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陈浩与嘉禾的几个“元老”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一致决定让年轻一代去奋斗,去奉献。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既要保持总目标、总要求的一致性,又应该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和不同人的具体特点,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引导人们在不同的层次和程度上、以不尽相同的具体形式来发扬奉献精神。
社会主义道德正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反对后进,将道德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形成的一整套联结与引导不同道德觉悟的人向上向善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规范体系。在其主导原则和价值规范中,追求奉献还是衡量人生价值高低的分水岭。
在每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奉献精神总是与回答时代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正是根据社会主义义利观,要求人们自觉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融入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中,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和默默耕耘的奋斗者。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千千万万在平凡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心上,竭尽全力地为社会、集体和他人服务、乐于奉献的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道路上,越是面临艰巨任务、严峻挑战,越需要无私奉献,越需要呼唤奉献精神。奉献精神往往具有最朴实的价值追求,心有大我、心有大爱、心有责任,方能赤诚奉献。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就是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的要求,内化为识大体、讲奉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书写建功新时代的感人奉献故事,凝聚起万众一心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既然定下新目标,就要去实现。
陈浩与众人来到冀鲁豫交界较穷的山村邵庄村。该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距离XT市大约百里,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这里四面环山,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民风纯朴,是很多城里人最最向往的田园生活之所。核桃、板栗、柿子、大枣、苹果、山楂,应有尽有,尤其特产太行板栗,更是远近闻名。
冀家村乡邵庄村位于太行山深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这里四面环山,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很多城里人最最向往的田园生活!只要是北方的水果,在这里都有,这里的所有食材都是天然的,几乎不打农药,没有污染。乡亲们一年四季都吃着自己种的瓜果蔬菜,健康,有机,安全。
令陈浩等人没有想到,这里的贫困户达389户,占总户数的1/3;贫困人口1132人,是当地贫困人口最多的村。
村民邵九星长年有病,一家人生活困难。贫困户宁桂珠头颅做了手术,家庭贫穷,今年儿子邵家华考上了大学。八旬的贫困户张翠云双耳失聪,年迈多病,和一个单身儿子生活。贫困户武来福家里有一个智障儿子。贫困户邵彩虹是一名聋哑人······
陈浩与村支书邵火旺和村主任邵九贵取得联系,在邵庄村设立一个爱心驿站,这个爱心驿站暂时在福特房车内办公。
陈浩说:“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邵家华被列入驿站的第一个爱心救助对象,他的学费与生活费我们驿站负责,宁桂珠的后续治疗我们也帮助。”
邵火旺激动地说:“谢谢你们!”
陈浩又说:“张翠云被列入医疗救助对象;武来福家里有一个智障儿子,‘驿站’出钱由村干部帮他家修漏雨的房顶;聋哑人邵彩虹我们给她联系手工活,她可以在家里加工电脑导线。”
邵九贵感动地说:“真是万分感谢你们!”
毛翠萍说:“我们进村时看到路面‘老化’,你们进进出出不方便,秋后农产品外运也会很麻烦,修路势在必行。”
邵火旺说:“乡亲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将我们村‘满山野’都种上了板栗树,我们的板栗面积已经达到了近百公顷,板栗已经是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更成了乡亲们的支柱产业。乡亲们又开始大力种植苹果,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也将成为苹果生产基地,村民们的日子将越过越红火!”
“路不畅,经济发展必定会受到制约。”陈浩说。
邵九贵赧然地说:“这个道理我们明白,但是没有钱修路只能是‘空谈’。”
“修路经费我们可以帮你们想办法,但是人工得那么自己出。”陈浩说。
邵火旺听后顿时大喜,高兴地说:“虽然我们没有钱,但是人力不缺。”
“那就好。”陈浩说,“我看了你们只修路不行,村前的小桥太窄,应该建设一个新桥。”
“修桥要几十万块钱,再说我们也没有这个设计与建造能力。”邵火旺说。
“这个你们不用担心,陈总曾经设计建造了不少大中小型桥梁,只要有人干活,‘秋收’前他定能够为你们建造一座桥。”毛翠萍说。
“真的?”邵火旺看了看陈浩问。
陈浩笑着说:“真的。”
“好!”邵火旺说,“只要能够修路建桥,我们全听您的。”
“时间不等人,明天我们就得做准备工作。”陈浩说。
“可以,我们听候您的调遣。”邵火旺说。
“那我就不客气啦,你们先派给我几个会驾驶的人。”陈浩说。
“我是汽车兵出身,算我一个。”邵九贵说。
“可以,明天你带人跟毛总进城,她会安排你们做事的。”陈浩说。
“是。”邵九贵答道。
“明天给我三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我要勘探建桥的地方。”陈浩对邵火旺说。
邵火旺看了看众人说:“明天我亲自带队协助您。”
“好,就这么定了。”陈浩说。
妇女委员邢爱梅做好饭菜叫陈浩等人吃饭,众人跟随邵火旺来到村委会办公室,陈浩看见一桌丰盛的菜肴笑着问邵火旺:“邵书记,有酒吗?”
