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这篇叫做《背影》的文章经过了流转之后,得到了进入下一轮审稿。
只是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一篇稿件在第一次海选的时候就已经被大部分的编辑传阅。
按理来讲这并不符合流转要求,但是奈何看着就像是情感瘟疫一样的稿件又看着那些但凡是读了稿件就开始唉声叹气的编辑们,其他的编辑内心有一股说不出的焦急和瘙痒。
而事实证明,但凡是读过这篇文章的编辑们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二轮审稿还没有完全开始,但是整个编辑团队却都陷入了沉默当中。
“我怀疑他在投机取巧。”一个编辑打破了沉寂,他看了一圈随后继续说道:“之前朱老曾经谈记过自己的父亲,现在公然就出来了这么一篇文章。”
其他的编辑仿佛有一点后知后觉,这般联想起来好像确实有这么一回事情。
但是……这种文章是能写就写出来的?
之前开口的那个编辑又接着说话了:“但是话又说回来,能够对症下药的前提是这个药得好。”
对于接下来的这句话,众人纷纷不置可否。
确实说的很有道理。
“能够有水平写出这种东西,本身就不需要依仗这种投机取巧的手段。这种水平的文章放在哪个期刊上都不足为奇,根本不用说来参加这一次的征文。”
忽然之间,众人都有一种很想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冲动。
不过严格的赛制不可能让他们知道具体情况,所以想要知道这是谁写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过了一会,似乎有人意识到了这点问题。
“谁能保证这篇文章一定能够得奖啊。”
按照赛制,二轮审稿是在这些流转出来的文章当中进行挑选,去多存少。
比起之前来讲二轮需要经过至少十名以上的编辑通过才可以。
不过就是按照这个情况来看,似乎《背影》已经提前具备了这个情况,毕竟眼瞅着这份情感上的潮汐已经席卷了在座绝大部分的编辑。
众人闻言瞬间沉默了很久。
最后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这篇文章直接单独拎出来放在一旁,直接送到第三轮审核。
至于第三轮审核那就是不是他们审核了,而是有十分专业的专家团队进行审核,这里面就包括朱老先生。
其实朱风清是不太喜欢这种所谓的投机倒把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就显得有些另类。
因为没有任何充分的理由说明白这篇文章到底是不是投机倒把。
也从来都没有见过有实力的人使这些歪路子的,毕竟这么多的编辑在这里推荐这篇文章。
朱风清没有说什么,其他的专家自然也不会说什么。
“其实早就听说了在一轮和二轮有一篇文章写的很好,甚至都把很多的审稿编辑弄得情绪不稳定,这次终于可以看看了。”
说话的人看了一眼朱老先生,见着他没有说什么,于是着手开始翻找起来。
而其他人则是把脑袋都一股脑的凑了过来,盯着那人手上的稿件《背影》。
“这就是那篇文章?”虽然是很明显的事情,但是大体上是为了强调所以多问了一嘴。
稿件整体十分的整洁,作者的字很好看,这是众人的第一印象。
不过可能是因为这篇文章之前的传闻,所以这不得不让众人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出来。
文章很快就被读完了,随后就是一个个传阅过去。
最后这篇文章放到了朱风清的面前。
朱风清总觉得眼前的这篇文章多半是来自于陈清的手笔,但是因为没有署名所以这让他有点无从考证。
光是看着那些沉默的审稿人们的反应就觉得所谓的投机倒把的罪名并不成立。
朱风清没有说话,而是专心开始看起稿件。
整篇文章并不是很长,甚至比起其他人的篇幅来讲都要短上很多,光是看着字数的样子多半是六百字左右。
“要不大家都说说这篇文章?”朱风清晃了一下手里《背影》,这般动作让众人纷纷为之一怔。
这种动作大体上是要把这篇文章往获奖作品上去推的,这稿件还没审核完就能直接定下来吗?
万一后面还有更好的稿件怎么办。
不过众人并没有提出任何反对的意见,毕竟朱风清不是一言堂,而且要真正的去评奖是需要编辑们的审稿意见佐证之类的事情。
“这篇文章很好。”一个编辑直接开口说话,他并没有考虑太多其他的。
“其实在座的各位都能看到这篇文章当中透露着浓浓的情感。我还不知道其他老师的审稿进度,但是在我这里并没有找到另外一篇合适的文章,我说的合适指的是这次征文的主题,要选择一些言之有物的文章。”
这位编辑手指重重敲击了一下桌面,随后说道:“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言之有物。”
其他编辑并没有反驳他的话,因为确实这篇文章就是他们的理想之作,但是之所以现在不立马评选,只是因为骨子里面的那一抹稳重。
“不过说到底,我从来都没有读过这般写父亲的文章。或者说写父亲的文章也从来都没有这么的深刻。比起其他的文章来看,写母亲的比比皆是。
母爱固然伟大,但是父爱也很伟岸啊。
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这篇文章当选的理由很简单。并不只是告诉众人文章还可以这么写之外,还可以告诉众人,除开了母爱,父爱也是可以用来做文章的。”
这句话有点像是获奖宣言或者是《背影》彻底站上领奖台的时候要说的事情。
不过在这番话之下,确实很多编辑都在思考同样的一个问题。
其实问题已经很明朗了,也根本不用过多思考,因为答案就摆在他们的眼前。
这篇文章直接正中了他们办这次征文的靶心,基本上和他们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所以毫无疑问,《背影》当夺得桂冠。
而当所有的编辑都签署完自己审稿意见的时候,他们惊讶的发现似乎确实正如之前那位编辑说的一样,这篇文章获得了全部人的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