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警察日记(上)
2024年7月26日,星期五,阴。
(气温34度,预报有雨,愈发闷热,空调已经不够用了。)
众所周知,职务能够用XXXX四个字来代替的大多绝非常人,因为这就意味着这四个字不方便直接写出来。
很明显,这位老爷子才是男孩整个家族真正的泰山北斗定海神针一样的人物,他这一下子撒手人寰,男孩整个家族彻底炸了锅。
这位老爷子才刚退下来没几年,突然就这样没了,整件事就再也没有任何转圜的可能。
这已经是真正的生死大仇,哪怕这位老爷子生前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头,正常情况下这两家也已经是彻底结下了死仇。
但整件事有一点比较奇葩之处就在于,若是这位老爷子真的是一位普通人,若是男孩整个家族真的是普通人家,哪怕女孩已经怀孕,其实女方爸妈最终也不会答应这门亲事,这不是猜测,这是事实,这是我们后期走访以及笔录得出的最终结论。
为什么?
因为这事儿彻底闹大了,后期做笔录的时候,女方那边有多位亲戚坦言,在双方谈崩之前,女方爸妈最初是想要隐瞒这件事,毕竟,传出去对女孩影响不好,但由于女孩父亲把男孩给打的实在太狠,怕出事儿,所以就只能找家里【懂行】的亲戚商量,得知未成年就算自愿也属于强女干之后,最终选择了先发制人直接报警。
除此之外,小县城本就不大,当时女孩父亲动手的时候,最后男孩跑了,女孩父亲一路追下来,整个过程闹的鸡飞狗跳,导致许多街坊邻居已经猜到了事情始末,这件事其实就已经瞒不住了。
女孩爸妈后来找来几乎所有亲属一起商议这件事到底应该如何处置,得知男孩家里有权有势有钱之后,才最终应允了婚事,并且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里面有一个心理需要格外重视,那就是女孩的母亲,她最初狮子大开口其实只是一种试探,甚至完全可以理解为她真的是为了她闺女着想,想要要一份保障,要一个体面,出一口恶气,但后来慢慢的就是变了。
她之所以会提出要求男孩全家老少全部给她跪地磕头,一方面是因为男孩家有权有势,平时隐隐有点高高在上非常了不起的样子,但现在【你还不是得乖乖在我面前低头认错】,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双方后来几次【谈判】已经濒临谈崩,女孩母亲已经被彻底架起来了,骑虎难下,觉得自己要是不继续坚持,女儿本来就是被强女干,以后在男孩家更加抬不起头做人,所以女孩母亲非但没有丝毫退让,反倒是隐隐有得寸进尺的意思,
这是女孩母亲亲口所述。
关于这种心理,在十年后,在二十年后,出现的趋势要更多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那么多年轻人原本明明感情很好,但却在结婚之前甚至结婚当天闹翻的主要原因。
诸如【事先没商量过突然提升彩礼,增加下车费等】各种奇葩要求屡见不鲜,简直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可问题是婚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而是要双方共同努力共同付出共同承担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单方面攫取是不可能家庭美满的,这也是后来那些年年轻人离婚率会那么高的主要原因,这是整个社会风气导致的。(请注意,我个人不缺这些,我也绝对没有要偏帮男人说话的意思,单方面攫取可并不是单纯指的任何一方,女方单方面攫取男的我见过,男方单方面攫取女的我同样也见过很多很多。)
在本案中,如果把女孩母亲后来提出跪地磕头换成别的无理要求,男孩家里这是有钱,若是换成一个没钱的普通家庭,就没有任何本质区别,简单概括来说就是魔怔了,要不然你想想亲眼所见或者在新闻里见到的那些奇葩要求,你觉得哪个是正常人能提出来的?
关键是那些无理要求就算暂时拿捏了新姑爷,您就不怕婚后姑爷想办法找补加倍奉还?就这么想着盼着女儿离婚吗?
