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江畔农业用地转商用?
“那好吧,不过即使有钱,我们也不能跟别人硬拼价格。”
杜诗胜还是有些疑虑。
“这个不用太担心,”赵子良调出土地信息给杜诗胜看。
“杜总你看,虽然这个地块已经不是农业用地了,但是标注的是其他。”
“也就是说其价值是难以评估的,也可能是未来规划的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或者住宅或者其他均有可能。”
“是啊,风险也很大啊。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杜诗胜考量道。
“也就是说不会有特别强的大公司介入,他们只会重资竞争有把握的事。”小美补充分析。
“我们的竞争对手只是些做休闲农庄、加工厂、仓库、汽车销售店之类的单位。”
“跟这些单位竞争的话我们倒是没有压力。”杜诗胜点点头,然后又遗憾的说道。“只是我们又不会真的开加工厂,那样的话拿到也没有什么用的。”
“高风险才有高回报嘛,小美的爸爸对规划方向是很熟悉的。”
白崇高接茬说。
“最起码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加工厂之类的就不用想了。”
“现在注重环保,沿江地块任何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产业都会被关停。”
白崇高暗示自己这边对土地规划发展方向很有把握。
“这个附近有个天鹅洲,曾经非常火热的民宿酒店、高档农家乐,因为可能造成水质污染,最近就被强制关停了。”
“也就是说,加工厂和烧烤之类的大型农家乐也被排除了?”杜诗胜开始盘算投资价值和风险。
“农家乐倒是没有排除,我估计这也就是发展的底线吧,只是看农家乐的档次,形象差的污染大的肯定就是不能开了。”白崇高接着说。
“我们所了解的政策方向是分流低端农家乐,引进高端庄园。”
“所谓的高端庄园,不就是别墅高尔夫红酒庄嘛。”
“这些跟你们地产业已经密切相关了。即使不让当做普通住宅卖,那也可以作为商业运营。”
“仓库物流什么的估计不会排除,但是仓库物流的成本控制很严格,只要我们出价比他们高一点点,他们就会退出。”杜诗胜开始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
“汽车销售店之类的,按理说他们能承受的价格属于商业地产,有可能叫价高过我们,但是也不用担心,他们自己是吃不下那么大面积的。”
“主要的竞争对手实际还是来自二三线的地产公司。”赵子良点开了一份竞争公司分析图。“他们跟一线公司拼不起已经存在住宅用地。”
“但是又想有未来的土地储备。”
“用较低的价格拿下商业用地,再找适当的机会等待政策调整,改为住宅用地。”“实际上商业用地也可以修建50年产权的商住楼了,在京城也销售得很不错。”“大家目前主要也就是博一下土地用途,从农业变非农后,到底会改到哪一级。”
“那你认为最终会改到哪一级呢?”杜诗胜诚恳地恭听赵子良的意见。
“我认为最终必然还是会改为商业和住宅用地。”赵子良斩钉截铁地说。
“何以见得呢?”白崇高虽然心里已经认同这个想法。
但是还是要听一听赵子良是如何分析的。
“我没有什么内部高人指点,我只是基于我自己对大数据的客观分析。”赵子良喝茶润喉。
“什么客观分析,说来听听。”杜诗胜兴趣高了。
“我调查了十几个重要沿江城市的土地开发历程。”赵子良又打开几个城市郊区开发对比图。
“不管是魔都还是武城,沿江的平地,早年确实有可能是一片滩涂。”
“古代居民没有把这些地方选为城市。”
“因为在江转弯的这一片区域,恰好就是涨洪水的时候最容易被淹的区域。”
“所以古代有说‘有钱不买江边地’。”
“但是,现在国家兴修水利,长江大坝起来后,洪水减少了。”
“而都市的堤坝经过连年的加固,已经足够抵御500年一遇的洪水。”
“500年一遇的洪水,触发概率比大地震还小。”
“08年大地震后,灾区重建,当地居民搬走了吗?”
“没有,不但没有搬走,而是建设了更坚固更美好的楼盘起来。”
“一是因为第一次大地震后,再发生同级地震的概率已经大大削弱。”
“随着技术的进步,建筑标准的提高,新建楼盘已经足以抵御同级地震。”
“所以在此之后,这里不但盖起了新楼,而且还有很高的市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