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暑假
秦淮茹怀孕后,奶水逐渐减少,孩子吃不饱,嘬得秦淮茹痛死了。她狠下心来,给孩子断奶。
断奶以后,孩子可以离开母亲,独自生活,活动的半径增加许多。
下午,秦淮茹在家里做针线活,张财女在走廊里铺上芦席,听任孩子在上面自由发挥。
父亲长得清秀,母亲是万中挑一的美女,小当的长相自然不差,粉雕玉琢,十分惹人喜爱。立夏和立秋放学回家,会把小当抱回家。
借着孩子,徐贾两家的交往增加了许多。张财女乐得清闲,烧好晚饭,她才催促媳妇,把孩子抱回家。
秦淮茹也乘机休息一下,等她来到徐家,徐立春早就给她准备好适口的牛奶、代乳粉,或是鱼汤。
暑假到了,何雨水也会把何晓抱到徐家,龙老太太和赵红兰喜欢孩子,乐呵呵地看着孩子嬉闹,徐家变得热闹。
妹妹都放假了,就不用徐立春烧饭了。他每天早晨出去钓鱼,然后便钻进房间,专心创作。
跟李景堂和严明夫妇接触多了,徐立春经常想起电视连续剧《胡同》,打算把电视剧改编成小说,从四月份开始,徐立春便收集相关素材。
北平解放后,李景堂夫妇,一个在邮局、一个在市妇联工作;严明两口子,一个在公安部门,另一个在街道工作,徐立春通过他们收集了大量素材。
徐立春先凭记忆,将电视剧《胡同》前十五集分集剧情写出来,然后以此为脉络创作小说,八月中旬小说终于定稿。
整个暑假,徐立春沉浸在小说创作中,不免冷落身边的人。
秦淮茹开始还怕徐立春纠缠,刻意避着徐立春,可徐立春很自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从不骚扰她。她又心生怨忿,觉得男人都是大猪蹄子,以前恨不得长在自个身上,自己怀孕后,却嫌弃自己,对不理不睬。
独自上了一年中专,何雨水知道避嫌,没有宿在徐家,她每天抱着外甥来徐家,可心上人却不理睬自己。
有天晚上,何雨水在水池上洗碗,看到秦淮茹挺着肚子,扶着腰去了后院,她赶紧把碗筷收拾好,跟着也去了徐家。
看到堂屋里没人,只有台扇在独自摇头,楼上传来嬉闹声。何雨水顺着楼梯上去,看到徐立夏坐在罗汉床上,小当扶着炕柜,蹒跚学步,立秋和健秋一前一后,护着孩子,却没有看到秦淮茹和徐立春。
“雨水,坐这边。”立夏热情地招呼她。
待何雨水坐好,立夏从搪瓷盆里,拿起一丫西瓜递给她:“这是我哥买的,可甜了。”
何雨水接过西瓜,吃了一小口,觉得没有想象甜,相反心里很苦涩。
见闺蜜脸色不好,立夏问道:“雨水,你咋了?”
“没、没啥。”
立夏用手靠了一下闺蜜的额头,问道:“是感冒还是中暑了?西瓜清热降暑,你多吃点。”
趁了一番口舌之利以后,徐立春端上鱼汤。秦淮茹“咕咚咕咚”,一口气把汤喝干,一条三两重的黄昴躺在碗底,徐立春及时递来筷子。
“立春,我好像胖了,”秦淮茹放下筷子,笑着说道。
怀小当时亏了身子,生产以后,间隔三、四个月又怀上了,秦淮茹害口时间特别长,经常吐得天昏地暗。易中海指望再生一个孙子,催促贾东旭去黑市买细粮,自己又找关系弄来点心票,吃食上也没有亏欠秦淮茹。隔三差五的,秦淮茹还能到徐家补充营养。
秦淮茹小脸红扑扑的,脸蛋好像圆润了许多,风情万种。
“淮茹,你真漂亮!”徐立春双手搭在秦淮茹肩上,轻声说道。
秦淮茹站起身,撩起衬衫,笑着说道:“吃得太好了,你看看我的腰身,像不像五、六个月了?”
