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修建饮马围
晨光初破的晨曦中,烟雨城中皇宫的琉璃瓦闪烁着金色的光辉。
预示着新的一天将带来不凡的变革。
大殿之内,龙涎香袅袅升起。
与朝臣们肃穆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庄严。
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跪拜的群臣,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决心。
“众卿平身。”昇帝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仿佛能穿透每个人的心扉。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群臣纷纷起身,各自归位,静待圣意。
“近日,南澜堤坝修缮贪腐一案已尘埃落定,朕心甚慰。”昇帝缓缓开口。
语气中既有对贪腐之风的痛恨,也有对正义得以伸张的欣慰。
“然则,水患未除,民心难安。朕决定,即刻启动绣水河南澜段两级水坝的修建工作,以绝后患,保我东离百姓安居乐业。”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议论之声。
众臣皆知,绣水河乃东离之命脉,其南澜段更是水患频发之地,修建水坝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然而,工程浩大,耗资不菲,且需多方协调,非有能者不能胜任。
“此次修建工作,朕特命文昌王无痕总牵头,全权负责。”昇帝的目光落在了一旁的文昌王身上,眼中满是信任与期待,“无痕,你素有智勇双全之名,朕相信你能不负所托,将此事办得妥妥帖帖。”
文昌王无痕闻言,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领命:“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厚望。”
“好!”
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霓裳,你曾协助无痕调查南澜贪腐案,立下赫赫战功。此次修建水坝,朕也命你协助无痕,共同完成这一重任。”
霓裳闻言,亦是上前一步,拱手应命:“臣遵旨,定当全力以赴。”
“工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此次修建工作,并派遣能工巧匠予以指导。”
昇帝的目光转向工部官员,语气中不容置疑,“市舶司与南澜州,亦需全力配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臣等遵旨。”
工部官员及市舶司、南澜州代表纷纷应命。
“此外,朕欣闻我东离最新建筑材料与工艺,极为先进,可大大提升工程质量。”
昇帝话锋一转,“此次修建工作,务必采用,力求将‘饮马围’打造成东离百年工程,流芳百世。”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赞道,对昇帝的远见卓识深感敬佩。
“至于修建地点,朕已亲自选定,就在饮马渡口附近。”
昇帝微微一笑,从龙椅旁取出一幅卷轴,缓缓展开,“朕已挥毫泼墨,为此工程题名——‘饮马围’。”
卷轴之上,“饮马围”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气势磅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希望。
群臣见状,无不心潮澎湃,对即将展开的修建工作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众卿,东离的未来,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
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充满了鼓舞与激励,“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东离之辉煌!”
随着昇帝的话语落下,大殿内再次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被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修建“饮马围”,保卫东离,造福百姓——而努力奋斗。
毕竟,“饮马围”虽是昇帝几句话的事情,但对于移花宗的宗师和工匠们,却是集东离之智慧,夜以继日、殚精竭虑研究出来的。
当丰水期来临,河水汹涌澎湃,而“饮马围”的两级水坝则如同两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地将多余的水量分级蓄存起来,既减轻了下游河道的压力,避免了内涝的发生,又为枯水期储备了宝贵的水资源。
而当枯水期到来,河流干涸,农田亟待灌溉之时,“饮马围”又化身为慷慨的给予者,通过调节水量,为下游的农田提供了生命之源,缓解了干旱的困境。
至于商船的通航,更是体现了这一设计的巧妙之处。
两级水闸的缓慢开启与关闭,既保证了商船的安全通行,又避免了水流的急剧变化对船只造成的冲击。
商船在通过水坝时,仿佛是在享受一场精心安排的仪式,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那么井然有序。
这样的“饮马围”,无疑将成为东离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更将作为智慧与勤劳的结晶,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从此刻起,在浩瀚的东离大地上,一项前所未有的水利工程——“饮马围”,正悄然崛起于绣水河南澜段的壮阔景象之中。
这不仅仅是一座水坝的修建,更是智慧与勇气、传统与创新的完美交融。
而在这项宏伟工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修筑所采用的独特新型材料,这一创新之举,无疑为“饮马围”的坚固与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古以来,水利工程的修筑便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材料的选择更是关乎工程成败的关键。
然而,在传统的修筑方法中,往往受限于材料的性能与耐久性,使得许多水利工程难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而今,“饮马围”的修筑者们,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胆识与智慧,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材料配方,为水利工程的修筑开辟了新的篇章。
这种新型材料,是经由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良后诞生的。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白垩粉末、砂料、碎石以及水,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物质,在匠人们精准的配比与搅拌下,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力量。
白垩粉末的细腻与粘性,为材料提供了良好的黏结性;砂料与碎石的加入,则大大增强了材料的强度与抗压能力;而水的调和,更是让这一切元素得以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种既坚固又柔韧的复合材料。
更为巧妙的是,这种新型材料并非简单地堆砌而成,而是被巧妙地浇灌至以竹节绑构的网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