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80小林场,我是护林员

第3章 满山都是宝

  朱大福乐颠颠的跑回去了。

  这好消息怎么也得跟家里说一声。

  顾元伍来到了东头。

  这个家他太熟悉了,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

  望着院子夹的板帐子,他一下想起来,这是去年自己爷仨一起弄的。

  顾元伍的老爸顾诚是龙山经营所食堂炊事员。

  以前干的很杂,采伐和后勤都干过。

  也不知道怎么地,老顾的厨艺得到了经营所主任的青睐,他就转换了门庭,成了炊事员。

  工资从31块涨到了41块5。

  这还是沾了去年整个林业局涨工资的光,上调了一级。

  再涨就要等着他当上厨师了。

  老妈芦明素,没啥文化,除了操持家务,把家里前后园子拾捣出来,就是跟着家属队干活,每天1块钱的工资也是外人羡慕的资本。

  老弟顾元弟,今年就初中毕业了。

  至于还去上不上高中,这就要看他自己的意愿了。

  不过,当年老弟可是没去上高中,一直跟着家属队混日子的。

  按理说,顾家一个月的收入有六七十块,日子应该很宽裕才对。

  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先不说家里有两个大小子,能吃还不挣钱。

  就是老顾经常接济老家就是个无底洞。

  他老家还有个妹妹和侄子,每个月得寄10块钱回去。

  娘家这边也得接济着,5块10块的寄钱也是常事。

  剩下的钱,也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给孩子交学费,买点书本学习用具,得用钱。

  每年也得给孩子做身新衣服,得用钱。

  每个月的粮油,得用钱。

  顾元伍在蔡家岗上一中两年,食宿费也不少。

  这样算下来,顾家紧紧巴巴。

  要不是老顾在食堂当炊事员,还能偷偷摸摸的往家里拿点剩馒头啥的,顾家都得吃了上顿没下顿。

  真正好过的是双职工家庭,一个月的工资上百,还有就是上山采伐的职工,干着最累的活,挣着最高的工资。

  有的人,一个月各种补贴加起来,能挣二三百。

  上山采摘山货,是补贴家用的一个办法。

  职工个人上山采摘也是可以的。

  不过,你不能耽误工作,都是利用业余时间。

  再说了,你一个人能采多少?

  山货的采摘都是季节性的。

  各林场在应季的时候都会放几天假。

  这几天就是职工们搞副业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长期脱离单位不要工作了去干这事。

  所以,林场职工家家都有点山货,可都不多。

  真正采山货的主力是林场的家属队。

  顾元伍一进家门,就雾气昭昭。

  雾气里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谁呀?”

  这声音太熟悉了,顾元伍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妈,是我。”

  “拉木头回来了?”

  “嗯。”

  “饿了吧?馒头一会儿就蒸好了。”

  “妈,我吃了。”

  顾元伍摸着黑往厨房走。

  雾气里,一盏昏黄的电灯挂在厨房的顶上。

  老妈芦明素正往灶坑里填着烧柴。

  “妈。”

  顾元伍看着忙碌的老妈又喊了一声。

  芦明素抬起头,看了儿子一眼。

  “干啥?”

  “没事,我就是叫叫。”

  顾元伍鼻子发酸,眼睛红红的。

  他在十几年前就没了妈妈。

  现在,看到年轻的老妈,依然是那么神采奕奕,顾元伍的激动可想而知。

  “你咋了?”

  老妈发现了儿子的异样,问道。

  “呃,没事。我老弟呢?”

  他赶紧转移话题。

  见儿子不答,卢明素也不追问,而是回答道:“他啊,谁知道上哪儿疯去了。”

  正说着,房门被拉开了,一个带着变声的声音喊道:“妈,饭好了吗?我饿了。”

  “老弟!”

  顾元伍喊道。

  “哥?你们回来了?”

  顾元弟那张青涩的小脸出现在他的眼帘里。

  “啊,回来了。”

  顾元伍压抑着内心的激动,问了句,“到哪儿玩去了?”

