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90年代,从成为销冠开始

第6章 我来试试

  盛县机械厂,虽然快不行了,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兰峄市,这也是个正处级单位,厂长赵利民,原来在兰峄市机械局干副局长,到机械厂干厂长,当年也是提拔重用安排的。

  对于这种级别的领导,普通人也不那么容易接触到。

  楚母想要站起身,被赵利民伸手拦下:“大妈,躺着躺着,生了病,就得多静养……”

  “领导,你好你好,你这么忙,还抽时间来看我……”

  赵利民说道:“大妈,你别客气,你作为厂子职工的家属,生病了,我来看看都是应该的,特别感谢你啊,给我们厂子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员工!”

  一旁的郑陆有些疑惑,这个楚晓舟到底什么来头?

  “大妈,你知道吗,就上周,晓舟帮我们厂子谈成了一笔大单子,五十多万的成交额啊,厂子正在困难时期,这笔回款,对我们太重要了……”

  郑陆感觉脑子翁的一下,我的老天,多少成交额?

  我没听错吧,五十多万,白天自己说能帮楚晓舟一个月卖个三五万,就这个金额,还是自己吹牛……

  可是,这五十多万的成交额可是实实在在的……

  能促成这么大额的交易的,一定掌握内部信息!

  九十年代,人们还在价格“双轨制”到市场经济转型的适应过程中,大部分的惯性思维,认为只有少部分有天线的人,才掌握要害采购、销售渠道。

  郑陆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平心而论,郑陆脑筋灵活,周边县市从体制内改制出来、国企转股份、还有一些私营的小维修部,他跑了不少,会说话,懂人性,掌握了一些基层的销售渠道,也挣了不少钱。

  但是,当郑陆听到五十多万的天文数字时,还是极为震惊的。

  楚晓舟到底是什么人?他的天线是谁?

  看赵利民这样的重视程度,一定是大人物!

  郑陆心想,如果能和楚晓舟搭上线,人家分给自己一勺半舀的,就够自己吃喝了!

  自己白天怎么那么不长眼……说了这么多不该说的话……

  还好,为了体现自己的优越,晚上自己没空手过来……

  楚母和闫晓霞听了,也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楚母也明白孩子为什么能带这么多钱过来了。

  “赵厂长,您这话说的太对了,我舟哥这样的人才,就得重视,您是慧眼识英才……”

  郑陆转换的太快,楚晓舟一时间有些不适应。

  “晓舟……这位是……”

  郑陆抢过话头,说:“厂长,我叫郑陆,是舟哥的朋友,这不,也是买点东西来看看大妈……巧了,咱买的都是‘乐口福’的麦乳精,这个牌子的麦乳精就是好一些……”

  “晓舟的朋友啊,你好你好……”赵利民和郑陆握了握手。

  楚晓舟心想,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个人虽然讨厌,但是没必要在现在这个时候起什么冲突。

  晓舟,你出来一下,我还有个事儿和你谈谈。

  楚晓舟见状,和赵利民出去,走到了走廊拐角安静的地方。

  “晓舟,我这次来,还有事想跟你谈谈,上周沪市机械厂说的那个活塞环技术改进,美国的技术准入标准发过来了……其中最核心的是UL认证标准,咱们厂里的几个工程师凑在一起,加班加点翻译完了,我和张工反复看了看,总感觉差点意思……”

  上一世的楚晓舟,是泰岳财贸学院的老师,学的是财务管理,这一世的楚晓舟,学的是材料成型控制工程专业,从两个人融合后的知识层面来看,楚晓舟的英文水平可以,懂机械,翻译技术标准,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这些事情,赵利民并不掌握,自己虽然是大学生,但专科的学历层次,比机械厂总工程师张福强的老本科,还是差了不少……

  领导为什么这么着急找我商量这个事儿呢?

  “晓舟,你和沪市机械厂上次来的那个刘工,刘明成,是校友,能不能问问,他们在谈的另外两家是谁?咱们三家一起对对,说不定……”

  楚晓舟心想,厂长这是以为我和沪市机械厂有关系,看来这次卖曲轴,厂长不怎么相信我是巧合知道他们的采购需求的。

  也正常,成交相对顺利,对方急需对应型号的曲轴,自己又没离开过盛县,哪儿来的消息知道人家需求这么多曲轴,还非得是指定型号的,还急需,只能从盛县机械厂买……

  正常人都会联想我有特殊关系……

  “厂长,这个……您想,人家不告诉咱另外两家,就是怕咱们三家碰头商量,是,三家有技术基础的一起商量讨论,一起搞研发,更有可能出成果,可是,真弄成了,三家利益不好统一,他们也不好谈判……即便谈判成功了,成本一定也会高出不少……”

  赵利民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你说的是,晓舟……是我太急了……”

  “厂长,您也是为厂子好……”

  赵利民眼神有些失落,楚晓舟说道:“厂长,我回去试试翻译一下,实在不行,我找泰岳工业学院的专家看看……”

  赵利民说道:“我找关系去过工院了,机械学院的专家说,有厂子找过他们了,和他们有协议,不能再给咱们帮忙了……你说说,这沪市机械厂,咋就不能翻译好给咱……”

  楚晓舟道:“厂长,估计他们也怕翻译的不够准确,他们联系三个单位,没有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也是分散风险的做法……”

  赵利民情绪不高,但是通过这几句谈话,赵利民发现楚晓舟和原来有很大不同,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也敢说话了,不像原来那么木讷……简直……像换了一个人……

  “厂长,我最近几年一直没放下英语,我回去试着翻译翻译,你看行不行?”

  赵利民眼睛一亮,他想,楚晓舟如果没有一些底气和把握,绝对不会说这句话:“晓舟,你……有多大把握?”

  楚晓舟微微一笑,没有正面回答:“厂长,我需要一些权威的,新版的专业词典……”

  “有,这个有,我周末都找来了……咱们厂的工程师,学过英语的不少,但是……”

  “我来试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