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魏宫莲

第173章 【038】边民暴动

魏宫莲 红豆八宝饭 4627 2024-11-12 19:02

  话说,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南齐建元元年),南齐代宋,消息传到北魏京师平城。

  南齐的使臣来了。而宋人的使臣也在质问北魏,为何承认南齐,明明是和宋结亲。

  两国结亲的事情,遂搁置。

  九月,魏宫任命司徒、东阳王拓跋丕为太尉;赵郡公陈建为司徒,晋爵为魏郡王;河南公苟颓为司空,晋爵位为河东王。加封太原公王睿又为中山王,陇东公张佑新为新平王。于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冬十月初一,大赦天下。

  十一月十五日,魏宫晋封假梁郡公拓跋嘉为假王爵位,督领二将出兵淮阴;陇西公拓跋深领二将出兵广陵;河东公薛虎子领三将出兵寿春。

  分兵三路,征讨南齐。

  同时,魏天子拓跋宏还允诺丹阳王刘昶,灭齐之后让他在江南复兴祖宗基业。

  刘昶遂以征南将军之职,随拓跋嘉一同南征。

  北魏军,兵分三路攻入齐境。

  蛮人酋长桓诞请求担任前锋,魏天子拓跋宏便任命桓诞,为南征西道大都督。

  南齐义阳平民谢天盖,自称司州刺史,准备率领全州归附北魏。北魏乐陵镇将韦珍,领兵渡过淮水,前来接应。

  南齐豫章王萧嶷,派遣中兵参军萧惠朗带领两千人,帮助司州刺史萧景先讨伐谢天盖。萧景先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

  北魏乐陵镇将韦珍撤离的时候,带走南齐义阳人口七千多户。谢天盖也在其中。

  南兖州刺史王敬则,得知北魏将领渡过淮水,便弃治所官署,返回建康。

  望风而逃,致使南兖州百姓惊惶。民间也有风声:

  北魏南侵。

  得他奏报的南齐,始终没有收到消息,北魏军队到了南兖州治所。

  齐高帝萧道成因王敬则是有功之臣,便没有追究罪责。

  也引起南齐君臣争执,北魏是否出兵伐齐。

  南齐边地,遂也加派人手。

  北魏太和四年(公元480年)正月,洮阳的羌人反叛,粃罕镇将征讨平定了他们。

  正月里,北魏军攻拔马头戌(今安徽蚌埠西),杀太守刘从。

  是北魏陇西公拓跋琛一路人马。

  正月十八日,齐高帝诏令朝廷内外实行戒严,调集兵力,抵御北魏,征召南郡王萧长懋出任中军将军,镇守石头。

  十八日,北魏雍州氐齐男王造反,杀死美阳县令,被州郡官吏捕获斩首。

  正月里,北魏军又攻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南岸),被南齐徐州刺史崔文仲击败。

  二十一日,萧道成的徐州刺史崔文仲侵犯淮北,攻占了茬眉戍。

  二月,魏宫派尚书游明根率统二千骑兵南征。

  各部蛮人凭依着高山深谷,遍布荆州、湘州、雍州、郢州、司州五州的边境上。

  也是北魏和南齐的中间地带。蛮人酋长桓诞鼓动蛮人攻齐,他自己带了族人在边境替魏打前锋。

  南齐听说北魏军队前来侵犯,便征集人丁参战,消息也传到了五州边境的蛮人。

  齐人军中也征召他们。

  北魏太和四年(公元480年)二月,拓跋嘉与刘昶这一路人马攻至寿阳(齐豫州州治,在今安徽寿县)城下。

  据说,刘昶在阵前对将士们屈身下拜,自陈家国之仇,泪流满面地说:“但愿大家齐心合力,为我报仇雪耻!”

