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东在大连的大街小巷不停的穿梭着,寻找最适合建立分部的位置,不得不说高胜寒朋友推荐的几处都是非常不错的,不管是位置还是价位都是比较不错的,最终李辛东将目标聚焦在两处:一处是临主街的底上两层的商铺,比较醒目易推广;另一处是写字楼里的办公区,一层基本都是培训机构,便于合力共赢。两处距离目标园所差不多,各有利弊,李辛东拿不定主意,最终联系了孟玉成。
孟玉成问道李辛东他对这两个位置有什么看法。李辛东将两个位置的想法进行了陈述,首先临街的话醒目方便更多的人知道,容易树立品牌形象,曝光率高,但是容易单打独斗;其次写字楼里的话容易锁定目标群体,最省时省力的完成点对点的招生,但是相对而言不容易让写字楼外的人知道。听完李辛东的反馈,孟玉成沉思了一下,问道:“辛东,你觉得咱们在大连设立分支机构的目的是什么?”
李辛东楞了一下,随口说道:“第一步当然是更好的服务咱们的五家园所,第二步是扩大影响力,在全市的幼儿园推广……哦,我明白了,我知道该选择哪一处了,孟老师。”
“哦?说来听听。”电话那头的孟玉成饶有兴致的说道。
“我们要选择临街商铺,相对独立的办公、教学环境更容易、更有利开展咱们的项目,而且前期我们不需要点对点的招生,而是面对面的服务好一所所的幼儿园,所以我们的校址更像是品牌旗舰店。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孟老师?”李辛东若有所思的说道。
“基本正确,辛东,看来真的下功夫了,不过选择临街这处商铺还有一点比较好的就是可以把家长和孩子分开,二楼可以做学生训练、体验、一楼可以设计成接待、咨询,这样子功能分区明确。”孟玉成补充道。
“明白了,孟老师,那我和房东确认。”
“这事情让老刘出面谈,他比你灵活点,尽量把价格压一压,你跟着多学习一下刘文阳是如何‘谈判’的,这可是心理战。”
不用孟玉成说,李辛东自然也想到刘文阳出面比较合适,为人处事方面刘文阳确实有一套,李辛东也确实需要好好学习一下,毕竟“技多不压身”。
……
在刘文阳和房东的交谈过程中,一口一个姐的叫着,一会说着挣钱不容易、一会说着姐如何如何好,然而房东根本不买账,刘文阳感觉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对方根本不吃这一套。李辛东一看刘文阳吃瘪,忍不住上前说道:“是这样的姐,我们那也真是初来大连,想着做一些教育方面的事情,把我们公司在BJ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对家庭教育、亲子成长有帮助的经验在咱们大连这边推广一下,目前已经谈妥2、3家幼儿园可以做试点,但是费用基本没有,只能靠我们自己,所以没办法,我们是能省就省,也请姐看看能不能多少让让?”
“你们做什么教育的?”房东大姐好奇的问道。
李辛东赶紧把他们的业务介绍了一下,并且表示这次来大连做是受到教育局高度认可并推广试行的,如果顺利的话,房东大姐也是相当于为当地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
房东听完沉思了一会,说道:“房租一年是18万,给你们优惠1.2万,一年给我16.8万,合同一签5年,依据市场行情调整下一年的租金,装修免租期1个月,同意的话,现在办手续,我的资料都带来了。”
刘文阳和李辛东目不转睛的盯着房东大姐,房东大姐说:“怎么?不愿意?不愿意就算了……”“不不不!愿意大姐!愿意!愿意!”刘文阳和李辛东异口同声的说道……
送走房东大姐,拿着房子的合同和钥匙,刘文阳一脸不相信的看着李辛东,说道:“这王姐怎么就改变主意了?愿意降价呢?我费那么半天劲都不好使,你三言两语解决了,李辛东,什么情况?”
“我怎么知道,刘哥,可能是我比你更容易让她相信吧,也可能是我比你帅一点吧?”
“你可拉倒吧!”