徐立春走过去,大手在女人隆起的肚皮上摩挲了一会,然后慢慢向上,覆盖在女人的左胸上。
两人又温存了一会,秦淮茹推开了情人。
秦淮茹刚踏上楼梯,房门却打开了,何雨水抬起头,跟何雨水四目相对。
“雨水,来啦。”
秦淮茹笑着说道,说话的语气就像是徐家的女主人,噎得何雨水说不出话来。
何雨水低头走下来,换拖鞋时,在秦淮茹身上闻到了鱼汤的味道,心中气苦。
“嫂子,你甭上来啦,我把小当抱下来。”立夏跟秦淮茹打了个招呼,转身去抱小当。
送走了秦淮茹,徐立夏回头找闺蜜,可书房里没人。
听到敲门声,徐立春打开房门,把徐立夏让进来。
“哥,雨水没有过来?”
“没呀。”
“哥,你咋又冷落雨水了?”
“丫头,我哪里冷落她了?”徐立春有点莫名其妙。
“晚上她闷闷不乐的,我以为她过来找你,可她却走了。”
“岁数大了,可能害羞了,你不陪着,她可能不好意思找我。”
“哥,淮茹嫂子什么时候来的?”
“我没戴表,哪说得清时间。”徐立春进一步解释:“李叔的朋友腰扭了,我请她再做几副护腰带,她拢共在下边也就半个小时的样子。”
徐立夏蹙着眉头说道:“雨水八成吃醋了。哥,雨水明天过来,你好好哄哄她。”
“傻丫头,人家雨水又非你哥哥不嫁,就一门心思做红娘。人家雨水放假为啥不住咱家了?人家这是避嫌。”徐立夏让妹妹坐到椅子上,耐心劝说道:“立夏,哥哥明年才工作,你和雨水还有两年才毕业,很多事不要急于定下来。说不定,人家雨水在学校就能遇着自己的白马王子哩。”
“你瞎说,雨水才不会哩。”
“立夏,你们班上男生多吗?”
“我们学校女生比男生多,护理专业全是女生,就我们医士专业男生比女生多。”
“你们班上有没有人谈恋爱?”
“哥,你说啥呀?我们学校不准谈恋爱。”
“这个规定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到真本事,毕业分配选择的余地更大。”
八月下旬,徐立春把《胡同》改动的地方重新誊写,30号早上将稿件邮寄到作家出版社。
徐立春一手扶着龙头,一手扶着后座上的柳筐,急匆匆地回家。
张财女听到声响抬起头,发现徐立春车上没有渔具,她用鞋针在头皮上划了一下,漫不经心地问道:“立春,柳筐里装的啥呀?”
“张大妈,是玉米。”
不久,一股鲜甜的气息从徐家飘出,在大杂院里弥漫开来。
张财女稍一凝神,便知道徐立春家在煮玉米,她知道自己错过了好东西。不久,立夏拎个篮子,进了何雨水房间,左等不出来,右等还不出来。
过了很长时间,立夏才从对面的房间出来,张财女抱起孙女,摇着孙女的小手,讨好地说道:“小当,喊大姑。”
立夏把篮子套在手臂上,对小当拍着手说道:“小当,姑姑抱。”
小当张开手,嘴里“啊啊”作声,徐立夏接过孩子,跟张财女打了个招呼,便回家了。
玉米又香又糯,妹妹很喜欢。徐立春决定采点玉米棒子,到黑市上买。
第二天凌晨,徐立春掰了几十个玉米棒子,又挖了点红薯,带了点鸡蛋,来到东直门外黑市,东西依然很畅销,最爱欢迎的却是红薯。
连着十来天,徐立春去黑市,每次收获将近300元。
有玉米秸和玉米芯,饲料消耗减慢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