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从1977文豪开始

第10章 《孔雀公主》(求收藏)

从1977文豪开始 太古神帝 3810 2024-11-12 10:04

  看着桌子上的高一数学课本,康俊宝回家一趟,拿了沾水笔、墨水瓶、稿纸回来,趴在桌子上抄写起来,时不时的就要用笔沾一下墨水,不然写不出字来。

  沾水笔是钢笔的一种,笔身结构要比普通钢笔简单一些,不带长蓄水囊,只有一根长笔杆底部插上一个薄薄的笔尖,用起来不太方便。

  但价格要比钢笔便宜一些,写出来的字,字体好看,显得飘逸漂亮,就是用起来太麻烦,写几个字就得沾一下墨水。

  李学海用的钢笔,还是当初李学霞送给他的津产牌铱金笔,算是便宜的,单价为1.74元,要是换做燕京本地产的英雄牌130金笔,至少也要9元多。

  更贵的也有,但要去友谊商店买。

  李学海在房间里用着钢笔写着新作品,康俊宝在客厅用沾水笔抄着高一数学课本。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下午过去。

  李学海放下笔,活动了一下手腕,算了算,大概写了能有三千多字,快点的话,三四天就能写完,慢的话,也就四五天时间。

  接下来几天,他打算上午跟晚上复习,下午抽出时间来写作。

  这样一来,既不耽误复习,又能尽快赚取稿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这时外面传来李学雅的清脆声音。

  “哎,瓶底儿,你咋跑我家来了?”李学雅肩上斜挎着一个帆布绿色斜挎包,推开门走了进来,看着低头抄写的康俊宝好奇不已。

  康俊宝有些近视眼,又整天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时间一久,大杂院里的一帮小大孩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瓶底儿”。

  “借你三哥的课本抄抄。”

  “瓶底儿就你也想考大学?”

  “不陪你对象了?”

  “她也打算参加高考。”

  “她考电影学院?还是戏曲学院?”

  “你怎么知道的?”

  “话剧团的人不考这些地方,还能考华清燕大不成?”

  “学雅,好好说话。”

  李学海忍不住走了出来,打断了她的话,话剧团的人有没有考上华清燕大的,他不知道。

  倒是有清华燕大毕业以后,搞音乐、话剧、电影的。

  比如红极一时的水木年华。

  看到李学海走了出来,李学雅撇了撇嘴,把肩上斜挂着的绿色斜挎包放到房间里,便开始洗手打算到厨房找点吃的。

  不一会,就听到外面有个女人喊道:“俊宝,写完了没有?”

  “妈,还没呢。”

  李学雅站在厨房门口,手里拿着两个玉米饼子,眼珠子一转,故意大声对着外面说道:“康俊宝,你对象啥时候过来呀?”

  “哎呦,你小声点!”

  吓得康俊宝一激灵,心虚往外看了一眼,“我妈还不知道这事呢。”

  说起这事来,他就有些发愁,依照他妈的性格,指定是不能答应自己找一个话剧团的对象。

  “瓶底儿,我饿了。”李学雅晃了晃手上的玉米饼子,又指了指门口外面,她的意思在明显不过。

  “走,咱们吃馄饨去。”

  “我请客。”

  康俊宝没有任何犹豫。

  即便没有李学雅的威胁,今晚他也准备请李学海吃一顿好的,表达感谢。

  “二哥,我去拿粮票。”李学雅急冲冲的就往房间里面走,准备翻找粮票。

  七十年代的口粮,每一个人都是定量的,李学雅是高中学生定量高,每个月足有28斤粮食,普通居民每个月定量只有24斤,工人定量30斤。

  所以一般情况都是请客吃饭的人掏钱,被请客的人需要自带粮票。

  实在是定量的粮食不够吃。

  “用不着拿粮票,我有。”康俊宝还要继续抄书,怎么可能让李学雅拿粮票。

  “我这有粮票。”李学海摇头拒绝,前几天刘慧领完粮票,偷偷塞给他了几张,还没用呢。

  对于康俊宝请客吃馄饨,李学海不会反对。

  但让他连粮票一起掏,却怎么也不答应。

  毕竟康俊宝的定量也不多。

  “没事。”康俊宝往外瞄了一眼,压低声音说道:“我有地方能拿钱换粮食,粗粮、细粮都行。”

  他整天往村里队上跑放电影,认识不少生产队,而一些产粮多的生产队,只要有钱就能换到粮食。

  “跟队上?”李学海迟疑了一下,想到他下乡那会粮食不够吃,也是拿钱跟生产队换的粮食。

  别看知青定量不少,有的地方甚至每个月有45斤口粮。

  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年底生产队能分二百多斤毛粮就不错了,包括玉米、麦子、高粱与各种豆子,剩下还能分到一些土豆地瓜,分红收入与红利分配不用想,年年都是生产队没钱欠账。

  平均下来,每个月也就二十来斤的粮食,还是没有加工过的毛粮。

  就这还算好的,很多知青一年下来,有时只能分到一百多斤的毛粮,弄不好,年底还要倒欠生产队几块钱。

  粮食不够吃咋办?

