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被告知死亡日期?我追求热血!

第33章 珠峰之上,跳!

  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那一面飘扬在珠峰上的红旗。

  所有中华儿女的骄傲。

  外国一些不相干的外国人见识也是颇有感慨。

  在世界之巅看到象征着自己国家与民族的旗帜,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啊!

  只是可惜这面旗帜不是他们,而是许林。

  直播间内,声浪迭起。

  “泪目!”

  “真是个传奇人物!”

  “我们又是第一!”

  “这是六千年悠久文明所孕育出来的英雄,华夏之独有!”

  “前排合影!”

  “能看到这一幕,三生有幸!”

  鲜艳的国旗为单调的珠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扎眼。

  媒体观众都以各自的形式发布到了网上,为众人带来在历史性的一刻。

  一度引发了极其热烈的讨论。

  此间,微博话题“#雪山上的红白黑#”,更是热度居高不下。

  “网友1:太震撼了!”

  “网友2: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色彩!”

  “网友3:熬了一夜,全程看下来的,主播真的不容易!”

  “网友4:+1,喝了五瓶红牛,感觉离死不远了!”

  “网友5:最牛逼的户外主播,没有之一!路转粉!”

  ……

  在顶峰逗留了大概十五分钟,许林开始整理装备,为从天而降做准备。

  不经意间,他低头一看,看见了自己脚下,似乎有一种奇怪的东西。

  于是许林靠近用手去将上面的雪拨开。

  下一秒。

  一块古老的海螺化石,突然映入眼帘。

  许林有些意外,没想到居然发现了这个东西。

  拿起这块化石,许林对着镜头咧嘴笑了笑:“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

  手里的“破石头”,把观众们搞得一头雾水,猜了半天也没猜出个所以然来。

  “石头?”

  “这不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吗?”

  “难道是坨屎?”

  “2333333”

  “脑洞不是一般的大!”

  “赐刑部尚书御制刑具一套!”

  ……

  化石手掌般大小。

  反面很光滑,正面则盘踞着一个早已石化的巨大海螺。

  拉近镜头,许林跟观众们解释道:“这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它是一块海相岩层独有的海螺化石。”

  “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片海洋。”

  “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原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古地中海。”

  “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地壳运动的趋势,开始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

  “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了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史称‘喜马拉雅运动’,使得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摆弄着手中的化石,许林一边比划,一边继续解释:“化石上面的螺纹,就是古海螺的纹理,是不是很像?”

  “卧槽,还能捡到化石?”

  “珠峰上的化石,值钱吗?”

  “全球独一份,你说值钱不值钱?”

  “666,还有意外收获!”

  “说是坨屎的真是给爷整笑了!”

  “原来这里以前是海啊……”

  无人机在绵延的山脉间急速飞行。

  借着这个画面,许林接着说:“喜马拉雅地区的地壳运动,至今都没有结束。”

  “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而且直到现在都还没停下来,始终都在缓缓上升之中。”

  “朋友们,这就是地球的力量,在覆灭一切的同时,总能缔造出不朽的杰作……”

  ……

  华夏TV。

  第五频道的直播间中。

  看到许林手里的海螺化石,李国忠两眼放光,眉头紧皱,心内更是倍感震惊!

  直呼不可思议!

  作为全华夏最顶尖的地质学家,他关于喜马拉雅冰川的研究,一直很有见地。

  然而,活了大半辈子,他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来自珠峰之巅距今几千万年的化石!

  这种举世未闻的珠峰化石,对于研究喜马拉雅山脉的地质变迁历史和岩层构造,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下一刻,当主持人向他询问化石出处时,他连连感叹:

  “太难得了,真的太难得了……”

  “李院士,您能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介绍这枚化石的来历吗?”

  克制住自己的欣喜,他朗朗而谈: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远在4000万年前还是一片浅海,但自3000万年以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使得印度洋板块插入亚欧板块之下,将珠峰地区抬起,从而逐渐形成山峰。因此,可以推定,这枚珠峰海螺化石的历史,距今应该在3000万年至4000万年之间。”

  “可以这么说,不论是它本身的价值,还是地质研究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化石这个东西的价值,本来不比古董,存世量很大。

  不过,珠峰上找到的这枚化石,与一般的化石可不同。

  因为一直以来,这里都是人类无法涉足的领域。

  即使天价,也不为过!

  紧接着,李院士沉吟着又说:“通过这块化石,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宝贵的地质信息。”

  “比如远古时期的高原生态地理、板块运动的形式变化、对应生物的存活时期、活着时候的形态特征和该生物当时的生存环境状况,都在一块化石上反应出来。”

  “甚至于对喜马拉雅地区的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借鉴意义!”

  这个评价相当高了!

  不过,对化石的学术价值,观众们倒不是很感兴趣。

  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个黑乎乎的东西,到底值多少钱!

  “卧槽,牛逼!”

  “听着好像挺值钱的啊!”

  “林神这次赚了!”

  “这东西能值多少钱?”

  “估计得一个小目标!”

  “什么?一个亿?”

  “你别扯了,谁出一个亿买这东西?”

  “震惊!某主播靠登珠峰捡化石年入千亿!”

  物以稀为贵。

  越是少见的东西,也就越珍贵。

  没有例外。

  消息一经传播。

  不仅仅是观众,好多世界级的收藏机构,私人博物馆,甚至是大收藏家,也都在暗地里对此摩拳擦掌了。

  因为在人类的眼中,珠穆朗玛峰一直都是神秘的代名词。

  能亲眼看到有人登顶已是不易。

  而能见到距今几千万的古生物化石,更是幸运之至!

