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四合院之都市农民

第29章 查无此人

四合院之都市农民 作家Tn7GRO 2382 2024-11-12 10:15

  第二天早上,徐立春与三个妹妹一起去上课。

  看到徐立春一大早找他,张秋平老师很意外:“徐立春,今儿咋这么早,有事吗?”

  “张老师,昨天我旷课了。”徐立春态度很诚恳。

  “出了什么事情,需要老师帮忙解决吗?”

  “不用,已经处理好了。张老师,谢谢您。”

  “有困难告诉老师,虽然老师能力有限,但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老师肯定不会袖手旁观。我知道你不容易,但是老师仍然要提醒,千万不要放松学业。”

  张老师不是科班出身,教学水平不算太高,但是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心爱护,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

  回到教室,死党李凯华自是一番打趣:“今儿太阳打西边出了,徐公子这么早就到了。怎么,来检查同学们早读情况?”

  “臭德行。这不昨天旷课了嘛,今儿趁早找老张认错来了。”

  “怎么,家里有事?要帮忙你就言语一声。钱不够使十块八块哥们没二话。”

  这时赵小蕙转过身严肃地问道:“徐立春,你的作业本呢?”

  “唉,小蕙同学,这不家里有事耽误了吗。放学前我一准补给您,小蕙同学,您就行行好,大人大量容我晚会。”

  “你小心点,好的不学偏学李凯华,油嘴滑舌的。”

  “哎,小蕙,这话有点不讲理了,我招谁惹谁了,凭啥徐立春犯错让我顶缸。”李凯华很委屈。

  “有委屈忍着,男孩子唧唧歪歪的,没丁点男子汉气概。”

  这是什么情况,这是提前进入角色训夫啊。

  “诶,凯华,自行车办证的事咋样了?”

  “你不提我差点忘了这茬,”李凯华笑着说道:“都怪你小子昨天旷课。那个星期天,我姐夫到家里,我跟他说了这事,他让你到派出所直接找他。”

  徐立春眼巴巴地看着李凯华,可这小子却闭口不言了。

  “凯华,说话说一半,到老没老伴啊。”

  “你管我。”

  “爱说不说。”

  “诶,立春,那个星期五下午能不能晚点回去。”

  “怎么?有事?”

  “星期五下午我们跟高二篮球赛,缺个投手,你能不能抽点时间。”

  “你们不现成的人手吗?”

  “高二(3)班从外地转进来一个高手,我们没有把握。”

  “行,到时我安排一下。”

  “那个立春,我姐夫就在交道口派出所,姓唐,你直接过去找他。”

  今年是三年困难时期的第一年,徐立春家食品却比以前丰盛多了。

  丰富的食材,可口的饭菜,立秋和健秋眉开眼笑,三个丫头在徐立春精心投喂下,脸色也变得红扑扑的。

  立夏岁数大懂事,吃得太好她很担心,小管家婆又问他哥钱够不够。

  徐立春无法解释,只能又拿出存折和现金,让她重新过目,丫头看到家里的存款不少,现金却多了,伙食越来越好,感到很疑惑。

  整个大杂院,大家的生活越来越艰苦,很多家庭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不要说大米白面,能有杂粮吃就很不错了,很多家庭都拿细粮换杂粮,白薯、二合面倍受欢迎。

  许多家庭早饭一碗开水、一碟老咸菜、一人一个二面馒头。中午一锅白菜土豆条,两个二面馒头。晚上一大锅玉米糊糊、一碟咸菜。肉食供应紧张,十天半月看不到肉星子,一个月能吃上一顿油渣炒白菜,都是了不得的享受。

  长年难见荤腥,炒菜只敢滴一点点油,大人面黄肌瘦,身体浮肿,孩子瘦弱矮小,头发枯黄开叉。

  在这个年代必须低调生活。

  吃肉要关起门偷着吃,吃好东西你要是吧唧嘴,父母会拿大嘴巴子抽你。

  后院看着僻静,其实暗流涌动,跟卖妻求荣的许大茂、六亲不认的刘海中做邻居,睡觉都得睁只眼,这对绝代双娇做起坏事来是没有底线的。

  所以,所有肉食徐立春都在空间烹制,晚上偷偷拿给妹妹吃,厨余垃圾都收入空间喂猪,他再三叮嘱妹妹不要跟人炫耀,让她们穿上带补丁的衣裳。

  但是,有些东西是瞒不住的,每天早上,徐家散发气味太香了。

  许大茂嗅嗅就知道,这徐家每天早上都大米粥,小日子不要太好了。

  幸亏春节前托傻柱买了100斤大米,大家自行脑补,徐家能够吃饱的原因如下:徐家有三个女孩,食量小,又多了100斤大米,徐家大小子会钓鱼,家里三天两头吃鱼,肚里油水足粮食就吃得少了,自然就够吃了。

  这个时期,大人小孩都很自觉,到别人家串门,到了饭点赶紧告辞,决不逗留。看到人家大人带吃食回家,小孩会自动溜走。走亲访友,来去匆匆,尽量不在别家里吃饭、留宿,增加别人负担。

  下午四点左右,徐立春放学回家,阎埠贵叫住他:“立春,这有你一封信。咋又退回了?会不会地址搞错了?”

  “八成弄错了。阎老师,谢谢您!”

  “立春,扬州有亲戚?”

  “没有,初中同学的父亲下放到那里,我想和同学联系一下。地址可能记错了,这不又退回了嘛。三大爷,麻烦您了。”

  没心思和阎埠贵磨牙,徐立春道声扰就回家了,

  这是第三封退回信了,信封上写着四个字“查无此人”。

  正月头上,徐立春以父亲老战友的名义寄去了第一封信,月底信退回。徐立春不服气,立马又写了一封,又退回了。徐立春不死心,又给祖父写了封信,没想到又打回了。

  青黄不接,食堂难以为继,老乡们吃不饱,生产停顿,非正常死亡增加。

  徐立春想尽一份孝心,让前世的父母安然渡过困难时期,找个合适的机会,去苏北看看。可是他们好像凭空消失了,这下徐立春成了彻头彻尾的孤儿,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