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冯熙也不知道,他几个妻舅回去怎么添油加醋,说得他长安的岳母耿耿。到了这时候,还是常氏心口上的一根刺。
“他母舅家,没得女儿给他。给,我也不要了。”常氏固执异常,“我就要京城里的,守寡的公主,死了大官丈夫回娘家的,最不济,西域商队里每年都有守寡的。我都不挑。合着我长子只能拣别人挑剩下,不要的。”
顿了顿,又说,“不是说那些寡居的公主还没挑,把他的名字报上去。我不挑。来个她的姑奶奶都成。要什么金枝玉叶,轮得到他小人家挑挑拣拣。”
说着,又哭,“以后让我兴儿出府,女大三抱金砖,这都他姑奶奶家了,入赘他大媳妇家便是。我也能跟老夫人一样享几天儿孙福,死也瞑目。”
乳母抱着年幼的小姐进来,襁褓里小小的,还没序齿。常氏才止了泪,没有再说下去。
“谁说始兴能够尚主?”等到乳母又抱着襁褓里犯困的小姐离开,太师冯熙才开了口。
尚主,迎娶公主为妻。他已经想得明白,就像他自己初到长安求学的时候。
北魏已经有了人选,扶风郡出身的常氏,便不曾回复他。
常家的人,也已经去了。
纵然他是北燕王孙冯氏。可北地南朝王谢家的子孙,晋国司马家的,也是有的。
再往前,凑齐三国魏蜀吴的王孙,也不难。迎着夫人常氏看过来的目光,太师冯熙说,“一开始,我也没有多想,若是始兴能够尚主,固然是好的。”
停了一停,又说,“既然嫡长子宝业都不成,那么,始兴便不要再存着这等念头了。”
太师冯熙看着夫人常氏,接着说,“我确实想过让始兴亲自上他母舅家索要母舅家的女儿。”
眼见着常氏眸光复亮,显然,他长安的母舅家说归说,若是太师冯熙肯纡尊上门跟他母舅说。
再让长子冯始兴亲自上他母舅家索要母舅家的女儿……想到这里,常氏便略微没好意思地改了口:“他长安的母舅家说归说,不是还有我么,我娘也在。哪里就没有母舅家的女儿给他了。”
“听你这么说,我也放心了。”太师冯熙说,“贫贱之交,位卑时结识的朋友,总是不想就这么没了来往。”
“这不也是家里事情多。”常氏也没少因太师冯熙,说是做了州官,帮她兄弟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也做不到。她母亲不懂,只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不是诚心结亲,说得常氏也糊涂了。
在长子冯始兴的亲事上,心里经年积累的怨怼,便一股脑儿爆发了出来。现在冷静下来,便只推说,“他们孩子还小。娘年纪又大了,家里人口多,又盖了几间房,还有地里庄稼。说是欠了些租,还得服徭。”
服徭,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组织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起源很早,《礼记·王制》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
《孟子》则有“力役之征”的记载。秦汉有更卒、正卒、戍卒等役。以后,历代都有,名目繁多。
“是呀,都不容易。”冯太师接着她的话说,“等我百年之后,是让他夫妻二人出府,还是索性回了长安,依附母舅家?”
常氏不做声了。她是从长安过来的,来的时候,她大兄顶了父亲在学里的差使。也是嫂子不贤惠,尽想着往娘家捞好处。
她最小的弟弟居然要去服徭役。说是诏令各州郡民众,十个男丁出一人,每户交租五十石,要去墨井挖石墨。
石墨,或石炭,也就是后世的煤。墨井,就是煤井,当时的井大多是浅井。较为详细记载大同地区煤炭开采、储存和使用的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且看:
“水出西山,东流注于黄水。黄水又东注武州川,又东历故亭北,右合火山西溪水,水导源火山,西北流,山上有火井,南北六七十步,广减尺许,源深不见底,炎势上升,常若微雷发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
“一水自枝渠南流,东南出”火山水注之,水发火山东溪,东北流出山,山有石炭,火之热同焦炭也。
郦道元这里所记的“火井”是煤层自燃现象,所记“山有石炭”就是矿山了。它的具体位置在今天大同市马脊梁沟和口泉沟之间一带的矿山。
常氏家里如何舍得。这才要她最小的弟弟护送姚氏魏母和她来京师平城。他原是在平城修过佛塔的,就算服了徭。
这里也规矩,问明情况,就给他出具了文书。常氏也想到了,哪一条路都过得艰辛。
那时,他父亲冯熙也只是举荐来了学里。她爹一眼相中了,说是和那些举孝廉的不同,孤儿寡母的,不容易。
可也是他最可能的。
出身长安的常氏也不甘心的。
郦道元(?—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的儿子。
郦道元以父荫入仕,袭封永宁伯。迁都洛阳后,出任尚书郎、太傅掾,升任治书侍御史。受到尚书仆射李冲所弹劾,遭到免职。历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外任冀州长史、青州刺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执法严峻,颇有威名,招致一些宗室怨恨。
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镇守雍州的齐王萧宝夤出现反状,拜关右慰劳大使,负责监管萧宝夤,遭到杀害。
武泰初年,获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均已失传。
公允地说,以郦道元的士大夫身份,他写的《水经注》,也是北魏大好河山。
纵然,冯熙当年并不显贵,能嫁给他的常氏,母舅家也必然是当地的好人家。
作为常家最小的儿子,让他离了长安去山西大同挖煤,甚至安家落户。他怎么肯呢。
他都想过在京城平城,安家落户。
然后,常氏突然想到了,“我现在是郡君了,始兴凭什么不能娶个门第高的妻子。”郡君可是魏皇后的生母。
他们说,是这里的贵族。这家里,这一辈又是魏宫公主打头。
同气连枝的。这些年,常氏被压着,冷眼旁观。
都说她是个信佛的,有福报。而姚氏魏母,生性慈爱,倒是信的。
“我还得再想一想。”太师冯熙安抚常氏道,“你和我实是患难夫妻,始兴又是我的第一个儿子。我怎么能不替他着想,结一门亲上亲。”
辽西冯氏的亲上亲,原是慕容氏,鲜卑拓跋氏便也和他们结了亲。
常氏也是知道的,北燕王孙,说是太师冯熙的祖父冯弘去了高句丽当王。
又有消息说,去了刘宋。
见太师冯熙半天不说话了,忍不住道:“那你还说让始兴不要再存着这等念头。他,就是想结亲上亲了。”
“还有一门亲上亲。”冯太师还是说了,又说,“也是公主不答应。不然,我就给了宝业。”
“亲上亲……慕容氏?”乐陵郡君常氏脱口而出。
“慕容氏?”这下,换冯太师吃了一惊,隔了一会儿才说,“慕容氏眼下也没有好结亲的。送儿子去吐谷浑?廷议倒是提了,比照驸马,也有前例。燕地的乐浪王氏,公主都不答应。”
又说,“既然不能尚主,换个差不多的门第即可。乐浪王氏,你觉得怎么样。”
“乐,乐浪王氏。”乐陵郡君常氏是真的没有想到。
“让始兴上他母舅家索要母舅的女儿……王氏,那时倒是跟我提过一句。”
不消说,常氏那时是打着让儿子冯始兴尚主的如意算盘。便没有接她的话。
常氏有些期期艾艾,“现在,始兴可没得官了。乐浪王氏,肯吗?”
“所以,我要好好想一想。”太师冯熙说着。
又问,“这么说,你是不反对了。”
乐陵郡君常氏这下是真的没好意思了。
半晌,才点了点头:“太师,你是他父亲,这亲事,你拿主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