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我的消费打骨折

第2章 电商物流仓储一线工作的一天

我的消费打骨折 作家BmZywI 3910 2024-11-12 10:20

  转眼就到了周一,时间过得真快,对于大部分打工狗来说,上班除了有钱,还有一个便利,那就是过早。

  热干面加蛋酒是标配,热干面的精髓就是一个热,讲究的就是趁热吃,所以这里总有走在路上吃早餐的人,根本等不了一点。

  来到仓库,熟练的打卡上班,李想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毕业好几年,这份工作就一直没有换过,李想自己也没有想到,实习时候一起来的那批同学,到现在,剩下的只有自己了。

  想当初,大家怀揣着赚钱的渴望,兴高采烈的来到了这里,结果迎来的是残酷的双十一。

  作为一个物流人,双十一是值得期待的日子,因为这意味着到手的钱会多很多。

  但是作为一个刚出社会的学生,他还没有体会到社会的毒打,而李想之所以能够留下来,是因为他还有个可以坐着工作的地方。

  当然,比这个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仓库不准带手机进去,因为这是一个电子产品类的仓库,你在网上买的手机,或许就是这里出的货。

  整个仓库被分为了两个组,一个是生产,另一个是后勤。

  生产包含了三个小组,分别是拣货、打包还有出库。后勤反而多了一个,有四个组:收货、上架、理货和退货。

  李想每天要做的事情其实并不难,主要是和供应商或者他们的物流商对接,将需要入库的货物进行入库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货物的数量、型号、颜色还有外包装破损等问题,需要严格对待,否则由此产生的损失如果找不到人承担,最终都是自己的锅。

  入库之后的下一个步骤就是上架,上架组将产品上架之后,买家就可以在手机商城的对应APP上面找到该产品,然后进行购买,至于这个产品的定价,那是运营说的算,和仓储无关。

  买家下单之后,就会生成订单,拿着订单号的拣货组职工就需要将上架的产品转移到他们的小推车上,在他们仓库一般都是超市的大型购物车,至于其他仓库的大件,基本上都是地牛加托盘。

  拣货完毕之后,这些货物统统交给打包组,由打包组对他们进行打包,然后贴上物流的运输单,并且将它们放到传送带上。

  传送带上的货物最终来到出库的地方,出库组根据它们最终到达的目的地,将它们分别送到各自的物流专线那里,由此整个过程才算结束。

  但倘若买家拿到货物发现问题,然后需要退货,这时候就会交给退货组审核,审核通过后最终会回到退货组,如果经过检测发现是原包装退回的产品,退货组会将它们二次上架,所以有时候如果你发现有些产品是零星上架的库存,那么它很有可能就是退货的产品。

  至于理货组,他们专职于找茬,每天就是盘点库存的异常,然后查找出罪魁祸首,如果中间没有问题,那么源头自然还是收货组,所以隔三差五就要过来烦一下李想。

  因为李想现在是收货组的副组长,基本上负责整个收货组的大小实务,因为组长经常需要被叫去开会或者处理重大异常甚至投诉等问题,经常工位上看不到人,所以为了维护整个收货组的正常运营,自然而然的出来了一个副组长,而其他几个组也是一样。

  因为晚上也有客户下单,所以一早其他的组的员工也要去捡三车货,才能开始自己的工作。

  好不容易忙完,原本八点半上的班,到现在忙自己的事就已经九点了。

  因为是收货组,自然是挨着一个大门,大门外面是月台,好方便大挂车卸货。

  李想打开电脑,在系统上面看了一下今天需要入库的货物,品类不是很多,但是数量不少,估计又是哪几个大的供应商送货了。

  打开大门,门外已经是一群送货的司机们在等着了,他们首先要在大门旁边的电脑那里签到,然后打印出来自己的送货单,但是那是仓库的系统,所以他们不能自己弄,李想给安排了一个实习生。

  当年李想也是这么过来的,除了看这个电脑和打印机之外,还需要守着旁边的座机,因为这里是仓库的一线,所以供应商那边也经常有问题需要了解,但是如果这个座机有五个以上的未接,那么绩效就要被扣分。

  打单之后,司机们就要拉着自己的地牛,然后去收货的待入库区取托盘,再将自己车子上面的货卸下来,放到托盘上摆好,最后再拉到门口等人验收,验收完成后将托盘送到待入库区。

  李想他们主要就是负责验收,产品质量的好坏自然不归他们管,毕竟卖的东西包装也不能拆,所以他们主要验收的就是产品的包装、数量还有型号有没有问题。

  前面来的几个都是熟人,他们都很识趣的和李想打了招呼,然后自顾自的忙自己的事,而李想找了一圈,看到了一个似乎是第一次来送货的司机。

  一般像这种司机,都没有谁愿意主动去,因为很可能他们仅仅是送一单就找不到人的那种,那么这种情况下,一旦出了问题,比如说数量不对,少了一件,那么结果就是需要自己下单买一件赔偿。

