到房间,倒头便睡了过去。第二天一大早,便又爬起来,继续去山里面找木姜子摘去了。
因为之前遇到野猪的经历,两人再上山,除了带了必要的工具外,杨满还自制了一个小的急救包,里面有自制的驱蚊水,还有找村医买的止血药,再有一部分裁剪好的白色纱布带。
虽然,在山里面受伤,也能找到草药进行简单处理,但是,已经研制好的药品还是要方便、快速许多。这样一来,有外伤或者摔伤、扭伤也能及时处理、固定。
不过急救包内,如今药品太单一,下次上街,还要补充一些。
眼看木姜子即将过季,周边的山林两人已经采摘完毕,这时,便往村子外面与周边其它村子交界的山林里面找了去。
但是,一个上午,两人也只发现了几颗,树上的果子也已经开始掉落,剩下没有落下的果子,一人也就采摘了大半袋。
“这木姜子已经开始落了,接下来也没什么好摘的了,今天摘完就不摘了。”杨满一边往前走,一边说道。
杨胜走在旁边,说:“行,到时候一起去街上给卖了,还得套你的牛车去才行。”
“那是肯定的,不然这么多,还真出不去。”两人摘了这么长一段时间,数量上还是非常可观的。所以杨满说起来,也是笑意盈盈。
两人一路聊着,往回走。翻过一个山头,前面有几棵矮小的小桐油树。
杨满停了下来,一边摘着桐树叶子,一边说道:“诶,这里正好有桐树叶子,你要不要也带一些回去?”
杨胜疑惑的问道:“摘这个带回去做什么?”
见杨胜不明白,杨满立马提醒道:“马上就要七月半了,要包桐油叶粑粑祭祀祖先呀!”
杨胜恍然大悟道:“是哦,你不说我还真不记得了。那我也摘一些回去,家里只有端午剩下的粽叶了。”
杨满所说的七月半,指的就是农历七月十五,也被称为中元节,是传统的祭祀大节。
传说,中元节,鬼门大开,去世的亲人便会回到家中,看望在世的亲人。
所以,人们便会准备各种祭品,这桐油叶粑粑便是必须要准备的一道特色祭品。
桐油叶粑粑,因为粑粑采用宽大、光滑的桐树叶包裹而得名。后世,在城市里作为小吃售卖的时候,也有直接用粽叶包裹的,但是,中元节祭祀必须采用桐树叶。
流传的说法是,采用粽叶包裹的粑粑祭祀,那么去世的亲人带走的时候,便会发出声音,他们就会觉得在世的亲人过的贫苦、穷的叮当响。
杨满回到家里时,杨有光和向安两人,也正挑着大米和糠回到了家中。
当地风俗,中元节,家家户户的米桶中,必须要将大米装的满满当当,这也是向祖先传达后世子孙过的很好的讯息。
向安看到杨满摘回来了百来张桐树叶子,高兴的说道:“我正想着这两天去摘点桐树叶子,把粑粑给做了,既然你摘回来了,那我们明天先把桐油叶粑粑做了吧。”
“今天碾米,糯米也碾了么?”杨满问道。
“糯米也碾了,晚上我给泡起来,明天你拿到你大伯娘那里去把它舂好,还有黄豆也舂了。”向安说着,便将一小袋糯米拿了出来,转身又去仓房里拿黄豆去了。
一到这样的日子里,磨坊这边总会排起长队,等着舂米或者是其它东西。因此杨满特地赶了个大早,早早的舂完便回来了。
接下来,制作桐油叶粑粑主要是女人们的事,不过,这几天杨满没打算再上山,便在火屋里帮着烧灶火了。
只见,向安将敲碎的蒿菜放入糯米粉中,一起揉搓。随着糯米粉和蒿菜完全融合,表面逐渐呈现出光滑的糯米粉团时,她将其放置在一旁,转而开始准备起馅料来。
舂好的黄豆粉被倒入大碗中,放入适量的白砂糖后,开始缓缓的加入清水,并开始搅拌。待所有黄豆粉变成微微湿润的糊状,便继续拿起糯米粉团子,将其切成一个个的小剂子。
一切准备妥当,杨桃开始上手,学着母亲的手法,慢慢的包起粑粑来。
只见一个个小巧的糯米粉团,在向安手中被巧妙地延展成窝状,随后,便用调羹舀起一勺调好的黄豆粉馅料,放入到正中间,再细心地将其揉捏成圆润的形状,最后整齐地放入小面盆中。
不一会儿,小面盆中便整齐地排列起一层糯米粉团子。向安端起面盆,加入一勺菜籽油后,便开始左右不停地晃动起来。
在不停晃动的作用下,糯米粉团子在面盆中不停地翻滚,每一处都被均匀的裹上了菜籽油。如此,将其用桐树叶包裹后,才不会粘连在桐树叶上。
随后,用手将裹上油的糯米粉团子一一压平,再用洗干净的桐树叶子,将其包裹严实。
“满几,水还没开,将灶火烧旺一点了。”向安瞥了一眼灶锅,看到水蒸气还未明显涌出,便开口提醒道。
包裹好的桐油叶粑粑还需要进行蒸煮,杨满听到母亲的提醒,立马俯下身去,往灶眼里添柴。待火势更旺之后,将蒸笼放到锅子上。
灶火猛烈的烧着,不多时,锅子中的水便沸腾起来。杨满立马站起身,将已经包好的桐树叶粑粑一个个整齐的码放到蒸笼里,开始进行蒸煮。
随着一股桐油叶的清香味在火屋中弥漫开来,整个屋子都仿佛被这香气所包围。不久,桐油叶粑粑便蒸熟了。
吃上一口,香软甜润,还有淡淡的清香在唇齿间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