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乡土风情录

第19章 水生生物:鱼虾蟹

乡土风情录 玉粟临风 2538 2024-11-12 16:43

  我们村子养鱼有几处池塘。

  离村子最远的,在村东两三百米外,江边,两口池塘。水质天然,养殖了一些对水质要求高的鱼。其中一种大概是鳙鱼。

  曾经有小伙伴在江边钓鱼没钓好,就溜到这池塘里钓。好在主人家不在,否则抓到了得挨揍。

  但是这两池塘效益估计不好,没多久改成养鸭的了,现在还在养。

  在村子南边,四口池塘,与居民房屋距离不过几米,多养殖罗非鱼。

  这四口池塘位于一条直线上,中间有水道相连。为了避免鱼走失,会有铁网隔着。

  按照水的流向,第一口池塘的边上是过去我们其中一个碾米店。

  第二口池塘是我和朋友华易“骑猪笼”的地方。在春冬水位下降时,这池塘会露出一片沙滩,我们把猪笼放浅水里,骑上去摇晃,说是扬帆出海。摇晃得太狠时,水里的波纹和摇感会让人有种驶出去的感觉,反而挺吓人的。

  第三口池塘水质相对好些,是夏天我们一群小孩“游泳”的地方。可怜我跟别人学了几次,还淹了两次,还是没在这学会游泳。

  第四口池塘比较深,我们都不敢惹,了解不多。

  时至今日,村里改造,前面三口池塘都填了,第四口则改成了观赏池塘了。

  小时候我看过一次捕鱼。

  先用机器把池塘里大部分的水抽掉,然后一群大汉穿上连体橡胶服,撒网,拉网,把大部分的鱼捞上来了。

  等他们处理完了,围观的一些大人小孩就会跑下去捡漏一些小鱼。

  在村子东南边,也是靠近民居的地方,也有一口养鱼的池塘。这个池塘同时也是我们那一片区排污的中转点。

  这口池塘应该也是主要养罗非鱼,因为这鱼生存能力强。

  我和这口池塘家一个小孩是同学,在他家做过几次作业。

  有一次他带我们在池塘边上转悠,他家看池塘的狗朝我们猛吠,然后被他踹了。

  这口池塘周围主要是野生环境,草木茂盛,不像村南那四口周围空旷且行人较多,所以容易被偷钓鱼。

  不过也由于这样的环境,在他家池塘出现水鸟、昆虫什么的也比较多。

  无论是这口池塘,还是村南的四口池塘,多出来的水都是流向了农田。

  虽然有铁网隔着出水口,但对于体型很小的鱼儿是没用的,它们也会流向农田。

  除了干农活,乡下孩子下田多是为了抓点活物玩,其中鱼虾蟹便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下田抓鱼虾蟹的时候,也是家里物品倒霉的时候。我们会把平时用来装菜的筛子、装水或洗衣服的水桶脸盆带下田。

  然后,拿着筛子在小溪里捞来捞去,捞到的鱼虾蟹就放到桶里或脸盆里。

  我们的那些小溪有些是混着生活排污的,或者各种泥土,一遍下来,不脏才怪。

  虽然我们溜回家之前都会认真洗一遍,但恐怕干净不了。

  不过那时对卫生很没有概念,虽然长辈们都知道这群崽子又下田捕鱼把东西弄脏了,并不在意。

  再说回捕鱼过程,一般两种策略。

  策略一是把鱼往狭窄的水域赶,然后用筛子去捞。这种方法简单,只是需要经常来来去去,容易漏掉那些身法了得的鱼。

  策略二则是直接用碎砖块和淤泥把一段溪流两端堵起来,然后用脸盆往外面放水,最后水位低了,里面的东西一网打紧(狠啊)。

  除了鱼,我们有时也会抓到虾蟹,黄鳝泥鳅等活物。这些我们村都没有养殖,野生的。

  再说到具体的种类,虽然我们养得最多的是罗非鱼,但是我们下田抓到最多的却是另外两种鱼。

  一种叫菩萨鱼,也叫中国斗鱼,我们本地名“菩萨菊”。这种小鱼像缩小版的罗非鱼,但往往带有橘红色。

  但不同个体颜色鲜艳程度差别很大,很鲜艳并且尾巴很长的那种被我们视为极品,抓到的小伙伴可以炫耀很久了。

  后来到城里发现,菩萨鱼还成观赏鱼了,并且颜色好看的很多。

  另外一种我们取名叫“虾鬼弄”,实在查不到相关资料。

  虾鬼弄比菩萨鱼更小,肚子老是鼓鼓的,尾巴细长细长,可以参考一下直升机主体部分。

  这两种小鱼我们抓得最多,并且常用瓶子或者瓦罐养起来。

  我试过把它们放在一起,弱小的虾鬼弄根本斗不过菩萨鱼,被咬死了(或许也吃了?)。

  我们养小动物也特耿直,自己吃啥就给它们吃啥,给得最多是饭米。

  我们养小猫小狗主要也是给饭米吃,狗要给它些骨头,猫得给些鱼肉鱼骨头。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我发现这行不通。虾鬼弄是铁定不吃饭米的,菩萨鱼最多吃一丢丢。

  所以常常养这两种鱼,也常常把它们养死了。

  后来有一种我们叫“石菩萨”的鱼种开始多起来(可能外来的)。

  这种鱼个头比上述两种大,长相也像罗非鱼,但其头部占比大并且硬得很。

  它们跳跃能力和生存能力超强,从瓶子里或者瓦罐里可以跳出来。跳出来后在外面滚了好久甚至体表差不多干了,放回水里又活过来了。

  更加狠的是,我曾有段时间把鱼养在楼顶瓦罐了。夏天的时候,瓦罐里的水被晒到烫手,一般的小鱼都烫死了,石菩萨没事!

  它们生性也很凶残,要是菩萨鱼、虾鬼弄和它放一起,很容易被吃掉的,甚至吃小的同类。

  给它们饭米它们也能吃一点,但胃口并不好。直到后来我在别的村一条小河里带回了金鱼草。它们吃得不亦乐乎。

  至于虾蟹,肯定更难养,估计都养不长,所以我都没啥印象。

  特别提一下蟹,我们那边的蟹靠近江边比较多,应该主要是生活在江里。另外它们的两个钳一般是一大一小,大的那个红色的。所以我们给这种蟹取名叫“红钳”。

  泥鳅我也养过,一开始看着它慢慢长大,后来发现它前面两鳍疑似长出两只小脚。

  我就盼着快点长吧,结果它开始忧郁了,经常趴水底不动,没多久就没了。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泥鳅是四脚蛇(石龙子蜥蜴)的幼年状态。但是看到四脚蛇的小幼“蛇”和疑似的卵才发现并非如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