  他言辞恳切,说到激动之处更是涕泗横流,哀感三军。

  北魏来犯的步、骑兵号称二十万。南齐豫州刺史垣崇祖,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对策,然后打算整治外城,在肥水上修筑堤坝,加强防守。

  在豫州城的西北方修筑堤坝,拦截肥水。

  在堤坝的北面修筑一座小城,四周环绕着深深的沟堑,派遣好几千人守卫在那里。

  北魏人马遂攻城。

  到了黄昏时分,垣崇祖命令决堰放水。魏军攻城之众漂坠壕中,人马溺死数千,魏军退走。

  二月十九日,南齐徐州刺史崔文仲派遣军主陈靖攻克了北魏的竹邑戍,杀掉戍主白仲都。

  同时,崔叔延攻破了北魏的睢陵,杀掉淮阳太守梁恶。不过,北魏进犯南齐的主力在寿阳城下,拓跋嘉和刘昶领军。

  齐豫州刺史垣崇祖用水淹之法大破魏军。刘昶见战事不利,遂以雨季将至为由,奏请班师。

  魏天子拓跋宏允许了他的请求。

  于北魏太和四年(公元480年)二月二十七日,下诏说:“朕承继大位,君临天下,早起贪黑,如履薄冰,不敢懈怠。现在春意方始,万物初萌,草木滋生,甘雨不降,一年就会没有丰收,百姓饥困,我十分惧忧,特令天下,祈祀山川群神和能兴云布雨的各路神人,修饰他们的祠堂奉献祭供之物。百姓如有疾苦,所在官吏要因以查问。”

  三月初十日,魏宫下令让车骑大将军冯熙督率众人迎还假梁郡王拓跋嘉等诸军。

  与此同时,北魏太和四年(公元480年,南齐建元二年)四月,豫章王萧嶷派遣中兵参军王图南,率领益州军队从剑阁出发,北上进攻李乌奴的后方。

  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调发梁州部队驻守在白马(阳平关,陕西省勉县西),两军前后夹击,大破李乌奴所部,李乌奴逃到了武兴(陕西省略阳县)。

  八月二十一日,萧道成的梁州刺史崔慧景派长史裴叔保率众侵犯武兴,关城氐帅杨鼠(杨文弘)打败了他,裴叔保败逃南郑。

  消息传回北魏。

  北魏太和四年(公元480年,南齐建元二年)闰七月,南齐角城(今江苏淮阴。)守将降魏。

  角城戍主率领全城,归降北魏。

  角城,又称甬城,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古淮河与泗水交汇处。

  同年秋八月,北魏派遣徐州刺史梁郡王拓跋嘉率军南下迎接。

  同时,北魏还派遣平南将军郎大檀等三员将领出兵朐山城,将军白吐头等两员将领出兵海西(江苏省灌南县东南),将军元泰等两员将领出兵连口(江苏省涟水县),将军封延等三员将领出兵角城,镇南将军贺罗出兵下蔡(安徽省凤台县),几路人马一同前去侵犯南齐。

  魏齐边境在恢复了数月平静之后,再度燃起了战火。

  这次魏军的攻击重点放在了朐山方向。

  九月,萧道成部下的汝南太守常元真,龙骧将军胡青苟率部属归顺。

  九月二十四日,魏宫下诏说:“隆冬天寒雪降,众多在押或转送到京师的囚犯可能会有冻饿不堪,我十分怜悯他们。可派侍臣到延尉狱和有囚犯的地方,全面地巡视和认真地考问,饥寒的人要给他们衣食,桎梏之囚可用轻些的枷锁来代替。”

  北魏梁郡王拓跋嘉,率领十万兵马包围朐山。

  朐山戍主玄元度环城坚守。青州、冀州两州刺史范阳人氏卢绍之,派遣儿子卢奂率兵援助玄元度。

  九月二十七日,玄元度趁涨潮之际,败北魏军。

  南齐朝廷派遣军主崔灵建等人,率领一万余人崐由淮水进入东海。黑夜降临的时候,每人各自举着两把火炬。

  北魏军见此情景,以为南齐援军来了,来得人多,便弃城退走了。

  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年初,魏军就集中兵力向淮阳(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南)发起了进攻,包围了角城。

  角城的新任城主,名叫成买。

  成买被任命为城主时,就对别人说∶“这次我被任命为角城城主,我的儿子将会得一个儿子。“

  别人问为什么,他幽默地回答∶“角城与敌人同在淮河北岸,非常危险,我哪有本事不让魏军南下?魏军南下后,要么我被魏军杀死,要么我就击败魏军,我的孩子不当孝子(指自己被杀),就会做世子(指自己封侯)。“

