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1987:从卖茶开始的美好生活

第5章 商议

  走出张婷家。

  正午的太阳最是晒人。回家的时候差不多也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家里人都回去了。

  走过小路来到自己家的后院,将黄牛赶进去。绳子系好之后,余路才走到大门口。

  家门口有片空地,家乡话说叫地粑。

  地粑前有一片小菜园,菜园围着栅栏,靠着地粑的地方还种着四大棵橘子树,时不时可以走过去乘凉。

  父亲回家了,坐在树下,用后院砍下来的竹子编背篼。

  余路将柴放在门侧边的柴堆前放下,然后将背篼中剩下的几条小鱼放在那口大缸当中,反正是给猪准备的水,养鱼也无所谓的。

  余母从旁边的猪圈里走出来,看到余路的身影,还问道:

  “今天这么勤快啊!还去弄几捆柴回来。”

  “我一直勤快懂事。”

  余路微微一笑点点头。

  “对了爸,有件事和你商量下。”

  老父亲抬起头,皱着眉头,缓缓问道:“搞么子事?”

  “家里还剩多少钱?”

  “滚一边去!”余父见着他似乎是想要找自己要钱,压根没好事。

  余路无奈的发牢骚:

  “不是,爸,我就问问又没找你要钱!”

  “今年你没有零花钱了,明天上长文镇,到时候要送你大哥和大嫂走,一人买票和生活费就是30块,家里头没得多余钱给你买吃的霍霍。”

  父亲慢慢说道。

  以前的余路在去镇上赶场之前,都会找老父亲要几角钱。

  父亲虽然嘴角上不开心,但是都会拿出一元,要分开两半给姐弟俩一起去花花。

  不过今年因为余路的莽撞,那两头猪没了,以前过年杀猪也可以卖些钱,今年成猪都没了,没钱卖了。

  所以老父亲估摸着要把学费留着,省着钱花,不可能再因为疼爱两姐弟就拿出零花钱。

  “才夸你懂事,就叫你爹花钱。”

  母亲也过来敲敲他的头说道。

  余路有些苦闷,这是刻板印象!

  他上辈子受尽宠爱,经常从家里拿钱出去买东西吃,那时候没有什么顾忌的,父母在村里都有些钱。

  后来对于家里这贫穷的样子有些感知,也才会选择高中辍学出去打拼。

  这辈子他不想那么傻,想多做点事,为家里改善一些生活条件,也想让自己考个大学,没有上过大学对于成绩挺好的他是个遗憾。

  ……

  沉默了一会,他才继续说道:

  “爸,我今天才想起来,那玉露茶涨价了!城里涨的很!可以卖一块五一斤。我记得镇上才一块钱吧。”

  放下手上的竹条,余父这才有些疑惑的看向余路,有些懂他的意思,就是靠着差价赚点钱。

  “你?还懂这些?莫是骗你老汉我的。”

  他还是有些不相信这个儿子,虽然在高中学习,但是吧有个缺点就是喜欢闹腾,因为这个问题还见过几次班主任。

  他这小子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事情?

  “我这是不小心知道的!上次遇到我同学喝茶,她家里头是当大官的,买的都是好茶,我一看吃的是我们老家的玉露茶。当时我就问她多少钱买的?她说一块五!”

  余路摸爬滚打十几年,跟那些老总之间说些胡话都是顺口成章,在父亲前编个小故事都是轻轻松松。

  很多东西卖的就是一个故事!

  余父一听也有些惊讶,这玉露茶去镇上的做茶师傅家直接买,基本一块钱一斤拿得下,要是讲点价还能便宜点。

  “但是……”

  “哎呀,就算卖不到这么贵,我们上去卖,卖一块一角一斤肯定是行的,就算不赚,还是省出来些生活费,爸你别想了。”

  余父在心中盘算着钱。

  大儿子家外出30块够了,20块车费,10块生活费。

  二姑娘学费19块,一个月生活费9块,29块差不多够了。

  幺儿学费15块,一个月生活费9块,24块差不多。

  这些钱是必须留下来的,老人家还是弄得明白。

  家里头还有161块,只剩77块可以用。

  这么一算,还有些余钱。

  “我这里也只有七十多!”

  余路一听还要激动,他估摸家中只有五十块,现在可以多赚些。

  “够了够了,到时候和师傅讲点价,买八十斤肯定是可以的!”

  “那明天去长文赶场再说,到时候顺便送你大哥上城坐火车。”

  母亲摸了摸他的头。

  “一天天的不好好学习,尽是盯着怎么赚钱。”

  只是稍微说了两句,倒不是真的在责备他。

  之后余母刘秋拿着那猪饲料盆走进门,放下盆往厨房走去,帮着奶奶一起做饭去了。

  大嫂在为明天离开而收拾东西,正在她们的屋子当中不断的打开抽屉又放下。

  二姐似乎在自己屋子当中琢磨着什么事情呢!

  余路看着各自忙碌的家里人,走到厨房当中看着母亲。

  明天大哥要走了。

  今天就准备着收拾点猪脚以及排骨弄点大餐。

  这腊肉猪脚和排骨都是很香的,不用加盐,洗干净之后就有盐味,加点干豆角或者野山菌那香味和鲜味就更加的浓厚了。

  想想这三十多年没尝过的东西,余路就感觉是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奶奶看他这模样,心疼的特意舀出来一小勺子汤,和一小块肉,说道:

  “拿着喝了,看你那馋样。”

  母亲拉拉她的手,说:

  “光给他一个人吃,到时候姑娘和大哥看到了又说你偏心!”

  奶奶皱着眉头,感叹一声:“我哪里偏心了,反正我感觉不到,只是喝口汤!”

  余路笑着,接过那碗汤,自己三十年未曾体验过的味道,自从奶奶去世为止都很少吃到过了。

  母亲曾在他每次回家的时候,为余路也煮过,不是自己家的腊肉,也不再是以前的手艺,不算好吃。

  端着碗,一口饮下,随便嚼嚼那块碎肉,瞬间感受到肉的鲜味与干菌的鲜味夹杂在一起,那种味道简直美味。

  他放下碗说道:

  “味道差不多了,把肉煮一煮,待会端上去给大哥吃点,他们到时候要去外地呢!很久吃不到了。”

  奶奶和母亲都是一笑。

  “懂事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