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魏宫莲

第141章 【006】凤子龙孙

魏宫莲 红豆八宝饭 5133 2024-11-12 19:02

  博陵公主看了太师冯熙一眼,接着说,“宝业清儿自小养在跟前,如金珠宝玉似的,我们瞧着固然是极好的。到底娇惯了些。”

  又说,“谢家文人风骨不假,要我说,六镇骠骑营也是好的。辽西王府也有一支,若论起来,正是太师贵同宗家。”

  辽西王冯崇,却是太师冯熙的父亲冯朗的大哥。但已经被扶风郡的常氏取代,而太师冯熙,燕宣王冯朗之子。

  门荫入仕。曾出继叔父乐陵公邈,故生于长安,为姚氏魏母所养。以叔父乐陵公邈因战入蠕蠕,魏母携熙逃避至氐羌中抚育。

  辽西郡王冯朗内迁长安,显赫一时。博陵公主听姚氏魏母说过,“夫人也舍不得,但辽西王发了话,我就抱着去了。”

  碍着乐陵公的夫人想养得亲,走动便少了,乐陵公邈又回了燕地。后来,以乐陵公邈因战入蠕蠕,魏母携熙逃避至氐羌中抚育。

  也是来了长安,才知道赫赫郡王府,换了门庭人家。

  等到冯熙魏宫的妹妹冯氏,成了文成皇帝的皇后。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

  而冯熙大了太后冯氏十岁,并不曾见过,倒是熙姑觉得他像了他父朗更多。

  博陵公主那时,正在和保太后常氏闲话家常。

  保太后,为中国古代北魏皇帝,在登基之后所册封给乳母(或褓姆)的一种封号。始于北魏世祖封乳母窦氏为保太后。

  虽然还能不时进魏宫里看看,和寻常大户人家里得脸的乳母,也没有分别。

  不同的是,保太后常氏的哥哥常英重振门庭,做了辽西王。她扶风常家还有个女儿嫁了鲜卑贵族里的破落户乙浑。

  家道中落。而保太后常氏进宫,常家必然曾有“故事”。

  都是破落户,也算门当户对。据说,也是靠着保太后常氏在皇后冯氏乃至文成皇帝跟前的情面。

  原本,只是个宫中侍卫的乙浑,才有机会立功,升迁。

  乙浑受封在太安元年(公元455年)。和乙浑同一年升官的,还有常太后的哥哥常英,从辽西公升辽西王、太宰。上阵父子兵。

  也就是说,这时在一个军中的往往是同族中人,还有姻亲。

  常太后出宫,自然回娘家住,也就是常英的王府。而博陵公主那时原就和辽西王府走得亲近,听闻保太后常氏病了,便上门探望。

  后来,乙浑败亡。常英等人被贬出京城,发往敦煌戍边。而太师冯熙得了常英原本的辽西王府。

  是以宫里太后冯氏的名义。博陵公主想到了,幸运的是,在那之前的五年,保太后常氏就病死了。

  见不到了。而太后冯氏到底念旧,提了一句,扶风常氏也是拥立文成皇帝的。

  当年,乐陵公冯邈入了蠕蠕国,辽西王冯崇便也走了。他辽西冯氏没有走的,都划到了扶风常氏。

  不看僧面,且看佛面。

  就像出身长安的如夫人常氏。若论起来,与文成皇帝时期的保太后常氏也是远亲。

  自东汉以来,常氏在长安支派繁盛,各地皆有,谁能逐细考察。等到保太后常氏显赫,又有多少族谱上的常氏族人能够上门攀扯,认亲连宗?

  至少如夫人常氏的娘家兄弟,是来了京师平城才知道自家有这样一门贵同宗家。同谱。

  那时,谁又能想到文成皇帝会提拔乙浑做太原王。

  距保太后常氏死了已三年,和平三年(公元462年)正月,拜乙浑车骑大将军、东郡公,晋封太原王。当然,他曾陷害辽西郡王冯朗。

  庶位扶正。

  想到这里,博陵公主还是跟太师冯熙说了,说的却是太武帝拓跋焘时候的往事。

  “我拓跋氏的骑兵,原本来去如风,便少有败绩。”

  太师冯熙正看兵书了。他对宋武帝刘裕的兵法感兴趣,多有问及,门客遂帮他整理成册。

  听了这一句,略微上心。他想,跟汉武帝时期的冠军侯霍去病一样么。

  锐不可当。轻骑兵,劫掠一番就跑,可不是少有败绩。

  却不是有勇无谋,还有卫青的大军压阵。太师冯熙也曾是冠军将军,熟谙这种兵法。

  南朝初年,或者说东晋末年出身北府兵的刘裕,身经百战,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铁骑。