  “嗨,在同学家玩了会儿。”

  卢明素擦了擦手,把锅盖掀开。

  一股更大的蒸汽冲天而起。

  整个厨房变得模糊不清了。

  “一天天的,就知道吃。”

  卢明素等蒸汽冒了一会儿,才伸手去拿馒头。

  她嘶嘶哈哈的发着声音,许是这样能减轻些指尖的痛苦。

  她拿起一个白森森煊腾腾,个大饱满的大白馒头来。

  赶紧放到嘴边使劲儿的吹着气。

  馒头在她的手指尖上下跳动,像活了一般。

  顾元弟伸手就抓。

  “小心,烫!”

  芦明素赶紧警告。

  顾元弟哪里管烫不烫的事,馒头在他的手上继续跳着舞。

  吭哧一口。

  雪白的馒头上就缺了一个口子。

  而顾元弟的嘴巴张的大大的,就是不合拢。

  嘶哈嘶哈的喷着粗气。

  还一只手捂着嘴巴,生怕嘴里的馒头掉了。

  脚下左一脚右一脚跺着。

  那样子活脱脱就是一只大马猴子。

  老妈赶紧骂道:“看看,看看,烫着了吧?!活该!”

  顾元弟终于把嘴里的这块热馒头咽了下去。

  一脸堆笑的讨好道:“妈,我饿了。”

  芦明素剜了儿子一眼,一脸的恨铁不成钢。

  “哥,给你。”

  顾元弟掰开一半馒头递给顾元伍。

  “我不饿。”

  “吃吧,咱妈蒸的馒头,可香了。”

  他把半个馒头塞进顾元伍的手里。

  芦明素瞟了一眼,也不说话,嘴角泛起了一丝笑意。

  顾元伍吹了吹气,也吃了起来。

  那股久违的麦香味在他的口腔里萦绕,把他的口水都逗了出来。

  芦明素把锅里的馒头捡进一个搪瓷盆里,又忙着蒸下一锅。

  顾元弟拉着顾元伍进了客厅。

  说是客厅,其实是客餐厅一体的房间,同时还是主卧室。

  在靠北的这侧是一铺大通炕。

  炕中间隔了一堵火墙。

  靠近门的这铺炕是爸妈的主卧室。

  靠里边的小炕是顾元伍和顾元弟两人的。

  在这堵火墙墙头上,有一个电灯开关,是拉绳的。

  这样,两边的人都能控制电灯。

  屋里还是老样子。

  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

  一个靠边站松木桌子,这是他们家主要的家具之一,四把松木方凳,已经坏了一个,只有三把凳子能用。

  靠西边是一个衣柜,柜门上钉着块浅蓝色的布帘。

  柜子里就是老爸老妈的主要衣物。

  在衣柜旁边是一个五斗橱。

  这个五斗橱除了五个抽屉外,还有一个柜门。

  里面也是放衣物的。

  对了,五斗橱上还有一个木头盒子的收音机。

  不过,收音机已经坏了。

  这是他们哥俩的杰作,被他们拆零碎了,只有这个木头盒子是好的,其他的电子零件已经还原成了零件状态,装在这个木头盒子里。

  为了这事,他俩被老爸打的哭爹喊娘。

  老妈不但不拦着,还一个劲儿喊,“败家玩意,使劲打!”

  这些画面在顾元伍的脑海里一闪即逝,他嘴角含笑,指了指收音机,问道:“收音机还没修好?”

  顾元弟咽下最后一块馒头,看了看那个木盒子。

  “没有。”

  “哥,你说我上不上高中啊?”

  “上啊!”

  顾元伍答道。

  “我在家属队也有工资,你就安心的上学吧,别想着下来的日子舒坦。”

  “可我不想上。”

  顾元弟愁眉苦脸的说道。

  “咋的?”

  “我学不进去呗。”

  “那你也要高中毕业,以后你就知道了,没有文化干啥都不行。”

  哥俩正说着话,房门一开,一个人走了进来。

  “爸,下班了?”

  顾元弟人机灵,嘴也甜,抢先跟老爸打招呼。

  “嗯,还没吃饭呢?”

  “没呢。”

  顾诚看了眼大儿子。

  问道:“李二家的木头拉回来了?”

  “嗯,卸在路口了。”

  “为啥?”

  顾诚好奇的问。

  顾元伍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明天你去他家问问,啥时候拉回来,你去帮帮忙。”

  “哎。”

  顾元伍答应一声,略一犹豫就把中心护林站的事说了。

  “是吗?这是好事啊!”

