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魏宫莲

第157章 【022】魏宫公主

魏宫莲 红豆八宝饭 3100 2024-11-12 19:02

  “这才是嫡长子。”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也是第一次觉得她母亲博陵公主说的,和她父亲冯熙说的不一样了。

  她也问了。

  博陵公主出了一会儿神,似乎没有想到女儿会这么问,隔了一会儿才说,“不然,在做父亲的眼里,其实都是他的儿子。”

  “但作为继承家业的世子,还是要健康的那一个吧。支撑门楣。”怎么可能病歪歪的。

  坐在木头撵上让人抬着,也不像话。博陵公主下意识皱眉,告诉女儿,“一旦男人拿定主意,就很难改变。可平阳公主爱子心切。”

  停了停,又说,“平阳公主和丹阳王谁也不能说服谁。那时就在说,丹阳王是想等嫡长子病逝,再请封世子。和他貌似粗犷不同,粗中有细,到底是出身刘宋皇族。”

  “出身刘宋皇族,便是如此。”冯清还是不明白。却听明白了,这件事情,拖了一段日子。

  一般人家,请封世子都是压着朝廷规定的最低年限。可丹阳王府家的,这都过了三两年了,又因尚主这里闹出了风声。

  才被外面窥探出几分虚实。说是丹阳王刘昶不答应。

  “天家有的事情,差不多的。”博陵公主趁机教女,说:“丹阳王在魏是名臣武将,替世子铺路也是如此,不可能明知不可还落人话柄。而北魏三个公主也只得这一个嫡长子,所以,他没法说服平阳公主,便也不肯请封世子。”

  冯清依稀懂了,就像她母亲博陵公主为了她二哥冯思政承爵,也是要替他娶个公主媳妇儿的。

  说是她二哥家的王爵被魏宫收回,又赏了出去。

  她的公主母亲也没少找魏宫,从献文帝找到现在的魏天子,说是先找补回了一个公主媳妇儿。她母亲只说,“这是你大哥该得的。”

  停了一停,又说,“还有你二哥的,母亲也会为他求的。”只是,只说到自小养在身边的这个儿子冯宝业,博陵公主也欲言又止。

  顿了顿,只道,“你有空,劝劝你二哥。他大哥的和他的,原是不相干的,母亲并没有分彼此。”

  二哥,实是太师府三少爷冯宝业,听到了些府上结亲上亲的风声。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在太师府四小姐冯清的脑海里一晃而过。就像魏宫选驸马爷。

  原是说的她大哥冯始兴也是有资格的。

  她也没有多想。

  还是她大姐出嫁时候闹出来的风声,说是她大姐生父家的王,没了。

  原是跟她母亲博陵公主在闹了。父死子继。

  她的公主母亲很坚持。原来的夫家却以兄终弟及,想要传王爵给次子。

  是犯了错吧。连带自家王爵封地,也给了南朝过来尚了北魏公主的。魏宫只说是更合适。

  可把她的公主母亲气得在家里发了一大通的火。

  她大姐出嫁,也是顶着昌黎王长女的名头,圆了体面。太师府四小姐冯清那时还小,也记得。

  临出嫁前,她大姐也是忐忑,追着她母亲问:“南平王府真的不在意?”

  似乎北魏这个爵位,不只是对她二哥冯思政和他生父家里,对家里的姐妹说亲嫁人也重要。

  没了它,她大姐甚至担心,要做不成王妃了。因为对方也是北魏王爵。

  现在,太师府四小姐冯清转而想的却是,“丹阳王府的世子,继承家业的,已经是刘承绪。”

  “这个王爵啊。”她自言自语的。

  王爵,是中国古代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仅次于整个国家的君主,高于公爵。

  汉朝恢复了封国制,没有王爵,有诸侯国王。但,另设二十等爵位。魏晋开始设王爵,晋朝又细分为亲王和郡王。

  北魏沿用。丹阳王府上书所请,册立王世子,魏宫还是准了。

  彭城公主下嫁,也成了定局。

  “母亲是魏宫公主,骗的又是魏宫公主。”冯清身边的丫鬟彩云出了魏宫,回了家,一时多嘴。

  见自家小姐看了过来,才恍然醒悟,嘻嘻一笑。

  转而同她开玩笑道,“小姐,替魏天子养马名声不显,却是羊酒不断。听说,还唤大少爷‘小肥如侯’了。若是将天子年长的儿女都养在跟前呢。”

  这是天子正妻的事情,有时,也可能是天子嫡母,乃至嫡祖母。故而,彩云话音一落,冯清也微微晃了神。

  魏宫一直说,天子信重,就会将承家业的儿女养在她跟前。

  人非草木。

  太皇太后冯氏一直居东宫的中宫,在太上皇殡天后,便也没有了迁宫的消息。只是,虽然东宫娘娘冯氏,也就是她三姐病死,陪葬太上皇金陵。

  太皇太后冯氏仍然是被唤作西宫娘娘。魏宫似乎正在等待着天子正妻而来的东宫娘娘,正位东宫的中宫。

  还有,魏天子的子嗣。

  “以后,交给你来管?”冯清顺口回了她一句,“实差,也是肥差了。”

  却不想,丫鬟彩云连连点头:“好啊好啊。”

  停了一停,又画蛇添足地补充一句,“送来中宫的皇子公主都满了两三岁,手臂跟莲藕似的,丰腴得让人想咬上一口。可不就是肥差么。越肥越好了……”

  时年,魏京师平城已经是以肥为美了。肥马,肥牛,肥羊,胖娃娃,四小姐冯清想到了,却也想不到这将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一种宫廷审美观念。

  丰满,端庄而雍容,就像石窟庙宇里的石刻泥塑的佛像。

  态度、言语温和柔顺,而有起伏的底气与力量。

  魏宫为彭城公主和冯才人安排的是,太皇太后冯氏身边的女尚书刚刚整理好的魏宫《女诫》。

  仿汉朝班昭的《女诫》,阐明义理类教本,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班昭(公元约49年—约120年),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又号“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为妻。她爱好历史,完成班固未竟的《汉书》。

  汉和帝即位后,多次召班昭入宫,邓太后临朝后,她曾参与政事。

  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原就是陪公主读书的冯清冯才人,心无旁骛,态度端正,学得便出人意料的好。

  比正主彭城公主要好。先生虽不曾明言,但课后留给彭城公主的功课,明显增加了。

  比陪读的冯才人要多。授课时,询问彭城公主的时候,也更多。

  这一日,彭城公主到底忍不住了,先生才走,便将手中的笔甩到砚台上。

  墨汁飞溅到了冯清的袖口,也脏了她自己的字。她看了看,忍不住低低骂了声,又道:“冯才人,你离得近了。”

  说着,将那一页字拿起来,揉成一团。

  扔在地上。

  冯清便也起来,略略欠身,一言不发。

  “呀。”彭城公主以手掩口,看着她袖口的墨水,黑漆漆,挺醒目的。

  “学子服脏了。”她好心提醒太师府四小姐冯清。

  冯清遂看了一眼,伸手将袖口折了折,回道:“公主说的是。”

  “我是说你,你。”彭城公主想了想,改口道,“你明天不用来了。”

  冯才人略微睁着眼,不解地看着她。

  彭城公主转而看向身边宫女,重复道:“我说,冯才人明天不用来了。”

  说着,不等她分辩,彭城公主便要身边宫女收拾好东西,先走了。

  等她的宫女也走了,冯清身边的丫鬟彩云才敢出声抱怨:“怎么能这样,欺负人了。”

  “是有些奇怪。”冯清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