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大结局
杨丽和陈军都是轧钢厂的员工,结婚审批很快就下来了,两人隔天就去领了结婚证。
婚后,杨丽和陈军就搬进了自己的小家里面。
杨齐不仅仅把家具全部配备好了,还放了不少米面和腊肉之类的东西在房子里。
同年,老杨家第三代出生了。
娄晓娥给杨胜生了个大胖小子,杨胜为其取名杨文。
娄半城有了外孙,送来了重礼,一把百多克的黄金长命锁,一块玻璃种的玉观音,还有金镯子之类的一大堆。
同时,旱灾席卷全国各地,粮食减产三成以上。
四九城里,每个人的定量粮减少两成。
岗上村由于种了几百亩红薯和土豆,产量也不错,除了留下村里人吃的,本来准备全部卖给杨齐的,却是被公社截胡了。
全国各地都缺粮,公社下面有一个村多出了几百万粮食,虽然都是粗粮,但也是大喜呀,公社领导立即来到岗上村,和张村长沟通后,这一批粮食,全部由公社拉走。
当然,张村长也是问了杨齐的意见,杨齐自然是同意的。
周家父子的收购行动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
在这期间,杨齐见了三个遗老遗少,再次收购了七百多件东西,不过大半是用米面和肉结算的。
60年,干旱持续,粮食再次减产,四九城定量量再次减少两成。
鸽子市里,粮食价格飞涨,大米价格已经超过了一块钱一斤。
空间里的大米有不少,杨齐偷偷摸摸的去鸽子市出手了一部分。
家里的粮食一直是由杨齐负责,倒是从来不用粮食不够吃,当然,杨齐也会偶尔去供销社买一点粗粮,毕竟谁家都缺粮,得做做样子。
这一年,在杨齐的安排下,周家父子用米面和肉换了十根大黄鱼,三十根小黄鱼。
娄半城还在杨齐的怂恿下,通过自己在港岛的关系,从东南亚收购了五千吨大米,分了好几次偷偷运到国内,捐给了国家。
这件事国家大为赞赏,娄半城以爱国商人登上了报纸。
61年,大旱的第三年,全国饿死了不少人。
沟河里的水几近枯竭,水里根本见不到鱼。
好在岗上村后山的那个大水潭,由于在深山,水位下降了不少,方便了杨齐捉鱼。
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人来这里捉过鱼,鱼那叫一个大呀,就连十多斤的大王八,杨齐都抓了不少。
凭借这个大水潭,杨齐不仅仅往轧钢厂送鱼,还直接和鸽子市的负责人合作,隔几天就送一点鱼过去,每个月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由于是大旱的第三年,粮食是有价无市,杨齐让周家父子再次换了不少黄金。
62年,随着春雨降下,大旱算是结束了。
杨齐再次约见了娄半城说服其前往港岛,同时帮忙带走周家父子。
周父本来就是开典当行的,杨齐让其带走了不少玉器,在港岛开一家玉器店,积累资本,再购买楼房地皮。
这一年,人民解放军驻雪区、XJ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领土的印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
战争结束,大哥杨战终于退伍回来了。
在这一次战斗中,大哥英勇杀敌,立下了不少功劳,不过自身也受了不轻的伤,这才退伍。
大哥的工作是街道办派出所的副所长,还算是不错。
回家不到一个月,在老爹的介绍下,大哥结婚了。
大哥的结婚对象正是老爹战友的遗孤。
这一年,杨齐当舅舅了。
杨丽生了一个闺女,杨齐稀罕的不得了。
二嫂娄晓娥也再次怀孕,同时,在娄半城夫妻俩离开了四九城后,娄晓娥直接登报说明自己和娄半城夫妻俩断绝关系。
66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家里就刘小萍符合条件,但是上山下乡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何况还是一个女生。
所以,杨齐在过年后,就花了一千块钱,给刘小萍买了一个轧钢厂宣传科的工作。
全国各地,运动盛行,一些根本不入杨齐眼的跳梁小丑也加入其中,整天张牙舞爪的。
不过,老杨家不仅仅有着三位退伍军人,还有着获得过见义勇为和优秀工人奖项的杨齐,倒是没人敢了挑衅。
而且,杨齐现在已经是轧钢厂采购科科长,是轧钢厂厂长兼改革主任李怀德的亲信,谁敢惹。
就算是院里的年轻人,那也是只敢在院外吆五喝六。
面对这样的大势,杨齐没有能力反抗,只想保护好自己在乎的人。
期间欢欢和妮妮两个丫头也成年了,杨齐直接把两人安排在了采购科,就在自己的眼下,当然两人的采购任务都是由杨齐完成的。
79年,运动结束了,华夏即将腾飞。
前往港岛十多年的周家父子以港商的身份重回故土,同行的还有周浩然的妻儿。
杨齐本来还担心,周家父子会把自己甩开,不过却是想多了。
在这十几年中,周父凭借毒辣的眼光,在港岛站稳了脚跟,在那一箱箱玉器的帮助下,成为了港岛有名的富豪,并且听从杨齐的安排,在房地产低迷的时候,抄底了不少楼房和地皮。
这一次,回到四九城,一家人就先来了杨家。
周父郑重的把一切交还给杨齐,不过杨齐不宜露面,明面上的掌控人则是周浩然,周父则是过上了颐养天年的日子。
杨齐凭借先知先觉,以及周家父子带来的大笔资金,大刀阔斧的开干,成为一名爱国的财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