  却月阵是中国古代兵车战法中的一种战法。按照《资治通鉴》记载,刘裕发明“却月阵”,以2000左右的精锐步兵,这里应该是多兵种协同联合作战,可破北魏3万左右的精锐骑兵。

  话说,刘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为中国军事史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不仅善于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还善于战术革新;不仅善于指挥步兵、水军作战,还善于指挥诸兵军协同作战。

  其中以“却月阵”击败北魏精骑,就是刘裕指挥诸兵军协同作战的典型战例。经过此战,“却月阵”威名大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以至一谈及如何“以步制骑”,必言“却月阵”。

  在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刘裕是何时发明的“却月阵”。但“却月阵”本身是由水军和步兵共同组成的,其中步兵又以战车为主,所以,通过对水军和战车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些端倪。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马镫的发明,使骑兵装具臻于完备,北方的少数民族中出现了重甲骑兵(铁骑),这种骑兵具有较强的防护力和集团冲击力,在对没有装甲的轻骑或步兵作正面冲击时,具有极大的威力。

  南方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利于骑兵作战,加上马匹资源缺乏,所以骑兵不占主导地位。

  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刘裕北伐南燕时,在如何对付南燕铁骑这一问题做了充分准备。在刘裕出征后,燕军即以9万之众抵御,其中就有“铁骑万余”。

  刘裕闻讯后,即令诸军步行,以“车四千辆,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车悉张幔,御者执槊,又以轻骑为游军。军令严肃,行伍齐整。”

  当燕军铁骑来袭时,刘裕用此阵对抗,双方激战过午,未分胜败。随后,刘裕用计,正面牵制,奇袭敌后方重镇临朐(今山东省临朐县),大败燕军。

  在这次交战中,刘裕在战术上采用步、骑、车3个兵种协同作战,有力地遏制了燕军铁骑的强大冲击。因为刘裕的阵法以战车为主,所以它的防御能力还是比较强的,顶住了燕军铁骑的冲击。

  但是,在攻击力方面却表现的明显不足,最后也是用“批亢捣虚”之计取得的胜利,扼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而非“面对面”的击败对手。

  此次作战,也为刘裕积累了对抗重甲骑兵的丰富经验,促使他着手日益完善自己的阵法,直到形成最后演变成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却月阵”。

  也就是,步兵多兵种协同作战。出阵,也就意味着不是单一兵种,而正面牵制、奇袭后方的战术,克制北朝铁骑。

  南朝以此划时代的战阵战术,一经问世大杀四方。

  从三国打到两晋再到南北朝时期。南朝刘裕比三国刘备,还是能打了,也都是汉室子孙。三国打到南北朝,得了晋朝司马氏,让天下。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刘裕计划征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岁。是为高祖武皇帝,葬于初宁陵。

  出师未捷身先死。太师冯熙看着手里这一卷《兵法要略》书,不知比南朝宋武帝所著原书,差在哪里。

  然后,听博陵公主说,“迁都平城这么多年,说是不复祖先骑兵悍勇,都是兵书读多了,纸上谈兵。天子还想着往中原腹地去呢。”

  太师冯熙看一眼手里的兵书,原是文成皇帝提了一句,知道公主不痛快。就像他在上书所请中,也提到了长子冯始兴。

  是请立三子冯宝业为昌黎王世子。

  “兵书上,却是如此,百家之言。听听就算了。请立世子,你早就知道,也是同意的。”太师冯熙合书笑谓之,“这不是看丹阳王府已经上书,请立世子,都是北魏的王爵。”

  博陵公主看太师冯熙一眼,说不上来,就是觉得不痛快。

  算了,懒得遮掩,直接和他说了,“思政婚后,就住公主府里。也说了,瞅着天晴就过去修整一二,等着迎公主媳妇儿进门。”

  博陵公主头婚,是住的驸马家里,后来驸马病故就回了魏宫。又因为驸马家的王爵继承,起了争执,住宫里多有不便。

  所以,想再婚。选肥如侯冯熙,皇后冯氏的哥哥,长安来的,就破例在京师平城里赐了地,盖了座公主府。

  肥如侯冯熙,正好要修缮京都大寺,公主府也是差不多的规制,不算僭越。魏宫直到这时才说话,让她把公主府给乐安公主。

  顿了顿,又说,“这成了家,就陪着公主住进去。请封的上书,还是我来写吧。”