  这时候家里条件好的知青,可以拿家里寄过来的钱,跟生产队换粮食。

  至于没钱的知青,只能饿着。

  康俊宝惊讶看了他一眼,但想到李学海是返城知青,便点了点头,算是承认了下来。

  不过他没有多说。

  这事不太好明说,容易犯忌讳。

  李学海将这个事记了下来,等稿费富裕了,到时可以找康俊宝到队上换点细粮回来。

  不然每天都是高粱米与玉米饼子,他是吃的够够的了。

  三人没走多远,就在胡同口找了一家不大的国营餐馆,只有几张桌子,每人要了三毛钱的馄饨,连汤带馄饨满满一大碗。

  三个人各自抱着一个二大碗,头也不抬,大口大口的吃着,吃的满头大汗。

  别看店铺不大,手艺也一般,可架不住食材好,肉量足,一口下去,保证一个猪肉蛋,油汪汪的,别提多香了。

  “舒坦!”

  李学海连汤带水吃了一大碗,吧唧吧唧嘴,感觉比上次吃的猪肉大葱馅水饺还香,看来是没少放肥肉。

  不是说馄饨馅做的好,而是肥肉放的多。

  这年头肥肉放的多就好吃。

  三个人汤足饭饱,康俊宝付了钱与粮票,又去了一趟供销社商店,买了一支圆珠笔与几根蜡烛,打算晚上连夜抄写。

  七十年代国内已经大批量生产圆珠笔了,通常由黄铜制成,拿起来沉甸甸的。

  回到家里,李学海没有继续写稿子,而是取出一本政治课本翻阅起来,尽量多熟记一些政治观点,免得考试的时候,不注意写错了。

  眼下可还没改革开放呢,很多方针政策都跟前世不一样,万一写错就麻烦了。

  他打算考试前最后一个多月,死记硬背政治,尤其是注意那些带有时代特色的方针政策。

  接下来的日子里,康俊宝每天都来抄写,几乎是废寝忘食。

  9月27日,中秋节当天,康家几口子还端来一碗红烧肉与团圆饼,表示感谢。

  刘慧推辞了半天只能收下,看的李学雅两眼放光。

  这几天李学海则抽出时间抓紧写稿子,争取10月1日国庆节之前送过去,不然只能等假期之后再说。

  今年国庆10月1日至10月3日放假调休3天。

  此时全年法定节假日仅有7天,春节休3天,劳动节1天,国庆节3天。

  看的他直呲牙,七十年代的假期,真是少的可怜。

  这次去《燕京文艺》,他没有遇到章德凝与周艳茹,而是将稿子交给了一位叫赵红君的男编辑,便骑着自行车匆匆赶了回来。

  《燕京文艺》编辑部里面,赵红君拿起刚刚收到的稿子翻看起来。

  “她是勐奥东板国王七个女儿中年纪最小、最美丽的一个——源于傣族神话叙事诗《召树屯》。”

  稿件前引叫赵红君愣了一下,傣族神话传说,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同时也吸引住了赵红君的好奇,忍不住想要看下去。

  一部成功的小说,往往一个前引就能让读者沉迷其中,这部《孔雀公主》显然有着这样的魅力。

  传说古时在中国傣族地区的勐板扎国,有一位召树屯王子,他年轻英俊、机智勇敢、热爱自然,厌恶宫廷中的生活,一心要做个大自然的王子。

  这天召树屯见到从天际飞来的七位孔雀公主。她们是勐奥东板国王的女儿,定期飞到金湖沐浴。七公主喃穆婼娜是她们中最娴淑、最美丽的。她发现了英俊的王子召树屯,一见钟情,摘下金镯掷地而去。

  很快,喃穆婼娜与召树屯幸福地相爱,二人经历了一番苦难过后,战胜了重重阻难。

  最终召树屯来到大殿上揭穿了国师的谎言,并且一箭射中了国师化作的秃鹰,坠落湖中,被汹涌的波涛吞没了。

  赵红君沉迷在整个故事里面,眼前仿佛浮现出美丽善良的孔雀公主,他则化身成为召树屯开弓射箭。

  “红君,该去打饭了。”

  眼瞧着都到中午了,周艳茹从食堂打完饭回来,见赵红君还在看稿,便伸手拍了他肩膀一下,再不去食堂可就没饭了。

  “喃穆婼娜……”赵红君下意识念了出来,这才反应过来是周艳茹叫他去打饭,不是孔雀公主喃穆婼娜。

  “周姐,你快看一下,这部稿子写的真好,有特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