李辛东也很纳闷,这王姐为什么就突然给出优惠价,而且主动提出出租给他们五年,这问题一直困扰了李辛东许久,直到很久以后,李辛东才知道房东王姐愿意以优惠价租房子给他们的真正原因,竟然真的是因为教育。
……
李辛东和刘文阳兵分两路,李辛东负责整个店面的装修设计,刘文阳负责方圆5公里内所有教育机构信息的收集。每天两个人见面说得对多的话就是累,两个人都是不停的跑,不同的是李辛东跑的是各个大中小型建材市场,面对的是琳琅满目的建筑材料,几天下来李辛东依然没有确定下来合适的装修材料。刘文阳是“明察暗访”各类教育机构,不管是冒充家长打探消息,还是从宣传单上寻找蛛丝马迹,几天下来还是收获颇丰,将周围的情况基本摸清了。
这天李辛东还是在某建材市场转悠,忽然被人拍了一下肩膀,将正在看地板的李辛东吓了一跳,以为是刘文阳来找他,忙回头正想骂他,看清来人后,立刻将骂人的词在线升级:“我靠!你怎么在这里,涛子!吓死老子了。”来人赫然是许久未见的哥们徐涛。
“你就准备在这人来人往的市场上和我聊呀,李老师!”徐涛戏谑道。
“滚一边去,走走走,前面找个地方坐下来聊。”李辛东揽上徐涛的脖子说道。
“你在这里干嘛?老师还逛建材市场呀!”徐涛好奇的问道。
李辛东白了他一眼,将自己这次来大连的原由说了一遍。徐涛认真的听完后,看了一眼李辛东,说:“走,带我去你大本营看看。”
李辛东二话不说,掏出手机就要打电话叫车,徐涛摆摆手,让李辛东跟着他来到一辆轿车前,上车后李辛东说道:“行呀,兄弟,混的那么好!大众带字母呀!”
“好个屁,又不是我的,朋友的。”发动汽车按照李辛东的导航两人出发了。路上两兄弟热情的聊起天来,徐涛告诉李辛东,他结婚后和老婆两个人开了个小的装修装饰公司,正好有个哥们在大连接了一个项目,分了他一点小活,过来做做,刚才是去建材市场结算尾款,那么巧就碰到了李辛东。说话间,两个人到了李辛东的校区,徐涛底上看了好几遍,又询问了李辛东对装修的要求和基本预算,最后徐涛用专业工具测量了一遍,给李辛东一些专业的指导建议。
看着自己兄弟那么专业,而且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李辛东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对徐涛说道:“涛子,要不然你……”
“打住,三哥!你是不是想让我来做这的装修?”徐涛打断李辛东的话。
李辛东点了点头,不解的看向徐涛。
“正因为咱们是兄弟,所以我才不能做。你的意思我明白,反正都是找人做,找谁不是找,找一个自己放心的不是更好。是吧?”
“装修这一行和其他有点不一样,我可以帮你设计、规划,但是买材料、装修我肯定不做,我可以给你推荐,但决定用哪款、哪家在你自己。你明白吗?”
李辛东可是从来没有做过装修的事情,对这块一窍不通,听到徐涛这样说,更是疑惑了。徐涛解释道,在装修这行,找熟人是一件非常容易闹不愉快的事情,因为材料这关谁也不能保证,虽然自己人肯定会用好材料,但是谁也无法保证质量;装修一般都是找工人来做,工人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效果也不一定。如果是找的外人,那么有问题可以直接找、甚至投诉、打官司都可以,如果是熟人的话,多半不意思意思说,放在心里又是个疙瘩,弄的很不舒服。不是相不相信、尽不尽力的问题,而是万事难料。
听完徐涛的解释,李辛东明白了一些,也就不再勉强了。两人聊了许久,当然不免在酒桌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在徐涛的帮助下,李辛东很快就选定了装修材料、施工单位,紧罗密布的施工过程中,李辛东也全程参与,见证了校区从毛坯房到一步步有初步的样子,可以说校区的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凝聚着李辛东的心血,仿佛就是自己的公司一样,没错,就是这样的感觉。
望着马上就可以开门营业的校区,李辛东心中涌现出一个词:万事具备,只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