邵火旺说:“有衡水老白干。”
“很好,好久没有喝衡水老白干了。”陈浩说。
“虽酒不好,但是多的是,您可以畅饮。”邵火旺笑着说。
吃完饭,陈浩回到车上,毛翠萍问陈浩:“明天我去城里干什么?”
陈浩说:“买设备和材料,再买一部代步车。”
“嗯,我明白了。”毛翠萍说。
翌日,毛翠萍带人走后,陈浩与邵火旺去勘探建桥位置。
经过认真勘测,陈浩说与邵火旺选定在老桥上游建设新桥,因为这里地理条件优越,新桥建成可以修建的大陆能够与村中心街笔直连通,为村以后规划预留便利空间。
桥址选定以后,陈浩让邵火旺在河北岸清理场地准备堆放材料,同时让电工往施工点拉线,并在施工点搭建临时施工棚,村民们仅用半天的时间,在靠近打麦场边清理出两千多平方米的场地。
陈浩看着打麦场对邵火旺说:“邵书记,这里可以建设临时指挥部。”
邵火旺说:“行,这个麦场是我小舅子武亚强的,待会我让他把麦秸拉走。”
下午陈浩把房车移至打麦场上,电工武亚强在打麦场安装了一个施工配电箱,并专路给房车供用外部电源。
运送集装箱房屋的车进不了村,邵火旺对武亚强说:“你开拖拉机去公路上把活动房拉回来。”
武亚强答道:“是,姐夫。”
集装箱房屋安装时,陈浩说:“以后这个房子可以作为护林护路值班房,要一步安装到位。”
“使,陈总。”邵火旺答道。
毛翠萍带人买来的东西卸到打麦场上,老书记武援朝负责看工地,他在自家的场屋子前搭建了一个移动凉棚。凉棚不仅用于户外遮阳,还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方便携带和搭建,同时具备防晒防雨功能,确保用户在户外活动时能够享受到舒适的环境。
武援朝烧好水让大伙喝茶休息,邵火旺对武援朝说:“爹,你炒的辣子鸡好‘够劲’,辛苦一下去做饭吧,亚梅给你打下手。”
武援朝说:“行,我这就去。”
天色渐暗,武亚强在凉棚里安装上节能灯,邵火旺与邵九贵陪着陈浩在凉棚下喝酒,毛翠萍则与武亚梅等人在房车底下凉棚吃饭。
武亚梅对毛翠萍说:“姐,乡下粗茶淡饭您将就着吃,”
毛翠萍说:“妹子,您客气了,这样我有点‘受宠若惊’。”
邢爱梅说:“毛总,您们为我们不辞辛劳,我们应该照顾好您的饮食起居。”
“姐,那边我们就不管了,您要陪好客人。”武亚强说。
“知道了,你们也一样。”武亚梅说。
“邵书记,村里两委有多少人?”陈浩问邵火旺。
邵火旺说:“村两委一共7人,全部在这里了。村党的支部委员会3人,我任书记、邵家俊任纪检委员,任峰任监督委员。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人组成,其中邵九贵为主任,我兼任副主任,治保委员武亚强,妇女委员邢爱梅,财务委员任爱萍。”
陈浩看着任峰说:“等挖掘机挖好墩基我们就开始建桥,让任委员给我做助手。”
“行。”邵火旺答道。
“河南面需要挖引流渠,你们要做好那块地人家的工作。”陈浩说。
“陈总,那块地是我的,放心使用。”邵家俊说。
“那就好了,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挖掘机了。”陈浩说。
任峰说:“我妹妹爱娇家有一台小挖掘机,要是能用,明天明天我就能够叫过来。”
“是几吨的挖掘机?”陈浩问任峰。
任峰说:“是3吨的。”
陈浩说:“小型挖掘机得益于小巧的身姿,我们的工程可以使用她家的挖掘机。”
“那我现在就给爱娇打电话。”任峰掏出手机说。
“行,最好你妹妹能够来面议。”陈浩说。
“好,我让她来。”任峰说。
小型挖掘机相对大型挖掘机的低消耗和灵活性,包括运输方便(普通农用车就可以),可在狭小地段工作。不到一个小时,任爱娇开车来的指挥部,陈浩让她与毛翠萍面谈,他则与邵火旺商议明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