  魏军南下,角城首当其冲,魏军将其包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南齐高帝派遣领军将军李安民担任都督,与军主周盘龙等人前去援救成买。

  战火抵达淮水沿岸。魏军以战为幌子,其实在淮北有了迁民的部署,战时遂传成了烧杀抢掠,引起边地百姓恐慌。

  淮北百姓惊慌南逃,引发长江以北的百姓也惊慌失措,纷纷南逃,无法禁止。

  齐高帝在梁山(安徽省和县南、长江西岸西梁山)设置一军,南州设置三军,慈姥(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北)设置一军,溯州(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镇西长江中)设置二军,三山(江苏省镇江市境长江中)设置二军,白沙洲(江苏省仪征市长江中)设置一军,蔡州(江苏省南京市西南)设置五军,长芦(今地不详)设置三军,蒸浦(今地不详)设置二军,徐浦(今地不详)设置一军,一方面防御魏军,一方面稳定秩序,防止出现民变。

  前线南齐汝南太守常元真、龙骧将军胡青苟投降北魏,但成买在与魏军激战中,亲手杀死杀伤无数敌人,当天即战死沙场。

  齐军李安民、孙文显、周盘龙所部从水陆两路及时赶到了战场。

  周盘龙的儿子周奉叔也是一员猛将,他率领二百多人率先杀入魏军之中,魏军一万多骑兵将他们包围了起来。

  激战未明,一个骑兵从重围中杀出,向周盘龙报告说周奉叔已经战死。

  于是,周盘龙跨马挺枪,率军直奔敌阵。

  魏军见齐军又来了人马,唯恐腹背受敌,当即纷纷退后。

  此时,周奉叔率精骑已经杀出一条血路,闯了出来,不过与前去救援的他父周盘龙错过。

  周奉叔到了营地,见父亲一直未能杀出敌阵,再次掉转马头,重新杀入敌阵。齐将周盘龙俩父子阴差阳错,率众打先锋。

  齐军主力已到,趁势猛攻,魏军大败,被杀伤上万人。

  魏军退去,李安民等将乘胜追击。但魏军骑兵多,齐军骑兵少,难以赶上,且这等交战,魏军必有伏兵断后。

  李安民追不上魏军主力,遂派遣族弟、骑兵队长李长文率领二百骑兵为先锋,诱使敌人上当。

  他与军副周盘龙、崔文仲率军跟在后面,将部队藏匿于密林之中。

  李长文进至宿豫(江苏省宿迁市东南),魏军看到齐军人数不多,即派出数千骑兵前来。

  李长文边打边退,将敌人引到大军的伏击圈。李安民等人前来接应,与魏军在孙溪渚(江苏省淮安市清江区)会战,魏军再败,投入清水中淹死的魏军数不胜数。

  魏军菟头公将攻城器械送至布丘(今地不详),左军将军孙文显将其击退,把器械焚毁。

  朐山、下蔡方向均没有得手,魏军感到齐军主力部署在东部,遂改变策略:

  冬十月十五日,诏令昌黎王冯熙为西道都督,和征南将军桓诞出击义阳;镇南将军贺罗,从下蔡向东出击钟离。

  向南齐发起进攻。而就在这时,北魏后方却发生了民变。

  淮北四州(青州、冀州、兖州、徐州)民众哗变。

  南齐也派遣了大量间谍深入魏国境内,煽动百姓起义,推举司马朗之为主。

  在魏军大举南下后,淮北四州,内部空虚。这时候,水灾旱灾原就多,民众与北魏驻当地的县衙,乃至驻军起冲突。

  徐州人桓标之、兖州人徐猛子等人纷纷纠集义众起义,他们占据山险,并向南齐军队求援。

  据《魏书》记载,太和四年十月,兰陵(山东省滕州市)百姓桓富杀掉北魏县令,与昌虑(山东省滕州市东北六十里)桓和北连泰山强盗张和顺等人,共同推举司马朗之为主,驻守在五固(山东省滕州市东五十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