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固定客户
在刘海中家喝了一顿酒,心情很愉快,徐立春感觉前世今生积聚在身体里戾气都散了。
早上起床,徐立春面朝东,站了会桩,打了趟拳,觉得神清气爽。
藕粉已经晾干,收获了34斤粉,加上母亲留下的,一共有41斤。
徐立春把藕粉2斤一份用牛皮纸包好,放在一个蒲包里,为了增加蒲包的利用率,他又在蒲包的里放了4斤鸡蛋。
春天到了以后,空间内的鸡鸭鹅进入了产蛋的高峰期,除去家里食用的外,蛋的结余比较多。
上周一,徐立春在黑市上与人约好,今天带藕粉给人家,他不想失约。
徐立春懒得从大门出入,他直接用空间作介质,从院墙上翻出去。
摊位还在老地方,那位绿头巾很顺利地找到了他。
徐立春拿出捆好的三支藕和一个蒲包,对她说:“2斤藕粉、4斤鸡蛋、8条鱼、2条莴笋、2斤青菜、2斤药芹、2斤茼蒿,承惠90元。”
大妈像是被彩蛋砸中一样:“还有鸡蛋?”
“都是新鲜的鸡蛋,您可以看一下。”
“太好了,这鸡蛋个儿真大,还有没有?能不能再卖一份给我?”
不一会,十一个小蒲包销售一空。
今天没有看到长脚和猴子,好像少了许多趣味。看看天色还早,徐立春决定好好逛逛。
东直门鬼市靠朝阳区,卖粮食农副产品的居多,徐立春买了点小米,又买了点饲料,便准备打道回府。
拿出空间里的自行车,骑到北新桥附近,正好看见前面一个人拎着蒲包,正是那个绿头巾。
“大姐,要帮忙吗?”猛不丁的,绿头巾吓了一跳,徐立春赶忙自我介绍:“大姐,我是刚才卖你东西的人。”
“哎呀,原来是你啊。小伙子,你家也城里?”大妈问道。
徐立春偏身下车,跟绿头巾并排走。
“不是,我家在朝阳区,有个老主顾住报房胡同那边,我去给他送点东西。”
“你们还送货上门?”
“有几个老主顾年纪大了,腿脚不好。”
“那个大兄弟,我在你这也买了好几回东西了,也算是老主顾了吧?”
“那是当然,我还没有谢谢您呢。大姐,您住哪?我送您一段吧。”
“那咋好意思?”
“这有什么,也就几步路。”
“那就麻烦大兄弟了,顺路把我带到前边府学胡同口。”
“好嘞。”
勉强算是顺路,徐立春回家也就绕了一点路。
几分钟的车程,很快就到了府学胡同口,徐立春捏住车闸,双脚拄地。
“大姐,您下车小心点。”
绿头巾下车后,却没有急着走,讪讪说道:“那个大兄弟……”
“大姐,您有事尽管说,只要力所能及,我肯定帮忙。”
“大兄弟,你看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五十多岁了,跑一趟黑市,来回要好几个小时,你每周能不能顺路也给我送一回东西?”
“大姐,我那几个主顾,对东西不挑剔,随我送什么,只能东西品质好,从不还价。”
“我也可以啊,蔬菜、水产、鸡蛋,像我刚才买的东西,你再多一倍,我们也照单全收,价钱按黑市价,我们决不克扣。”
徐立春思忖着说道:“这样啊……倒也不是不可以,我的客户都集中这一片,您可不能让我跑得太远。”
“那是当然,下回我就在这地儿等你。”
“那行,下个礼拜天早上五点半,您在胡同口等我。”
“那敢情好,咱就一言为定。”
这下子她不仅不要起早,还不要跑远,绿头巾喜出望外。
“下个礼拜天我们就在这碰头。不过我现在东西也不多,只有鸡蛋、鸭蛋、鱼虾、新鲜的蔬菜。我卖的鱼,都是刚起水的,如果想多养几天,吃新鲜的,您可以准备一个水桶,鱼脱水时间长了,死掉味道就差了。”
“行,下回我带个水桶来。”
终于发展到第一位固定客户,目前自己出产的东西不多,每周钓点鱼,采摘点蔬菜,正好供应她,也省得自己去鬼市了。
自己卖的东西来路不明,一旦被抓,百口莫辩。而且,投机倒把是个不小罪名,曾经有人因此被叛死刑,这黑市啊还是少去为妙。
今天很顺利,回到家才五点多一点,徐立春进入空间站了会桩,打了趟拳,洗漱后便四下巡视了一番。
入春以后,植物生长很快,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微风吹过,麦苗轻轻摇动,卯足了劲儿往上蹿。油菜开始拔节抽薹,油菜花含苞待放。
徐立春记得,每到春天,金灿灿的油菜花,铺满了河坡,微风吹过,花香宜人。
徐立春撑船,来到河心,透过幕墙向外张望,发现对面的河堤上光秃秃的。
饥荒来了,家里储存的,地里长的,能吃的食物都吃光了,人们开始挖草根、啃树皮。
唉,爱莫能助啊,徐立春叹了口气,默默地把船撑到屋子后边。
秋天的芦花在春天里飞荡枯黄一片,莲藕已经冒出嫩嫩的尖角。
唯一的问题是茨菇忘记下种,苏北茨菇属早水茨茹,适合在清明节后,五月底前下种,因此不能再耽搁了,徐立春打算用三天时间翻土,然后将发酵好的粪肥施进去。
星期三,立秋春游。
早上徐立春多煮了几只鸡蛋,拿出父亲的军用水壶,给她装满糖水,在她的书包里装上馒头、奶糖。
中午去接健秋,看到一名女教师拉着妹妹的手。
看到哥哥,健秋抬头望着老师,老师也看到了徐立春,她松开健秋的手,微笑着说道:“去吧。”
健秋兴奋地扑了过来,徐立春一把把她抱在怀里。
“健秋,跟老师再见。”
“冉老师,再见。”
呦,这就是冉秋叶,肌肤白皙光滑,气质温柔知性,看上去比电视上漂亮得多,难怪看不上傻柱,两人的气质相差很大,站一块实在太违和了。
下午,徐立春接健秋,在学校大门口没有看到妹妹,他急忙走进校园,来到教室门口,看到妹妹背着手,正跟同学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大约等了二十分钟,排练结束,健秋跑到哥哥身边,炫耀道:“哥,我们准备参加六一文艺汇演。”
“是吗?健秋真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