比如本案中这个女孩母亲就是觉着男孩最初就是被定性为强女干,女孩母亲上头了魔怔之后隐隐有点就是要用这事儿来拿捏男孩全家一辈子的意思了。
但她忘了有个词叫做物极必反,归根结底这种做法并不是嘴上说的为了儿女追求幸福,其实是为了面子,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罢了。
男孩的爷爷死后,女方那边最终也选择了打胎,多说一句,后来女孩严重抑郁自杀过多次,也报警过多次,男孩这辈子也不清闲,就算他取保候审,可这件事他不只是要承受法律的制裁,可他爷爷不在了。
无论如何,他爷爷的死跟他这件事都脱不了干系,家里人对他的埋怨绝对不可能少。
至于双方两个家族,那都已经不只是老死不相往来了,反倒是来往非常密切,完全可以说是鸡飞狗跳,后期男孩家为了报复几乎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女孩家又报警过多次。
男孩家甚至让人拿着喇叭播放提前录好的录音在女孩家楼下循环播放,甚至还让人写了各种花里胡哨的玩意复印出来,以传单的形式洒满了女孩家住的小区,连女孩爸妈的农村老家,包括女孩母亲的娘家那边都没放过,搞的沸沸扬扬。
男孩有错吗?这是必然,而且是大错特错,强女干这种事是刑事案件,没有有意或无意,一天是强女干,一辈子就都是强女干,就算他真的是在谈恋爱,可他谈恋爱并且发生性关系的对象是未成年。
再次强调,与未成年发生关系,无论女孩是否自愿,都属于强女干。
但在现行法律中,男人没有被女人强女干这个认定,比如同年发生的一件事,某市三位有钱妇人与一位年轻帅小伙儿生命大和谐,结果帅小伙儿当场猝死,这该如何认定?
肯定不是强女干。
整件事最初的导火索仅仅是因为小男孩与小女孩一次恋爱,可最终,已经退休本应颐养天年的老人死了,肚子里还没出世的孩子也死了。
两条生命就这样没了,到底是谁的错双方各执一词,各说各有理,谁都说服不了谁,可多年以后回首看看,又有谁想过,那位老爷子,那位还没出世的孩子,何其无辜?
小男孩与租房壮小伙儿C,这两个案子具有很强代表性。
一个是家境优渥,刚满14岁就敢跑到女孩家里胡作非为,说句胆大包天绝不为过,甚至已经让女孩怀孕,就城东警区做的那笔录内容比网文里早年的小黄文还精彩,14岁就已经如此逆天,以后长大还了得?
另一位家庭困难,已经24岁还没谈过恋爱没有对象甚至连女孩的手都没牵过,却鬼迷心窍经不住诱惑一步一步泥足深陷,陷在简化版仙人跳里出不来。
C比小男孩大了整整十岁,而敢耍美人玩简化版仙人跳的女子B又比C足足大了二十岁。
前者以一老一少的死亡为代价,可事实上后者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我们大多数人小时候读书时,整个青春期大多数家长与老师对谈恋爱这件事视为洪水猛兽,等孩子长大了又开始不停的催婚相亲,这本身就有很大问题。
租房的壮小伙儿C,由于家境贫寒的缘故,从十来岁从村里来县城打工,几乎一个月都见不到家里人一次,他也没有对象情感缺失,最终被一个大他二十岁的农村妇女轻松拿捏。
而那位家境优渥的14岁的小男孩则刚好与之相反。
我仔细对比过两人的笔录:
1,壮小伙儿C,24岁,家境贫寒,老实本分,性格内向甚至完全可以说是自卑,连句话都说不利索,与人交谈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也很少会主动跟街坊邻居打招呼,大多数情况下是别人问什么他答什么,然后就没有话了,从来不会主动提起一个话题,经常低着头,前额头发很长,经常会下意识的遮住眉眼,平时与女同事更是几乎零交流,已经到了24岁的年纪依旧不会也不知道该跟女孩聊什么。
我重点关注过一点,C从小到大,他爸妈教他的都是要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要脚踏实地。
在学校期间他是老师眼里的老实学生,在家里他是父母眼中的老实孩子,从来没欺负过同学,就算被同学欺负了也不吱声,几乎可以说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此之前从来没给爸妈惹过麻烦。
辍学之后在水泥厂是闷声苦干的老实员工,但升职加薪的事儿从来都与他无关,甚至经常被小组长责骂,被同事刁难,但从来没有发过火,发生矛盾也几乎没有解决的能力,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2,小男孩14岁,家境优渥,性格外向大大咧咧,自信阳光,神采飞扬,甚至完全可以说是飞扬跋扈也绝不为过,从小到大到处惹是生非,小小年纪就已经非常擅长打扮自己,奇装异服也好,名牌服饰也罢,全部如数家珍,哪怕是进了派出所,经历最初的慌乱后面逐渐放松下来之后,迅速恢复自我,他明明犯了罪,但14岁就已经极其健谈,时不时甚至还会幽默自嘲两句,与人对话时平视甚至完全可以说是直视。