  尤其是那种数量多,但是体型又小的产品,别看那小小的一个储存卡或者内存条啥的,一个就是大几百,谁还不是个打工的呢。

  反而是那些固定的供应商,如果出了问题,只要及时找他们,他们都会想办法解决,这样大家反而没有了后顾之忧,因此大家渐渐都比较默契,谁谁谁固定是谁的客户一样。

  当然了,这样的话,司机也比较省心,因为他们可以不用排队,而且假如自己装货的时候疏忽,导致送货出了纰漏,这边也能想办法解决。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自己送货的时候装掉了,结果就是自己的供货单和产品的入库单对不上,如果一个月搞个几次,估计供应商的库管那边也会觉得他的工作不行,但是如果收货这边愿意帮忙,那么是可以先把这个数字加上去的,只要明天带过来就好了。

  除了李想之外,他的手底下还有四个兵,加上一个组长,整个收货有六个正式名额,但是倘若人员不足,那么就需要临时工了,这些临时工有时候是其他组支援过来,也有时候会安排实习生。

  当然,有人过来支援,那么你自然也有可能出去支援别人,所以,别看仅仅一个小小的收货,其他小组的业务,也要会!

  其他组自然也有其他组的一些经验,而收货组最大的经验自然是挑选送货人,也就是刚刚说的司机。

  人挑对了,哪怕每天摸鱼,做得业绩反而更多,而会遇到的问题却更少。

  每天的入库量系统都有,然后每个成员的入库量也会每天都有统计,所以除了正常的收货工作之外,还有就是上班后和下班前的小会。

  上班后的会,李想基本不开,因为这是组长的权利,很多时候都是全仓库一起开完会,然后各个小组继续开会,开完会才工作。

  这里的开会都是在工作场地站着说几句,大部分是一些注意事项还有就是批评和表扬那些。

  李想只会在下班前偶尔开开会,主要是批评,每次出了问题他才会教育一下,一般情况下,他不想占用大家的时间。

  不批评教育不行啊,如果大家都摸鱼的话,那每天的任务量都完不成,这样这个副组长有什么用?

  比如现在,李想看着来的这位司机接连找了几位业务员验收,但是都没有人答应。

  这样肯定是不行了,毕竟像这种情况是明令禁止的,如果他投诉的话,那么整个小组的绩效分又要扣了,不过一般也不会有人这么做。

  眼前这位看上去似乎和老爸年纪差不多,看着他眼巴巴的跟着几个收货员身子后面转来转去,李想把他叫了过来。

  叫过来一看,果然是新手,他送的货物是绿联的数据线,手上有一张送货单,然后各种型号的数据线混合在送货的面包车的箱子里,型号,数量,颜色等等,全都对不上。

  不仅如此,还没有到仓库的系统打单,还不知道送货单和入库单是不是一样的,怪不得没人愿意接,这搞不好就是一个雷。

  没有办法,李想只能和他一起忙了起来,从打单,到理货,再到核对验收,一步步开始,李想似乎重回了当时的实习时光。

  拿起入库扫描枪,输入入库单号,录入临时容器——托盘上面放的一个号牌,再在订单上面查找对应的商品,然后将商品数量、颜色和型号都核对无误后,点击录入。

  那种数量少的就先少录,后面找到了重新再录进去就是了,没必要纠结,至于多的,就再回头核对一下信息,确实发现多了,就先放着不管。

  就这样,进度很慢,但没有办法,搞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到了,李想还没有搞完。

  没办法,李想只能先截单了,剩下的下午换另外一个容器再录,然后把司机叫到了他们食堂。

  这个食堂被物流园外包出去了,也对外开放,毕竟这是个偏僻的地方,公交车都没有,附近根本没啥吃的,所以送货来的司机也得在这里吃饭。

  但是如果他们没人带过来的话,大概率是找不到的,因为食堂就在宿舍旁边,在最里面的地方,商店也是。

  所以很多送货的新手司机,如果不灵光的话,可能要饿肚子了。

  这个司机倒是情商很高,一路人也没怎么抱怨,反而听说李想是副组长之后,不仅请客吃了饭,还去商店买了水,他不仅给李想买了,剩下的那些业务员,他一个也没有落下。

  李想看他如此上道,估计他应该是接下了这个货的长期供应,不然应该不会这样。

  所以在下午把他的货忙完后,给手下一个一直关照的小刘打了招呼,让他以后有货找小刘,但是也要求要像今天这样。

  那司机师傅满口感谢,感叹自己今天碰上了好人,最后屁颠屁颠的溜了,而李想也带着快乐的心情,忙到了下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