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青华大学三人行
当第二天李白几人清醒过来的时候,发现他们喝空了一瓶不知道是何品种的酒后,大家面面相觑。
“这瓶子,是琉璃?”
“好光滑干净的琉璃啊!”
三人对昨天的记忆都很模糊,但就记得最后每人喝了不到3两的烈酒,那浓烈的程度超过他们喝的所有的酒。
不过香气也超过了之前喝的酒。
“太白兄,这酒你是从何处寻得?就连装酒的瓶子都是如此奢侈的琉璃!”
李白面对这个问题,仔细回忆了一下。
‘昨天,我貌似去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有一个年轻人称我为白哥?然后他给了我一瓶酒!’
神仙酒啊。
自己怕是来到了天庭,神仙赏赐了自己一瓶酒。
要不然,他想不到为什么会有如此好喝的酒。
可惜,自己就拿回来了一瓶,当时记得那位仙人手里还拿着其他几瓶,自己没有带回来。
‘不知道下一次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
李白心里默默念叨。
喝过如此烈酒,再喝其他的酒恐怕都觉得不如这个美味了。
“咦,对了,我昨天写的那副《惜罇空》呢?”
李白看了一圈,发现自己昨晚诗兴大发写的那首诗不见了。
找了一圈也没找到,最后就放弃了。
“大不了再写一份便是!”
而且他觉得里面有一些用词可能过于极端,还有一些优化的空间。
----------------
苏城。
此时顾氏博物馆门口的公路上,一辆别克L8正在缓慢行驶着。
“老师,苏城博物馆不愧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确实很震撼啊!”
“倒是博物馆里的文物有几件都没展示出来!”
车内除了司机之外,还有三个人,一个头发略白穿着中山装的老爷子,以及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
这位老爷子正是华夏最高学府之一-青华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张国文教授。
此次出行,是张国文教授正在做一个课题,关于唐朝文化的专项研究。
说到唐朝,那自然避不开一个人,就是李白。
所以这一次,张国文教授带着两个学生,循着李白曾经的生活轨迹,去了不少城市。
这一站他们来到的便是苏省的苏城。
今天他带两个研究生来苏城实地参观历史博物馆的。
听到两位学生的感叹,张教授看着两人,开口道:
“苏城一直是文化古城,这里的建筑是江南地区保护的比较好的城市了,当年李白为苏城写过《乌栖曲》和《苏台览古》两首诗,当然了,李白待得最久的城市还是扬城!
我们下一站就是扬城了,那里是唐文化很盛行的一座城市,你们要好好体验,好好感受。”
要说在苏省,最有李白故事的城市,那还是扬城。
当年李白写过‘烟火三月下扬州’这样的著名诗篇,李白这一生中来过七次扬城,更是曾经在这座城市短暂的居住过一年。
李白第一次到扬城是开元14年,这一年李白26岁,李白到扬州来干什么的?
一般人都认为他是来扬城观光游览的。
其实,不完全是。李白这次来扬州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功名。
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个大诗人,但是李白一生的主要追求并不是只做一个诗人,他少年时代就立下志向,要当宰相,去帮助帝王统治天下。
既然胸怀如此高远的理想,他应该做什么?
他应该去参加科举呀,自从隋朝设立了科举制度,要想当官,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才能走仕途。
但是在古代,想要参加科举又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不是说你有才华就可以的。
可能会有人以为李白这样的才子,参加科举那还不是轻轻松松?
但据有关史料记载,李白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至于原因,还是因为唐王朝也有阶级歧视,不让李白参加科举考试。
唐王朝法律有规定,对家庭非常富有人,是限制参加科举考试的,这与华夏历来重农抑商的文化理念相一致。
古代有“四民”之说,就是“士农工商”。“四民”中,商人排最后,一直被人瞧不起。
而李白的父亲恰恰就是个大商人。
李白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谜,其中他家的财富也是谜。
所以,他没有能够参加科举考试。
但是,唐王朝比较开明,除了走科举道路之外,还给知识分子留了一条路。
什么路呢?
你可以拿着自己的诗文,向位高权重的人推荐自己,让这些人看中了你的诗文之后,将你吸收到公务员队伍里来。
这在历史上有个专门名词叫“干谒”,李白就想走这一条路。
于是李白便踏上了求官之路。
他没去长安、洛阳这样的城市,这些地方人才太多水太深。
于是,李白顺长江而下,来到扬城。
为什么到扬城?因为扬城的地方官地位高,可通天。
为了等待机会,李白在扬城呆了大半年时间,花了很多钱。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李白后来给朋友的信中来证实:囊昔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30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基本上不到一年的时间,李白就在扬城花了近30万。
可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很好。
他等了快一年,却一直没有为自己寻得差事。
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那首《静夜思》,就是李白在扬城所写。
因为没有寻得差事,李白又生了一场病,往往人在这个时候都是非常脆弱的。
有天晚上,一轮明月高悬中天,他推开窗户看着明月,想到自己的父母亲对自己含辛茹苦的培养,而自己却一事无成,于是就作出了这首千古绝唱《静夜思》。
商务车还在前行着,前往扬城,需要待会先上高架,然后再转高速。
就在行驶到地面道路的时候,突然,张教授像是发现了什么,轻咦了一声。
“顾氏博物馆?”
张教授发现在道路不远处竖着一个博物馆的牌子。
而他的两个学生也听到了老师的声音,顺着视线望去。
“这应该是一座私人博物馆吧?”
“现在私人博物馆很多藏品都是仿品,想来没什么参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