  如今,这一切就掌握在许林的手中。

  一块小小的化石,吸引了全华夏乃至全世界科学人士、收藏高手和地质大咖!

  不过,根据华夏法律,这种东西是不允许倒卖的,但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偿捐献给相关部门。

  许林的想法也是如此。

  度过了极其艰难的调整,许林逐渐适应了峰顶的海拔。

  虽然说话的时候,还有些喘,但精神状态却是好了许多。

  直播间里,观众们对化石的价值大夸奇谈,越来越离谱。

  节奏也是一波未平,一波未起。

  为了稳住局面,许林笑了笑,第一时间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它的价值固然很高。”

  “但它并不属于我一个人。”

  “它属于国家,也属于全人类。”

  寥寥数语,引来了很多观众与科学家的支持与赞扬!

  “6666,大气!”

  “欧耶,意思是有生之年,我们也能有机会看到了?”

  “满满的正能量!”

  “如果每个主播都能有这种觉悟,网络直播也不会一直被人吐槽了!”

  “伟大之举,林神牛逼!”

  “一生只爱颜值主播赠送给主播能量饮料×10!——就冲你这句话,你的鱼丸有了!”

  “不负如来不负卿赠送给主播超级火箭×10!——果断路转粉,真的没毛病,礼物走起来!”

  “可爱死算了赠送给主播1000鱼丸!——泪目,穷学生没钱,攒了好久的鱼丸都给你了!主播,我会一直支持你的!”

  粉丝和观众,始终都是一名网络主播的保命根本。

  任何时候,它们都是在第一位的,千金不换。

  作为一名直播圈的公众人物,没什么能比收获群众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事了。

  此刻,除了直播间内的观众们,网络上好多相关机构的微博,也对许林捐献珠峰化石的正能量之举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华夏青年报,华夏地质研究院,华夏地质大学科研所,江南博物馆等众多单位,全都发文称赞了许林的行为。

  其中,最为激动的,当属研究了一辈子珠峰的李国忠院士。

  他真是做梦都没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还可以亲眼看到来自世界屋脊的远古痕迹!

  一言难尽,兴奋满怀。

  在连连感叹之余,老爷子自然也肯定了许林为地质科研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

  八点一过。

  初晨的阳光,普照大地。

  为远处连绵的雪山披上了一层金黄。

  寡淡的云层,随波逐流。

  无时无刻不再变化着。

  蓝天一望无际,清澈无比。

  风速开始逐渐回归于正常。

  瞧了一眼时间,许林决定不再逗留,即刻开始速降。

  真要是过了这个时段,鬼知道天气还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变化。

  对于高山跳伞而言,除了跳伞者的经验,还需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而行事。

  因为这会极大提高跳伞的成功率。

  通常情况下,高山空降,属于特技跳伞的范畴。

  对数据的要求非常严格。

  地面风速要小于11m/s,云底高大于2200m,2200m以下云量不超过5成。

  一旦超过这些数值,跳伞者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而且每超出一分,危险系数都会大范围提升!

  单从这个角度出发,珠峰伞降的难度系数,绝对是地狱级的。

  堪称极限运动中的极限运动!

  超强的风速和变幻莫测的气流,会使跳伞者随时都有碰壁的危险!

  此外,极具的海拔变化和云量,也会对伞降造成各种各样的阻碍。

  开伞时机,预判降落地点,飞翔姿势,每一处细节,必须保证恰到好处,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池。请下载小说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无尽深渊。

  因此,不论怎么看,这都会是一次超高难度的伞降!

  此时,各大网络直播间内的观众们,还不知晓许林的“疯狂计划”!

  当他在心里计较着伞降条件与降落地点时,许多人都在弹幕里对他的下山方式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因为下山要比登山难。

  这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8000多米的海拔,恶劣的气候环境,致使登顶珠峰的难度极大,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错一步,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然而,下山的路线却是更加凶险!

  专业的登山人士都知道,登山者在上山的时候,尚可以控制好平衡。

  但是下山,却未必能控制得好速度。

  尤其在珠峰这种地方。

  万年不化的冰川与雪坡。

  陡峭的三级台阶。

  还有登顶时几近透支的体力,都会使登山者举步维艰。

  北坡下山线路,全线平均坡度30到45度,如果出现失足和或者脚底打滑,绝无生还可能。

  “林神,下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感觉下山比登山还要难上数倍!”

  “海拔高,地势陡,下来也是一场硬仗啊!”

  “上去容易,下来难!”

  “主播,一定要平安回来,加油!”

  另外一边,国家登山队的队员们和一众大佬,也对许林的下山之旅,充满了担忧。

  这些人都是专业人士。

  对于下山的艰难,他们深有体会。

  据相关数据统计,这个世界,登山运动的下山死亡率,要比上山高出一倍。

  哪怕是3000米级别的雪山,也有近数十名登山者,曾在下山时遇到过不同程度的危险。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有名的人去挑战的。

  王永峰便是其中之一。

  2005年,在独自征服北美的一座雪山时,因为在下撤过程中突然滑落,他整个人都被卡在了一处岩石上,历经十多个小时才被救援直升机发现。

  由于跌落时登山靴丢了一只,导致小脚趾被冻伤,最终只能截掉。

  这种行为让当时的很多人都恐慌了。

  3000米级别的雪山尚且如此恐怖。

  更别说8844米的珠穆朗玛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