  太师冯熙“唔”了一声,看来公主已经知道。

  那一日魏宫落选,偏他二哥冯思政又留中,冯宝业的脸上就显出怫然的影来。还没出宫门了,就敢落他二哥的脸。

  想是这么想,话到嘴边说的却是:“公主何须如此。他家也低了头,说是只要爵位回来,父死子继。都送了羊酒来说和,到底是他长孙,得饶人处且饶人。”

  “我说的是这个事情?”博陵公主看着太师冯熙,柳眉倒竖,似笑非笑的。

  “不然,家里近来还有什么事情,让公主烦心。”太师冯熙从兵书中抬起头来,想了想,又说,“思政修整公主府吗?他祖父一早说了,缺人手,说就是。府里也不缺,我问了公主的。”

  博陵公主看了冯太师一眼,这等兄弟失了分寸和气的话,他却又不会和她说了。

  只会时过境迁,当着她的面,来一出严父教子。

  她便寻了冯太师,细细说了近段时日替冯宝业相看的人家。

  见冯太师不置可否,又说,“我们这等人家,能有一个公主媳妇儿,便是千好万好。多了,纵使太师不嫌弃,我也无福消受。”

  说着,自顾自一笑,“明日,太师倒是可以替清儿问一问。”

  宫里的魏天子已经十岁了。她一早说与抚养魏天子的三女儿泽听了。

  “左昭仪那里,有了准信儿?”冯太师随口问了一句。

  “没有一口回绝罢了。”博陵公主琢磨着,自己二女儿没有一口回绝,便是在斟酌。

  又说,“若是太师能说动西宫娘娘,给个准信儿,太上皇那里,再请皇叔出面吧。”

  说得冯太师也是一笑。这等身份,哪里给过准信儿。

  冯太师起身,佯装拜谢博陵公主这段时日的辛苦,又谢府上的操持劳碌。

  “我哪里照管得这些事。”博陵公主笑回,“府上自有大小佛堂里的菩萨,操持劳碌。似我这等脸又软,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的,也就不辞辛苦做些费力不得准信儿的劳碌事儿。好不容易得了准信儿,去了趟菩萨跟前,殷勤没捞着呢,炸了供,更不成个体统。空照法师四大皆空,这会儿只怕还抱怨后悔呢。”

  又说,“明儿你见了法师,好歹描补描补,再跟魏宫里的使臣在菩萨跟前讨个人情面儿。回头我领着清儿进宫拜了她,再去见她三姐儿。”

  冯太师此时没好意思,便端了茶喝,搁了茶才说:“宝业还小,公主且相看着。我却是想寻个由头,去京外待个几年。”

  说到这里,将书中那一封上书拿了出来,又说,“原是莲华归家,我就想走的,偏又赐下这座太师府邸。耽搁了下来。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京,府上当真要公主操持劳碌了。”

  博陵公主却是走不得的。闻言,也不由得呆了一呆。她是听说了他请封世子的事情,就在魏宫挑选驸马爷之后。遂问他:“已经准了?”

  “也有些时日了。一直不见回复,我心里也没底。”

  这话说得博陵公主,也不知要如何回他了。

  上一次,冯太后想要在长安为她父亲冯朗立庙,属意他了,却推说太武帝拓跋焘的佛像要落成了。

  说是为人臣子,要善始善终。

  还是文成皇帝派下来的差事了。

  博陵公主只是拿眼睛觑他,到底接了过去,“我递了申请进去,明日正好要去拜见西宫娘娘。倒不好带上清儿呢。”

  西宫娘娘就是皇太后冯氏。被其兄冯熙婉言谢绝,也不恼,抬举前去长安立庙的郑羲便是。史载,冯太后显贵之后,追封其父冯朗燕宣王。

  是有传言,要为魏天子纳郑羲的女儿为嫔。

  现在,冯太后为了追思祖父冯弘以及故国北燕,要命人在北燕故都——龙城(今辽宁朝阳),修建一座“思燕佛图”。

  仍是属意太师冯熙么。博陵公主看着手中的上书,斟酌着,又说,“明日府上法会,清儿必然是要看热闹的。长这么大,她还没有见过法会。”

  说到这里,博陵公主神思不觉飘远,又牵挂起魏宫里的二女儿泽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