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乡土风情录

第1章 来时的路

乡土风情录 玉粟临风 1372 2024-11-12 16:43

  我的老家,是广东吴川的一个小乡村。

  村子依靠在田野边上。一条小河自北边而来,蜿蜒流过东边,最终汇入鉴江的下游。

  小河经过之处,土地低洼肥沃,宜种植水稻等作物。

  村子的西面和南面是旱地,耕地和林地并存,灌溉用水来自人工开凿的水井或低洼地。

  我,出生在八零年代末。

  小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单纯的农民,村中基本所有家庭都种地,大米和鸡鸭基本自足。有余的东西便在村北的豆坡圩出售。

  豆坡圩西高东低,东边就是村子最长的斜坡。

  325国道从豆坡圩穿过,商铺和菜肉市场便建在两侧。

  这两侧的一些商铺,有些是以前政府机关留下的建筑。

  以前的镇政府就在我们的圩里,但后来搬到邻村了,那里交通更便利,也有更广阔的土地方便集中规划办公场所。

  不过这些都是在我记事之前就完成式了。

  最新奇的应该是我们的镇教办,据说曾经就在我们的小学里。

  我们的小学在豆坡圩最东边的斜坡的南面,是镇中心小学,大概是托了当年镇府所在的福吧。

  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对学校的大门和教学楼有个模糊的印象,一排方方正正的破房子。

  后来我在黄埔军校旧址参观时发现,除了楼顶不是瓦的,柱子不是木的,两者的教学楼竟挺像的。

  不过,在我进去这所小学的时候,那排旧教学楼已经被拆掉了,毕竟真的太残旧了。

  但是,拆便拆干净嘛,竟然只拆了中间的,剩下两翼,后来成了一些人存放柴木和玩耍的地方。

  我在小学里读了七年书,小学六年和学前班一年。

  村里小孩多是虚七岁学前班,虚八岁小学。我比他们晚一年,和小我整两岁的弟弟一起入学了。

  后来我弟弟学前班上了一学期又回家里玩泥巴,也拖到虚八岁才学前班。

  至于幼儿园什么的,我根本就没这概念。不知道是那时才刚起步,我们错过了;还是家里穷想省这笔钱。

  反正我肯定也不会去读。我妈说我比其他小孩晚一年入学是因为我适龄时死活不肯上。

  小学念完后,我通过学科竞赛进了吴川一中。那时候初中部搞了一个新校址,初中部名字叫实验中学。我觉得叫这名字的学校肯定都挺叼,特别自豪。

  初中升高中时,我曾想过要不要报考湛江一中。考虑了一下自己的实力感觉不是很稳,我爸又不想我去,后来还是继续回高中部了。

  中学这六年,除了寒暑假在家里,周末还是多在学校里。一个月才回家一到两次,恐怕一学期不到十次。

  后来去了珠海广州这些地方,才发现那时候离家半个多小时车程真幸福。

  可怜我那时半小时车程也能晕车,而且我爸也不想我常回家,心疼车费,我也是。

  至于后来到珠海广州读书工作,那已经是远离家乡啦,没有一年有回家五次的。

  一人在外,有时挺怀念小时候简单的生活,但却已经回不去了。有时也会想念妈妈和哥哥做的饭菜,真香。

  我不像有些同学那么坚定的选择留在大城市,所以偶尔会纠结未来的路。

  我终究不是一个喜欢勇往直前不断攀登的人,比起耀眼的高峰,来时的路和那个起点,似乎让我更加怀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