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统一诉求
举手表决的结果,当然是全票通过了第二个选项。
老李家都被人欺负到头上了,就这样怂了,以后还怎么抬得起头来?
李显耀选择第二个选项是因为他对这件事有蛮大的把握。
上一世最终的拆迁补偿方案他都还记得,而且还知道上面对此次拆迁的决心有多大,速度有多快。
也就是说他已经知道了拆迁办的底牌,而拆迁办的却对他一无所知。
按照讨论问题开小会的原则,老李家牵头,很快召集了十个反对拆迁的代表,在屋内开会,讨论确定父亲就集体反应拆迁问题的领导地位,讨论拆迁中遇到的问题和希望的解决办法。
李显耀作为会议记录员,母亲作为‘领导’夫人均列席了此次会议。
“现在宣布会议议程,第一步,选出一个能为我们向上反映我们诉求的代表。每个人可以先说出自己心中的人选。”在座中年龄最大的钟大爷成为了此次会议的主持人。
钟大爷话音刚落,父亲‘李德’的名字就此起彼伏充斥了整个房间。
自然,父亲就这样全票当选,成了大家的代表。
“大家这样支持我,代表大家信得过我。我这次受到陆大有一伙人冲击,也让我想明白了,一味地忍让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我们需要向上申诉,要让上面听见我们的诉求,了解我们的困难,解决我们的担忧。
但是大家的诉求究竟是什么?每家每户的情况不同,想法不同,自然诉求也就不太一样。
这样不行!
领导工作也忙,总不能要他们一个一个的来给大家解决问题。
所以就要求我们将大家的诉求都汇总起来,先内部协商。先在内部就将不合理的诉求驳回,最终汇总成几条大家统一的核心诉求。
什么是核心诉求?……”
父亲这番话当然是有演讲稿的,稿子由李显耀编写,老李家其他人提意见,汇总而成。
父亲说完,大家又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自己的问题。好像生怕说晚了,自己的问题得不到父亲的重视。
还好有钟大爷这样的老资格在场压场子,维护住了秩序,让大家按照年龄的大小排序,一个个的说自己的问题。
李显耀在一旁总结了一下,主要问题当然就是房子和工作。
问题的核心就是——不患寡患不均。
凭什么那些穷户,懒散户,平时干活总磨洋工,到现在遇到好事了,反而是这些他们平时看不起的人得到了更多。
大家就希望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待遇里怎么也该体现出,他们在公社成立后,做出的优秀贡献。
具体可以分为这样几点:
第一,家里虽然儿子少,但女儿多,要给女儿也争取一套婚房。
这个要求在后世看来有些异想天开,但李显耀知道最后上面还是同意了的。只要村里大家都能证明这个女儿经常回家居住,就能算河东村的人,也能分到房。
第二,家里小孩多,而且男孩子也多,希望能多分房,以免几年后孩子长大了没有房结婚。
这个要求上一世没有直接答应,而是给了承诺。等安置房建二期的时候会有安排。
第三,想换工种,不想去工地。当了半辈子农民了,收入又不差,去工地上跟那些年轻人一起当学徒,臊得慌。
这个在上一世也是解决了的,也的确是很现实的问题。最后是将这些人都算成了熟练工,初始工资按二级工发放。
第四,不想当工人,就想当农民。在京城市郊,有技术的农民,每年的收入并不少。不用去工厂被人管不说,年龄这么大了,还要换个行业从零开始,他们不是很愿意。
这部分人极少,上一世这些人大多都忍不住子女的劝说,还是同意了拆迁当工人。因为他们要当农民,他们的子女的也要陪着去种地。年青人有几个愿意种地呢?
上一世,最后也只有两家人最后当成了农民,被安置在了河西村。
另外也有提不合理要求的。比如:
要求给不到年龄的孩子预留岗位,或者让才12,3岁的孩子就去当工人的。
还有不想去楼房,就要农村房子,他们希望上面在隔壁河西村给他们建房子,但又不想放弃工作。
为了争论自己的诉求合不合理,有人也吵得脸红脖子粗。
但这是小会,吵得再凶也不会有太多人附和,就不会在会上打起来。
既然打不起来,就只能讲道理,讲不通道理,就只能少数服从多数,要不就只能离开房间,个人自己去闹。
胳膊拧不过大腿,会议很快取得了相对圆满的成功。
这时,父亲开始做总结性发言了。
“大家的要求都说完了,我们也进行了讨论。踢出掉不合理的诉求后,这里总结出四条要求。”
紧接着,父亲就拿着李显耀总结的四条纪要,讲了起来。
这四条基本上囊括了大家的绝大多数诉求,大家都很满意,鼓起了掌。
就算有不满意的,也只能附和着鼓起掌。
这种开小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十分好用,也容易树立领导威信。
至少外面的大众不知道,开会的时候领导也可能骂街,也可能会拍桌子瞪眼,甚至干仗。
开大会的时候,其实就是通知了。大家坐下来听就好。就算有刺头观点,也基本上在小会的时候就提出来过,大家也知道如何处理。
之后,很快就组织了一次大会,将会上的结论给所有人做了通报。
进而,拆迁办也得到了消息。
李显耀一开始只是想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