  顾诚一脸惊喜的说道:“要是你能进护林站,也算是正式工了。”

  顾诚把身上的大衣脱了,又说道:“我去他家一趟,再细打听打听。”

  说着话,他转身到厨房,跟芦明素说了一声,就出了门。

  顾诚回来的时候,一脸的喜色。

  顾元弟比顾元伍这个当事人还积极。

  “爸,咋样?”

  顾诚慢条斯理的坐下。

  “把我那瓶酒拿来。”

  芦明素拿来酒瓶子,说道:“啥好事啊?”

  “元伍进护林站的事应该能成,李二说了,来咱们这儿的护林监督员是他朋友,他能说上话。”

  时间一晃就进入了四月。

  山里向阳的积雪都开始融化了。

  经营所南面的木沟河,北面的二更河,西边的南北河早就化开了。

  三月份的时候,就开了冰排,如今进入了四月,雪水下来,河水暴涨。

  这天郝春花来了。

  她拉着芦明素说道:“家属队今天上山,采黄瓜香去。”

  “出了吗?”

  “满山都是,元伍呢?”

  “他去大福家了。”

  “那你告诉他,今天开工了,到办公室集合。”

  芦明素把顾元伍喊回来,准备准备,又喊上了朱大福,一起往集合地点去了。

  龙山经营所的管辖地域包括木沟河和二更河。

  经营所的驻地就在木沟河与南北河的汇入口附近。

  汇入口以南的河段是南北河,以北的河段被称为讷谟尔河。南北河也是沾河林业局与长水河农场的分界线。

  龙山经营所在南北河的东侧,而长水河农场在南北河的西侧。

  河上有一个一百米长的木制大桥。

  这是龙山经营所连接外界最便捷的通道。

  二更河在经营所的北侧,它是汇入讷谟尔河的一条支流。

  在木沟河的南侧,分布着大山。

  最近的是云台山,更远的是赤家山。

  更南侧的是云寨山,烧花山。

  这是与通北林业局的分界线。

  在木沟河的北侧分布着长石山,东沱山。

  这两座山夹在木沟河与二更河之间,在二更河的南岸。

  在二更河的北岸,分布着太花山和大里山。

  翻过这两座山,就进入了跃进经营所的地界了。

  有人问,在赤家山、东沱山和大里山的东面是哪里?

  那里就是小兴安岭的山脊地带,也是最高的地方。

  沾河林业局的主要采伐区和林场要翻过这条山脊,进入更东边的原始森林。

  如果再问,更东边是哪里?

  那就进入伊春的友好林业局了。

  芦明素,郝春花,顾元伍,朱大福赶到经营所办公室的时候,家属队的男男女女早就来了一大群。

  家属队队长是主任媳妇,也只有她能指挥的动。

  “每人一个丝袋子,这边有绳子,准备一下,马上出发。”

  乱哄哄的人群听到队长的话,安静了片刻,又闹哄哄的。

  突突突突!

  一辆胶轮拖拉机挂着后斗突突突的来了。

  队长打开车门上了驾驶室。

  其他人拿着丝袋子和麻绳乱哄哄的挤上了后斗。

  顾元伍灵活,先爬上了车。

  朱大福晃着一身肥膘喊道:“元伍,拉兄弟一把。”

  顾元伍拉了他两次,硬是没拽动。

  “你自己倒是使劲啊!”

  俩人一顿折腾,总算是把朱胖子拽上了后斗。

  惹得其他老娘们都哈哈大笑。

  朱胖子也不在意,咧嘴跟着直乐。

  顾元伍把老妈拉上车,郝春花也跟着上来了。

  一个后斗要挤下这么多人,可是有点困难。

  队长伸出头喊道:“别挤了,后面还有车。”

  “今天去哪座山啊?”

  顾元伍好奇的问。

  朱胖子消息灵通。

  “听说去赤家山。”

  胶轮车喷吐着黑烟,发动机的轰鸣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

  远处的大山正泛着浅绿。

  赤家山的走向跟小兴安岭是一样的,都是西北东南走向。

  而他们现在要去的,是赤家山的西南坡,这正是向阳的方向。

  虽然才进入四月,可是大山向阳坡已经满眼的绿意了。顾元伍知道,满满一山的宝贝正等着他们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