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离婚后,我开启完美人生

第37章 桑蚕吐丝柳如烟

  南澜果然不一样!

  有着和烟雨城完全不同的景象。

  春日的南澜,桃花似火,柳絮如烟。

  古朴的民居掩映在翠绿之中,瓦屋斜翘,雕梁画栋。

  屋檐下,一串串风干的辣椒与玉米棒,是过去冬天的余味。

  清晨,鸡鸣声伴随着阵阵炊烟升起,村民开始了日出而作的生活。

  他们穿着朴素的棉布衣裳,脚踏草鞋,手持锄头,走向那梯田层叠的田野。

  阳光洒落在金黄色的稻田上,波光粼粼,仿佛点缀了无数颗金色的宝石。

  午后,一阵细雨悄然而至,湿润了青石板路,也带来了泥土的芬芳。

  小桥流水旁,油纸伞下,少女的笑声轻轻荡漾,如同清泉般悦耳。

  她们身着绸缎轻衫,裙摆轻扬,手捧刚摘的茉莉,笑语盈盈。

  傍晚时分,渔舟唱晚,渔民们满载着海鲜归来。

  市场热闹非凡,鱼贩吆喝着,顾客讲价还价,新鲜的海货在木盘上跳跃,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

  远处,炊烟袅袅升起,家家户户传来饭菜的香味,月亮挂上柳梢,星星点点的灯火在窗棂上摇曳。

  一家人围坐在红木八仙桌旁,品尝着鲜美的海味,谈笑风生。

  窗外,蛙鸣虫唱,笑意清甜。

  走在那绣水河畔,仿佛置身陶潜先生笔下悠然南山之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澜出产布匹,历史悠久,在东离家喻户晓。

  农女们穿着轻便的衣裳,在桑田间忙碌着采摘嫩绿的桑叶。

  喂养着吐出晶莹丝线的蚕宝宝。

  手指触碰着每一片桑叶,感受着生命的脉动,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待。

  工人们在古朴作坊内,汗流浃背,把蚕丝纺成细长的线。

  木质的纺车,随着踏板的起伏发出沉闷的响声,像是在诉说着根根丝线的故事。

  蚕丝在手中逐渐变成了一捆捆洁白的纱线,散发着悠悠岁月的光芒。

  古老的织机上,梭子穿梭于丝线之间,编织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工匠们专注地调整着织机的每一根经线和纬线,确保布匹的质地均匀,图案和谐。

  双手熟练操作,每一次的提花、落花精准有力。

  伴随着布机的吱呀声,布匹如流水般缓缓生长。

  染坊内则是另一番景象。

  鲜艳的染料在大缸中沉淀,工人们用木棍搅拌,让布料充分吸收色彩。

  布匹放入染缸,不一会儿,原本素净的布匹上,便穿上了五彩斑斓的新装。

  染坊内,空气中弥漫着染料特有的香气,沁人心脾。

  晾晒的布料,在阳光和微风的呵护下,凝固,定型,五彩斑斓,仿佛置身七彩的海洋。

  不久之后,它们或将被送到市场上,或是被打包装运到烟雨城中。

  无论怎样,它们终将被制成华丽的布品,必将吸引无数人羡慕的目光。

  “二位,这是我们最新的桑蚕丝工艺。以此做成的衣物,温润如玉,色泽明亮,体感清凉,虽价格略高,但在市场上依然供不应求,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季节,皮肤的感觉,仿佛秋天从未远离自己的身上。”

  “不仅如此,我们还正在研究烟雨城百姓的体型特征和喜好特点,以此专门生产一批供给烟雨城百姓的布匹,进而在全东离推广。”

  听着厂主人的细心介绍,着实让人是眼前一亮。

  “那请问,烟雨城百姓能否享用到你们这些布料。”

  “那是当然,不仅如此,烟雨城我们还要重点对待。自从商会在德盛楼开业以来,借助咱们顺风快跑的优势,我们的布匹订单相比往年同月,销量增加了两倍,尤其是这些高级的面料。往日我们不敢生产太多,担心挤压,可如今啊,根本供不过来,你们看,我这原本正常运转的工厂,都快装不下啦。”

  “那……质量一定要保证哦。”栀月特意点了一嘴。

  “必然必然。不瞒二位,我们是个老厂,这个厂在我爷爷辈便已经有了,我也生怕出了什么问题,砸在了我这一代的手上。你们看,我们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安排专门的师傅,他们会抽取每一批的料子,仔细检查比对,发现不对必须返工,因此啊,只有每个环节都有‘准’字印章的货品才能出这个大门,缺一不可。”

  “这我们就放心了。也代表烟雨城的百姓谢谢您!”

  厂间里传出大伙儿爽朗的笑声。

  穿越碧水云烟。

  院子里,几家镖局的车队排起了长龙。

  伙计们从仓库搬出成品的布匹,严格按照取货的清单和流程逐次装运。

  虽天热渐晚,却灯火辉煌。

  第二天一早,秋逝便和栀月同往,去拜会南澜商会总会会长。

  远远地,便可看见一行人在商会门口。

  刚下马车,马会长便主动上前相迎。

  “欣闻二位到访,我南澜商会蓬荜生辉啊!”

  这会长一看也是老道之人。

  “二位里面请,管家,快快看茶!”

  踏进商会大门,这南方人果然讲究。

  亭台楼阁不说,只是这曲径两侧的时令花卉,都是琳琅满目,堪比烟雨城里的皇宫。

  奇石叠水,雾里弦歌,茶艺清香,宛若仙境。

  推杯换盏间,马会长亦提出在这南澜之地复刻烟雨城的模式,建立德盛楼的分号,如此一来,这条线路的镖局车队就不用空跑,往返均可满载,不但成本可以降低,如此,方能称得上是贸易互通,资源共享嘛。

  “马会长果然看得长远。”秋逝抱拳相敬。

  “哪里哪里。我们一介草民,都要感恩这天恩浩荡,生逢其时,再加上有二位这样的青年才俊在前面大胆尝试,披荆斩棘,带头引路,我们商会才能得偿所愿,牵好商人、商家和百姓的红线呐。”

  马会长果然是马会长,不得不佩服。

  “若真能如此,可真是南澜百姓之幸,东离百姓之幸焉!我们必将不遗余力!”

  秋逝望了望栀月,不禁向马会长感叹道。

  “那……我就代表南澜商会,以茶代酒,敬二位一杯!”

  “还请马会长得空,到烟雨城雪落山庄一聚,尝尝我们栀月姑娘的手艺。”

  “一定一定……不瞒二位,我南澜商会烟雨城分会的会长,便是我那不才小儿,经常在我面前提起烟雨城和雪落山庄,有机会我一定前往登门拜访。毕竟,烟雨城分会刚刚成立,还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我们昨日商议,还要把烟雨城分会打造成南澜商会最大的商会,让南澜和烟雨城永结同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