他似乎非常清楚的知道,虽说他对象是未成年,可他自己也是未成年,再加上他家里的能量非常大,他似乎知道我们压根就奈何不了他。
我重点留意过,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从小到大,他爸妈对他的教育方式就是被人打了就自己打回去,如果受了委屈回家一定要跟爸妈讲,爸妈自会给你讨一个公道。
从幼儿园开始他就会抢同学玩具,从小学到初中所有出风头的诸如表演节目一类的他几乎从未缺席,平时向来只有他欺负同学的份儿,从来就没有被同学给欺负过,关键是他学习成绩一直都还算是非常不错,初中时期就已经成为整个学校的风云人物。
老师能管得了吗?能,至少学习一直没落下,但要真说管得了,这孩子打架旷课谈恋爱,被叫家长已经是家常便饭,连他自己都已经习惯了,已经到了压根就不当事儿的地步。
关键是这厮非常有人缘,不只是在男同学堆里号召力极强,还非常受女同学喜欢。
根据笔录显示,小男孩自己曾经坦言,那个13岁的小女孩的确是他第一个女人,但却并不是他的初恋。
在此之前,他已经谈过三个女朋友,牵手亲嘴什么的能做的事全都已经做了,就差最后一步,而且一直到出事之前,他一直都还跟那几个女朋友有联系,从来就没断过。
他都已经把女同学肚子搞大了,外面居然还有几个女朋友,他才14岁,而那位已经24岁的小伙儿C在被女子B设计之前连女孩手都没牵过。
人世间的悲喜果然是不相通的。
写到这里我停下来点了根烟,突然沉默了许久。
这两个人以后的人生会是怎样的呢?
壮小伙儿C,虽说我们最终查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可这事儿依旧还是闹的太大,我们出警到现场的时候,附近的大爷大妈以及部分想要【行侠仗义】的街坊邻居就已经到了,男子A表现的要揍死他纯粹是在演戏,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到这儿其实就已经瞒不住了。
因为那里本就是出租屋密集区,人多口杂,那里不只是有他水泥厂的同事,还有附近几个厂子的工人,这事儿就已经迅速传开。
就算最终我们认定他不是强女干而是被人设计,但他跟女子B之间的事儿是事实,他厂子里的同事们会如何议论他?会不会把他的事拿来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直接当面调侃?
关键是这事儿谁都不管了,嘴长在人家自己身上,谁还能堵住他们八卦的那张嘴?
而且小伙儿C的性格本就极其内向不善言辞,他恐怕很难自辩,主要是这种事儿本来就没法自辩,只会越描越黑。
他以后要在水泥厂如何继续工作?他就算辞职,可附近厂子大多都已经知道了,流言猛于虎,他到底该何去何从?
都不用说他已经到了适婚的年纪该如何找对象,他到底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都是个很大的难题,万一钻了牛角尖,那就更加完了。
小男孩呢?三五年后他应该就会开始考大学大学,十年左右他大概率已经出国留学归来。
这年月出国留学还是非常盛行的,关键是小男孩整个家族里足够有钱,他想要去任何一个国家留学,家里都完全可以支撑的起。
甚至就算小男孩没考上好大学,以他们的财力也完全可以直接送他出国留学。
到时候镀金归来,那就是传说中的海归。
有这样一层身份,再加上他家有钱,他会缺对象吗?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从初中就已经学会脚踩几条船,估计到时候大概率可以更加如鱼得水。
两相对比,何其荒谬?
可这就是现实啊,而且现实大概率只会比我能想到的差距更大也更加荒谬。
有些事我们普通人是改变不了的,但也有些事我们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已经为人父母,是不是可以尝试着不要再一味的单纯强调让孩子老实本分脚踏实地?
我并不是说老实本分脚踏实地是错,可如果真的把孩子给教育的连句话都说不利索,那倒真的是老实听话,可等他长大成人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后来我也有了儿子之后,我对我太太常说:“孩子小时候不省心等他真的长大了或许就能让咱们省心些。”
“孩子小时候一直让咱们非常省心,那等他长大了恐怕才是真会变的让咱们非常不省心。”
“所以,别总是凶他,别总是哪儿哪儿都要管着他,只要他不为非作歹,那就随他,开心就好。”
(一个人的性格,三分来自环境,七分来自童年,如果一个人他与别人截然不同,你千万不要问他经历了什么。-----by《一半人生》)
(字数太多了,写不完,下一章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